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庸笔下的历史 有多少是真的?

金庸的小说包罗万象,他笔下的人物和我们熟悉或者不熟悉的历史往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小说的精彩,往往容易使读者把这些描述当成历史本身。武侠世界背后的历史真相到底如何呢?

本策划摘自《金庸笔下的真实大历史》,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

异族帝王多数英明神武,汉族帝王多数暗弱不振生?

金庸小说中,刻画了为数不少的历史真实帝王。《天龙八部》小说中出现了辽道宗耶律洪基、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宋哲宗赵煦、西夏崇宗李乾顺、大理保定帝段正明、文安帝段正淳、宪宗宣仁帝段正严(段誉)等皇帝;“射雕三部曲”里出现了元太祖成吉思汗、元太宗窝阔台、元宪宗蒙哥、元世祖忽必烈、元顺帝妥懽帖睦尔、大理功极帝段智兴、明太祖朱元璋等皇帝;《碧血剑》《鹿鼎记》《书剑恩仇录》等小说,更是把明清之交的皇帝们“一网打尽”:明思宗崇祯帝朱由检、清太宗皇太极、清世祖顺治、清圣祖康熙、清高宗乾隆,还有那个只当了42天“皇帝”的“大顺天子”李自成。

这二十位皇帝中,开国之君有完颜阿骨打、成吉思汗、朱元璋、皇太极四人;强国之君有窝阔台、蒙哥、忽必烈、顺治、康熙五人;守成之君有耶律洪基、赵煦、李乾顺、段正明、段正淳、段誉、段智兴、乾隆八人;亡国之君有妥懽帖睦尔、朱由检两人,而李自成算是例外,既是开国之君,又是亡国之君,情况比较特殊。

通过分类可见,开国、强国两类君主共九人,汉人皇帝只有朱元璋一根独苗苗;亡国之君共两人,汉人皇帝却占了一半——如果算广义的亡国之君,三人中汉人竟然占了两席。

这么看的话,得出“异族皇帝强于汉族皇帝”的结论也就不难理解了。

要澄清这种误解,需要从金庸小说特殊的时代背景说起:从北宋晚期到清朝中期的时间段,其中乱世居多:要么靖康之耻前夕,要么襄阳城破关头,要么元末天灾人祸,要么明清甲申之变。换句话说,这种乱世,往往其后续是江山易主、改朝换代。

宋、元、明、清四朝,汉族政权和异族政权轮流坐庄,三次“革命”,有两次是以夷制汉,故而,反映到金庸小说中,自然铁木真、窝阔台、忽必烈、皇太极等人形象明显强于金、宋、明三朝末帝。

而朱元璋虽然率众推翻暴元,但此人出身低贱、气量狭小、性格阴鸷,登极后清算异己、遍杀功臣,在史书和民间的口碑都不高。更要命的是,与宽仁大度的张士诚、从未降元的陈友谅相比,朱元璋都存在道德短板,所以,金庸先生在小说中,将其设定为颇有手腕的野心家,窃取了明教上下的“革命果实”,并且在身登大宝后,屠戮、迫害昔日战友,人品十分低劣。

以上种种综合来看,不难让人发出“汉不如夷”的感慨。

天下动荡之际,也正是时势造英雄之机,而这种英雄,不仅局限于江山庙堂,更反映在江湖草莽之间。

叱咤风云的帝王,也需要一代大侠与之抗衡。窝阔台、蒙哥、忽必烈伯侄三人,便有郭靖、杨过伯侄二人对抗;而脍炙人口的“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口号,简直就是为雄主和大侠量身定做的!

金庸先生把异族君主写得多姿多彩,同时把汉族大侠写得光彩照人,让两位强者在命运的潮头蓦然相遇,经碰撞而发出时代的最强音。这种激烈的矛盾冲突,是吸引读者最好的元素!

列代君主虽然是写实的,但在小说中,却都毫无争议地成为了虚构大侠的陪衬。郭靖的名人名言妇孺皆知,“为国为民,侠之大者”,正是有了这些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的大英雄,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才能一代代薪火相传,中华文明的火光才会永不熄灭。

借虚构人物贬讽各代群臣

金庸小说中,形形色色的大臣塑造了数十位之多,单是一本《鹿鼎记》,就网罗了20多位清初名臣。总体来说,金庸小说中大臣基本可以分为两类:忠臣和奸臣。

苏辙、王坚、徐达、常遇春、王保保、陈近南、李岩、索额图、康亲王、兆惠,这些人自然都是忠臣。与之相对应的,耶律重元、耶律涅鲁古、牛金星、吴三桂、耿精忠、尚之信、冯锡范、和珅之流,毫无疑问是奸臣。

