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年轻人在职场,别总想干小摊生意;一定要去,就先学好这个技巧

不起眼的小摊,每月都不少赚

一辆BMW豪华轿车缓缓停在街边,下来一位西装革履的年轻小伙,他气度不凡气宇轩昂,迈着沉着的步伐走向一个摊位,开口只说了一句话,摊主就像触电一样马上站了起来。

“大姐,给我来个煎饼果子,加个肠,多放辣,我一会着急去接个人,快点做”,年轻小伙声音洪亮。

“好嘞,马上做”,摊主大姐马上开始娴熟的摊面、淋油、打鸡蛋…,整个动作一气呵成,期间伴随着大姐最喜欢的天籁之音:“支付宝到账10元”。不到3分钟,小伙子就拿到煎饼果子,满意的上车离去。

这是煎饼果子摊的日常,每天都有很多人来买,不乏一些开着豪车的人,在三线城市,每月能有1-1.5万的收入,可以买2-3平的房子,着实算高收入群体。

一个不起眼的煎饼果子摊,每月能挣3万

但他们却不是什么金领,连蓝领都算不上,硬要说就是“白袖套”。他们从事的不是脑力劳动,而是体力劳动。他们就是我们家附近熟悉的“张大姐”、“李大哥”。

自从17年北京煎饼大妈月入3万走红,这一早餐贵族逐渐进入大众视野,不少“热心”网友纷纷提供数据支撑:

“我家楼下卖烤地瓜的,一冬天能挣30多万。”

“我们那边大排档,干一个夏天,就能开回一辆霸道。”

“XX终点站那,一家炸串,一天就晚上卖3、4个小时,一天至少1000……”

这些数字看的不少初入职场年轻人心绪飞扬:原来家门口那个不起眼的小摊这么挣钱啊,李大哥看起来挺节俭一个人,大雨天都舍不得打车,其实不是没有钱啊。

我经过12年的寒窗苦读,好不容易考上211大学,毕业后经过无数次的投简历,数不清的面试,才找到这样一份月薪3000的工作,每天都在打杂。

有这种想法的年轻人不在少数,可以说是大部分初入职场人的共同想法,他们认为现在的工作还不如回家“烤红薯”挣得多,还不受公司的窝囊气。

看起来体面的白领,挣的并不多,幸福感也不高

小摊并不好干,能留下的是少数,可能还不挣钱

其实公司职场不好混,小摊更不好干,看到的是赚钱的,那是因为媒体认为这足够有新闻性,大众也不会认为卖早餐的一个月能挣3万,所以媒体想让你看看这样的“成功人士”。

更多的是失败者,新闻是不会报道的,也没有人关注,他们就像这个世界上不为人知的存在一样,但并不神秘,只是单纯的因为没有被关注的价值,听起来很心酸,但这才是真实的。

现在,有一些鼓吹做小摊的人,主要是想卖自己的课程或者加盟店,他们本身并不靠小摊赚钱,实际上很不靠谱。要是真那么赚钱,勤劳的中国人早就把小摊开到世界各地去了。

而我们的职场,却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让社会充满活力,对年轻人来说,是更为适合的工作方向。那么职场与小摊生意,有何不同,主要的区别在哪呢?

小摊并不好干,很容易干不下去,赔钱甩货

薪酬制度不同:小摊生意靠人情,职场生存靠绩效

小摊和职场的区别在于薪酬制度不一样,小摊的本质是“人情往来”,可能有人会费解:我摆个小摊卖烤冷面,是有实体产品的,为什么是人情往来呢?

原因是产品都是标准化、同质化的,基本上都是加盟或中央厨房供应的模式,很少有自己特色的产品,区别就在于供应商或加盟店的不同,产品差异化极小。

小摊生意更像是一个服务业,摊主即服务员,他的服务态度和顾客的购买体验,往往比产品本身更加重要,客户的印象是第一位的。

很多小摊都是在街上干了十几年,即使他的品质不如从前,但大家和他已经非常熟悉,拿他当亲人一样看待,对他产品的认可度就会很高,甚至有些怀旧的情怀在内。

顾客买东西,在品质差不多的情况下,谁家的都行,所以老摊主的生意就好做,钱挣的也多。而一个初来乍到的摊主,生意比老前辈就会差一大截,要想弥补上,只能靠时间的累积。

在职场中,薪酬一般只与绩效以及贡献相关,如果一个人有能力,他可以创造更好的业绩,拿到更多的薪酬。虽然职场中也可能存在一些人情成分,但绩效是主要导向。

在市场经济中,如果一个公司只看人情,注定走不长远,在职场中也是如此。小摊生意,适合擅长与人交流、拉家常的人,对于埋头做事的人来说并不友善。

小摊生意需要长时间与老主顾接触交流

入门要求不同:小摊看成本,职场看能力

小摊儿从本质上来说,是创业,还是传统行业,进入门槛相对较高,需要一定的资金。例如,开一个快餐店,就要考虑地段、位置,盘下一家店面就要不少钱。

后续还需要装修、运营、宣传、招募员工、购买原材料等成本,都是前期必要的花费,这些资金,对于普通人来说并不算少,即使只是推一个车,也有最少1-2万的前期投入。

进入职场,要求就是我们的能力,只要符合岗位要求,能力够强,掌握面试技巧,去参加面试就有可能得到一份工作,大部分人都是靠面试找到的工作,前期资金投入无非是买两套衣服。

