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段六步语文体验学习法

刘建始

“体验”的详细解释

1 谓亲身经历;实地领会。

《朱子语类》卷一一九:“讲论自是讲论,须是将来自体验。说一段过又一段,何补!……体验是自心里暗自讲量一次。”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皆是就文义上解释,牵附以求,混融凑泊,而不曾就自己实工夫上体验。” 胡适 《费经虞与费密?费氏父子的学说》:“但 费氏 父子的这种主张,并非有意因袭前人,乃是从痛苦患难之中体验出来的结论。”

2 指通过亲身实践所获得的经验。

鲁迅 《花边文学?看书琐记》:“文学虽然有普遍性,但因读者的体验的不同而有变化,读者倘没有类似的体验,它也就失去了效力。”

通读语文课标,见得最多的是“体验”一词。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有,总目标中有,阅读和写作中有,综合性学习中有,积累知识、语感培养、审美情趣、感受和情感等方面都提到“体验”一词。“体验”说白了就是“亲身经历”。

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中如是说,“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在总目标中如是说,“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具有良好的语感。”

也就是说让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中,“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在口语交往中、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以及情感表达中体验言语运用和研究的快乐。

用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替代传统灌输式教学,真正的将“体验”落到实处,语文课堂教学将会营造一种新的氛围,即研究性教学。学生“动”起来、“活”起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有人说体验就是“涵泳”,这样说来,体验就包含了“分析、研究”。语文培养的就是学生的分析和研究的能力,分析研究的对象是语文知识,只有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加以体验,才能形成学生的语文素养。当前语文教育界分析与研究不够,只停留在语文理论专家的研究层面上,但是只有语文教师的研究最具有指导学生的作用。可现在语文教师的分析与研究能力参差不齐,最不容乐观的是一大部分语文教师不分析不研究,只是照搬重复教学那点任务。把全部精力放在知识训练和应试上,也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分析与研究。殊不知分析与研究能力将伴随人的一生,学语文的目的就是形成语文学习的自觉实践性——体验。

 

、三段六步语文体验学习法的理论依据和宗旨

语文学习的规律是“培根”“积累”。韩愈说: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我们语文教学的任务是要建构学生的语文学习的系统,系统分三个子系统:1、汉字的认字和写字系统, 2、汉语的听说读写系统,3、母语文化生成系统。而这个系统的基础的东西是传承前人的文化成果。在这里读、写、听、说是绕不开的。只有大量的积累,积累的语言、思想、感情才会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无论是阅读能力还是写作能力,都是学生在听、说、读、写、辩中,反复实践中形成的,老师只能是个引路的人。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就是强调学生的实践活动。那么怎样才能用不着教呢?他说:“学生入了门,上了路,他们能在繁复的事事物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

这里的“入门”和“上路”就是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认识过程,而且是一种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三段六步”语文体验学习就是以认识论的观点和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为指导,突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体验学习为主体,强调学生的实践活动。其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的构建是从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中概括出的基本原理即整体原理、有序原理、反馈原理为理论依据。

构建“三段六步”体验学习的宗旨,在于改变语文教学低效状态,在于优化教学过程。其目标指向是致力于培养学生自学、自读的能力和积极主动体验的参与精神,致力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质量。

二、“三段六步”语文体验学习法的结构

“三段六步”体验学习法将一周的语文学习分为三个阶段,六个大的步骤。

第一阶段,语文新授课,包括自读和讲读两个步骤。

第二阶段,本色阅读,包括读传统经典作品和阅读课阅读两个步骤。

第三阶段,体验式写作,包括情境写作和作文修改两个步骤。

六个步骤中又分为若干个环节,这要视教师教学情况而定。

三、“三段六步”体验学习法

第一阶段,语文新授课采取单元整合教学法进行。分自读和讲读两个步骤。

采取单元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节省时间,用其它的课时去阅读和写作。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有四点:

  1、归纳迁移。根据单元文体特点,从旧知到新知的过渡和迁移。比如散文单元,初中教材中有,高中教材中有,诸册教材中均有。这样就要使学生在每次循环中都能有个新的飞跃,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不必面面俱到,逐步学习,循序渐进地深入,逐渐形成语文知识的整体性。

  2、明确目标。向学生讲清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学习重点、训练目的和具体要求,让学生明确新单元学习要达到新的目标。

  3、教给方法。启发学生回忆学过的课文,教给学生阅读、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如一元解读和多元解读,主要是把方法教给学生。

