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褚橙,可能我们学不会,但中国“新农人”一定要学

什么是生命的质量?生命的质量就是一个75岁的人,同一个25岁的人,在同一个起跑线起跑;10年后,85岁的人把那个35岁的竞争者远远抛到了身后!

2002年,75岁的褚时健保外就医,在云南省新平县接手了一个经营不下去的国营橙园。他给自己的橙子品牌取名为“云冠”,寓意为云南的冠军之橙。但褚时健的名气远大过“云冠”,人们就给褚时健的云冠橙起了个别名—褚橙。

2013年,全国的柑橘作物总产量为3276万吨,其中冰糖橙总产量约有150万吨 ,仅占全国柑橘总产量的4.6%左右。

1

理念

把农业进行工业化管理

工业需要精细,精细依赖数据,数据源于认真。

褚时健说:“我也看到很多人,觉得他们也认真,甚至可能比我还认真。但是他们大事小事不分,一律对待。我认为要分清主次,在关键问题上认真,小问题要放过去。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要搞清楚哪些是大事情,把精力用于搞主要问题。要算大账。”

褚先生做成褚橙,当然绝不仅是认真就行了,在培植褚橙的过程中,老先生花了几年时间,把橙子种植过程中所有相关的环节研究透彻,然后根据主次要矛盾的关系逐一解决。

遇到困难绝不气馁,直至达到满意的效果,而解决问题的方法则是具体问题具体处理,有的是学习借鉴,有的则是创新。

褚时健强调:能用数字表述的,一定要用数字。否则,别人不知道怎么执行和监督。

老先生自身“非同一般”:一是认真;二是学习能力强(指能研究出各个环节及处理方式);三是韧性强或说意志坚定;四是不教条,具体问题具体处理。

人只要认真和专注就会有成就。

2

生产

不断改良产品

种田与管理其实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橙子要想好吃,首先要解决水土问题。水要一棵树一棵树地浇,肥要一棵树一棵树地施,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企业管理也是一样,必须一个人一个人地去谈,一个人一个人地去影响,让他们认同这个企业,认同这个组织。

怎么才能实现标准的流程和工艺?数据!数据!首先是数据!没有数据,根本不能开始这个过程。

那么,数据是如何来的?必须来源于试验、观察和记录。试验、观察和记录则必须依赖于人类的认真。

褚时健的儿子褚一斌这样描述自己的父亲,“他是在这12年的时间里,一年一年蹲在地头,看着自己的树,吃着自己的果子,每年解决几个问题,一步一步做到今天的。”

褚时健对于农业的理解:自然条件第一,管理第二。

日本企业管理界有一句名言:“产品的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生产出来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世界顶级的食品公司,在决定农作物产品采购时,对质量的控制都是从农户的种子、土壤和田间生产管理开始的。因为他们明白:只有控制了过程,才有可能控制结果。

1.自然环境

判断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是否适合果树种植,一般要看三个参数:日照时数、有效积温 和昼夜温差。

通常来讲,日照时数越多,有效积温越高,水果产量越高;昼夜温差越大,水果甜度越高。

在褚橙的果园,年日照时数为1800~2200小时;有效积温为5800~7200摄氏度 ;昼夜温差可以达到10~11摄氏度。这些气候参数都优于湖南冰糖橙的生长气候条件。

这里的气候条件不仅造就了冰糖橙的产量高、果品好,更使得这里种植的冰糖橙相比云南其他地区以及其他省份更早成熟。

褚橙通常在10月底、11月初就开始采摘。同样是云南省的柑橘大县华宁县,冰糖橙摘果时间则要晚上十几天,而湖南的大多数冰糖橙更要在12月份以后才能正式上市。

对于做水果生意的商人而言,早熟意味着在市场上还没有同类果品的时候,你能抢先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样的果子自然好卖,也更容易卖上价。

2.建造输水工程

褚时健经常说:水果水果,水是最重要的,没有水就没有果。

正因如此,褚时健在水利方面非常敢于投入。褚时健在水利方面投资了1000余万元,从哀牢山脉上的水源地架设了4条引水管,总长约40公里。

在果园内,建设了17个蓄水池,总容量达30余万立方米,安装灌溉用各型输水管道36公里。

正因为有着如此周全的水利基础设施,褚橙才能将浇水做到精细化的管理。

什么时候浇水,哪片地浇水,什么频率,多少水量,都会根据每一年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且制定出严格的规定。

