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反治法应用举隅

原创 赖海标 赖海标经方医学工作室 1周前

《伤寒论》反治法应用举隅

赖海标

中医的治疗方法,从是否顺应病性角度,可分为正治法和反治法,最早出自《黄帝内经·素问》,《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温者清之,清者温之,散者收之,抑者散之,燥者润之,急者缓之,坚者软之,脆者坚之,衰者补之,强者泻之。”以上均属正治法。一般来说,病情较轻,病性较单纯的,治疗多用正治法,如外感寒邪而感冒者,病性属寒,治疗用辛温的麻黄汤解表发汗;或者阳明腑实而便秘者,病性属热,治疗用苦寒的大承气汤泄热通便,均是正治法的常见用法。

《素问·至真要大论》还说:“微者逆之,甚者从之”、“逆者正治,从者反治”。病情较轻较单纯的,可用对抗病性的方法治疗,即“逆治”,又称为正治。病情较重较复杂的,可用顺从表面病性的方法治疗,即“从治”,又称反治。反治法一般多属病情发展比较复杂,病势危重,临床表现出现假象,表里或上下不一致时,方才使用反治法。

反治法包括有: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热因热用,是以热治热,用于寒极反见热象,为真寒假热,属本寒标热;寒因寒用,是以寒治寒,用于热极反见寒象,为真热假寒,属本热标寒。二者治疗的实质仍然是针对病机,以热治寒,以寒治热。塞因塞用,以补开塞,是指用补益药物来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虚证,适用于因体质虚弱,脏腑精气功能减退而出现闭塞症状的真虚假实证。通因通用,以通治通,是指用通利的药物来治疗具有通泻症状的实证,适用于因实邪阻滞而出现通泄症状的真实假虚证。

 《伤寒论》中多用正治法,但也有不少反治的方法,兹举例如下:

01

一、热因热用法
《伤寒论》317条:“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通脉四逆汤主之。”少阴病为阳衰阴盛,其临床表现本应为内外、上下皆为寒象,但也可出现部分假象,如上文所见:下利清谷,手足厥逆,脉微欲绝,皆为虚寒表现,但同时出现“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的外热表现,中医认为是阴盛格阳,为真寒假热证,治疗应不为表热症象所迷惑,要针对病变的本质,方用通脉四逆汤以回阳救逆,温阳散寒。

02

二、寒因寒用法
《伤寒论》350条:“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厥,即四肢厥冷,白虎汤是治疗阳明热证的方剂,临床表现多见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等,一般情况下不会手脚冰冷的寒象,但也有可能意外。邪热极盛,郁遏于里,经脉痹阻,阳气不能外达于四肢末端,是有可能出现手脚冰冷的,正如335条所言:“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发热,前热者后必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所谓“厥深热亦深,厥微热亦微”,邪热郁遏于里越厉害,四肢冰冷就越严重。

03

三、塞因塞用法
《伤寒论》273条被后世称为太阴病的提纲证:“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太阴病为里虚寒证,其中的“腹满而吐”,呕吐为“上塞”,腹满为“中塞”,其原因是由于各种致病因素,损伤中阳,导致胃的受纳和腐熟功能受损,以及脾虚失运,气机壅滞,从而出现“腹满而吐”的类似壅塞实证,其本质为中阳虚寒。仲景在此未明确治法及具体方药,只提出“当温之”及“宜服四逆辈”的治疗原则。《医宗金鉴》对此认为:“……此太阴里虚证,邪从寒化之证也,当以理中四逆之辈温之”,因此对于太阴病,轻者用理中汤温中散寒,重者用四逆汤补火生土。

04

四、通因通用法

1. 汗出用汗法

《伤寒论》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太阳中风证的病机是“阳浮而阴弱”,虚人外感风邪,卫阳浮于外而抗邪,营阴失固汗出而弱于内,治疗用桂枝汤配合喝热粥和盖被子,以调和营卫,补益脾胃。服药前的出汗是因为卫不外固,营不内守,以致阴液外泄,这是病汗。吃桂枝汤后胃气得和,营卫得调,邪气随汗而出,这是药汗。以汗止汗,即所谓发正汗以驱邪汗。

