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仲景方看桂枝的活血化瘀作用


『最受欢迎的中医公众号

       最具人气的中医公众号』


致力于中医尤其是中医民间的成长和传承


每天陪伴中医人成长

第 306 期




作者 /  蓝毓营

广西中医学院



编辑 / 冰无双 ⊙ 校对 / 许红


I导读: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仲景先师的桂枝的化血化瘀用法。


长篇中医小说《中医冰无双》上篇之《太白古墓》(点击自动跳转阅读)可在历史文章中浏览查看。


关注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qhmjcc),享受健康快乐阅读。



桂枝为经方中较为常用的药物。《中药大词典》、教科书等医籍均将其列入解表类药物,在功效上很少有人提及其活血化瘀作用。然而从桂枝的性味归经来看,桂枝味辛性温,辛能行散,又能行气,也能行血,温可散寒、助阳,从而行活血化瘀之功。


桂枝归心经,人体血流不畅多与心之功能有关,心的功能正常可以推动血的运行而不致瘀,心的生理功能恢复,可使血瘀消散。《本经疏证》云:“(桂枝)能利关节,温经通脉……其用之道有六:曰和营,曰通阳,曰利水,曰下气,曰行瘀,曰补中。其功最大,施之最广,无如桂枝汤,则和营其首功也。”虽言和营为其首功,但亦言明其有“行瘀”之用。


仲景是用桂枝最多的医家之一,遍布《金匮要略》方43首之多,下面着重从仲景方阐述桂枝的活血化瘀作用。


发汗解表,调和营卫
1


《金匮》:“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括蒌桂枝汤主之。”太阳中风,脉本浮,而今脉反沉迟,同时出现“身体强,几几然”,此并非太阳中风,而是痉病,是由于风邪袭表,侵入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瘀血在腠理,则营卫不和,发热恶寒”,“瘀血在肌肉,则翕翕发热,自汗、盗汗”(《血证论》),法当以括蒌根生津液,润筋脉以缓体强几几然,桂枝汤以解表和营为基础方有奇功。而桂枝汤中桂枝尤为重要,无桂枝则无桂枝汤可言。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桂枝能扩张皮肤血管,促进血液循行,并能刺激汗腺分泌,故有发汗退热作用。这正是桂枝汤通过调和营卫,畅通循环,对机体的体温、汗液等调节的作用机理。这也是桂枝活血化瘀作用的具体表现。


温阳散寒化湿
2


“伤寒八九日”,表证应解,“风湿相博”使“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说明风湿仍在相搏于血脉之间,不干于里,故“不呕不渴”,由于风湿不去,痹阻致瘀,气血运行不畅,故“脉浮虚而涩”。故应温阳散寒,通络止痛,桂枝能温运血脉散风湿,附子通行十二经善逐寒湿,二药相得,温经散寒作用更强。风湿去则瘀血散,气血重新循行于经脉之中,故用“桂枝附子汤主之”。


如果风湿交迫,入侵关节经络,气血痹阻不通,“不通则痛”,邪未去表阳更虚,表阳虚日久可殃及里阳也虚,到此时,应该温补通阳除痹,这就是仲景所说:“内湿相搏,骨节烦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甘草附子汤主之。”桂、术、附并用,助表里之阳,以化湿止痛。由此可见,桂枝的温阳散寒化湿,也正是与其自身的活血化瘀功效相互协同作用的结果。


温阳利水活血
3


“膈间支饮”,阻碍心肺,肺主气,肺气不降,失其通调水道之职,心主血,“血不利则为水”。赵以德说:“心肺在膈上,肺主气心主血,今支饮在膈间,气血皆不利,则与水同道于肺而发喘满,血不利,则与水杂揉,结于心下而为痞坚”。《气血论》:“临床上没有水病而气不病的,也没有水病而血不病的”,“血不利则病水,水停血亦停”,治当利水活血。仲景用“木防已汤主之”。《金匮方歌括》:“防已入手太阴肺,肺主气,气化而水自行矣;桂枝、人参入足太阳膀胱,膀胱主水,水行而气自化矣。二药并用,辛苦相濡,所以行其水气而散其结气也。”水行则血亦行,气化则瘀血也散。由此,桂枝通过适当的配伍能达活血利水之目的。