总体而言,褚橙可以保证每周灌溉一次,不仅如此,褚橙的水源引自哀牢山自然流淌的山泉水,水质极好,可以直饮。

3.土质的优化

褚时健在经营果园,遇到最困难问题是,在2005年因为土壤的营养成分不对,结出的果子口感很差,味道平淡,不酸也不甜。

他翻看很多的书籍,请专家帮忙寻找问题。最终,他把问题聚焦在了肥料结构上。

当年在褚橙果园会议室的大黑板上,氮、磷、钾、钙、镁、硫……营养成分中的16种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整天写在那里。

哪里不协调,哪里要调整,褚橙果园的员工和专家各抒己见。

不仅如此,褚时健还带领大家在不同区域试验不同的肥料结构——这是褚时健惯用的寻找答案的方法:对不同的生产技术,同时进行对比试验,然后对结果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进而找出最优的解决方案,这可能就是王石所说的“精算师”的概念了。

2003年,褚时健在自己的果园里创建了实验室。褚时健做生产管理,一贯崇尚技术。

经过细致的研究,褚时健逐渐找到了最适合这片土地的肥料结构。

褚橙的肥料结构变化以后,2005年当年,褚橙的味道就有了很大的改变。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褚时健每年都要对自己橙园不同作业区的土壤、叶片进行化验,并且根据化验结果做下一步的肥料调整计划。

肥料结构的改变,使得褚橙味道和口感逐年好转起来。

“我们的商业秘密就在肥料里。”褚时健对此直言不讳,语气中充满骄傲。

4.自己生产适合的肥料

为了能够精确地控制每一个农户所使用的肥料,褚橙果园有自己的肥料厂。

每一年两次施肥,由肥料厂统一配置,之后根据当年的具体情况,在适当的时间将肥料分给农户,并对施肥量、施肥时间和施肥方法进行严格的规定和检查。

褚橙的管理人员认为,因为他们能够做到对肥料结构、用量、施肥时间和频率的精细化管理,才使得2400亩挂果树的褚橙口味近乎一致。

如何检查农户施肥质量的呢?

他们说,施肥时他们会要求果农在每株树下的指定地方,用锄头划出1米左右长,20多公分深的沟,把定量的肥料均匀撒在沟里,然后把土再盖在肥料上。

他们作业长在农户施肥时,会不断进行抽检,在农户施过肥的地方,把土扒开,看看施肥的数量和均匀程度。

不仅如此,褚橙所使用的有机肥,是根据自身土壤情况自己配制的。

其主要原料有四个:烟梗、糖泥、草炭和鸡粪肥,再辅以一定的矿物质肥料,使用生物发酵,形成褚橙最终使用的特有肥料。

在这些原料中,糖泥 、草炭 和鸡粪肥都可以在市面上买到,但是烟梗却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原料。

很多在当地比褚时健早种十几年冰糖橙的柑橘技术专家都说,使用烟梗作肥料原料,是褚时健的首创,在此之前从没有见过。

十几年使用这种“最适宜褚橙”的独特有机肥,让褚时健所处的这块本来贫瘠的土地发生了质的变化。

褚时健的每一棵冰糖橙树,每年要施将近15公斤的有机肥。这样大量的有机肥,不仅提供了适量的营养,更重要的是对当地土壤进行了改造,使得土壤的团粒结构得以形成,让土壤更加透气。

肥沃优质的土壤,不仅保证了褚橙甜酸适度的独特口感,更造就了褚橙平均亩产4.2吨,株产达百斤,平均产量全国第一的神话。考虑到褚时健的冰糖橙树龄仅为十几岁 ,很多专家认为:随着果树进一步成长,褚橙的亩产值在未来能够突破6~7吨。

更重要的是,褚橙的特殊肥料,精细化的施肥方式,再加上科学疏果和剪枝等种植管理的组合拳,居然让“大小年”这个在果树种植行业及其常见的现象,在褚橙的果园中消失了。

褚橙年年都是大年,这让很多同行和专家感到不可思议。

5.间伐

在褚橙果园的橙林中,冰糖橙树的高矮胖瘦差不多,株与株之间的距离也适当,人走过去毫不费力。

仔细观察,阳光可以充分地照射到每一株冰糖橙树上,树与树之间互不遮挡。

褚橙每亩土地约种80株冰糖橙树,而这一数字,在2002年褚时健刚开始种橙时,是146株。

从每亩146株到80株,减少的近乎一半的冰糖橙树并非“老弱病残”,而是健康的冰糖橙树,这个过程叫作间伐。

间伐是指在种树之初刻意密植,以增加幼树时期产量。

但是,当幼树成长到一定阶段,枝干逐渐变密,树与树之间开始相互遮挡,阳光无法充分照射到每一株果树的每一根枝条时,把每两棵树中间的一棵树砍掉,以避免因日照不充分而产生的掉果减产现象。

