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橘子浑身是药,会用是宝,不会用是草!

?

提示点击上方'悦读中医'免费订阅


小编导读

橘皮,您肯定不陌生!只是平时我们吃完橘子,就顺手把皮给扔了,殊不知,您扔掉的是一味好药材。新鲜橘皮通风阴干,便成了陈皮,陈皮不仅可用于消化不良、脘腹胀满,还能用于咳嗽的治疗。小编深深觉得,这橘皮用好了,便能变废为宝啊!


金秋送爽之际,是橘子成熟的时节,满眼黄灿灿的柑橘橘味飘香。这时,不管是街边水果摊,还是寻常百姓家,亦或是饭店餐馆中,橘子总是抢眼的主角儿

古人对于橘子偏爱有加,《吕氏春秋》中记载:“果之美者,江浦之橘,云梦之柚。”可见橘子在那个时期已经成为果中珍品。到秦汉时期,更是形成了“蜀汉江陵千树橘”的磅礴气势。而在三国时期,垂髫之年的陆绩更是因为橘子的甜而多汁,以致在袁术家的宴会中,暗中藏了三个在袖中,为了回家后给母亲品尝。由此橘子也被赋予了“怀橘”的涵义,成为人们思亲、考亲,孝敬父母的象征,进而又多了一份文化的积淀。更为可贵的是,橘子不仅是一种有口皆碑的佳果,还是可以养生疗疾的中药。橘子一身上下皆可入药,素有“橘子黄,医者藏”之说。

平时,我们在食用橘子的时候,主要吃的是里面的橘肉,而将外面的叶子、果皮、筋膜,以及橘肉内的果核等都视为废物而将其丢弃。其实,橘子浑身是宝,被我们丢弃的都是一味味赫赫有名的中药。

橘叶通常是我们生活中判断橘子新鲜的标准之一。不过对于中医人而言,橘叶还有着一番不同寻常的寓意。《列仙传》中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

西汉时期,在湖南郴州,有一位医生,名叫苏耽。有一次苏耽有事外出,要三年才能回来。于是嘱咐他母亲说:“明年郴州会有大疫爆发。到时用我们家的井水和橘叶就能够治疗。”到了第二年,果如苏耽所言,疫病横行。于是母亲便按照苏耽的嘱咐,用井水煎煮橘叶免费给患者服用,很快便痊愈了。至此以后,“橘井泉香”的故事便广为流传,成为中医界的象征。虽说橘叶、井水是否真有如此功效已早无从考证,不过橘叶作为一味中药却是毋庸置疑的。橘叶的功用与其性味、归经有关。味辛而苦,辛能散能行、苦能燥能泄,只归肝经,因此,橘叶是“肝经专药”,具有疏肝理气,散结消肿的功效。临床多用与肝密切相关的疾病,如胸胁作痛、乳痈等。

中国人对于橘皮的应用可以说是最为独到的。橘皮的使用自古便讲究“橘皮,以陈久者为佳”之说,故常作陈皮。陈皮越陈越香,以陈皮作为烹饪的配料,使陈皮的芳香渗透入菜肴的每个分子中,可谓是广东陈皮宴的招牌。即便是单味陈皮,依然可以想着法子让其成为不折不扣的地道美食。我们所熟悉的九制陈皮、陈皮糖早已成为许多人的“解馋”之品。此外,陈皮的药用价值更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陈皮入药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临床最为常用的中药之一。对其应用,李时珍有非常精辟的概括:“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可以说陈皮是一味能补能泻、能升能降的药物,既能用于祛除病邪又能补益人体正气,其功用始终围绕着行气燥湿,理肺健脾两点。主要应用于以下两个方面:

1.脾胃不调

脾胃主要关系到饮食物的受纳、消化、吸收。任何原因引起的脾胃功能失调,都会导致机体对饮食物消化吸收的障碍与紊乱,进而导致气血不足。既能表现出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等脾胃不和的症状,又会有形体消瘦、肢体困乏、面色萎黄等气血不足的表现;既会出现恶心呕吐等胃气上逆的反应,又会出现内脏下垂(如胃下垂)、泄泻不止的脾气下陷的症状。陈皮随不同的配伍可以发挥相应的治疗作用。如与黄芪、柴胡等补气升提药同用治疗胃下垂的补中益气汤,与竹茹等同用的治疗恶心呕吐的橘皮竹茹汤。

2.咳喘多痰

肺的功能失调,必然出现咳、喘、痰的表现。因此,咳喘的治疗必然以理肺为主,或宣肺、或降肺,但始终离不开化痰。因痰既是导致咳喘的核心因素,又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同时也是辨别咳喘寒热性质的依据。对痰的产生,中医有一句至理名言:“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因痰的来源是湿邪,而湿邪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脾运化水湿功能失调;痰一旦产生必然上犯于肺,导致肺的宣降失调而引起咳喘。因此,对痰的治疗既要健脾燥湿以治本,又要理肺化痰、止咳平喘以治标。陈皮的药性特点、功用特点正是为此而设:苦温燥湿、归于脾经能绝痰之源;辛香理气、归于肺经能化痰止咳平喘。所以,陈皮在痰咳喘的治疗中应用非常之广,寒热虚实均可用之。

有些人在享受橘肉的同时,总喜欢挑剔地将橘肉之间的一条条筋剔除干净,认为这样口感更好。殊不知,剔除的橘筋实际也是一味中药,叫做橘络。橘络像网一样覆盖在橘瓣周围,因而中医通过取类比象,认为橘络具有通络,渗透于内的特点。其性平味甘苦,归肝、肺两经,具有行气通络,化痰止咳的功效,对于久咳或者痰滞经络之咳嗽有着显著的疗效。

另外,我们所吐出的橘核同样也可入药。中医根据果核有冲破外壳,向外萌芽之性,认为果核类药物多具有开破散结的功效,橘核亦是如此。橘核其味苦性平,入肝、肾两经,因而长于行气散结止痛,临床多用于疝气、睾丸腹痛、乳房结块、腰肾冷痛等病证,可与荔枝核、乌药等配伍使用。

不仅如此,即使是未成熟的橘子在中药领域依然有着它的价值,那就是青皮。青皮是未成熟橘子的干燥幼果或果皮,由于色青而取名青皮。在功效上橘皮和青皮都能够行气导滞,但是两者在作用强度和部位上都有所不同。橘皮行气的力量远不及青皮,青皮的行气作用被称为“破气”,力量峻急。在作用部位上,陈皮归于脾、肺两经,偏于中上焦,长于理脾肺气滞,健脾和中,燥湿化痰,而青皮归于肝、胆、胃三经,偏于中下焦,长于理肝经郁滞,疏肝破气,消积化滞,主要应用于肝气郁结诸证、食积气滞证等。

由此可见,虽然橘子只是一种是抢眼的主角儿水果,但是它背后却隐藏了一味又一味的中药。其中不论是橘叶、橘皮、橘络,还是橘核,都是容易被人们抛弃的。正是这被人忽视和遗忘的部分,却成就了橘子“一身皆宝”的美名。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药缘文化——中药与文化的交融》(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杨柏灿主编)一书,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微信号ydzhongyi)推荐发表。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


新媒体编辑:王丹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化痰利器,把肺到喉咙里的痰搜刮干净,广东人一年四季离不开它!
古中医话说:你可能想不到一个橘子含有五味中药,青皮陈皮橘核..
行气药:陈皮橘核橘络橘叶橘红都是药
倪海厦——神农本草经笔记(一二0)橘柚(陈皮)
多数人用它治疗咳嗽却不见好,只因漏了这一步!
橘全身皆是药 橘皮效更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