小摊儿的前期投入成本高,后期不一定能赚到钱

工作心态不同:小摊生意怕赔本,职场有一定保障

小摊主都是自己工作,为了挣钱,必须每一个环节都要盯住,稍有差池,就可能白忙或者赔钱。家中有一位亲戚,以前就是开个小餐馆,每天4点就要去菜场买菜,回来后花三个小时,洗菜、摘菜、切菜,忙到10点,前期准备工作才算完成。

中午营业,一直要忙到下午两点,这一拨客人才走的差不多,休息两个小时就要为晚饭做准备,经常一忙就到半夜,期间可能会见缝插针,吃两口饭。然后收拾桌椅,累得家也不回,在店里倒头就睡。

有时遇到喝酒闹事的,还得给人加菜、打折甚至免单,来息事宁人。他受的窝囊气,让人难以下咽,但为了这个生意还不得不忍。没有两年时间,40多岁的中年人,就累出半头白发,钱挣到一些,心也操碎了,身体也不如从前了。

职场中,经常把996看成是剥削压榨员工的邪恶老板所为,但转向那些在底层挣扎,做小摊生意的人,在外面别人叫一声“张老板”“李老板”,听起来很体面,实际上他们才是睡的比狗晚,起得比鸡早。

《武林外传》中的同福客栈,是现实小摊生意的真实写照,佟掌柜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老板,每天忙来忙去,底下的人累得要死,却还挣不到多少钱。

小摊面对外界的压力很大

职场也有职场的忙碌,会面对绩效的考核,面对各种KPI的压力,工作繁杂忙不过来,但有一个盼头:就是到日子可以领工资。这一点,是确定的,在心理层面就有一定的保障。

试想一下,一个相对确定的工作,和一个要求投入高、情商高,还不确定是否挣钱的生意,哪个更适合大部分人?答案很明显:是前者,去职场才是大部分人的归宿,特别是对那些没有社会阅历和经验的年轻人。

很多90 后、95后都非常“佛系”,不愿意与不喜欢的人打交道,他们特立独行、我行我素。让他们去做小摊生意,很难会做好不说,他们所感受到的痛苦会比在职场更强烈。

都说在职场是温水煮青蛙、混吃等死,但大部分人都是眼高手低,让他们去做小摊生意,基本都生存不下去。月薪过万的小摊主,都是行业翘楚,大部分人都把钱花在了前期的店面费、装修费上,最后赔钱走人。

做好小摊生意的秘诀:印象管理

前面提到过小摊生意的本质是人情往来,如何有效的促进呢?美国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1959年在他的《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提出的“戏剧论”,很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

“戏剧论”又称为印象管理,戈夫曼认为社会交往就像戏剧舞台,每一个人都在扮演着角色,在互动中都在维持一种与当前情境相吻合的形象,以确保他人对其做出愉快的评价。通俗的说就是“人设”。

无论是做生意还是在职场,一个人的行为越符合角色定位,他就越能适应当前环境,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利益。相反,一个人的行为,总是与角色定位相违背甚至冲突,那么他就很可能被边缘化。

印象管理很重要

所以一个人要想“混得好”,必须按照角色的剧本去“演”,一言一行都要符合自己的人设,通过长时间的维护,让自己的形象越发受欢迎。这里,有三种常见策略。

策略一:保持形象一致性

利用登门槛效应,即个体先接受了一个小的要求,后为保持形象的一致性,他会可能接受一项更大、更不合意的要求。

1966年,弗里德曼和弗雷泽让两位大学生,同时拜访社区的家庭主妇,一位请求在《关于美化加州或安全驾驶的请愿书》上签名,这是一个小的要求。

两周后,另一位再次拜访,请求他们在院内竖立一个呼吁安全驾驶的警示牌。警示牌并不美观,这是一个大要求。结果表明:答应了第一项请求中的人,有55%接受了第二项请求,远远大于没有答应第一项请求的人。

在职场内也是如此,初入职场的人,要保持良好的形象,无论以后处于何种职位,都要去维护这种形象,不要做出破坏或改变形象的行为,但这并不意味着要一味的忍让,一味地丧失原则。

我们要做符合角色形象的行为,如进入保险公司,就要去了解着装、行为举止等方面的要求,需要掌握哪些技能,考取什么证书等。要满足大众对保险行业从业人员的社会期许,要有针对性的进入角色状态。