4、举一反三。是引导学生“入门”、“上路”的过程。从单元中选出一篇课文,以教师精讲为主,然后师生共同分析探讨自学方法、步骤,找出规律。其目的在于指导实践,使学生在实践课中有样子可循,不走弯路。

两个步骤:

1       自读

让学生在课外独立自学,写成读后感或自学讲稿,然后在课内进行交流,交流的最好形式是到前面展示。这一环节是语文教学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 将本单元其他作品进行整合,学生自读后,讲读课课堂上比较阅读。每一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同一(或相近)主题或相同文体整合的,可在这一课堂上比较共性与特色,尝试用单篇教学得到的方法进行自主阅读和合作交流,增加阅读积累,提高阅读能力。以这种形式导入讲读课

 

2       讲读

教师要根据单元训练重点提出问题,提倡学生课外预习、课内研究讨论,每篇重点解决一两个问题。

两节课相结合。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目的就是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补充课内的不足。

自读是讲读课不讲的课文,用预习的方式解决,教师布置预习题,学生自读后,写出读后感或者自读讲稿。教师在讲读课时,导入时,先让学生汇报,然后和本单元的讲读课文加以联系,学习新课。前后勾连,融汇贯通,形成一个单元的整体系统。变单篇教学为单篇引路、单元整合的教学模式。每个单元选一至两篇重点课文精读,引导学生养成科学合理的阅读习惯。当然,重点精读不是面面俱到,而是在研读出色段落上下功夫。从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写作技巧、修辞手段、抒情方式、语言特点等方面深入探究,让学生对某一类文章的文体特点与写作要求、学习方法等有一个清楚的熟悉,为今后的自读奠定基础。此谓“授之以渔”。(此课型要用1-2课时)

单元总结,是在整个单元教学结束以后,对所学的新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复习巩固,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的新的零散的感性知识系统化、概括化,使之成为理性认识。对单元进行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的独立思考而达到的全面深刻、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仍以学生活动为主,其方法可采用比较法、点面结合法等。

单元检测,检测是培养学生独立将所学的新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促进学生能力和智力的发展,也是检测教学效果的过程。这一环节主要由教师根据单元训练重点,设计有一定深度的检测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其目的一是向学生反馈不足,另是以备教师作下单元教学计划的参考。

第二阶段,本色阅读,包括读传统经典作品和阅读课阅读两个步骤。

本色阅读

阅读理念:阅读是教育的核心问题,阅读是命运的规划师。

本色阅读,是追求阅读个性,挖掘阅读真相、文本内涵,加以理解的有效阅读。它强调自然本色的师生同读,注重激发阅读兴趣,丰富阅读内容,养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提升学生“诗意人生”的品位。让学生跳出题海,走进书海,开展本色阅读,让“浸泡—习得”成为语文学习的基本方式,解决阅读量不足、读书兴趣不高、语感培养不够、指导不得法、课内外脱节等问题,使学生在书海中亲近语文,习得语文。使学生真正过上“阅读生活”。

1、“诗意人生”从经典诵读开始

经典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精神文化精华,经典文化是现代语文的根基所在。任何一位有一定文化修养的人,都会发现我们现在所用的许多词语,都是从《诗经》、《老子》、《论语》、《庄子》、《孟子》、《左传》等一系列的典籍中来的,从古代的诗词歌赋中来的。现代的学问和古代的学问一脉相承,所谓“鉴古知今”就是这个意思。

中华五千年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内涵深刻,济世醒人。学生吟诵一首首优美诗词,诵读一篇篇千古奇文,是和古圣先贤对话,是在触摸中华民族文化的脉搏,感悟传统文化,从而更好地书写自己的“诗意人生”。

经典诵读丰富学生人生,如同隐形的翅膀,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给学生精神力量,使学生化茧成蝶。“乘物以游心”,穿越千古时空,行走于诸子百家的经典之中,感受经典的丰富,与经典同行,以圣贤为友。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之中,用语文与经典接轨。经典诵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顿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逐渐领悟经典的精华。

经典诵读要有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是塑造学生“诗意人生”的桥梁,必须精雕细刻,选材丰富,既考虑思想性又考虑文学性。提供范本包括如下内容:古代启蒙的经典佳作、诸子百家的传世文章、诗词歌赋词曲以及古诗词名句辑录几大部分。

2、阅读课丰富学生的“诗意人生”

1)、强调以问题为中心的阅读,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和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

让学生带着语文学习中的问题,走进图书超市自由选购、自由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诗意人生。学校有条件可装备学生读书室,全校所有班级,每周开辟一节90分钟大阅读课,在语文老师指导下,开展本色阅读,给学生提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使其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享用人间精美的精神食粮。读名家名著,读精美诗文,读精品报刊,读社会前沿信息。

