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阴病方证之间鉴别(上)(中)(下)

原创 一事之师 一事之师 2024-01-17 07:35 四川

一事之师

仅一事,便可知其为人!识其禀性!经一事,方能体会其中滋味,甘苦自知!只需一事,就能成为老师,师傅!学得很多东西,悟到很多道理!

当我们辨出太阴病后,我们要知道太阴病有哪些方剂,都是里虚寒,这些方证之间该怎么鉴别呢?

我们来看胡老的太阴病都有哪些方剂?

如下图:

太阴病的方剂由里虚寒的药组成,药有:附子,干姜,乌头,人参,吴茱萸。

对照前面的文章(如何判断太阴病),我们来细化这些方证之间的里虚寒的具体区别与归经:

1. 四逆汤方证:四逆,脉微欲绝,里虚寒甚者(太阴)

里虚寒代表方。

2. 通脉四逆汤方证:四逆汤证见虚寒更甚者(太阴)

与上方比加强了干姜的力量,变为三两

3.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方证:通脉四逆汤证沉衰更甚,脉微欲绝,或脉不出者(太阴阳明)


4. 四逆加人参汤方证:吐利后,胃气虚衰,脉微弱者(太阴)

人参对应胃气虚

5. 茯苓四逆汤方证:四逆加人参汤方证见心下悸,烦躁,小便不利者(太阴)

心下悸,小便不利

6. 干姜附子汤方证:四逆,身冷脉沉微弱者(太阴)

手脚,身冷全身

7. 甘草干姜汤方证:胃虚寒,吐涎沫呕逆者(太阴)

强调胃虚寒

8. 理中丸(汤)方证:心下痞,大便溏泻,小便少者(太阴)

中焦:虚痞,大便溏

9. 大建中汤方证:心腹痛剧,呕逆不能食,属虚寒者(太阴)

心腹虚寒

10. 吴茱萸汤方证:胃虚寒干呕,吐涎沫,胸闷或头痛者(太阴)

胃虚寒(干呕吐涎沫)兼头痛,胸闷

11. 附子汤方证:里虚寒饮,骨节疼痛,下肢拘急痛而脉沉者(太阴)


12. 附子粳米汤方证:腹痛肠鸣,恶心,里虚寒者(太阴)



13. 赤丸方证:腹寒痛,停饮明显者(太阴)

相比较茯苓白术利饮,这里有寒痛之症。


14. 大乌头煎方证:寒疝腹痛,手足厥逆,脉沉弦者(太阴)


15. 乌头赤石脂方证:心口痛甚并且虚寒甚者(太阴)


16. 薏米附子散方证:寒湿痹痛,胸痹疼痛,时缓时急者(太阴阳明)

说明薏米凊的是湿热?

可以看出,薏苡仁微寒,所以治的是热症,但附子量大,整个还是以湿热为主,这里强调标热,难道这个胸痹疼痛反应是一种热症,但本是虚的,故附子来治本


17. 瓜蒌瞿麦丸方证:体虚寒见小便不利,腹水或见下肢肿者(太阴阳明)

小便不利,腹水,下肢肿

18. 头风摩散方证:偏头风(痛),可用。



19. 赤石脂禹余粮方证:久利而虚寒者(太阴)

20. 桃花汤方证:虚寒下利,或见脓血者(太阴)

下利带脓血

21. 大黄附子汤方证:寒湿偏注而见身体某侧,某处疼痛(太阴阳明)

这首实和寒在一起的代表方剂,肋下偏痛,脉紧弦对应实寒,寒实夹瘀血!

凡偏于一侧的痛,和寒疝腹痛都要想到这个方剂。

————————————————————


太阴病方证之间鉴别(中)

原创 一事之师 一事之师 2024-01-28 07:30 四川

一事之师

仅一事,便可知其为人!识其禀性!经一事,方能体会其中滋味,甘苦自知!只需一事,就能成为老师,师傅!学得很多东西,悟到很多道理!

283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当我们辨出太阴病后,我们要知道太阴病有哪些方剂,都是里虚寒,这些方证之间该怎么鉴别呢?

我们来看胡老的太阴病都有哪些方剂?

