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思考中医脏腑理论缺陷(一)

原创 求真国医 杏庐医话及国医脑病论坛 4天前

收录于话题

#易医主张 35

#阴阳脏腑 25

#医理漫谈 88

#养生之道 23

#思悟经典 23


中医脏腑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随着认识的深入,脏腑的生理功能逐渐得到阐释,但受到解剖条件以及观念的限制,以及历代医家对生理病理现象观察和总结的不同视角,产生了不同意见,存在许多不足。
(一)重视五脏而轻六腑
中医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将人体放在阴阳五行理论框架体系内来进行研究,促进了中医学术的进步。在五行学说指导下,把对脏腑的观察和研究的结果分别归结于五脏功能之中。
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病理病机占据了脏腑学说的主要内容,而六腑做为五脏相表里的脏器,一直处于附属地位,不被医家所重视。历代中医研究五脏较多,研究六腑较少,至于奇恒之腑,从古至今则很少研究、记载。这限制了历代医家的思维,导致了历代医家对脏腑功能的研究狭隘化,不敢超越雷池。即使观察到与经典著作论述不相一致之处,也不敢大胆观察与传扬,却往往使用似似而非的言语来弱化对经典的质疑,甚至用迂回婉转的路线来附和经典中对脏腑学说的观点。
这在《黄帝内经》成书后的两千余年内,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医脏腑学说的发展。这种影响甚至延续至今!
脑髓与命门是否应该归为奇恒之府呢?对脑脊髓与命门的认识是否存在不足呢?这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以五行分类脏腑,却忽视了阴阳分类的重要性
从《黄帝内经》成书时期,历代医家对阴阳学说都非常重视。
《黄帝内经》专列《阴阳应象大论》篇,其中论述阴阳在人体的变化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䐜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可见阴阳在人体中同样十分重要,是人体生成与变化的起始点,并贯穿人体变化的全过程。它是“神明之府”,也是人体发育生长壮老已的主要脉络所在,主持者人的生长发育和衰老!
而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分类脏腑时,却重视应用五行系统理论来进行脏腑分类,而忽视了阴阳的重要性。在五行脏腑分类系统后,却又将每个脏腑的阴阳属性分别来论述,而这些阴阳属性又显得如同无根之水,不知其缘由深浅所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医学原则
中医藏象学说(上)
中医理论述评(全)
中医视频 ? 四大经典 ? 张登本《〈黄帝内经〉的生命观》109全集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全集03《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的医学模式、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一)
发现中医之美,中医用药施针的基础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