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墨里·乾坤|王羲之《太上感应篇》——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其实,这是明朝时期钱谷集王羲之字书就的《太上感应篇》。虽然不是出自书圣的手笔,但也算是“亲笔”吧,集写的!钱谷这人想必听说的很少,此人与文征明同时代的,也可以说是文征明的学生。

此帖保存完好,字帖神韵风貌俱在,是不可多得的珍品!蕴涵浓烈的道教文化气息,有兴趣者可别错过。

《太上感应篇》为道教经典,主要借太上之名,阐述“天人感应”和“道教承负思想”。由此动彼谓之“”,由彼答此谓之“”,应善恶感动天地,必有报应也。”内容主要是劝人遵守道德规范,时刻止恶修善自利利他。行善积德福庇子孙,作恶受罚殃及子孙。东汉《太平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钱谷·明(1508-1572)字叔宝,自号悬罄室,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少孤贫,失学,迨壮始知读书。

家无典籍,游文徵明门下,日取架上书读之,以其余功点染水墨,便学心通。山水爽朗可爱,兰竹兼妙,翩翩不名其师学,而自腾踔於艺苑名公间。手录古文金石书几万卷。善书,行法苏,篆法二李,小楷法虞、欧,每得其妙於法外,识者以为真有渴骥奔猊、漏痕折钗之势。然为画掩,世罕知者。按明史附文徵明传作壬申(一五七二)六十五卒。考故宫博物字藏有万历六年(一五七八)客金陵王氏修行馆作兰竹卷,时年七十一。见《冯元成集、肯史·文徵明传、列朝诗集小传、苏州府志、明画录、无声诗史、明史·艺文志》


王羲之,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今属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羲之《太上感应篇》
《品读群书治要》第30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掌握《易经》并不难,领悟这两句就够了
心善必心安、知足必常乐(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乐善好施,必有快乐
积善之家有余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