商务礼仪在印象管理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要全方位多角度去了解这一行业从业人员的形象,才能更好的去保持形象。这需要站在不同立场、不同角度去分析,人们和社会对这个角色的期许,继续以保险公司职员为例。

例如有一位潜在客户来咨询业务,那么他希望得到什么样的服务呢?当然是职员服务态度好,对业务流程非常熟悉,并且要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最后能让客户满意。这就需要从工作态度和业务两方面入手,锻炼提升自身的核心能力。

现在换一个角度来看,如果是保险公司领导,他们会希望员工怎么做呢?很有可能希望员工熟悉业务并且服从领导,这一条是非常重要的,在职场中我们必须加强服从意识。要有大局观念,不能因为自己业务熟练就不尊重领导,那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而且非常不理智。

没有良好的形象,就像一个学富五车的人,却只能在幕后,永远不会被别人关注。

策略二:强化自身形象

要使我们的形象更加符合期许,就要内外兼修,既要注重外在形象,即外表与穿着;也要注重内在形象,即行为举止。

之前提到的小摊主,他们是什么形象呢?通常是是穿一身深色的劳动服,站在街边,总平时总是低着头侍弄着自己的小摊,对来来往往的人都是笑呵呵的,满脸的喜气。

餐馆小老板

他们看起来普普通通,却是有着多年经营摊位的经验,获得了无数的实战心得。他们最清楚,自己是在做小生意,谁也不得罪,服务态度好得,让你有一种亲人般的感觉。

他们穿的普通,是因为自己接触的也是社会底层人群,必须要和他们保持一致。就算一个月挣3万,也不能开豪车,用奢侈品,必须要低调,客户才会买你的账。要让他们觉得你跟他们是一起的,对你有认同感,生意才会好,下个月才能还挣3万。

在职场上也是如此,随着一个人的升职加薪,难免就对低层职位的人有些轻慢,这是十分危险的,要想以后还能继续往上走,就要保持最初的良好形象并一直维持下去。

策略三:建立与他人的良好关系

人在社会上,就必然要与他人打交道,这是永远绕不开的话题。既是相处,就有好坏之分,我们要与周围的人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至少要表面上过得去。

我们要主动去建立与他人良好的关系,争取让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最好是让别人主动来了解自己,争取他们的认同,让自己良好的形象,深深的印在对方的脑海之中,这样会更加深刻和稳固。那么该如何去做呢?

美国著名人际关系学大师戴尔·卡耐基,1973年在《如何赢得朋友并影响人们》中提出让别人喜欢的方法,共有6条,分别是:

1. 真诚的对别人感兴趣;

2.微笑;

3.要记住名字是一个人所有语言中最美、最重要的声音;

4.做一个好的聆听者、鼓励别人谈论自己;

5.谈论别人感兴趣的是;

6.真诚的是别人觉得他是重要的。

其实卡耐基提出的这6条,是非常朴实也非常实用的,甚至有很多我们平时都在用。我们要以一个积极的态度去践行,不一定,6条要同时都用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应对策略。

想方设法“讨好”他人

回想一下,当我们去购买衣服时,店员一般是怎么问的呢?通常是:“您需要什么?”这是典型的让人谈论自己的引导方式,而真正的高手会怎么做呢?他们会真心实意的关心对方的需求,而不是以一锤子买卖的心态。

曾经去过一次日本旅游,那里的服务业堪称是典范,相当的人性化,背后的原因就在于他们为客户着想的经营理念。商家要给客户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也要让客户保持愉悦的心情。

日本的商家,从店长到店员都很注重客户的情绪,能体察到顾客细微的需求和变化,总能让客户感到超预期的满足。这是我们要学习的,我们要考虑对方的价值需求,而不是仅仅提供产品。

这一点小摊主做的就很好,他们会和熟悉的客人拉家常,谈论房子、车子、孩子等一系列生活的问题,让你觉得他就是亲人一般。

在职场也要多注重学习,虽然职场靠的是硬能力,靠的是指标完成度,但与周围的领导同志处好关系,对个人的发展也好、心情也好,都非常有帮助。

主动建立良好关系

现在你还会觉得小生意好做吗?不要再为那种错觉所欺骗,更不要盲目轻信一些网友的吹捧,小摊生意的本质就是人情往来,一声老板背后是只有自己才懂得心酸苦辣。

无论做小摊生意还是在职场,都要学学印象管理,让自己的形象更符合当前需求;让自己的行为更符合当前的形象,这样就会有一个不错的人设,获得更多的收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辞职摆摊,是年轻人新版“毒鸡汤”?
路边不起眼的小摊卖“秘制美食”,生意好到让别的摊主眼红
被低估的小摊经济
赶集
家乡美食征文大赛——煎饼果子
es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