可根据语文教师的情况,编撰学生海量阅读的校本教材。

结合学校的图书馆藏书,建立班级图书角,学生互助带书、借书阅读共享。

2)、想尽一切办法,使学生真正过上“阅读生活”,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阅读是回归语文学习的原点,与高效课堂相结合,拉动语文整体学习。叶圣陶老先生早就说过:“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语文无非是个读字”“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三句话从宏观认识到微观操作,从方向的高度到方法的落实,为我们的语文学习开启了一扇透进一缕阳光的窗口。

使学生真正享受阅读生活,必须注重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从“让我读”变为“我要读”。阅读——最关键是培养学生把已有知识和所学新知识联系起来,“阅读能力就是能用元认知方法去理解所阅读内容的理解能力,没有了理解,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我们要真正地指导学生阅读,培养学生语感,嚼英咀华,扩大视野,以丰富知识。

阅读路径:

多元对话阅读

生本对话阅读

师生对话阅读

生生对话阅读

阅读思路:阅读-对话-思考-再阅读-再对话-再思考。

螺旋上升,一般的情况下,读书先读内容,再读结构,最后读气韵。读书破万卷,关键在一个“破”字,“破”,就是反复阅读,细心品味。读书是求“不知”,只有读到“不知”,才说明阅读有了效果。有了持续的读书,才有对教育、对自己的不断追问。

也可以这样理解:学生阅读-教师引领-集体讨论和回忆文本的整体脉络(第一步)——引领学生对文本中线索或者人物进行价值判断——文本延伸(教师在和学生对话中将学生引领文本之外)。学生在类比联想、相关联想的基础上,抓住阅读后的延伸,对文本以外的东西加以思考,形成自己的思想,产生“我想说”、“我认为”的表述要求,或者对文本的内容、情节、人物等方面有自己的感想,并产生感悟;阅读课上是教师跟着学生走,不是学生跟着教师走,学生自己喜欢读、会读、读完有思考,无思考的阅读是无效的。

3)、用阅读克服不良习惯

有的学生看书时走神。做一些与读书无关的动作,如转动各种笔、吃零食。一到考试时,就因为时间不足而不知所措。阅读的速度比较慢,和别的同学相比总是慢半拍。更没有对文章的理解力,缺乏文学鉴赏力。背诵文章的能力较差。这些比较差的学生,要用阅读克服掉不良习惯,强化而掌握阅读要领,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4)、阅读后要给学生提问题的机会

大量的本色阅读会丰富学生的知识,丰富的知识会让学生产生悟性,有些悟性是在质疑中产生的,所以要培养学生问问题的意识。提问题要在读完后问,可以比较问问题,也可以逆向问问题,也可以从题目、片段、语句中找问题。学生问问题的前提是会阅读、品读、精读、鉴赏,是边读边思考后,捕捉信息,提出问题。教师做的不是马上回答问题,而是要肯定学生的这种行为,并告诉学生怎样找到答案。其实就是培养学生在阅读中会问问题和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确实是读有所得,并能点评、写出读书体会。写出的东西是自己的思想,是读后经过梳理而得出的带有读者情感的内容。

     (5)、阅读课的课型

●师生共读一本书

该课型适合初一学生。绝大部分学生在小学没有正式上过阅读课,甚至不知该怎样读书,所以初一年级语文教师不能让学生在读书时随便读,放羊式的读书收效微乎其微。教师领着全班共读一本书,以传递读书热情,指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全班共读后,教师会询问学生有所体验的地方、有悟性的地方,在学生阐述时,教师就此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采用这样的课型,读完一本书,就可以达到培养学生掌握简单的阅读方法的目的。

●规范读书笔记课

该课型适用于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之后。学生读书不能只停留在读的阶段,还要潜入写的阶段。学生读完书,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写读书笔记。第一项写日期,第二项写所读篇目,第三项写内容摘要,第四项抄好词佳句,第五项写读后感。甚至要有背诵默写的内容。这种规范,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独立读书和沉静思考的习惯,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有目标的阅读课

在上阅读课时教师印发精选的材料,全班共同完成习题,或者教师指导分析语段与题型,指导学生完成,剩下的时间再让学生自由阅读。这样,两节课拿出一节课,由教师精选文章,能给学生以阅读方向的指引,使他们取得更大的收获。有的学生在阅读课上看一本书看得投入,会情不自禁地叹息,或感动万分。这时教师就会抓住这个契机,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写出心中之言。随时抓住机会指导学生读和写,能使学生游刃有余地穿梭于阅读和写作之中。

