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退热汤”的临床应用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这是中医最多的微信平台——中医书友会乙未年二月廿六第590期内容。新书友可点击上方蓝色小字快速关注。


作者/许秀平 ⊙ 编辑/张亚娟 ⊙ 校对/霜石、党卫阁


导读退热汤是从桑菊饮化裁而来,由秦艽、青蒿、桑叶、菊花、薄荷、钩藤、芦根、生薏仁,郁金、大贝母、白通草、大豆卷等组成,是治疗外感风热、暑湿、伏暑、湿温等发热的通用剂。




“退热汤”的临床应用


“退热汤”(以下称本方),是已故南昌著名老中医许寿仁治疗外感发热的经验方。全方由秦艽、青蒿、桑叶、菊花、薄荷、钩藤、芦根、生薏仁,郁金、大贝母、白通草、大豆卷等组成。先伯父常用本方加减,为治疗外感风热、暑湿、伏暑、湿温等发热的通用剂。


笔者亦将此方运用于临床十余年,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外感风热


周XX,男,32岁,1981年6月6日初诊。外感风热,高热(体温39°C)不退。咳嗽,呕吐黄水,舌苔薄黄,脉浮数。证属外感风热气机不利。法宜清解透邪,理气和胃。用本方扁豆易大豆卷(因缺药),加藿香梗5克,服二剂,热退,呕止,继服二剂痊愈。


按:本例外感风热,气机不利,故发热、咳嗽、呕吐。用本方清解透邪,加藿香梗理气和中以止呕。


二、暑湿


傅XX,男,75岁,1980年7月1日初诊。发热(体温39°C)—周,头重如裹,咳嗽胸痛,胸闷,胃脘痞塞,不思饮食,全身乏力,小便频数,量少而短,大便四日未行,苔黄腻,脉濡数。证属外感暑湿,肺气不利。法宜清解透邪,理气通腑。以本方加藿香10克、党参15克、大黄6克(后下)。服三剂,热退,便通,精神好转,饮食知味,唯咳嗽胸痛仍存,舌质淡红,苔黄厚腻,脉濡稍数,法宜健脾化湿,佐以清肺止咳。方用四君,白术改苍术,加麻黄(苍术、麻黄用量之比为4:1)、薏米、藿香、枇杷叶,瓜蒌皮、枳壳、黄芩、通草、扁豆衣,服五剂而愈。


按:本例外感暑湿,七日不解,加之年过古稀,正气已衰,外邪极易传里。故用本方清解透邪,渗利湿热,佐以藿香宣化表湿,大黄通腑泄热,党参扶助正气,有利驱邪外出,仅服三剂,热除正复。


三、伏暑


吴XX,女,26岁,1980年10月13日初诊。伏暑内发,寒热(体温38.5°C)旬余不解,午后见甚,汗少,脉濡数,苔白滑。证属伏暑,法宜宣解透邪。拟本方服二剂,得大汗,热退(37.1°C),口不甚渴。原方去青蒿,加蔻仁1.5克,服三剂。药后,热退清,腹痛欲大便,大便不爽,继守原方去秦艽、薄荷,加广木香、花槟榔服三剂而愈。


按:伏暑系夏令感受暑湿之邪,未即发病,待秋后为时邪诱发。伏暑的治疗,一般先解表邪,继清里热,或择里并治。本例伏暑,邪在气分,以湿为主,故用本方加蔻仁芳香化湿而愈。


体会:本方是先伯父根据《温病条辨》治疗外感风热的桑菊饮化裁而来。方用桑叶、菊花、薄荷、钩藤疏风解表,宣透风热;秦艽、青蒿、大豆卷(如缺药可用扁豆衣代之)清热解暑,散风除湿,浙贝母、郁金清热止咳,化浊开郁;芦根清热生津止渴;通草清降肺胃之热,通利膀胱之水湿;薏米健脾渗湿,全方具有疏风解表,宣透风热,清热解暑,渗利湿热的作用,实为春、夏外感发热之良剂。


许老运用本方治疗外感风热、暑湿、伏暑、湿温(包括肠伤寒)等症。一般湿重加藿香、蔻仁;恶心、呕吐加藿香梗、姜竹茹;咳嗽加枇杷叶;口渴加天花粉;大便秘结加大黄;素体虚弱,以及发热一周以上者加党参;久热有汗去薄荷,加党参。


附方歌:退热秦蒿菊薄荷,芦根贝母米仁和,郁金通草冬桑叶,豆卷钩藤功效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介绍一则许寿仁治疗温热病发热的良方——许氏退热汤
秦艽青蒿汤(又名“退热汤 ')主治:肠伤寒(湿温)及中医所称的温
]感冒/名医验方(五)
【原创】本人总结的小儿科的临床经验
【暑病,去暑热保清凉五】——暑病长远中药、
防治新冠,中药有“方”!济南市中心医院推出 “清瘟退热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