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特点、定位及策略





伴随着我国各类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教育科研的作用与功能日益凸显,许多教师十分重视自身科研综合素养的培养与能力提升,通过多种有效的途径,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在研究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教育理论创新,丰富教育实践。努力做研究型、创新型的教师已不再是一种外力的推动,已成为教师认识自我、成就自我、超越自我的内在动力。

“校校有课题,人人写论文”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我们许多具有远见卓识的校长和教师越来越重视教育教学研究。因为他们充分认识到教育科研对促进学校的发展、办学品位的提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强校”已成为学校出成绩、显特色、创品牌的基本有效途径、手段和策略。

案例:“一篇课文,三次备课”的启示

第一次备课——摆进自己,不看任何参考书,全按个人见解准备教案。

第二次备课——广泛涉猎,仔细对照,择善而取,强化自己。

第三次备课——边教边改,在设想与上课不同细节中,区别顺利与困难之处,课后再次备课,修改教案。

三次备课,三个关注点(自我经验、文献资料、课堂现实)和两次反思(经验与理念、设计与现实)。

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

教师的专业成长

——应该是主动性成长

——应该在工作实践中成长

——应该是理论、经验与实际教学能力的同步成长

——应该是在学习、反思和合作中成长

一、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特点

(一)什么是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这个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特指教育理论专家所开展的研究工作。有时,它与”教育研究?±同义。

广义:是指广大中小学教师所从事的旨在改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各种研究,其中包括教学研究。

教师教育研究就是”以中小学教师为主体,以学校教育现象为对象,运用科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遵循和探索教育规律的创造性认识活动?±。

(二)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特点

“以校为本”。以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实践为基础,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

“指向实践”。以应用研究为主,直接指向教育教学实践,注重解决“怎么做”。

“问题即课题,教学(研)即科研,成长即成果”。

“促进发展”。目的是为了改进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师生的发展。

1、问题即课题

对于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可以成为研究课题。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直接性问题。就是明显存在,需要我们直接面对,又必须想办法加以解决的问题,比如学生的成绩很差、学生纪律松散等等。

二是探索性问题。就是将教育理论、教育观念、教育成果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时所遇到的问题,比如,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转化后进生?如何提高办学水平等,等等。

三是反思性问题。这是具有“问题意识”的教师,为改进自己的专业水平,通过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回顾和检讨所发现的问题,比如“为什么会这样?”“应该做哪些调整和改进?”

2、教学(研)即科研

绝大多数的教育科研,最终都要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来进行,在课堂中进行,就是少数基础性的理论研究,其成果也要在教学中得到检验和应用。

教学和科研不是截然分开的“两张皮”。其实,真正的教学活动有着科研的性质和色彩。有效的教学不是日复一日地简单重复,而是教师自觉学习新的教育成果和理论,充满激情的创造性探索活动。

不是所有的教学都是教育科研。必须是“真正的教学”和“有效的教学”,除此之外,还必须符合开展教育科研的一般规范。这样说并不是要混淆教学和科研的界限,降低科研的标准和要求,这恰恰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独特之处,也体现了中小学教师工作的性质和特点。

3、成长即成果

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既有目标指向性,又有过程性和生成性。

目标成果——研究报告或论文。按计划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写出研究报告或论文,发布研究成果。

过程成果——整体素质提升。在研究的过程中,由于教师不断主动学习最新教育研究成果,积极进行思考和创新,认真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和教学策略,由此促进了研究者教育观念的转变、专业能力的发展、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因此,其成果既有显性可编码的文字材料,也有隐性不能编码的技能经验。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最大成果就是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这也是中小学开展教育科研的意义和目的所在,论文等不过是其能力的物化表现形式。

对于科研成果的转化不能搞简单的模仿和移植,或盲目照搬照抄,更不能硬性规定要学习推广。能给人以启迪借鉴并能够促使教师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就是很大的贡献。

二、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定位

目前,我县中小学校在各级教科研部门立项大、小课题100多个,尤其是小课题研究开展后,掀起了一股“教育科研热”。我们在对这种“教育科研热”肯定的同时,也应对这种“热”作“科学”的分析。中小学教师所开展的教育科研是否与专职教育科研工作者所进行的科研具有同样的性质,承担同样的任务,采取同样的方法?这是中小学开展教育科研的定位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一问题,中小学教育科研有可能流于“形式”,导致一种“科研浪费”。

(一)沟通教育科学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理论与实践的桥梁。由于教育科学理论揭示了教育现象的一般本质与规律,因而可以指导教育实践;但又由于教育科学理论并不能预测每一特定的教育情境,因此从教育理论到实践,就必须有一个中间环节,即创造性地运用理论的环节,就是从理论到实践的中间环节。

教育科研的重要环节。中小学教师开展科研与专职教育科研工作者开展的科研有不同的性质。如果说教育科研的根本目的在于建构系统的教育科学理论来指导教育实践,那么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作用就在于沟通教育科学理论与实践。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们说中小学教师开展的研究工作,是整个教育科研不可缺少的环节,是解决如何把理论运用于特定教育情境的研究。这一研究环节就中小学而言,必须也只有中小学教育实践者才能承担。

