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9岁地主投降,带300鬼子找抗联,走进雪山他暗笑:等我来铲雪雕

1937年,砰地一声,随着这声枪响,村民们都被赶到村头的广场上,地主黄有也不例外。

这时,日本军官大喊道:“只要你们说出抗联的位置,好处大大的。”

只见村民们一句话不说,全都恶狠狠地瞪着日军。

突然,黄勇举起了手,屁颠地跑了出来。他谄媚地笑道:“太君,我曾被迫当过抗联,知道营地在哪里,我要带你们去,可以升官发财不?”

黄友的投降,霎时招来村民们鄙夷的目光,这目光犹如小刀一般,扎在黄有身上。可他,根本没有理会,反倒继续摆出一副讨巧卖乖的嘴脸。

日本军官上下打量着黄有,满意地点点头。

就这样,300名鬼子跟在黄有的身后,向白茫茫的深山老林走去。

黄有是谁?

说起黄有,他可是黑龙江有名的大地主,有着千亩良田数十间房屋。

1899年,黄有出生在黑龙江呼兰,一个贫穷的小山村。

自从记事开始,他就跟着父母,早出晚归地去田地里干活。

别看黄有小,他可是干活的一把好手。

无论是种地除草,还是秋收打粮,他都干得有模有样。每当他干完手中的活儿,总会去抢着帮父母多干一些。

他还是父母的开心果,总会为在父母劳累时,讲一些开心的事情,时常逗得父母哈哈大笑。

看着此时的黄勇,父母也是打心眼里高兴,他为这个小家,带来了新希望。

果然,黄有改变了这个穷苦家庭的命运。

穷小伙翻身做地主

1920年,转眼间,黄有已经21岁,长成一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

看着年迈的父母,他毅然挑起家庭的重担,但他也皱起了眉,陷入了深深思考。如果再待在这个穷山沟,估计这辈子也不会有变化,可这并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恰巧,此时村里开始流传去汤原太平川开地的事情。可那里,是一望无际的荒草地,条件太过艰苦,大家也只是在议论,还没有人肯去吃这个苦。

但黄有听到消息的一刹那,高兴地差点跳了起来,这不是他一直想要去实现梦想的地方吗?

想到这,他飞奔着跑回家,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母。开明的父母,看黄有态度坚决,虽心里有万般不舍,还是含着泪答应了此事。

随后,勤劳勇敢的黄有,踏上异乡生存之旅。

俗话说:苦心人天不负。

他起早爬半夜,愣是在太平川的荒地上,开出千亩良田。

靠着自己的踏实肯干,他逐渐在太平川落下脚来,随后,他继续开垦田地,足足开出4500多亩。

也正是这些土地,让他的腰包鼓了起来。他转身盖起大宅院,将父母都接过来,过起地主的收租生活。

可就在他美滋滋过起小日子时,却发现鬼子来了。

乐善好施,走上抗日路

过上好日子的黄有,并没有忘记身边的穷苦百姓,只要是能帮的,他都会伸出手拉一把。

百姓们感念他的恩情,把村子也改名为黄有村。

只可惜,日本人占领东三省,村里的宁静一下被打破,黄有又犯了愁,怎么能帮上抗日队伍呢?他满腔的爱国情怀,无处安放。

这时,夏云杰带抗日游击队来到太平川,要在这里建立起抗日根据地,还没等他开动员大会,黄有就主动找上门来。

他见到夏云杰,热情地迎了上去,握着夏云杰的手,激动地说道:“你们是真正地抗日队伍,我黄某空有一颗爱国心,现在是我出力的时候了,要说抗日,我可不含糊。”

事实也是如此,他说完,二话不说拿来10支枪,牵来5匹马,马不停蹄地卖掉了自家的100多担粮食,转身就把钱送到夏云杰手中。

他悬着的心刚落地,可此时,他的家中却出了意外。

他竟看到,自己的弟媳和侄子都跑进了汉 奸的队伍,气得他肺都要炸了。

他怒气冲冲地将与日军暗中勾结的兄弟媳妇处死,抬手甩给侄子黄德生两个嘴巴,把他轰出家门。

然而,他的侄子却知错不改,简直是坏透了心,跑到日本人面前告起了状。不用想,黄有很快被日本人带走了。

好汉不吃眼前亏,聪明的黄有眼珠子一转,连连摇头委屈地说道:“那是他贪图我的财产,在那里胡说八道,借我一个胆儿,我也不敢资助抗联。”

可日军虽然把他放了,却盯上了他的财产,不但霸占了宅院,还要将他的资产全部吞没。

这天,黄有哭着对家人说道:“我要去参加抗日队伍,早日把鬼子打跑,咱家过到这样不容易,可没有国就没有家,等我们把鬼子赶出去,再重建这个家。”

深夜,他借着朦朦月色,一口气跑到抗联根据地,正式加入抗日队伍。

意外被抓,带300鬼子入深山

1937年冬,队伍接到紧急通知:日军要围剿村子,需要向山里转移。

黄有毫不犹豫地站出来,眼神坚定地说道:“你们走,我垫后。”

队伍刚刚走出村子,日军就将村子围得滴水不漏。黄有的脑袋飞速地转着,他在想,怎么能拖延时间,让大部队有时间转移,让百姓们避免遭受日军折磨呢?

