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转九原区蒙古族姓氏渊源

 

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之一蒙古族有与其他民族相似的姓氏之称谓。蒙古族姓氏起源与其先祖的名称、居住地名、地域、宗教、相貌、服饰、职业、生产、生活器具的制造使用、兵器具种类、座骑的颜色、习俗、信仰等密切相关。

众所周知,世界的每一个民族是不断地分离、变化、融合的共同体。我们从《蒙古秘史》及《黄金史》等诸多蒙古族名著中能够看到蒙古族不断分离、变化、融合的过程。蒙古族共同体以及强大的蒙古族,很早以前就有姓氏并有姓氏之分,即蒙语“雅思腾”和“戚思腾”,汉语意为“骨亲”和“血亲”。骨亲是指父系亲戚,血亲是指母系亲戚。过去蒙古族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互称姓氏,称名字者占多数,一般情况下,姓氏在第一次见面互相了解,年老者询问年青人父母亲戚时使用。例如:你的故里在哪儿?宗骨(指骨亲)是哪个?血亲是谁?或问:你的宗骨是孛儿只斤吧?你是血亲是×××人吧?你父亲是我多年好朋友,他娶了×××的女儿。用这种语言来表达对这一家族的了解。

蒙古族的姓氏在来源使用上与汉族的姓氏有很大的区别。蒙古族没有姓、有氏无姓等说法都是不确切的。蒙古族把姓与氏用“骨”与“血”来区别是与他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常常从牧人口中听到用蒙古语给牧群“换骨”或“换血”的说法。换骨就是换父系,换血就是换母系。表明蒙古族在生产劳动中唯物思维,对母系在繁衍过程中重要作用的充分认识。

九原区蒙古族渊源主要有呼和浩特的土默特(亦称西土默特)和乌拉特三公旗的蒙古族,另有鄂尔多斯、呼希古德、特尔古特及科尔沁、喀拉沁、察哈尔、郭尔罗斯、巴林、巴日虎等部的蒙古族在九原区工作生活。笔者经过对九原各苏木、镇、街道办事处户政的调查了解,并查证有关资料,对在九原区居住、生活、工作的蒙古人的姓氏,作了一些研究,现介绍如下(用蒙古语字母排列为序)。

一、艾姓,此姓源于蒙古族“艾日尹古特”姓氏的第一字,《蒙古秘史》作“阿亦里兀惕”。十二世纪末十三世纪初服属蒙古之前分布于呼伦贝尔一带,系塔塔儿六部之一,与从事奶食品职业有直接关系,清朝末从鄂尔多斯移居于九原区范围哈业胡同、全巴图、哈林格尔等地直到现在。

二、马姓,蒙古族马姓源于“阿克塔沁”,《蒙古秘史》原文为“阿黑蹋赤”,旁注为“管骟马的”,道润梯步先生新译简注。《蒙古秘史》译作掌马,好多学者认为此译较准确。蒙古帝国建立初期,因战争的需要、派专人掌管乘骑,称为“阿克塔沁”。后成为从事掌马职业者的姓氏,九原区的沙尔沁、前明、兴胜有分布,是由鄂尔多斯达拉特部“阿克塔沁”移居这一带,另有科尔沁部“阿克塔沁”则分布于阿嘎如泰苏木一带。

除此之外在上世纪50—60年代原乌拉特中公旗马拉图古尔苏木的百户居民中几户牧民在乌拉特前旗沙德盖东部居住,后迁到阿嘎如泰苏木境内自称“马姓”。据有关资料“马拉图古尔”是指战争中开挖壕沟的专业队。取音译字“马”为姓。

三、金姓,据1996年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蒙古族姓氏录》记载,初驻牧于呼伦贝尔。“北元”时期辖属科尔沁左翼七鄂托克“阿拉坦钦”,金姓源于“阿拉坦”即“金”一词。传说其祖先乃是炼金之人。古以职业取为姓。金姓是九原区蒙古族几大姓氏之一,分布于原土默特部、乌拉特部三公旗范围内。据《乌拉特风俗研究》(2006年内蒙古文化出版社)一书介绍及民间的传说,乌拉特西公旗(现在的乌拉特前旗)有大小两个阿拉坦沁苏木,这两个苏木的官员即“阿拉坦沁”(苏木的章盖,清朝官员职位名)人选必须是与王爷近亲的台吉(贵族血统,民间称黄金家族)。现在的乌拉特前旗沙德盖、九原区的卜尔汉图嘎查是原乌拉特中公旗(现乌拉特中旗)的乌布尔科尔沁苏木(汉语意为寝宫前的弓箭手们)是王爷府的卫队。该苏木章盖人选必须是王爷的近亲台吉阿拉坦沁,苏木章盖是与百姓不同的姓。1949年前乌拉特中公旗保安第一、二团团长、笔帖式(类似秘书)基本都是现在的麻池、卜尔汉图、沙德盖人。

从民间传说来看土默特旗“金”姓与黄金家族这一称谓有直接的关系,“后元”时期的土默特阿拉坦汗是土默特万户的领主,不是整个蒙古的大汗,在当时的黄金家族各领主中最强盛并载入史册,他真名并不叫阿拉坦,阿拉坦是黄金家族习惯称呼,是大汗济努格(皇储)外各领主的限制性称谓,在这个时期蒙古族许多《黄金史》问世。