(二)主要任务是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

角色决定。由于中小学教师在教育科研所处的特殊地位及其育人的角色定位,决定了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主要任务在于教育实际问题的解决。

特定情境。不可重复的教育情境,使教育实践者不断地面对独特的教育情境和教育问题,对理论无法预测的特殊教育情境中的问题,教育实际工作者必须创造性地加以解决。用科研的术语说,就是要通过教育科研来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缺乏标准答案。教育实践者,面对独特的教育情境没有现成的解决问题的答案,需要通过研究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正是在创造性地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上,科研工作与育人工作统一了起来。

(三)以行动研究为主

所谓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通过提出改进计划、并在实践中实施、验证、修改,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讲求理论与实际问题解决的结合,这正体现了理论与实践沟通的性质。

行动研究法的基本步骤

1、发现问题。发现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2、鉴定问题。根据理论对教育实践情况进行诊断,明确问题症结所在。

3、文献研讨。赖以解决问题的科学理论。

4、设立假说。对所研究的问题及其相关的现象作出一种猜测性的陈述或假定性的说明。

5、拟定计划。根据科学理论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加以实施,如此循环往复,

行动研究案例(小学科学)

1、两次月考成绩不佳——发现问题

2、确定“如何增进学习兴趣”为最重要的问题——界定问题

3、搜集有关文献,并阅读———文献探讨

4、决定进行学习兴趣的研究 ——拟定计划

5、测验并分析,发现缺乏实验、讨论和户外活动——搜集资料

6、提出每周两节实验、一节讨论,每二周一次户外活动——设立假说

7、进行新的科学课教学活动——实施行动方案

8、再实施测验了解实施效果——评价实施效果

9、若结果有效,则继续实施方案,反之则修正方案——修正方案与再实施

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加深的发展过程,每一个螺旋圈又都包括着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基本环节: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


三、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策略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越来越突出,仅凭经验已很难应对;高品位的学校应该是特色鲜明的学校,而特色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一个探索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一种有效的载体……,这些都呼唤着教育科研。如何引导中小学教师广泛并深度的参与教育科研,有必要了解和掌握教育科研的一些策略。

(一)要树立五种意识

思想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正确的思想意识,才能产生正确的行动。目前,许多教师还存在一些对教育科研认识的误区,学校的教育科研管理过程中还显现出一些管理盲点。这已成为提高中小学教育科研水平的制约因素,应该引起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的关注。我个人认为,教师要搞好教育科研工作,必须要先树立“五种意识”。

1、树立“先导”意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教育教学而言,教育科研就是那块“不误砍柴功”的磨刀石。但在现实中许多教师却认识不到这一点,他们“勤”字当头。但是他们却很少思考能否用更好的办法,用更轻松的方式,取得更佳的教育教学效果?更好的方法、更轻松的方式从何而来,那就需要通过开展教育科研去探索,没有这样的想法,这就是科研“先导”意识不强,科研意识淡薄的表现。实际上,不开展教育科研,根本不可能出色地完成教育任务。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每位教师都应该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进步,树立“科研先导”意识,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

2、树立“主动”意识。迫于评职称需要,迫于学校硬性规定的需要,而不得不参与教育科研的教师,他的教育科研工作质量必然会大打折扣,被动地参加教育科研与主动地参加教育科研相比,其工作的质效是有天壤之别的。树立“主动”意识,就是要认识到,教育科研是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每个教师必须履行的职责,是教师提高自身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是教师实现自身价值的必由之路,每位教师只有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变“要我搞科研”为“我要搞科研”,才有可能成为教育科研的主人。

3、树立“服务”意识。教育科研具有服务功能,主要表现在为学校发展服务、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为提高教师素质服务上。这“三个服务”是教育科研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科研的归宿点。那么,教育科研怎科才能实现其服务功能呢?必须要要贴近学校,贴近教育工作,贴近教师实际。脱离了实际的教育科研,就好比是植物丧失了土壤,必然会丧失基础,必然会丧失生命力。

4、树立“过程”意识。教育科研过程不仅只是一个写的过程,还是一个学习、思考、实践、总结的过程。树立“过程”意识,就要打破教育科研的神秘感,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这样才是对教育科研的正确认识。从这一意义上来讲,我们一定要把落实教科研过程与追求教科研的成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在追求过程的基础上,再去追求结果,这样的教科研成果才有价值。不重视过程的结果,必然是空洞的,是浅显的,是形式的,对实际工作也是没有多大促进意义的。