如今,褚橙的果园每亩80棵果树的总产量比过去146棵的时候还高,果子的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不仅如此,间伐还减少了果农的劳动量,让每一株果树都能够得到更精细的照料,进而提升结果品质,可谓一举多得。

6.控梢

把果树在生长过程中不断长出的新梢摘除掉,以避免新梢与幼果争夺养分从而影响产量和质量。

这项工作技术含量不高,但枯燥繁琐,劳动强度较大。在褚橙的果园,一年要除四次梢:春梢、夏梢、秋梢和晚秋梢。

“在嫩梢长10厘米内(枝梢自剪之前)必须控除干净,绝不能因夏梢控制不及时而影响果子生长或导致落果。若出现枝梢自剪未控除的现象,检查时作相应处理”。

7.剪枝

剪枝是果树种植行业公认的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管理措施。

在柑橘种植领域,素有“肥水是基础,剪枝是关键”的说法。

冰糖橙树如果不进行剪枝,任其自然生长,就会造成树形紊乱,树体通风透光条件差,树势早衰,产量和品质下降,并且产生明显的大小年。

对于剪枝,褚时健说,冰糖橙树有两种枝条,一种叫作营养枝,一种叫作结果枝,在具体剪枝过程中,既要顾及树势、树形以保证良好的通风透光,又要注意开花枝和结果枝的比例。

即便如此,这个比例也是根据树龄的不同而变化的,很多时候都要临时斟酌,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剪枝的技术自己可以学,你必须懂点儿。不懂一点儿,别人有好的建议,你也接受不了。

8.控病虫害

根据资料:柑橘类种植病类多达26种,虫害类有多达29个大类,每一类下又有诸多品种。

以螨类为例,下有红蜘蛛、黄蜘蛛、侧多食跗线螨、瘤壁虱、锈瘿螨等多种虫害类别。

面对一颗橙子上的一小块疤痕,褚时健可以直接认出背后的成因和所对应的具体虫害类别。

例如黄龙病对于柑橘树而言,可以产生毁灭性的后果。

发展到现在,褚橙针对黄龙病采取的是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统防统治的措施。

因为等到木虱出现再作行动已经晚了,所以要在黄龙病传播之前,对2400亩橙园在同一时间集体喷药。

采用这样的防治措施,每年需要多打60万元的农药。果树没病就喷药,看似是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但实际上控制了病虫害,保证了连年的丰产、稳产、增产。

现在,褚橙果园的黄龙病发病率不到万分之五。

9.分区管理

褚橙现今的2400多亩挂果土地,被划分成了四个作业区,由四个作业区长分别管理。

这四名作业区长,都和褚时健一起做了10多年。不仅如此,在他们来做褚橙之前,也有着最少12年,最长20多年的柑橘种植经验。

每个作业区长管理30~40户农户,7~10万棵树。然而,这些农户在此之前大多并没有从事过柑橘种植。

在十几年的时间里,他们和褚时健一起开垦荒山,学习种植,经历了褚橙的发展。

现在,褚橙共有果农117户,230人,人均月收入从2004年的411.54元,上涨到了2013年的2674.03元。

这相当于在褚橙果园中,每一个果农家庭的平均年收入可以达到64000余元。

四名作业区长直接对褚时健负责后,每月至少要开4次讨论会。

这些会议同作业长们以前所熟悉的会议完全不同,都是遇到了具体问题才召开的实打实的会议。

在会议上,面对果园当前的问题,褚时健总是先让几个作业区长分别发表看法,然后讨论,最后作总结。

四位作业区长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关系。每年的奖金,有一大部分是根据当年各作业区的产量和质量直接计算得出。

10.给农户的工资

褚橙果园的大部分树还是小树,产量不高,褚时健给农户计算工资是按照管理树木的多少来决定的。

2007年开始,褚橙农场开始大批量下果了,褚时健将工资方式变成了吨位工资——每月每户先借发工资2000元,到年底收果时,按照产量吨位结算,把一年借发的工资扣除后,将剩余的收入结算给农户。

在收果时,褚橙有着严格的评级标准,按照果子的大小、品质,总共分成四个等级。

根据2013年的数据,1级果9毛/斤;2级果8.5毛/斤;3级果6毛/斤;次果5毛/斤。

这样的政策使得农户不能只管树,更要管果子的质量和产量。

3

销售

建立销售渠道

褚时健指导销售的思路只有一个原则:不论用什么方式卖,必须要让卖你东西的人赚钱,你的东西才能好卖!

