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远怀说伤寒(36)——条文56——61

原创 远怀中医 星光片羽 今天

收录于话题

#远怀说伤寒

36个

中医随笔 第112篇

文章字数:700字

阅读时间:约2分钟

条文56.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一云大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按: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在这里,不大便五六者,仲景大师应是提示伤寒传变为阳明病,头痛又热——是为阳明经热上越所致,用承气汤类泻其内热,则伤热得解。如果小便或是大便清——即色清黄,其清不臭,说明病不在里还在表,则用汗法,用桂枝汤,用后出现头痛还有衄,乃是有郁热,衄出热去,头痛也消。

这里补充辨别疾病传变与否的判断方法,既用大小便来判断有没有里证。

条文57.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主之。

按:汗以解,很快又得伤寒,出现烦,这就是复病,再次发病,烦有热——津液少,浮数——在表,在用桂枝汤解即可,不必麻黄汤。

条文58.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按:阴阳自和,就是追求阴平阳秘,则无病。

条文59.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

按:小便不利,现小便利这就是阴阳自和。

条文60.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

条文61.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按:60、61同样治得不好,但在不同人体上表现出不同脉证,61——振寒、脉微细,即脉证相符;61——烦躁不眠,脉沉微,即脉证不相符。

共同之处都是内外俱虚,都是阴阳两虚,不同于体质强弱,60体强——虽阴阳俱虚,但阴阳能和,61体弱——阴阳俱虚,而阴阳不和,出现阴强于阳,阴拒阳如,入夜则静说明阳弱时静,不呕不渴说明不是实热,即内有阴患,身无大热则不是阳明般热盛汗出,此时用干姜附子汤破阴通阳。

干姜附子汤方:

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方歌:

生附一枚一两姜,昼间烦躁夜安常;      

脉微无表身无热,幸借残阳未尽亡。

作者介绍:远怀中医,温煮经典,崇尚岐黄。

阅读 1

分享收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三课课后复习
桂枝加附子汤,原来这么奇妙!
伤寒条文“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以其不能得小汗出,其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精解
《伤寒论》 发汗后不同变证的辨析
浅谈《伤寒论》的学习小结及若干思考
《伤寒论》第一方桂枝汤详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