但也有难以划分、归类的,比如高升泰。小说中他是大理段氏皇族的得力下属,段正淳的好兄弟,但实际上,历史上的高升泰是个窃国大盗,逼迫保定帝段正明禅位出家,自为国主,改大理国为“大中国”,显然是个不折不扣的权奸。

有人被美化,就有人被丑化,比如忠心耿耿的鳌拜、从未开门的曹化淳、力主撤藩的明珠,这三人是明显被丑化的,相当冤枉。

还有一些人,情况比较特殊,姑且称为“贰臣”。耶律楚材、刘秉忠、吕文德、吕文焕、吴三桂、范文程、祖大寿、施琅、宁完我、鲍承先、冯锡范、林兴珠……名单很长,除了耶律楚材、刘秉忠是金臣降元,其余的全是汉臣降夷,无一例外。

金庸对辽人耶律楚材,显然是正面评价的,不仅给予了崇高的地位,而且还让他和郭靖结成了儿女亲家。

但金庸对投降外族的汉人(包括刘秉忠),则明显分了三个等级:

第一类,同情。祖大寿、范文程、施琅、林兴珠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这一类大臣虽然投降异族,但都有难言之隐:祖大寿是力尽而降、范文程是有恩于民、施琅是为报私仇、林兴珠是有功于国,因为种种原因,迫使他们不得不改换门庭,其情可悯,其人可谅。

第二类,嘲讽。刘秉忠、吕文德、吕文焕、宁完我、鲍承先,这些人都属于这个范畴。

刘秉忠是忽必烈身边最早的汉人谋士,“邢台帮”的带头大哥;吕氏兄弟虽然力尽降元,但后来充当了可耻的带路党;宁、鲍二人曾领兵攻打过母邦。这几人的罪过,比之第一类贰臣,显然要深重得多。故而,金庸对他们是嘲讽的态度:子聪和尚(刘秉忠)被老顽童玩弄,吕氏兄弟被刻画成胆小的懦夫,宁、鲍二人被袁承志踢晕——借虚构人物之手一消心中块垒。

第三类,敌视。第三类贰臣是罪大恶极、不可饶恕的,代表性人物吴三桂、冯锡范。

吴三桂先叛明卖国,再叛清称帝,是个十足十两面不讨好的丑角,永世不得翻身是应该的;冯锡范出卖明郑、害死少主、屠戮同僚,人品十分卑劣。金庸用辛辣之笔,对这二贼展开了猛烈的口诛笔伐,批判力度酣畅淋漓,打击范围全面彻底。

女主干政不避讳 一样彰显“正能量”

在金庸先生的作品里,女性历史人物往往隐藏在男性历史人物的身后,远不如小说虚构人物那么“男女平等”。这些隐藏在幕后的一代女主们的演出,也非常多姿多彩、精彩纷呈。

我们说说《天龙八部》里的大辽太后萧挞里、大宋太皇太后高滔滔双凤争鸣,以及贯穿《碧血剑》和《鹿鼎记》两本小说的大清传奇太后——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历史上女主干政,往往会被当世和后世唾骂,称之为“牝鸡司晨”,是“国乱之源”。然而金庸笔下的这三位太后,权势一个比一个大、威严一个比一个深,但在历史上,三人名声都非常不错。

小说中的楚王造反,叛军曾押解耶律洪基皇太后萧挞里、皇后萧观音二人到两军阵前,用以瓦解王军的斗志。然而婆媳二人却表现出刚烈不屈的精神,鼓励耶律洪基宁死不降,激起了王军奋死一战的勇气。

历史上的萧挞里也确实在滦河之变中表现出色,端的是继承了大辽历代萧后勇武果敢、不让须眉的巾帼本色!

此外,萧挞里虽然贵为太后,却一直勤俭持家,但凡各国进贡给她的金银礼品,几乎全部转赐给贫苦之家,故而《辽史》褒奖其“仁慈淑谨,中外咸德”,大康二年(公元1076年)萧挞里去世,北宋、西夏、高丽诸国皇帝,都遣使前来吊丧,纪念这位有功于大辽社稷的功勋太后。

当时的北宋皇帝是宋神宗赵顼,1085年2月,年仅37岁的赵顼病情日趋恶化,弥留之际,为了避免皇权旁落,赵顼恳求其母高太后垂帘听政,辅佐自己的儿子赵佣。赵佣正式登基后,改名赵煦,是为宋哲宗。

这段故事在小说中,也有着原汁原味的体现:高滔滔弥留之际,赵煦一边感谢太皇太后拥立之功,同时指出高滔滔怀有私心——便于垂帘听政。而太皇太后也坦然承认,丝毫不以为意。

