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做汉奸是可耻的,可是贾坚却做得很有自豪感
转自:今日头条/百家说史

(图片来自网络,谢谢)在大众的印象中,古代人是很讲究民族气节的。不过看史书,会发现这种说法也不一定对。比如东晋十六国时期贾坚的例子。

贾坚,渤海郡人,祖父和父亲都是晋朝的官吏,东晋南迁,贾坚出仕羯族政权后赵,经过一番变故,最后成了鲜卑族前燕政权的大臣。他武功很高强,尤擅射术,百步穿杨,一点都不打折扣。

后来东晋徐、兖二州刺史荀羡进攻燕泰山郡,当时贾坚官为泰山太守,驻扎在山茌县,手下只有七百人,相比荀羡有七千人,基本上就是被聚歼的命。但贾坚不知死活,决定出战。手下人都劝:“大哥,硬拼不成,还是固守吧。”贾坚说:“固守也活不成,不如冲出去,杀一个,合算;杀两个,挣一个。”结果一出击,干掉了荀羡上千人,还安全撤回。但荀羡的兵很有一股不屈不挠的劲,没有撤退的打算。贾坚知道大限道了,对部下打悲悯牌:“你们还是逃命吧,我留下来,精忠报国。”

他带兵很有一套,没有人肯逃命(其实外面围着,逃命也难)。下属硬把他扶上马,哭得稀里哗啦:“不,府君,我们要跟您一起逃。”

贾坚带着人驰出城门,没有突围的意思,而是立在桥上,左右开弓,将围上来的东晋兵射得找不着北。东晋兵急了,抡起板斧猛砍木桥。贾坚像坨屎一样摔落堑坑,成了俘虏。接着,一番民族大义的较量开始了。

荀羡苦口婆心:“老贾,你祖父和父亲都是晋朝大臣,你怎么能背叛晋朝呢?投降吧,别玷污了祖宗的英名。”

一般来说,这种宏大说辞,一般深受儒家华夷之辨教育的官吏听了都会脸红,没法辩解。谁知贾坚脸皮厚,他面不改色心不跳,说:“晋自弃中华,非吾叛也。民既无主,强则托命。既已事人,安可改节!吾束脩自立,涉赵历燕,未尝易志,君何匆匆相谓降乎!”意思是,不是我背叛故国,是晋朝自己放弃了中华国土。百姓没有政府可以依靠,当然唯强者是服。我当初已经发誓要效忠新主君,岂能改节?这种不要脸的事,我可不会干,你还是歇歇吧。”

荀羡不死心,依旧絮絮叨叨:“做什么都别做汉奸啊。”贾坚勃然大怒,骂起了脏话:“竖子(相当于现在说傻×),你把老子当什么了?给老子滚蛋。”荀羡气得要死,下令把白发苍苍的贾坚扔到大雨中。几天后,贾坚打了一串喷嚏,死了。

古书把贾坚这个汉奸描绘得这么悲壮,是带有赞赏的意思?如果是,那说明我们的史官民族大义不够坚定,价值观糊涂,竟为汉奸张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做汉奸是为了保全气节?且看晋代狂人如何把黑的说成白的
东晋大军北伐泰山郡,前燕泰山太守为何不心怀故国选择投降,反而拼死抵抗?
乱世“箭神”贾坚的故国梦
善良有尺,忍让有度
民族融合的周期,始于汉武,终于隋杨
激荡四百年:谢万徒有其表,荀羡功败垂成,东晋北上成泡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