一个人如果具有了诗的审美,他的生活是温馨和快乐的,性格是坚毅的,信念是坚定的。在此基础上,学校可以开展读书接力活动。就是建立书香家庭,用学生读书的热情去感染家长,让家长们参与进来,这就是接力。每年都要评选书香家庭和书香之星。

实践证明,本色阅读充实了学生的精神世界,使一大部分学生爱上了阅读,清代纪晓岚曾说:“读书如游山,触目皆可乐。”让师生走进图书馆自由自在地广览博记,本色阅读,快乐读书,丰富诗意人生,这是快乐的诗意的学习生活!

本色阅读必须到图书馆中进行,图书馆应该具备大量的藏书,供学生选择阅读。如条件不具备,可建立班级图书角,轮流阅读。只有海量的阅读,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三阶段,体验式写作,包括情境写作和作文修改两个步骤。

写作理念:

写作——多读多写,  随手记录;读十篇不如写一篇;以写带读,以读促写。

修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是写作的核心。

1)、目标

写作教学是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拓展思维,鼓励多向开掘写作思路,掌握写作规律。“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有个性的表达、有创意的表达……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课程标准)通过读写的感悟,学习多种多样的写法,以读悟写,形成独特的表达和写作风格。

2)、目的

写作教学的目的是唤醒学生言语的本能,培养学生说真话、写真文。生活是海洋,生命是轻舟,思维是风帆;我思故我存在,学生只有扬起思维之帆,才能从生活的海洋中撷取一朵朵浪花,驾驭言语生命之舟,驶向理想的写作彼岸,目的是为了使每个孩子的言语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3)、内涵

以语言文字学习为中心,以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为载体,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达到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目的。

.    第一个步骤:创设写作情境

创设情境的目的是让学生参与其中,激发情感,调动情趣,发散思维,唤醒学生背景知识与生活经验,形成内心有话想说的心理活动。

师生头脑风暴

参与完情景活动后,教师就此机会让学生即兴讨论,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加以启发,使学生进一步完善情境内涵,学生第一次出现思维碰撞,为写作铺垫。

点燃激情 师生同写

在开始写的过程中,尽量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写,但是有可能会出现面面俱到,详略不得当,如流水帐一样不生动,所以让学生抓住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作,必要的指导会使学生写作少走弯路。

有一个必要的环节就是教师和学生同写,教师写作是一种引领、一种体会,体会思路的形成,气韵的贯通,表达的条理,情感的运用,其实就是体会写作的思维过程,更便于指导学生。

学生展示 师生共评

展示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得到激励,并且在师生的共同讲评中找出问题,让学生知道为文的高标准,树立努力方向,“渊深而鱼生之”,学生在展示过程中更进一步体会为文的奥妙,思维再一次得到碰撞。

第二个步骤:读悟评改

按着作文课的教学目标,找出问题后,要进行读悟评改,学生读经典作品、师长作品、同学作品,用有梯度的阅读与自己的作品比较,找出提高的空间,读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吸收,为了思考。思而不读,效果不佳,找了三个参照物,比较阅读,价值要高于面壁凝思,吸收了别人有价值的东西化入自己的作文中,才能顺理成章的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读悟评改是写作的关键环节,读悟是为了评改,抓住了学生自己文章中某一点问题,加以解决。“抓其一点,兼及同类”,也就是“选点、学点、用点”的过程,学生通过透视和理解经典文章的知识,实现“精读三篇,悟出问题,参透本质,掌握一类”的目的。完成写作教学的目标,调动学生的第三次思维碰撞,产生感悟,写出精彩动人的文章。

自读文章 边读边改

小组展示,有了悟性和体验,然后就边读边修改自己的作文。也可以在小组里讨论,听取同学的修改的意见。师生共同点评,修改完了,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然后小组推荐出优秀的作文,全班展示。师生再次点评,共同提高。

自我修改 完善写作

最后成文,写进作文本。

采用“三段六步”体验学习法能充分体现单元教学的整体性、知识结构的系统性、能力训练。整体过程能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采用“三段六步”体验学习法有利于学法指导,有利于读写结合,有利于优化教与学的各个环节,有利于博采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素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郭学谦 || 如何上好语文课
教学研究:浅议在语文教学中“少教多学”高效课堂
有效教学的前提——教材解读
(反思与实践)迁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华东师范大学裴新宁教授课堂笔记)--一路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常见方法
(24)初三语文双轨六课型单元教学法[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