5、树立“创新”意识。教育科研工作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培养教师积极进取精神和开拓创新能力的过程。一个有志于教科研的教师,他不仅仅只满足于教育教学经验的简单总结,陶醉于一些教育教学理论的剪裁、仿制,而是要先具有勇于发现问题的勇气和善于发现问题能力,在纷纭复杂的教育教学现象中,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寻找规律性的东西;其次,他还要敢于冲破原有的旧模式束缚,大胆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墨守成规,一成不变,是教育科研的大忌。

(二)要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

与教师们联系最紧密的是课堂教学,教师们最关注、最感兴趣的也是课堂教学研究,围绕课堂教学,需要研究的课题非常多,课堂教学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可以成为我们研究的课题,比如“教学中突发问题的处理”、“教学中学生思维的导引”、“学生主体意识的引导与激发”、“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如何养成”、“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发挥”等等,都是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当前,正值课堂教学改革纵深推进阶段,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时,要以课堂教学改革理念为导向,以课堂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具体问题为对象,在教学的同时,以研究者的身份,用研究者的眼光,去审视课堂教学中一切现象、一切问题,把教室当成实验室,把学生和教师自己作为实验对象,通过研究,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能够与时俱进、能够行之有效;通过改革,实现教师与学生同步成长。

(三)要与本职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中小学教育科研具有大众化、实践化、协作化等特点。这就决定了中小学教育科研必须与本质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首先,课题定位要“准”。一是课题要切合教育教学实际,通过教育科研来探索实现研究目标的最佳途径、方法;二是课题要有一定的前瞻性,符合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有一定的价值。

其次,科研意识要“浓”。一方面,要破除对教育科研的神秘、畏难、功利等的模糊认识,确立“教育科研能力是教师生存的必需素质”“课堂是教育科研的主阵地”等意识;另一方面,自主构建研究平台。新上岗教师要通过模仿学科领域比较成功的教学经验,促使其尽快在教学上入门;中间层的教师可以通过学科小课题研究,不断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骨干教师则应着重通过自我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建立符合其教学个性的课题,通过教育科研逐步形成特色,打造品牌。

(四)把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作为课题

首先,中小学研究的课题应来自于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也是中小学教育科研贴近、贴紧中小学教育实际的具体体现。

如果你是老师,可能会发现诸如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如何处理、怎样教学生学会学习、如何避免学生中的抄作业现象等问题……这些大大小小的、司空见惯的、甚至是熟视无睹的问题都可以成为研究的课题。

其次,中小学研究的课题要“短、平、快”,尤其是中小学教师承担的课题更要“小处着眼”,就是说课题研究的角度宜小,研究的周期宜短,研究的内容宜实(切合实际)。其实课堂教学的每一个方面,即使是某一个很小的环节都可以成为我们研究的课题,不要以为课题越大就越有价值,有时角度虽小,但只要开掘得深,那么也能够取得有价值的成果的。只有“短平快”的课题才是最实惠的课题,也是最有可能产生实效的课题。

只有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才是有生命力的,才可能结出累累硕果。

例如:既体现“课堂教学改革”主题,又能提供教师研究空间的高效课堂研究课题。

1、课堂教学“少教多学”策略主题研讨(讲、学系列)

①“少教多学”的课堂形态及其课堂结构是怎样的?怎样建构?

②“少教多学”的教学策略是怎样的?怎样落实?

③“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和思想是什么?怎样体现?

④课堂教学如何实现“以学定教,少教多学”?

2、有效训练的实施与落实主题研讨(练系列)

①怎样的训练才叫有效训练?

②训练在课堂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③课堂教学有效训练设计及时间落实研讨。

④怎样建立有效训练的评价机制。

3、小组合作学习主题研讨(学系列)

①如何科学建立和划分学习小组?

②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定位及其组织原则研讨。

③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研讨。

④如何开展教师主导下的小组合作学习?

4、课堂提问预设与策略主题研讨(学系列)

①什么样的课堂提问是有效的?

②课堂提问的对象及其策略研讨。

③课堂提问在教学预设的重要性研讨。

④课堂提问的教学机智。

5、高效课堂建设策略主题研讨(教、学、研系列)

①一节课让学生应该获得什么?应该获得多少?(教学目标问题)

研究任务:教学目标是否准确、科学、适度?教学目标落实是否到位,是否具有实效性?

②根据教学目标,让学生用多长时间获得?(课堂教学效率问题)

研究任务:三个“三分之一”课堂教学策略是否落实?课堂教学是否高效?教学任务是否饱满、教学内容是否完成?学生学习负担是否合理?

③让学生怎样获得?(教学方法问题)

研究任务:“少教多学”的理念和策略是否得到贯彻落实?教学方法是否科学、适用?知识生成、发展过程是否和谐生动?

④每个学生是否都达成了教学目标?(知识落实问题)

研究任务:分层教学、有效训练策略是否落实?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核心概念是否全体学生掌握?(文章来源:研修网,作者: 公孙长子)

【如果没有关注我们,请点击标题下面的“好教师”一键关注 / 查看历史消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做身边的研究
一线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科研
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如何开展微型课题研究
教研员如何引领和带动中小学教师提高素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