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毛主席与苏区的经济工作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里,有两篇涉及到经济工作的文章。一篇是《必须注意经济工作》,另一篇是《我们的经济政策》。前一篇是毛主席于19338月,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南部十七县经济建设大会上所做的报告中的一部分。后一篇是毛主席于19341月在全国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所做的报告中的一部分。从今天的角度看,这个报告就相当于毛主席做的政府工作报告。这个时期的毛主席,已经被王明“左”倾路线强迫离开了红军的领导岗位,而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人民政府担任主席工作。虽然被迫离开了红军的军事工作,但在政府的工作中,毛主席依然是非常努力和认真,而且是一丝不苟的。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可以看到,毛主席做经济工作,一开始就是有着非常明确的政治目标和政治责任感的。毛主席说:“现在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应当为着革命战争的胜利,首先是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的战争的彻底胜利;为着争取物质上的条件去保障红军的给养和供给;为着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由此更加激发人民群众参加革命战争的积极性;为着在经济战线上把广大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并且教育他们,使战争得着新的群众力量;为着从经济建设去巩固工人和农民的联盟,去巩固工农民主专政,去加强无产阶级的领导。”(《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119页)

或许有人会认为,在革命战争年代,当然战争要取得胜利一定是要放在第一位的。所以所有的,或者说全部的工作都是为着革命战争的胜利的。这些人的言外之意就是,如果不是在革命战争年代,搞经济建设,做经济工作,就不需要讲那么多的政治问题。

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的角度上看,政治是为经济服务的,上层建筑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但是,在革命战争年代,没有革命战争的胜利,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工作就都等于零。所以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经济工作是要为革命战争的胜利来服务的。这就是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的辩证法。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如果没有明确的政治目标,这个经济工作就有可能偏离正确的方向。在八十年代之后的一个时期里,有不少人,似乎认为,搞经济建设就是搞经济建设,而与讲不讲政治是没有多大关系的。结果,有些地方的经济工作,服务的对象和目标就出现了偏差。毛主席在这篇文章中所说,“为着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由此更加激发人民群众参加革命战争的积极性”,那么我们结合现实的情况,是不是可以这样来讲,我们做好经济工作,也是为着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由此激发人民群众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如果我们的改革开放,我们的经济建设在这个目标上出现了偏移,出现了损害人民群众利益,打击人民群众发展生产力,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那么这样的经济工作或者这种所谓经济建设是我们真的需要的吗?

直白地说,如果我们的经济建设需要牺牲人民的利益为代价,是为了让资本势力积累更多的财富,扩大了贫富的差距,这样的经济建设就不是社会主义建设,这种所谓经济建设就是我们必须要批评的,要丢弃的,要反对的。

当然,尽管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还需要某种数量的资本,还需要私人企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占有。但是我们更应该明白。这是我们经济工作中策略的一部分,而不应让这样的观念成为我们从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根本性的或者主要的目标。

在《我们的经济政策》一文中,毛主席说,“我们对于私人经济,只要不出于政府法律范围之外,不但不加阻止,而且加以提倡和奖励。因为目前私人经济的发展,是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所需要的。私人经济,不待说,现在是占着绝对的优势,并且在相当长的期间内也必然还是优势。”(《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133页)

然而,尽管存在着私人经济的优势,而毛主席还是强调,在革命根据地内,应该尽最大的力量发展国营经济与合作社经济。毛主席说:“国家经营的经济事业,在目前,只限于可能的和必要的一部分。国营的工业或商业,都已经开始发展,它们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同上,第133页)

“合作社事业,是在极迅速的发展中。据一九三三年九月江西福建两省十七个县的统计,共有各种合作社一千四百三十三个,股金三十余万元。发展得最盛的是消费合作社和粮食合作社,其次是生产合作社。信用合作社的活动刚才开始。合作社经济和国营经济配合起来,经过长期的发展,将成为经济方面的巨大力量,将对私人经济逐渐占优势并取得领导的地位。所以,尽可能地发展国营经济和大规模地发展合作社经济,应该是与奖励私人经济发展,同时并进的。”(同上,第133134页)请看,在那么艰苦的革命战争环境下,革命根据地的合作社经济仍然能够发展得有声有色。

在毛主席看来,在当时如此艰苦的情况下,私人经济必然占有绝对的优势,而且对私人经济也需要必要的鼓励,因为这对苏区的经济发展是有利的。但从根本上看,即使是在当时那么一种情况下,国营经济与合作社经济是更应该得到重视与发展的。毛主席当年的设想,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一直到七十年代,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实现。

在这两篇谈经济工作的文章中,毛主席不止是提出了必要的理念,更有具体解决经济工作中所存在的多方面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从这两篇文章来看,毛主席极大地发挥了他的调查研究的功底,对经济工作是有较为深入的研究的。因此,毛主席并不是如某些人所说,不懂得经济,而是那些指责者本身才是既不懂得经济,更不懂得毛主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中央苏区,毛主席是怎么抓经济工作的?
当年中共苏区那么穷,怎么养活十万红军?全靠一个人和一个公司
闽西苏区合作社经济历史定位分析
余守萍: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关于“必须注意经济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当年苏区那么穷,怎么养活十万红军?全靠一个人和一个公司
电视剧《大道薪火》引发热议的原因何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