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失眠”之补阳散寒法
治疗失眠
是中医的强项
但背后的理
很多人没有深究
下面是内经中
关于失眠的理
看不懂没关系
合一给大家
翻译一下:
就是“阳不入阴”。
到底啥是
“阳不入阴”?
合一给大家
用白话翻译一下:
大家每天听师父讲伤寒论
应该知道了伤寒论的三阳三阴吧~~
这三阳三阴
就是一个代号
你换成外部,内部,中部
也是可以的~~
外部
或者说
表皮这一层
仲景称为太阳。
正常的情况
是“阳入阴的”。
到了晚上
卫气就从表皮下班
开始往里面回家了。
从太阳回到少阳
从少阳回到阳明
从阳明回到太阴
从太阴回到少阴
从少阴回到厥阴。
所谓阳不入阴
就是卡在
阳明到太阴的路上!
这里有2个可能
一个是“阴不让阳回来”!
问题出在
阴这一方面
就是阴不敛阳。
另外一面
是阳出了问题
阳气动力不足
回家途中没油了~~
这叫“阳浮阴外”
而这2种情况
会演化出更多组合
比如阴阳互相不买账
比如心肾不相交
比如血不足
比如胃不和则卧不安~
要从演化的角度
去寻找病因
是很难命中靶点的。
这就是西医治疗失眠
只能上安眠药的原因。
而中医就能从宏观
从阴阳平衡的角度
来通过微调实现平衡
比如今天师父要讲的少阴病,里面的是四逆辈,就是一个经典的从阳的角度入手治疗失眠的底方。今天我们继续听赵厚睿教授讲授《太阴病:提纲条文与辅助条文》
太阴病:提纲条文与辅助条文
【赵师】
太阴病即里阴证。里,主要是指胃肠道,在胡希恕先生的体系中,也延伸至其他脏腑。阴,虚与寒。
《伤寒论》太阴病提纲证条文为第273条,条文如下: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鞕。
胃的阳气虚,水饮停聚,腹部胀满而吐。消化吸收能力很差,所以食不下。胃肠道虚弱,没有力气收住肛门,吃进的食物不能充分消化吸收便排出去,拉稀很严重。腹部有时不自觉的疼痛,长期隐痛。内里已虚寒,应用补法,如果攻下便会导致胃部阴寒凝聚。
第277条是主提纲的辅助条文,如下: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太阴病为内里虚寒证,患者大便稀溏,不喜饮水。“属太阴”,即与太阴有关,也不排除与少阴、厥阴等有关。如果经鉴别后,的确为太阴病,则应服四逆汤一类的方子温里。后世一些医家认为“四逆辈”应为“理中四逆辈”,即理中汤、四逆汤一类的方子。后世医家将四逆汤与理中汤合之而创立附子理中汤。理中汤里没有附子,而四逆汤中有附子。理中汤、四逆汤中均有干姜,全身性虚寒证用附子,以脾胃为主的虚寒证加人参、白术、甘草。
四逆汤
附子 干姜 甘草
理中汤
人参 干姜 甘草 白术
附子理中汤
附子 人参 干姜 甘草 白术
太阴病的治则为温中祛寒,且严禁用下法。太阴病为内里虚寒证,应用补法,而不可用泻法,大黄、巴豆类凉泻或热泻药均应禁止。
【学生末学按】
毋虚虚,毋实实。惟有补虚泻实,方可与言医。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云“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太阴病:表里同病的治疗原则
【赵师】
太阴病的治疗,应用温补内里的方法。治疗过程中,需要把握住一些原则性的要点:
患者如果内里虚寒严重,同时又感受了表证,应优先治疗里证;
患者如果表证严重,而内里虚寒并不严重,应在解表的基础上,稍加温补内里虚寒之药;
患者如果表证和里证都很明显,则需表里同治。
同理,阳明病且有表证的,也应表里同治,方用厚朴七味汤等。厚朴七味汤出自《金匮要略》,组成如下:
厚朴半斤 甘草三两 大黄三两 大枣十枚 枳实五枚 桂枝二两 生姜五两
太阳病与阳明病同时存在时,多数情况同时治疗;而太阳表证或少阴表证与太阴病同时存在时,一般先治疗里证而后治疗表证。
阳明病承气汤证和少阴病相对来讲都比较严重。阳明病如果治疗得当,可以很快,例如一两天便可治愈。但太阴病,因为内里虚寒很严重,很难短期内治愈。遇到这样的患者,心中要有正确预期,不要期望一副药、两副药就治好。《内经·腹中论》“一剂知,二剂已”的情况是不太可能发生的,需要数月乃至以年计来调理。
在胡希恕先生的体系中,太阴病的代表方为四逆汤和理中汤。有一些医家将四逆汤作为少阴病的代表方。实际上,关于四逆汤是太阴病的代表方还是少阴病的代表方的争议是无谓的,因为一方之创立,不是为病,而是为病机,而多个病机可能同时存在。从四逆汤强心肾的功能来看,可以将其归为少阴病的代表方,而从其强壮胃肠道功能来看,则可归为太阴病的代表方。
【学生末学按】
佛争一炷香,人活一口气。治疗过程,不能紧盯着疾病,而目中无人,要以“我”为中心,以人为中心,时时刻刻顾护人体阳气。正气不虚,则外邪也好祛除;正气若虚,补起来并不容易。
自身实力如果足够强大,可以吊打敌人;如果不足够强大,可以边打边补;如果太弱,先退回内里养精蓄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传免费课程太阴篇条文118-126条》
用排除法诊断半表半里证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桂枝汤加减
麻黄附子细辛汤证与麻黄附子甘草汤证有何不同?
胡希恕先生治疗咳嗽常用方证总结
【学伤寒】条文第163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