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安徽:绿水青山带笑颜
userphoto

2023.01.14 河北

关注

  章崇志  邵梦岩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调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作为全国首个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安徽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的工作要求,全面施行《安徽省林长制条例》,推动林长制改革蹄疾步稳、持续递进,探索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兴绿活绿

  优生态助振兴

  明光市管店镇罗岭村,整洁的道路两旁栽种了一排排薄壳山核桃,农户正忙着施肥、除草。

  “薄壳山核桃的前景好,有专业的林业公司给我们提供管护指导,我们很省心。”该镇村民张年旭介绍,他在自家的闲置空地上栽种了薄壳山核桃,5年后即可挂果产生收益,平均每棵树的果实收益在600—700元,盛果期每棵能达3000元左右。

  “探索林业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一直以来是我镇发展的重点方向。”管店镇镇长宣德锋表示。2021年,管店镇所辖5个行政村以集体林业资源入股,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森林银行”。所谓“森林银行”,即通过对碎片化林地资源(含碳权)的集中收储、运营和管理,让零散闲置资源集聚创造生态产品价值,走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相互转化的新路径。

  管店镇将“森林银行”存储的资源面向长三角招引专业林业企业,合建千亩薄壳山核桃示范基地,通过“公司+集体+农户”的方式,在村庄“四旁”闲置地栽植山核桃树1.1万余株。“待进入结果期,农户年增收千元以上。”宣德锋说,“四旁”隙地和农民零散化、碎片化林木资源储备到“森林银行”后,会进一步充实“森林银行”储量,形成良性循环。目前“森林银行”已存储林地7000余亩,林木数量达12万余株。依托“森林银行”,明光市拓展“四房”造林空间2200余亩,累计种植薄壳山核桃等5万余株,村庄绿化建管一体化机制已经形成,得到了群众的积极响应和支持。

  除薄壳山核桃外,同为绿化树种的朴树近年来一直保持价格上涨势头,经济收益较高,备受业内瞩目。

  管店镇以南20公里的张八岭镇是我国最大的朴树集散地,享有全国朴树定价权。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每逢交易旺季,不断有外地的树苗经营企业和本地客商来到这里,这个人口只有3万多人的小镇熙来攘往,宾馆入住率高达60%。

  张八岭镇离滁州市区20公里,离南京不到80公里,属于南京市一小时都市圈,交通区位优越。目前,全镇建立了“南树北移 北树南移”育苗基地,有苗木经营主体110余家,全镇苗木面积达8万亩,年产值超过4亿元,带动本地就业3000多人,人均年增收5万元。

  明光市林业局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市以创建林长制改革示范区为契机,坚持以增绿、护绿、管绿、用绿、活绿促进林业发展,依托乡土树种,大力开展“双招双引”,探索林业碳汇计量监测、权证发放、流通增值新路径。目前,该市已培育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2个,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示范合作社和家庭林场5家,2021年实现林业总产值45.4亿元。

  打出“组合拳”

  擦亮巢湖湿地“名片”

  近年来,合肥市以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为抓手,以建设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为契机,实施环巢湖十大湿地保护修复工程,着力打造环湖泊湿地群,架起了一道天然的生态屏障,让巢湖这张“最好名片”更加亮丽。合肥市成功入选国际湿地城市。

  在推进湿地治理过程中,合肥打出“组合拳”:制定了《环巢湖十大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考核办法(试行)》,出台了《环巢湖十大湿地管养导则(试行)》。坚持治湖先治河、治河先治污、治污先治源,累计治理入湖河道及其支流河道52条820公里。全面实施巢湖禁捕退捕。累计投入超400亿元,接续实施巢湖综合治理工程,巢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入选国家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十大工程。

  2022年7月,随着三期工程的完工,总面积100平方公里、投资近58.5亿元的环巢湖十大湿地全面建成。工程累计种植乔木41万株、灌木335.4万平方米、水生植被906万平方米,修复恢复湿地面积6.5万亩,构筑了保护巢湖环境的天然生态屏障。

  随着整治力度的加大和退耕、退居、退渔等措施的大力实施,巢湖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调查显示,环巢湖十大湿地的维管束植物数量由2019年的293种提高到目前的562种,沿岸有记录的鸟类总数由2019年的108种提高到目前的303种。青头潜鸭、东方白鹳、黑翅长脚鹬等珍稀鸟类越来越多地选择在巢湖越冬、栖息。

  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在花塘河湿地观候鸟、在芦溪湿地看夕阳、在月亮湾湿地赏芦花……巢湖半岛国家湿地公园让不少游客流连忘返。

  目前,环巢湖十大湿地蓄洪量达2.3亿立方米,年净化水体能力达2亿吨,生态效应日益彰显。“建设好、管理好湿地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价值,创造其他附加值。”合肥市林业和园林局有关负责人说。

  做大做强

  蓝莓结出“致富果”

  自林长制改革实施以来,怀宁县大力推进蓝莓产业发展,着力创建长三角地区最大的蓝莓种植区、深加工交易集散研发中心、重要的蓝莓元素休闲旅游区。通过整合项目资金,加大国家、省、市项目向蓝莓企业倾斜,目前已累计补助93家蓝莓企业,共计金额4395.56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046万元,省级资金760.88万元,市级资金404.53万元,县级资金2184.15万元。

  怀宁县打造的国家级怀宁蓝莓产业示范园区以黄墩镇为核心区,辐射周边五大乡镇综合发展,总面积6万亩,其中核心区1万亩、辐射区5万亩,总投资达30多亿元。2022年1月,国家林草局正式认定为“国家怀宁蓝莓产业示范园区”。

