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辛弃疾和苏轼醉后各写下的一首词,一个旷达,一个粗豪,值得一读
userphoto

2023.01.16 江苏

关注
管平湖 - 春晓吟.mp33:26
来自南荒诗词馆

现代人常说喜欢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终于人品。

而在文学上,对于人最直接的喜爱,则是他的才华。

年代久远,或不清楚历史中对方的经历,便不会去追究其品性,唯有真正喜爱,才会想着去研究一下诗人的历程。

而在这其中,不少刚开始觉得才华横溢的诗人,最后发现却有几分污浊不堪,白瞎了些好诗词。而有些的诗人则是越读越爱,他的诗词,他的人生,他的品性,无不广受敬仰。

其中的佼佼者自然离不开苏·美食家·治水专家·弟控狂魔·吃货·越贬越远·永远在路上·想起他就会心一笑的·东坡,还有总被人拿出来与他一较高下的辛·硬核狠人·超能打·大宋第一猛人·能文能武·如果不把名字连在一起就很难用拼音打出的·弃疾。

今日,便看一看这两位词人在醉酒后写出的诗词,藏着怎样有趣的人格吧。

在写苏轼之前,我总忍不住想到李白,不由得感想,唯有盛世中,才能诞生如此狂放不羁的人才,李白是,苏东坡也是。

一个好的社会环境,对人产生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当然这也有个人性格相关的东西。但我总觉得李白与苏轼,似乎和国家的繁华强盛是离不开的。

李白的诗,总有几分大唐盛世的深入骨髓的自信,甚至是狂傲之气,而苏轼的词,也离不开宋朝中期的富贵闲适。

唯有国家之强盛,诗人们的作品才不会狭隘,拘泥,困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个人的时局动荡,不过看个人心态品性而已。

古人言:“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苏轼的词,也无一不透露着自己的品性格调,一首醉后的《临江仙·夜归临皋》,宽厚且阔达。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这首词创作为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九月,这是他刚因为乌台诗案谪贬黄州不久。

上片主要是写关于醉酒后的记忆,“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刚喝酒,还醉醺醺的,头脑有些不太清楚,依稀感觉是到家的时间是夜半三更,因为这首词是酒醒后所作,苏仙有点喝断片了。接下来继续回忆到家之后的事情,因为太晚了,家里的小仆人都睡着了,鼾声如雷,怎么敲都不醒,哎,那能怎么办了,“倚仗听江声”。没有不止不休的敲门,而是自己一个人默默地听着外面滔滔的江水声。行文至此,一个豪醉疏狂,又归家不得入,黯然无措又乐观豁达的人物形象跃然于纸上。

比乐观豁达更为重要的宽厚人品,隐藏在上片的细节中。家里书童早早睡下了,主人敲门也没有听到,没有及时出来开门,按一般人早已暴跳如雷,而苏仙却很能理解,没有发酒疯,哐哐砸门,顺便把书童教训一顿,反而写出一种长辈的宽厚,且让他再睡会吧,我听听江水声,等下可能他就醒了。

下片便是抒发自己的感想,“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出自《庄子·知北游》“汝生非汝有也”,这人生总是生不由己,何日才能不汲汲营营,追逐于名利?

这奇峰突起的喟叹,是全词转折的枢纽,从平平无奇的日常一百八十度转变为对人生的哲思,关于哲学的拷问。

情之所至,兴致而起,潇洒豪放,非苏轼不能也。宋人评价“居士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

夜晚静悄悄的,微风不起,江面上也是一片风平浪静,一时间只觉得天地宁静,辽阔而包容,苏仙在宁静而美丽的夜晚被自然所陶醉,心下一派澄明,不由得生出几分遐想:我且放下这俗世功名,乘一叶扁舟,寄情于山水吧,将有限的生命融入广袤无限的自然之中去吧。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一句韵味无穷,既表达苏仙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又有几分对世事的黯淡,所产生的伤感不满,向往自由的心声。

林语堂先生在他的著作《苏东坡传》中说:“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世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对于这种人的人品个性做解释,一般而论,总是徒劳无功的。”

一个伟大的诗人,人品与个性总是复杂的,而从诗词中,你总能读出不一样的苏东坡。

我见到苏仙的宽厚,豁达与落寞;你见到苏仙的潇洒,旷达与乐观。

但我们都不能否认的则是苏仙所流露的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一种超旷的精神世界,一种独特的个性和真性情。

