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鸿祎眼中的商业模式

1. 拉斯韦加斯酒店:微小细节创造大量回头客

在美国拉斯韦加斯的一家酒店,当顾客结完账离开时,门童会顺手递给顾客两瓶冰冻的矿泉水。 对于酒店来说,这两瓶水的成本实属九牛一毛,却能给用户带来极佳的体验感——从这家酒店开车到最近的机场大概需要 40 分钟,中间几乎没有加油站和休息区,这就意味着沿途无法取得补给。

要知道,拉斯韦加斯靠近沙漠,夏季经常出现 35 摄氏度以上的高温,顾客在前往机场的车程中无疑需要补充水分,此时这两瓶水正好派上用场。拉斯韦加斯的这家酒店仅为三星级,在酒店林立的“赌城”并不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然而该酒店却从“送水”这个细节入手,为客户营造出一种温馨、周到的感受,从而吸引了大量的回头客。

2. 佳能台式复印机的突围

世界上最早的复印机是美国施乐公司发明的,这一时期的复印机是典型的面向企业的产品,体型巨大,设置在专门的房间由专人维护。后来,佳能公司缩小了复印机的体积,研发出世界上第一台台式复印机。

和大型复印机相比,佳能的台式复印机有着无数的缺点,比如复印不清、浪费纸张等,但其做到了一点——将复印简单化,从面向企业的产品走向了面向普通用户的市场,这就是微创新的价值所在。微创新往往很难让大公司察觉到威胁,这也给了佳能公司完善产品的机会,台式复印机开始一步步蚕食大型复印机的市场。

现在,施乐的这种大型复印机已经演变成快速印刷中心,而小批量的复印已经成为台式复印机的专属舞台。我们鼓励创新和探索,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特别是对很多创业公司和产品经理来讲,他们怀揣巨大的理想,却不具备一夜之间颠覆世界的资源。

所以,不妨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不断地去做微小的改进,可能在短时间内看不到明显效果,但通过点点滴滴的积累,最后就有可能改天换地。需要强调的是,微创新不是“山寨”也不是“抄袭”,实际上很多被认为极具创新力的产品,都是通过持续的微创新才变成最终大家看到的样子。

3.共享单车:回到用户需求

目前共享单车的市场竞争,可以说已经不以技术创新为导向了。我觉得原因有很多,但一定不是共享单车厂商技术不行或者没有想法。它们之所以没有做那么多的技术创新,我觉得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是,如果在共享单车上做了太多的技术创新,那么每辆单车的成本就会提高很多,对资本的需求也会水涨船高。

除此之外,共享单车居高不下的破坏率也是原因之一。现在市面上的一些共享单车虽然看起来技术含量不高,但架不住车辆供给充足、调度及时,能较为有效地解决用户的刚需。

如果让我为共享单车厂商们提供建议,我觉得应该老老实实地做一款非常皮实、怎么也摔不坏、轮胎不漏气、永远不会掉链子的自行车,可能会更加实际。

二、任何商业模式,都源自用户需求

很多初创企业在创新时,往往拘泥于概念的纸上谈兵,却忘了创新的内在价值。 我建议大家不要盲目追逐概念,创新应该是在以下两种基础之上建立的。

首先,它要足够有潜力,有利可图,能带来增值,能让人兴奋。 这是指要发现用户的刚性需求,找到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不方便、不舒服的地方,有针对性地做出改变,提升产品的价值。

其次,创新要能改变固有的范式。比如改变用户习惯,将用户的体验变得更容易、更简单。我不看好那种不可持续的创意,也不会做这种机会型生意。

这种生意很可怕,即使挣了几千万元,也永远不知道下一个一元钱在哪儿。反观那些比较伟大的公司,一定都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这么多年来,所谓的商业模式一直存在一个误区,就是大家过于追求把自己的商业模式说得很清楚。

实际上,能说清楚的商业模式,基本上都是“马后炮式”的总结。无论何种商业模式,它的起点一定来自用户的痛点,是一种未被发现或满足的需求。简单来说,任何商业模式都源自企业对用户需求和痛点的理解。

