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永强 张杰 | 新疆哈密市柳树沟遗址和墓地的考古发掘

来源:《西域研究》2015年第2期

新疆哈密市柳树沟遗址和墓地的考古发掘

王永强 张杰

柳树沟遗址和墓地位于新疆哈密市柳树沟乡亚喀敦村东北约1千米处,地处天山山脉南麓柳树沟出山口东侧的山前坡地上(见图1)。坡地较陡,表面为一层黑色角砾石,有少量耐寒植物生长。2013年6~11月,为配合哈密市柳树沟水库施工建设,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及考古学研究中心和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处于水库施工建设范围内的这处遗址和墓葬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共计发掘墓葬108座,遗址两处,出土遗物二百余件。

图1 遗址和墓地位置示意图

一、遗址

两处遗址各由两间房子组成,编号为F1、F2和F3、F4。房屋依地势而建。从发掘情况看,房屋修建前先在山坡上修整出生活或居住面,然后向下挖出生土壁,沿生土壁垒砌石墙(北墙被冲沟破坏,建筑方式不详)。房址内共发现窖藏坑5座、灰坑1座、灶址十余处。

F1、F2坐南朝北,平面呈长方形,东西相连。内部堆积第一层为房屋废弃后形成的堆积层,包括山坡上的坍塌土、墙体倒塌的石块等,遗物较少;第二层为灰层,有大量草木灰遗留,含少量木炭。出土有兽骨、石器和陶器等。兽骨中有大量的羊距骨;石器有石磨盘、研磨器和石杵等;陶器未见完整器,可辨器形有单耳罐和双耳罐等。第二层下为踩踏面。F1南墙保存较好,残高1.5、宽0.2~0.4米。墙体由山石和卵石混筑,修建粗糙,宽窄不一,内表面凹凸不平。

F1和F2内有窖藏坑5座,编号为J1~J5;灶址5处,编号Z1~Z5(见图2)。J1~J4平面呈圆形,平底,内部堆积包含大量石块,出土石磨盘十余件。J5平面呈长方形,四壁砌石,构筑较规整(见图3)。灶址分为3类,第一类最为简易,即在地面处开挖锅底状小坑做为火塘;第二类是在第一类小坑的三侧各摆放一石块;另一类为石灶,是在地面上挖浅坑,选择较为平整的石块平铺,缝隙处填土,如Z5。

图2 发掘清理后的F2及内部遗迹
图3 编号J5的窖藏坑
二、墓葬

墓葬分布于山前坡地上,坡度为19度。因山岩风化坍塌及风力搬运作用,原地表上形成30~50厘米厚的土石混合层。揭去堆积层后,裸露石围石堆或石堆。根据墓室内有无葬具将墓葬分为两类,一类为竖穴木棺或石棺墓,使用木棺、石棺作为葬具;另一类为竖穴土坑墓,无葬具。前者为此墓地的主要墓葬类型,后者发掘3座(编号为M3、M5和M13)。

柳树沟墓地竖穴木棺墓、石棺墓地表标志有石围石堆或石堆两种,平面呈椭圆形,多数呈南北向,墓地西北部少量墓葬为东西向。从地表标识来看,有葬具的墓葬分布密集,排列有序,其石堆或石围石堆的南或东南部多有用于祭祀的小坑,沿坑壁置石块,建筑成方形或U形,少数顶部有盖板,坑内放置1件陶器,个别墓葬为两件(见图4)。墓室平面一般呈圆角长方形,少数为圆角梯形。墓室均较浅较小。竖穴木棺墓集中分布于墓地的东、南两侧,木棺平面呈梯形或长方形,棺木为松木或胡杨木制成,上下两层,由圆木截断破成两半加工而成,平整面向内。无榫卯结构,个别木棺有底板,木棺顶部由3~5根圆木纵向覆盖。典型墓葬有M66等。M66石围呈椭圆形。石围南侧有祭祀坑一个,沿坑壁砌筑有小石围,坑内放置单耳罐1件,罐口部盖一块片石。墓室平面呈圆角长方形,内有木棺1座。棺具由松木制成,平面呈长方形,顶部用原木纵向棚盖,残存南半部。木棺与墓壁之间填塞石块。棺内人骨腰椎以上被扰动,屈肢葬。棺底南端出土铜扣、铜刀和铜锥各1件、项链、骨带扣和骨牌饰等。