如下图:

太阴病的方剂由里虚寒的药组成,药有:附子,干姜,乌头,人参,吴茱萸。

对照前面的文章(如何判断太阴病),我们来细化这些方证之间的里虚寒的具体区别与归经:

22. 外台走马汤方证:胃腹剧痛,大便不通里寒实者。(太阴阳明)

这是里实寒的大便不通的证,可与大承气汤相对应。巴豆与杏仁。

23. 三物备急丸方证:心腹诸暴自病,心腹胀满卒痛,里寒实者(太阴阳明)

把大黄和也巴豆放一起,下的作用更大了,加干姜温中。

24. 桔梗白散方证:胸满,胸痛,咽痛,咳唾脓浊而属寒实证者(太阴阳明)

桔梗,贝母,巴豆:排脓大法。

与小陷胸汤鉴别,治热不治寒

25. 小半夏汤方证:呕逆或头痛,口不渴者(太阳太阴)

半夏1L,生姜0.5斤

26. 生姜半夏汤方证:小半夏证而饮剧者(太阴)

半夏0.5L,生姜1L

两方用量相反。

27. 小半夏加茯苓汤方证:小半夏证见心悸头晕者(太阴)

头昡心悸(茯苓3两)

28. 半夏干姜散方证:干呕吐涎沫而属胃虚寒者(太阴)

半夏,干姜

29. 大半夏汤方证:胃虚之心下痞,呕吐者(太阴)

半夏2L,人参3L,白密1L。

  心下痞的人参证。

30. 干姜半夏人参丸方证:呕吐甚而心下痞硬者(太阴)

干姜1两,人参1两,半夏2两。生姜为引调为糊。

31.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证:中气虚之腹胀满者(太阴)

虚满

32. 旋覆花代赭汤方证:心下痞,噫气呕逆者(太阴)

噫气

33. 橘皮汤方证:干呕,纳差者(太阴)

橘皮4两,生姜0.5斤

34. 橘皮枳实生姜汤方证:胸痹,短气,诸闷者(太阴)

橘皮1斤,枳实3两,生姜0.5斤

35. 橘皮竹茹汤方证:胃虚呕逆,呕哕咳逆者(太阴)

百日咳,加半夏(治呕哕)

36. 外台茯苓饮方证:腹满,腹胀,心下痞,纳差,小便不利者(太阴)

橘皮枳实生姜汤十人参健胃,加茯苓白术利尿。

37. 苦酒汤方证:咽中痛,声哑,表证不明显者(太阴)

半夏与鸡子黄用苦酒为引。寒痰引起的咽痛,声哑。

38. 芍药甘草汤方证:四肢,胃腹等处痉挛急痛者(太阴阳明)

39. 芍药甘草附子汤方证:芍药甘草汤方证更见里虚寒证者(太阴阳明)

40. 甘草小麦大枣汤方证:无故哭笑,阿欠欲睡,难以自控而偏虚者(太阴)

甘缓之品,治津血虚的精神失常,无故想哭,脏燥,小儿夜哭!

41. 甘草粉蜜汤方证:胃脘疼痛急迫,而胀满不甚者(太阴)

铅粉杀虫,甘草和蜜诱之。

42. 生姜甘草汤方证:咳吐白痰而呕,胃虚纳差者(太阴)

人参,生姜,甘草,大枣也算一个基本方了!只是燥相润,而不是大渴烦饮。

43. 枳术汤方证:心下坚满,而边界清楚,又见小便不利者(太阴阳明)

行气利水!

44. 瓜蒌薤白白酒汤方证:胸闷,胸背痛,短气或喘息者(太阴阳明)

瓜蒌开胸逐痰止咳,属阳明药

薤白辛温,散结止痛,属太阴

白酒畅行药力,属太阴。

45. 瓜蒌薤白半夏汤方证:胸闷心痛,呕逆短气甚者(太阴阳明)

46. 枳实薤白桂枝汤方证:瓜蒌薤白白酒汤证见胸腹逆满明显者(太阴阳明)

胸痹。

瓜蒌,薤白,桂枝,厚朴,枳实,

注意煮法,先煎厚朴,枳实

47. 当归芍药散方证:腹痛拘急,头晕心悸,小便不利者(太阴)

血虚,血淤,水湿停止

当归,芍药,川芎

茯苓,白术,泽泻

48. 胶艾汤方证:诸失血症属虚证,而腹中痛者(太阴阳明)

用于失血,里虚,血虚

生地黄,阿胶,艾叶:止血

当归,川芎,芍药,甘草:调血腹痛

49. 当归生姜羊肉汤方证:里虚寒,血虚腹痛里急者(太阴)

当归活血定痛

生姜,羊肉温中,养正,补虚。

50. 赤小豆当归散方证:诸疮有痈脓恶血者(太阴)

赤小豆3L,当归3两

51. 酸枣仁汤方证:因血虚见心悸虚烦不得眠者(阳明太阴)

血虚不得眠!

酸枣仁,甘草,知母,茯苓,川芎

专药热,水,血

52. 麦门冬汤方证:咳逆上气,咽干口燥者(太阴阳明)

补虚润燥

麦门冬(补虚润燥,半夏(下气逐饮,

人参,梗米,大枣,甘草(补中益气

53. 猪苓散方证:呕渴而小便不利者(太阴阳明)

猪苓主渴

茯苓,白术主停水

54. 泽泻汤方证:心下停饮见眩晕,小便不利者(太阴阳明)

泽泻,白术

泽泻,水毒性冒眩



/

太阴病方证之间鉴别(下)

原创 一事之师 一事之师 2024-02-06 07:34 四川

一事之师

仅一事,便可知其为人!识其禀性!经一事,方能体会其中滋味,甘苦自知!只需一事,就能成为老师,师傅!学得很多东西,悟到很多道理!