一种商业模式在探索、成长的过程中,大多数时候是由用户引导着向前发展。如果你没有足够的用户基数,模式不可能成立。事实上,最好的做法是向投资方踏踏实实地交底:我发现市场上存在哪些问题,因此我做了什么样的产品,解决了什么问题。

商业模式底层基础打得越扎实,就越容易实现盈利

1.商业模式四部曲

我所理解的商业模式,至少包含产品模式、用户模式、推广模式以及收入模式 4 个方面。商业模式四部曲就像一座金字塔,你的底层基础打得越扎实,就越容易实现盈利。

2.商业模式是不断尝试和调整出来的

我承认我不是一个战略家,跟很多“大佬”比,我没有他们站得那么高。但是切身经历告诉我,每往前走一步,拥有更多的资源和用户之后,就会看到更多的机会。 实际上商业模式就是这样不断尝试和调整出来的。特别是在互联网领域,还有很多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越是这样,商业模式就越需要不断试错、不断积累、不断调整。

一种商业模式即使成功了,也不是孤立不变的,需要不断发展。

我最佩服的就是微信红包。微信的一些功能,如果让我来操刀,我认为我也能想清楚,但微信红包我肯定想不出来。后来有人专门为我讲解了一回,我突然就明白了。南方企业有过年发红包的习惯,北方企业没有这个习惯。

这真的属于深入骨髓的文化差异,我没有经历过,自然很难想明白。

做产品,很多时候不能用自己的感觉去揣测产品,也不能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去体验产品。最早 360 做安全软件和免费杀毒的时候,很多人也看不懂。下面两种创新产品,就曾让我这个互联网老兵看走了眼。

① 打车软件

② 游戏直播

3.未来颠覆滴滴出行的,可能是共享单车

2017 年,共享充电宝热力十足,很多人都来询问我对于共享充电宝的看法。我的车上常备充电器,我可能不是共享充电宝的典型用户。

但是你要知道,中国有将近 10 亿的手机用户,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每天都在拼命地刷微信、刷微博、打游戏、看视频、看直播。

所以,无论手机电池多么强劲,在多款程序的共同“摧残”下,基本都坚持不了一天,这就让充电宝属于刚需了。手机即将没电的痛,相信很多人都曾体会,无疑这是一大痛点。最少一天用一回,频度也比较高。

刚需、痛点、高频,你会发现共享充电宝竟然同时包含着极致产品的三大关键因素,那么它就有成功的可能性。我认为,像共享单车和共享充电宝这类产品,无疑是有用户价值的,但在现阶段并不一定能够产生营收价值。

商业模式不是坐而论道得来的,也不是媒体高谈阔论讲出来的,而是在用户需求的引导下,创业者们不断地打磨、探索出来的。

也许充电宝的产品形态还会在资本的推动下不断变化,有更新的产品被研发出来,比如带着屏幕的智能充电宝。这样一来,完全有可能诞生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当我们确定了商业模式,接着就要从用户服务、产品创新的维度把护城河加深,提高竞争壁垒。

在拥有了较大的用户基数之后,很多事情便在移动互联网的支持之下成为可能。

且让我们将脑洞开得再大一些:当共享单车和共享充电宝的用户越来越多时,未来也可能颠覆支付领域和社交领域……我觉得,这就是移动互联网和创新的魅力所在。

对于很多创业者来讲,最重要的还是应该回归创业的本质,去考虑如何将产品的核心功能做好,让其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以及更大的价值,从而获得超预期的用户体验,而不是盲目追寻企业估值。我建议创业者,特别是智能硬件创业者忘掉一些资本的喧嚣,不要太急功近利。

既然已经选择了一条明日之路,就一定不会是今日最狂躁的风口。

这条路需要时间,需要耐得住寂寞、扛得住诱惑。至于是不是被别人看成“独角兽”,一点都不重要。我希望在未来,产品的质量和品质都被视为一个产品的基本功能,而一个真正的好产品,应该是一个有爱、有温度的连接器,这也是我们很多互联网产品创新的方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鸿祎:商业模式都是试验出来的结果
周鸿祎:能赚钱和想赚钱,是两回事
共享经济虚火警示家电业别跑偏
再见,2018!别了,模式创新!
大师谈颠覆式创新:颠覆性产品需有颠覆性业务模式
共享单车已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