在长达8年多的垂帘听政时期(史称“元祐更化”),北宋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家稳定、人民富足,这和高太后的贤良淑德、有效治理是分不开的,高滔滔也由此被《宋史》赞誉为“女中尧舜”。

相对比萧挞里和高滔滔,孝庄皇后名气可要大太多了。

野史说多尔衮和庄妃关系暧昧,既然自己无子,那么册立庄妃之子,自己当皇父摄政王也非常不错。金庸在《碧血剑》中,就采纳了野史的说法,让袁承志亲眼目睹了多尔衮弑兄夺嫂的血腥一幕。

在孝庄皇太后充满传奇的一生中,历经多次宫廷剧变和帝国动荡,却能做到处变不惊、冷静分析、把握机会、化险为夷,成功扶持自己的儿子和孙子两代君主,为“康乾盛世”打下良好的基础,不愧是有清一代最出色的女政治家!

纵观萧挞里、高滔滔、孝庄这三位太后,都是敢于担当、有所作为的一代女主,在她们或明或暗的辅政下,国力增强、人民安定,彰显了女主干政的“正能量”!

最跌眼镜看公主:华筝是虚构的,建宁是康熙小姑

和传统戏文不同,金庸笔下的公主们不是娇滴滴的金枝玉叶,恰恰相反,个个都是英姿飒爽的女中豪杰!西夏银川公主,在其闺房中挂满十八般兵器,让人不由得想起了三国孙尚香;蒙古华筝公主,从小弓马娴熟,其四位兄长都不敢小视她;大明长平公主,国破后黯然出家,是大名鼎鼎的“独臂神尼”;而那位大清的建宁公主,虽然是个假公主,但也好武成性、凶悍异常,阉割吴应熊一役,堪称经典。

但这四位公主对待她们的恋人——小说男主角,倒是温柔可亲、小鸟依人,颇有些“恨嫁”的情分,故而,金庸小说中的公主有两个共同的标签:好武、恨嫁。

银川公主、华筝公主,都是虚构的;长平公主、建宁公主,倒是史有其人。

大明长平公主,在金庸小说中是个光芒闪耀的人物,人气值极高。而在历史中, 长平公主原名朱媺娖,是崇祯的长女,备受恩宠,她的原封号是“坤兴公主”,降清后清廷改封其为“长平公主”。由于亲眼见证了国破家亡的人间惨剧,朱媺娖心灰意冷,恳请清廷允其出家为尼。但清廷为了“统战”需要,未予答应,反而将其赐婚崇祯生前选好的驸马周世显。

婚礼如期举行,十分隆重浩大,但朱媺娖内心的痛楚只有自己知道。婚后郁郁寡欢,终于在1646年的9月与世长辞,年仅17岁,其时已有五个月的身孕。

长平公主朱媺娖终身未出北京城,刚成年而夭亡,故而“九难师太”这个人物也是虚构无疑。其实早在金庸之前,民间就有独臂神尼的传说。可见善良的人们对这位身世坎坷的末代公主寄托了无限的同情,宁可相信她脱离了政治樊笼而重获新生。

建宁公主也很悲剧。历史上的建宁公主当然是货真价实的真公主,她是皇太极最小的女儿(第十四女)。作为顺治的幼妹、康熙的小姑,建宁同样逃不脱政治婚姻的束缚:在她13岁那年,清廷将其指配给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大清历史上第一个下嫁汉人的公主产生了!

康熙十二年,吴三桂举旗造反。次年,吴应熊、吴世霖父子作为留京人质,被康熙逮捕并处以绞刑。或许是看在建宁的份上,康熙只是处死了建宁的丈夫和继子,“其余幼子,俱免死入官。”由此可见,如果建宁和吴应熊生有子嗣的话,应该是保住一条小命了。

吴应熊死后,康熙皇帝经常下诏慰藉他的这位丧偶小姑,谓其“为叛寇所累”。公元1703年,在孤独无依的期盼中,63岁的建宁公主终老去世。

小说中的公主们多数幸福、美满,历史上的公主们正好相反:乱世的公主也好,盛世的公主也罢,她们的命运不掌握在自己手里,作为政治献品,她们是身不由己的,在时代的大潮中,只能随波逐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庸笔下,哪位公主千万娶不得?
1682年,40岁的建宁公主守寡七年后,康熙下旨处死吴三桂所有的
金庸先生笔下年轻的两位女性,最是让人反感,结局真是可恨又可怜
金庸小说十大历史人物
金庸小说中那些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
#说金庸#-------金庸笔下的皇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