  为了加快园区建设,怀宁县出台了一系列蓝莓产业发展、林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以解决要素保障问题,合理配置人才、土地、资本、技术、信息等,做到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两不误。

  怀宁县扎实推进“国家怀宁蓝莓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全县种植规模达7万亩,成为长三角地区最大的蓝莓种植区、全国排名前五的县级蓝莓种植区,集聚产业化企业198家、深加工企业8家。2021年,成功申报“一县一业(特)”示范县。目前,全县95%的乡镇发展蓝莓产业,78%的行政村将蓝莓作为村级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村均蓝莓收益超15万元。通过蓝莓产业“四带一自”发展模式带动低收入群众户均增收5000—8000元。蓝莓基地建设带动周边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年增加用工1万余人次,人均增收超5000元。

  怀宁县将持续增加蓝莓种植面积,扩大产业规模,提高基地种植水平,增加区域影响力。招引更多深加工企业落户,围绕蓝莓精深加工谋篇布局,重点支持花青素研发生产应用企业建厂。同时,加快服务业发展,支持围绕蓝莓基地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通过“旅游+”“生态+”“体育+”等新产业新业态,打造网红打卡地和乡土品牌,擦亮“独秀故里、蓝莓之乡”文化旅游名片。

  靠山吃山

  吃好“生态饭”

  霍山县地处大别山腹地,境内生态优良,千米以上高山31座,森林覆盖率超过76%,是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两山”理论创新实践基地。近年来,该县立足特色资源,以林长制为抓手,通过引资、借智,有效促进了农林、健康、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走进陡沙河温泉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空气中大量的负氧离子让人神清气爽,自然美景能让人很快地静下心来。这里远离城市,依山而建,傍水而筑,山石泉林相映成趣,林荫匝道,溪水潺潺,可谓森林康养的胜地。

  陡沙河温泉国家森林康养基地是霍山县在推进林长制示范区先行区建设,探索林业生态优势持续转化为林业产业优势的一个重要项目。被安徽省列入“861”重点项目、省旅游指导委重点联系项目,入选原国家旅游局“2015年中国旅游投资优选项目名录”和2016年原国家旅游局重点投资推荐项目,是安徽省政府授予的首批省级特色小镇、首批省级旅游小镇和首批省级健康小镇。

  基地位于上土市镇,地处皖鄂两省三县(英山、金寨、霍山)交界处,大别山国家风景道和霍山最美旅游环线上,毗邻大别山主峰白马尖、江北黄山铜锣寨两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西山文化发源地,核心区面积1200亩,总投资15亿元。“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为我们基地建设带来了新机遇,当地政府也帮我解决了建设过程的许多实际问题。”基地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里还是久负盛名的“西山药库”,中药材品种达1793种,其中道地药材100多种。基地以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和丰富的道地中药材为基础,以科技赋能,依托大别山独特的资源,充分发挥现有温泉中心和旅游综合体的优势,在医疗健康、安心康养、营养膳食、休闲旅游等方面提供全生命周期、全方位、全人群的医疗康养多维度服务。

  基地整体建筑采用唐宋建筑风格,建有1个能同时容纳5000人的温泉中心、1个能同时容纳3000人的水上乐园,并与安徽中医药大学达成合作,设有老中医坐诊、针灸、推拿等项目,让人们走进小镇、常住小镇、养在小镇,享受全方位的康养服务。

  霍山在大别山北麓,处于南北气候交汇处,昼夜温差达20摄氏度,年温差达60摄氏度,独特的气候环境造就了独一无二的霍山石(米)斛。不同于市场上常见的铁皮石斛和紫皮石斛,霍山石斛不仅获批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还取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我们的石斛种植不施化肥,不人工浇水,更不打农药,不人为干扰它的自然生长环境,所以品质更绿色、更健康。”九仙尊霍山石斛有限公司太阳乡基地技术管理员徐杰介绍说,霍山石斛喜阴,散射的阳光在林荫之下,正适合石斛种植,其栽培基质为霍山境内特有的麻姑石,石斛可以吸收到其中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为保证品质,我们只采收生长5年的鲜条,一般采收时间要等到12月,采收时要一根一根地拔出。”徐杰说。

  九仙尊林下石斛种植基地是六安市林长制改革“西山药库”功能区重点建设项目,2019年,该基地与安徽中医药大学合作组织实施霍山石斛种苗繁育和栽培技术林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在养生谷林下实施霍山石斛标准化栽培200亩,已完成种苗驯化和林下生态栽培,目前正在实施林下生态平衡种植。近年来,该公司抓住林长制改革契机,借力“一林一技”和高校院所科研力量,连续突破规模化繁育与产业化栽培等多个技术瓶颈,成为霍山石斛全产业链开发的高新技术企业,九仙尊林下石斛种植基地已成为六安市“林下生态平衡种植示范区”的重要组成,也是霍山县发挥林业优势、发展林下经济的示范样板。

  将森林旅游与林下经济有机结合,霍山县把保护森林资源与发展现代林业有效融合,协调了生态与经济关系,促进了现代林业三产融合,打造出现代林业的新亮点,打开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蹚出一条绿色发展的振兴之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广西:转型升级 林业产业迈入2.0时代
十三五,国家助力又一农业产业 将迎来发展黄金期!
你信吗?淳安林农靠这样一年多“捡”了十多个亿
正宗霍山石斛
为什么说“出霍山,无米斛”
段俊:为石斛产业插上“科技翅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