1.困境

褚橙第一年的产量共有340吨。那时的果子品质不够高,再加上市场知名度不够,销售很困难。

面对褚时健第一年的困境,任书记将340吨产量中没卖出去的橙子悉数按照市场价买下,给村里的所有人家发一箱,又让当地民政局配合,给玉溪市所有60岁以上的老人和下岗职工每人送一箱,第一年的果子就这样发完了。

褚橙的产量在2005~2007年这三年,每年也只有几百吨的产量,但就是这点产量也是不容易销售的。果子卖不出去,只能眼睁睁看着它烂了。

2009年,有将近400吨的果子积压在仓库里卖不出去。这400吨烂橙子,每天两个卡车,整整用了两个星期才倒完。

2.转机

他们首先在昆明和西南地区试验,把每一箱橙子直接供给水果零售店。

当时的价格大约为50元一箱,一箱10斤,水果店能够卖到60~70元一箱,这样就有了20%~40%的利润,而且没有风险。

橙子由公司专车送到店面,无须商家自行提货;结款方式从预付款变为单次销售后结款,销售期超过橙子保鲜期后,会由公司上门收回,并重新补货。

没有了中间环节,理论上零售商更省心,赚得也更多,应该更愿意和他们合作。

然而,符合逻辑的事情,在商场并不一定行得通。

由于当时褚橙的名号还没有那么响,也没有人这么卖水果,他们遇到的阻力可想而知。

他们把水果一箱一箱地送到水果店,结果又一箱一箱地搬出来。

绝大多数的水果店老板都没有开箱看橙子,就让他们拿走。原因很简单,水果店面积有限,不熟悉的水果,卖不掉会浪费宝贵的销售面积。

最后,他们只得和老板商议,先把货放在店里,等卖出去了再回来收钱。

即使这样,还是有很多水果店不要。为什么?卖不掉谁倒垃圾?

最后,他们跟零售水果店承诺:如果卖不出去,他们负责收走。就这样,一个全新的水果销售模式逐渐展开了。

这样的铺货方式让褚橙对自己的销售终端能够加以选择,同时也能更好地控制串货现象。

在一条街上,褚橙只选比较高端的水果店销售,在方圆一公里的范围内,只有一家。做高端品牌是褚时健的想法,也是一直坚持的方向。

因为褚橙投入大,种植管理又细,种植成本本身就比一般农户高。由于直接送给零售商,还要加上运费、仓库费、人工费,每公斤的成本又增加了2块钱。

2013年,褚橙给零售商的批发价是10元/公斤,但是经销商在市场上,1公斤褚橙能卖到20元,经销商赚得比褚橙要多得多!

在云南省外的其他城市,他们则选择了另一种模式。

以成都为例:因为距离较远,公司在当地租赁中转仓库,褚橙到成都后,再从中转仓库出货。

同时,他们会在成都选择一个批发商,让这个批发商为褚橙专门介绍当地的终端经销商,介绍一个,褚橙认证一个,逐渐形成完善的终端布局。

于是,褚橙10元/公斤的批发价在成都变成了10.2元/公斤,多出来的2角钱,全部返给这位批发商。

而褚橙销售的运作成本,全部由公司承担。这样的模式,也确保了褚橙在全国的供货价都是统一的。

3.网销

褚橙与“本来生活网”的合作,谱写了农产品与电商平台合作双赢的佳话。

但如果褚橙的质量不过硬,仅仅是靠褚老的励志效应和“本来生活网”的营销策划团队,肯定也是昙花一现。

褚橙不但有故事,而且好吃。因为故事,我们认识了褚橙。因为好吃,我们会再买褚橙。营销为势,势为风。产品为道,道为本。

褚橙的成功非常之不容易,经过12年的奋进,才打造了一个独特的团队:这个团队使褚橙在土壤、水分、肥料、剪枝、销售等各个环节,都已大大优于同行。

曾经听过一句话“凡事不能太认真,一认真,你就输了”。

然而,褚橙案例告诉我:要是一直认真,重要事专注、认真,你就赢定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褚时健是怎么管理果农的?
云南戛洒:打造热带水果之乡
褚时健与褚橙:从一个人的橙到一群人的成
褚时健:传奇的企业家 与王石商讨如何解决接班传承问题
褚橙你也学不会 |
1998年,褚时健一整年都是在看守所里度过的,先在昆明、后在南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