图4 墓葬的石围及祭祀坑

竖穴石棺墓集中分布于墓地西北部,石棺由卵石或石板构筑,无底板,上部横搭石盖板,个别以原木纵向棚盖。绝大多数竖穴石棺墓和竖穴木棺墓为单人葬,个别为合葬。流行屈肢葬。绝大多数墓葬有二次扰乱的现象。墓葬中多随葬羊肉,随葬器物以小型铜器为主,有扣、锥、刀及佩饰等,另有少量的石器和骨器,陶器极少。典型墓例有M18(见图5)等。M18地表有椭圆形石围石堆。石堆南端有祭祀坑一个,沿坑壁立砌方形石围,内置1件单耳陶钵,钵口覆盖一陶片。墓室平面呈圆角长方形。墓室填黄土,夹杂石子,上部0.3米土质较硬,下部质地疏松。墓底有石棺1座。石棺用2~3层河卵石贴墓壁围砌而成。石棺内葬一头北脚南青年女性,左股骨及小腿未被扰动,头骨被扰于中部位置,根据残存人骨判断,葬式为屈肢葬。棺底南部出土铜耳环1件、陶片1片,另有羊肉1块。

图5 M18

竖穴土坑墓地表石堆呈圆形,墓室平面呈椭圆形。三座墓葬均为单人一次葬,其中M3、M13为屈肢葬,M5为仰身直肢葬。随葬器物以陶器为主,有双耳罐、豆和单耳罐等。M3位于2号遗址东南50米处。地表有河卵石堆置的圆形封堆。墓室位于封堆下近中部位置,平面呈椭圆形。墓室填土为黄土,含较多石块。墓室底部西南石块较多,近底部处出土羊头骨1个。墓底东北葬一青年男性,侧身屈肢葬,头朝东北。随葬器物多在头骨附近,有双耳罐、单耳罐、铜管、铜扣、玛瑙珠、残铁器和金耳环等。

三、小结

哈密地区史前文化遗存丰富,此前进行的考古发掘工作较多,如天山北路墓地、焉不拉克墓地、五堡墓地、艾斯克霞尔墓地和亚尔墓地等,一系列的考古发掘工作,收获了大量的实物资料,这些考古工作多集中于哈密盆地周边的绿洲地带,天山深处及边缘地区所做的工作较少。柳树沟是哈密盆地通往巴里坤的重要牧业通道,遗址和墓地的发掘为进一步研究天山南北诸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提供了宝贵资料,对于探讨天山山脉与哈密盆地交叉地带早期居民生活方式、经济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柳树沟墓地与哈密盆地的天山北路墓地与焉不拉克墓地等存在不少的共性,如墓地整体布局规整,墓葬分布密集有序,墓室一般较小,流行屈肢葬,随葬品中多见小型铜器等。但柳树沟墓地又出现了诸多的地方特征:其一,墓葬地表有卵石堆砌的石围石堆或石堆;其二,墓葬地面建筑的南或东南侧普遍构筑规整的祭祀坑,坑内放置陶器;其三,柳树沟墓地的墓葬普遍使用石棺或木棺作为葬具;其四,在使用石质或木质葬具的墓葬中,随葬品基本不见陶器。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3座未使用葬具的墓葬中,均随葬有陶器。

柳树沟墓地墓葬地面建筑一般都有一个附属祭祀坑,建筑较规整,形成了一定模式。坑内放置有陶器,并伴有灰烬、木炭等遗物。陶器均为小器形,有单耳罐、觚形杯和双耳罐等,彩陶占一定比例,纹饰以短线波浪纹为主,相对简单。与此类似祭祀遗存在哈密盆地也有所发现,如哈密五堡亚尔墓地和艾斯克霞尔南墓地。柳树沟墓地祭祀遗迹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哈密地区史前祭祀文化的内容。

柳树沟遗址出土的陶器与墓地出土陶器有相近之处,至于二者是否属于同一考古学文化,还需进一步的研究。两处居址中灶址多,但灶坑壁和底部的红烧土层薄,说明灶址使用的时间不长。在F1内东南角,发现了厚1米以上的草木灰堆积,我们推测F1等房址并非常久之所,可能是作为季节性的居所使用的。

(作者单位: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

编排:王常兴

审校:王文洲

审核:陈 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巴尔虎旗岗噶墓地入选六大考古新发现
2004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中国社科院评出2014年六大考古新发现 边疆与民族考古亮点多
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新鲜出炉
内蒙古2014年6项重大考古发现
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