宣通阳气,通脉化瘀
4


《金匮》的“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仲景用枳实薤白桂枝汤来治疗。而此胸痛,其病位在胸部,胸为气海,内藏心肺,心主血,肺主气,且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致使胸中闭塞不通,喻嘉言论:“胸中阳气,如离照当空没地气上升则窒塞有加”。其所言地气乃中焦寒气和浊气,中阳不振则寒浊之气上犯,气滞血瘀,郁遏胸阳,治当“急则治其标”。用枳实、厚朴散结气、除痞满;薤白通阳宣痹,枳蒌宽胸豁痰,而桂枝则起到通脉活血的作用。


温经散寒,散结行瘀
5


 “妇人年五十所”,如素体虚弱,寒邪凝滞胞宫,寒凝则血瘀,瘀血阻滞,血不循经而下血不止,仲景用温经汤来治疗。所谓温经即温经散寒,此桂枝、吴萸之功也,而桂枝兼通血。瘀血得温则行,血脉通则血行流畅,胞寒血瘀漏下自消。在此桂枝通过温经散寒,通利血脉,再配合一些补益气血之品以达到活血化瘀的目的。


养血通脉,祛邪行瘀
6


疟邪致病,与人体体质等因素有关,疟邪发病在当月初,应当在十五日节气更易之际,随人体适应自然界的节令变化,体内营卫气血相应变易旺盛,正气充足,正能胜邪,疟疾应当随之好转或向愈,如果日久不愈,反复发作正气日衰,疟邪与人体气血、痰浊相结,瘀血成块结于胁下而成疟母,疟母不消,痞疾难愈,因此必须抓紧治疗,“急治之,宜鳖甲煎丸”。在使用活血祛瘀药物以治其标的同时,桂枝的调和营卫,调气血,扶正祛邪,活血消瘀之功不容忽视。


补益心阳,宣通血脉
7


古人治病有火熏、艾灸、温针等法以发汗,由于火热之邪内陷,损伤心阳,神气浮越,出现惊悸,卧起不安等证,徐忠可说:“惊悸以属神明边病,然仲景以此冠于吐衄下血及瘀血之上,可知此方(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坜龙骨救逆汤方)重在治其瘀结,以复其阳,而无取平镇坐,故治惊全以宣阳散结,宁心去逆为主。”桂枝、甘草补益心阳,宣通血脉,乃《伤寒论》64条“发汗过多……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方之”之意。


建运中气,行气活血
8


虚劳乃五脏气血虚损所致,由于人体阴阳相互维系,当虚劳病发展时,必阴虚及阳,或阳虚及阴,最后导致阴阳两虚。阳虚生寒,“血性得寒则凝涩”(《女科准绳》),则里急腹中痛,心营不足则心悸,气血虚衰不能营养四肢而致四肢酸痛,气不足则导致血瘀,血虚同样可致血瘀,血瘀也可导致气血不足,在治疗上则必须“欲求阴阳之和者,必于中气,求中气之立者,必以建中也”(《心典》)。中气足,则中气得以四运,以阴引阳,以阳补阴,俾阴阳得以协调,虚劳诸证可消,仲景使用小建中汤,可谓是绝妙了。


早在《神农本草经》就有桂枝主“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的记载。吴仪洛《成方切用》曰:“桂枝辛热外以益卫而实表,内以和营而补虚,使中气建立,则生育营养卫,通行津液,表不虚而身痛自汗皆止,虚劳不足可愈矣”。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取桂枝以补中和脾胃,运化水谷以利生化气血之源,气充则能载血行,血足更能促血行,此乃桂枝活血化瘀之妙。


辛温助阳,通脉平逆
9


发汗后,用烧针逼令汗出,致汗出过多,阳气随汗外出而阳气损伤更重,如果“针处被寒”,局部血行滞涩,瘀血壅滞,形成“核起而赤”的局部病变,正如《医宗金鉴》:烧针即温针也,烧针取汗法也。针处宜当避寒,若不知谨,外被寒袭,火郁脉中,血不流行,所以有结核肿赤之患也。《内经》曰:夺汗者无血。血滞则气逆。仲景认为原桂枝汤调和躯体营卫,调理脏腑气血令其畅快而不滞的作用不够,随加大桂枝用量以辛温助阳,通脉平逆方达效果。因此桂枝辛温助阳,活血祛瘀可达到通脉平逆的作用。


版权声明: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根尘老师讲《四圣心源》(十三)
瘀血一堵,百病难除,送你活血化瘀的五大中成药,总有一款用得上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丹参
妇科名老中医治子宫肌瘤经验
血瘀生百病,分享一个张仲景的化瘀名方,帮您打通全身气血
升陷汤治验实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