终于,一个想法在他脑海中闪过,这才出现开头的一幕。

他装出一副贪生怕死的样子,并建议道:“山上的抗联人多,咱们多带些人才行。”

果然,黄有取得日本军官的信任,整整命令300名士兵,跟在黄有身后,大部队浩浩荡荡地向深山走去。

黄有心里盘算着,把日军耍得团团转,巧妙地避开抗联设在“四块石”的密营。带着鬼子东绕西转,在大雪中跋涉了四五天,已经走进了小兴安岭深处,那里是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

这时,仍旧一无所获,日军感觉不对劲,恼羞成怒,举枪就奔着黄有走去。

没办法,黄有急忙求饶:“太君,马上就要到了,别着急啊!”

很快,日军真的看到一个小木屋出现在眼前。原来,这是黄有曾经盖的一个小木屋。

日军二话不说,冲了上去,一脚踢开房门,可却没有找到一人,一个个气得脸红脖子粗,愤怒地咆哮着。

黄有见大事不妙,他急忙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解释道:“他们这是转移了,只可惜我这几天都跟着太君,没得到一丁点消息,西沟还有营地,那里肯定有游击队。”

日军四外望去,再看眼前的黄有,谅他也没有胆子敢骗自己,再次相信了黄有的话。

接着,他们继续上路。

眼看天色黑了下来,日军早已冻得不成样子,蜷曲着身子,点起篝火,吃饱后围着火堆睡了起来。

黄有假装睡着,夜深时分,他看日军全部休息后,悄悄爬起来,一点点地滚向林中,不给日军留下一个脚印,随后直奔根据地跑去。

300鬼子成雪雕,黄有命悬一线

他终于逃出了日军的魔掌,但一点不敢松懈,仍旧继续跑着,可他心里明白,没了他的日军,犹如泥菩萨过河,已经自身难保,就等着冻成雪雕吧!

可慢慢地,他感觉手脚没有了知觉,不得不停下来,还没等掏出干粮,就扑通一声倒在地上,昏了过去。

东北的冬天太冷了,黄有又冷又饿,他的四肢早已被冻得麻木。

好在,抗联的两位战士路过,这才将他背回营地,算是救他一命。

逐渐苏醒过来的黄有,慢慢地睁开眼睛,他吃力地把进山的经过说了出来。

随后,根据地的领导迅速派出40名战士,去消灭林中的日军。

果然,日军正如黄有所料。他们中的大多数,早已被冻死在雪地中,即使没被冻死饿死,也是在垂死挣扎,最终被消灭。

这次,黄有带进深山的300鬼子,全军覆没。

可正当战友们要跟黄有一起庆祝胜利时,他被冻伤的四肢,已经开始溃烂,情况很不乐观。

因为日军的封锁,他没有药物进行治疗,病痛折磨的他,整日整夜睡不着觉。

但即使这样,黄有依旧忍痛劝说大家:“有你们在,我就放心了,为了后人,吃点苦值得,死了也光荣。”

战友们不忍心看他继续遭罪,都纷纷劝说他去山下治疗,可他都摆手拒绝,疼得他咬牙说道:“我不能给他们带去危险,连累他们啊!”

后来,抗联接到任务,要转移到下一个营地,行动不便的黄有不得不留下来,同时留下两名战友来照顾他,并把剩下的粮食都留给他们。

可惜,这些粮食并没有维持多久,就在这两名战友出去寻找食物时,碰上鬼子被无情杀害。

而冰冷的营地内,只有黄有一人,在又冷又饿中,孤独望向远方。

直到第二年春,抗联将士们再次回来看望黄有时,才发现他趴在窝棚外,早已没了气息。

他离开时,只有39岁。

写在最后

黄有,不愧为中华儿女,他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先有国才有家。无论是腰缠万贯的地主,还是身价不菲的富商,在侵略者眼里只是一块肥肉,国难面前,匹夫有责。

其实,世界上有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可能失去生命的真相后,依然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

黄有就是这样,他坦然地去面对日军,机智地消灭300个鬼子,四肢被冻伤溃烂后,虽危在旦夕,却仍在关心他人。

他虽离开,但他的精神永远屹立不倒。

向东北抗联英雄黄有致敬!

关注@小文看历史,与您重温更多经典历史故事,感悟人生小智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37年腊月,一地主带300鬼子找抗联,走了5天,把他们全冻成冰雕
他是地主为了抗日出钱出力, 一个人把三百鬼子, 骗进深山困死于此
1937年,日军在东北抓到了抗联成员黄有...
1937年,抗联成员黄有不幸被日军俘虏,为了将鬼子骗进深山,他假
杨靖宇被剖尸,日本军官绝望回国毒死妻儿,留下遗书自尽
他是富甲一方的大地主,60岁举家抗日,在特殊酷刑下剧痛牺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