如果说苏东坡是一个宽厚阔达的长者,而辛弃疾,则给人一种很爷们的神态。

他是一个饱经风霜的男人,一个心怀天下,又不免柔情的男人,一个成熟且富有魅力的男人。

他极少见婉约柔媚之气,字里行间全是属于一个心怀天下的男人的志气。

而他醉后之情态,也是一个纯纯憨憨钢铁直男会做出来的事情,以至于似乎看到我们常见的醉汉。

可他不是痴儿愚夫,他只是有太多的不得已。

《西江月·遣兴》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庆元年间(1195年—1201年2月5日)辛弃疾闲居瓢泉,南宋早已不思进取,沉迷最后虚假的的富贵荣华之中。辛弃疾面对局势,深感无能为力,不免心情郁郁,喝酒解愁。

上片说在醉梦中放声欢笑吧,哪里有那么多功夫整日发愁呢。这其实算是一句反话,只因为清楚时期有太多难以言说的酸涩,只能大醉一场,获得片刻欢愉。接下来又发出一声感叹,说我近来觉得古人圣贤书并不可信,读了也没有什么用途。是这个意思吗?其实不是。孟子曾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如果你全部相信书上所说,脱离社会现实,那你读的书并没有什么用,因为它不仅不能带给你知识反而让你更加无知。

辛弃疾想表达的是,天下读书人都是读过圣贤书的人,更不论朝中大臣,大多是进士出身,可既然读过书,又怎能不知廉耻,不事忠君报国,不为自己的国家与民众做一番努力呢。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有这样一群朝臣,和软弱的帝王,圣贤之书,读来何用?令人不胜唏嘘。

下片则写关于昨天醉酒后的回忆。“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直将松树当成人,告诉它我没醉,我才没醉。这已不是微醺,而是大醉了,有些迷迷糊糊,人树不分,倒在松树边,自己扶着松树爬起来,还以为是朋友在搀扶自己,直接推了松树一把,说:去。走开,不要你扶,我还没醉。

读至此处,忍不住会心一笑。一个醉醺醺又倔的醉汉形象跃然于纸上。

“以手推松曰去”,这是散文的句法。以前的宋词多注重音律,追求婉转,以求应和歌姬的歌喉,达到演唱的目的,而辛弃疾对于宋词的写作,则刨去了关于音律婉约的需求,将宋词提拔到一个新的高度,不再是流传于大街小巷的靡靡之音,而是可以抒写抱负,更平易清新,更具格调的一种体裁。

这首词平易简白,如同白话,形似日记,文字生动活泼,手法新颖出奇,体现了作者晚年清丽淡雅的风格。

而我们不止读到他的风趣可爱,也读懂他难以言说的落寞与孤独。

时代与个人的修行造就了宋朝两位并肩而立的文豪,其实更合适加上李清照,是三足鼎立的局面。

李清照那首名作《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行文流畅,犹如清水芙蓉,不事雕琢,富有自然之美。

一样体现了李清照萧萧肃肃,爽朗清举的林下之风,其精神与格调与竹林七贤并齐,洒脱俊逸如陶渊明。

他们三人,也处在宋朝不同的时间段,苏轼在北宋国力强盛,天下太平的时候;李清照则是北宋与南宋的过渡段,她经历最后的繁荣,又经历战乱苦痛的,她的诗词承载着人世变换与世事兴衰;而辛弃疾则是战乱末期,在一个充满着耻辱,文人们犹有血性的时期,奈何皇室不作为,主和派偏大多数,眼见山河日下,王公大臣还沉迷最后的荣华,有志者有心无力,实在让人绝望。

三首醉后之作,苏轼的旷达悠远,辛弃疾的沉郁生动,李清照的清新淡雅,风格迥异,各有格调,充分体现了三位文豪的才情与品性。

宋朝,若是没有这三位文豪,则会平庸太多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辛弃疾醉后写下这首词,年少读一次笑一次,如今再读却是泪眼模糊
豪放旷达的苏轼
苏轼很乐观的一首词,短短4句,尽显旷达胸襟,成千古名作
哪两位词人可以称为宋词中的“李杜”?如果选宋代十大词人,哪些大家可以入选?
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春暮无语对斜阳,落日伴人愁。《水调歌头》十三首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