283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当我们辨出太阴病后,我们要知道太阴病有哪些方剂,都是里虚寒,这些方证之间该怎么鉴别呢?

我们来看胡老的太阴病都有哪些方剂?

如下图:

太阴病的方剂由里虚寒的药组成,药有:附子,干姜,乌头,人参,吴茱萸。

对照前面的文章(如何判断太阴病),我们来细化这些方证之间的里虚寒的具体区别与归经:

55.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方证:腰冷重,小便自利者(太阴)

甘草干姜冶腰冷重,茯苓白术治小便自利!!又叫肾着汤,重点是腰以下冷痛

56. 茯苓杏仁甘草汤方证:短气胸闷,小便不利者(太阴)

茯苓利尿驱饮

杏仁下气定喘

甘草缓急

57. 苓甘五味姜辛汤方证:里虚寒无表证,咳而胸闷,口不渴者(太阴)

仅里虚寒而无表证

茯苓,甘草,五味子,生姜,细辛

58. 苓甘五味姜辛夏汤方证:咳而胸闷,吐稀白痰,头晕呕逆者(太阴)

多加一味半夏:呕逆

59. 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方证:苓甘五味姜辛夏汤证兼头面,四肢浮肿者(太阴)

上方多加一味杏仁:头面,四肢浮肿

60. 苓甘五味姜辛夏仁黄汤方证: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兼见上热而大便难者(太阴阳明)

再加一味大黄:大便难

上面这四个方却是通过加一味药组成!

61. 葵子茯苓散方证:妊娠浮肿,小便不利者(太阴阳明)

不一定是妊娠,只要浮肿,小便不利,都可用这个方剂,冬葵子有强身利小便的作用。

62. 皂荚丸方证:里寒咳逆上气,吐痰者(太阴)

只有一味皂荚做成丸,用枣糕作药引送服,治里虚寒饮而引上气,吐痰。

63. 蜀漆散方证:疟寒多热少者(太阴)

蜀漆(常山嫩叶或叫常山苗,截疟要药),云母(车船上补中镇静),龙骨(定惊魂,安五脏)等分,

本方逐饮化痰

牡蛎汤:解表化饮

柴胡桂枝干姜汤:和解半表半里,化寒饮,

三方都治疟,寒多热少

64. 柏叶汤方证:吐衄下血,烦热腹满,而脉无力者(太阴阳明)

柏叶,干姜各3两,艾叶3把

吐血不止者,用它

柏叶,是止血药,本是凉血止血,但用时须用马粪取水化开,现改为用黄土汁,加阿胶,就变成了温药,治寒症。

65. 红兰花酒方证:腹痛,身痛,刺痛有定处者(太阴)

即藏红花煎酒喝

66. 雄黄熏方证:肛门溃烂,湿疹皆可用之(太阴)

溃疡,糜烂在肛门,用雄黄(硫磺?

67. 蛇床子散方证:妇人阴部寒湿肿痛或瘙痒下白浊者(太阴)

蛇床子仁,与铅粉合为坐药,滴虫,真菌引起的

蛇床子煮汤坐浴也可

68. 肘后獭肝散方证:肺结核等虚寒性疾病(太阴)

獭肉皆寒,独肝温。

肺结核虚寒性疾病。

69. 牱梨勒散方证:虚寒性腹泻,咳嗽,咽痛等

诃子,温性收敛药

70. 鸡屎白散方证:乍冷乍热冬刺激或汗出多或腹泻或缺钙等因使局部经脉失调致痉挛,轻则不可已,重则上腹急痛,还可用于肝硬化腹水。疯狗咬伤。

鸡屎白,滋润性解热药,可治转筋。

71. 蜜煎导方证:里虚寒大便硬结者(太阴)

蜂蜜煎成栓塞样,放入谷道,以润滑,用于非热结,不可苦寒攻下的大便难者。

72. 烧裈散方证:身重,乏力少腹拘急者(太阴)

当一人病后,男女亲密可传染。

男病用女的内裤,女病用男内裤烧成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老中医之路之(20 )孙允中
张仲景一挥笔,留下“护胃神方”!调和阴阳,化解胃胀便溏,请你留意
《中医方剂学》考点精华汇总(上)
手足冰凉就一定是阳虚吗? | 周志远
王治能解读清代经方大家舒驰远六经定法,让你如拨云见日然于心中
千古失眠第一方,仅2味中药,只要方药对证,屡用屡效、睡个好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