2. 下利用下法

《伤寒论》321条:“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清,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气汤”。少阴病自利清水,是指下利无糟粕。色纯青,是指所下者皆污水。下无糟粕,纯是污水,此属少阴热化证,阴津亏损,阴不制阳,所以心下必痛,口燥咽干,治疗应当急下存阴,方用大承气汤。“自利清水,色纯清”,为热结旁流之一,急下阳明之实,以挽救垂绝之阴,是通因通用的一种方法。

3. 呕吐用吐法

《伤寒论》324条:“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此条是少阴病类似证,意在与少阴阳虚,浊寒上逆所致的呕吐鉴别,非真正的少阴病。饮食入口即吐,且心中频频欲吐但又不能吐出,恶心不已,此非少阴寒虚之吐,乃胸中寒实所致之吐,故其脉弦迟。弦者为饮,迟者为寒。致于手足寒冷,为胸中阳气为寒饮所阻,不能通于四肢所致。寒实在胸为实证,治疗当“因而越之”,故不可攻下。
此外,热药凉服,凉药热服,也有反治法的意思。病重邪甚,或拒药不受时,在方药中加用反佐的药物,也属反治法。《景岳全书·反佐论》对正治法和反治法有精到的论述:“寒因热用者,如大热在中,以寒攻治则不入,以热攻治则病增,乃以寒药热服,入腹之后,热气既消,寒性遂行,情且协和,而病以减,此寒因热用之法也。凡此数者,皆《内经》反佐之义。此外,如仲景治少阴之利,初用白通汤,正治也。继因有烦而用白通加猪胆汁汤,反佐也。其治霍乱吐痢,脉微欲绝者,初用四逆汤,正治也。继因汗出小烦,而用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反佐也。又如薛立斋治韩州同之劳热,余尝治王蓬雀之喉痹,皆其法也。”
附《古今名医汇粹》记载明朝御医薛立斋反治法医案:“韩州同年四十六,仲夏,色欲过度,烦热作渴,饮水不绝,小便淋沥,大便秘结,唾痰如涌,面目俱赤,满舌生刺,两唇燥裂,遍身发热,或时身如芒刺而无定处(以上皆为热象,为假热症),两足心如火烙,以冰折之作痛(虽足心如火烙,但冰敷却痛,为真寒症),脉洪而无伦。此肾阴虚,阳无所附而发于外,非火也。盖大热而甚,寒之不寒,是无水也,当竣补其阴(此为阴虚不能制阳,虚阳外浮)。逆以加减八味丸料一斤,内肉桂一两,以水顿煎六碗,冰水浸冷与饮,半晌,已用大半,睡觉而食温粥一碗,复睡至晚,乃以前药温饮一碗,乃睡至晓,食熟粥二碗,诸症悉退。翌日,畏寒足冷至膝诸症仍至,或以为伤寒。薛曰:非也,大寒而甚,热之不热,是无火也,阳气亦虚矣。急以八味一剂服之,稍缓,四剂,诸症复退。大便至十三日不通,以猪胆导之,诸症复作,急用十全大补,方应。”此案表面所见为一派热象,其实质为“肾阴虚,阳无所附而发于外”,肾阴亏虚,阳无所附,虚阳浮越,并非真正的火热证,故方用八味肾气丸阴中求阳,温补肾阳。因为是用热药治热症,担心出现格拒现象,因此服药时“冰水浸冷与饮”,即所谓热药凉服,偷渡上焦,凉气入腹中后消退,热药即可所挥作用。后因阴亏肠燥,无水行舟,故用猪胆塞入肛门润导通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内经临床发挥 (治则治法学说的临床运用)8.7.
《伤寒论》中的反治法
《内经》论正治法与反治法
如何学习《伤寒论》
陈瑞春论治伤寒之学
少阳正治法第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