据《乌拉特风俗研究》第10页对阿拉坦沁姓氏的来源记载,其源于金朝时期的“金国人”的金兵组成的百户,笔者认为金被灭后不可能把金兵聚集在一起。从以上可以看到“金”姓是来源于职业、名称、行政建制等,因此分布广。区内还分布着鄂尔多斯和郭尔罗斯金姓。

四、石姓,石姓来至于两个地区,两个蒙古族姓氏:一个是原乌拉特中公旗的阿尔巴腾(汉语十户长),另一个是原乌拉特东公旗石拐图苏木,源于地名。当时主要游牧于现在的石拐区、麻池、五当召的膳召地、万水泉、后营子等地。阿尔巴腾主要分布于现在的白彦花镇山前山后,乌日图高勒召周围,部分分布于我区阿嘎如泰苏木。阿拉巴腾与石拐图不同来源,取同一音译汉字“石[Page]”成“石姓”。

五、鄂姓,原乌拉特西公旗12个苏木中的“鄂格济给沁”苏木的学生在乌拉特三公旗公立学校读书,汉族老师为了方便给部分学生起汉姓名,取该苏木音译汉字“鄂”,如沙德盖地区著名的蒙医鄂枢中。“鄂格济给”是一种奶食品,“沁”为制作这类奶食者的多数。

六、汪姓与伍姓,汪、吴姓同源于蒙古语“翁牛特”亦译作“翁里部特”。“翁牛特”之名源于“王”一词。其意为“王之庶民”[俄]瓦拉迪米尔索夫释:“翁牛特”之意为“王之国”,系由“诸王”转音而来。[日]禾清田释:“翁牛特之意是蒙古王族”。该氏始祖是成吉思汗弟斡赤斤大王后裔。初驻牧于兴安岭西北呼伦贝尔一带,后至河套地区,东迁至今天的赤峰市北。清代始设翁牛特旗,取译音汉字“汪”为姓。上世纪50—60年代迁居于此地。有一位蒙古族老人曾经谈起他家姓时对笔者讲,他们祖辈是翁牛特旗人,在他爷爷的时候放垦牧地无法生活,迁移到呼伦贝尔南部,取谐音“伍”为姓,因工作迁居到九原。家族其他成员有时也写成“吴”字姓。

七、洪姓,系蒙古族“乌兰干努德”,是原乌拉特西公旗一个苏木的名称,亦称“乌兰干努德”百户。这个苏木许多牧民分布于现在的哈业胡同、哈业脑包、哈林格尔地区,整个苏木大多数人取汉字“洪”为姓。该姓源于“乌兰干”即“红”一词,“乌兰干努德”是“红”的多数形。《乌拉特风俗研究》(内蒙古文化出版社)认为,其祖先系乘枣红马者。笔者认为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科尔沁部的“乌兰干努德”在我区亦有分布。

八、王姓,九原区的王姓来源于科尔沁和鄂尔多斯准格尔旗。科尔沁王姓源于蒙古语“诺伊德”汉语意“官人、长官”,“后元”时期科尔沁部中多指部族领主,用蒙语文字母第七字母来记音,实际上就是汉语“王”。部族的长官职位名逐渐成为姓。鄂尔多斯准格尔王姓有这样一个传说:早在“后元”早期在这个地区有一部族的首领被两个部将推翻,一个部将当王,另一个当“济努格”(王储),达延汗(1472—1517)时期被打败,后跑到现在的山西省红柳滩的地方,其后裔取王姓,在清朝时一部分回到草原准格尔柴达木南居住,随着人口的增加一部分到土默特右旗将军窑子、达拉特旗、乌拉特前旗西山咀朝阳一带居住,我区亦有居住。1949年前这部分王姓家族忌讳谈“乌兰蓿荄”(即汉语红柳)。

九、巴姓,在九原区东部巴姓分布很广,蒙古族的各种姓氏来源中只有科尔沁“巴雅古迪”(汉语意为富有者)少部分人取汉字“巴”为姓外,可以说笔者没有找到更多的信息。但是《包头郊区文史资料》第一辑《沙尔沁古地契初考》书中对巴姓的来源作了详实的记录,此次将该文转载供读者参考。另外现在的兴胜、后营子、古城湾以西是原乌拉特东公旗(现在乌拉特后旗)巴图苏木牧地,这个苏木的召庙遗址在兴胜镇宏庆德村西,按乌拉特各苏木蒙古族取汉字姓的习惯,部分巴姓是否与巴图苏木有关联,待进一步考证。

十、白姓,系蒙古语“巴雅迪”,该姓氏在内蒙古各地分布很广,我区“白姓”除沙尔沁镇土默特部的“巴雅迪”外,其他地区基本上是鄂尔多斯、科尔沁、巴林左右旗的“巴雅迪”。据相关资料记载,《蒙古秘史》等古书译作“巴牙兀惕”,关于巴雅迪氏之源有不同注释。一说,源于“城”名;一说,源于“人名”。巴牙兀惕,四、五世纪时期汉文古籍里就出现。四、五世纪至十二、三世纪时驻牧于土拉河北岸、色楞河流域的匈奴合罕城叫“巴颜城”。有只惕、平原巴牙兀惕之分。有些古书记载不同,写阿里黑伯牙兀歹之后裔取姓为巴牙兀惕。十四至十七世纪“北元”时期巴牙兀惕氏很有名声。

十一、边姓,来源于北方少数民族爵位的称呼。多见于唐朝记录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书籍。是北方少数民族各首领的职位名称,后来成为虚职爵位名称。成吉思汗时期包括他女儿在内封了许多“伯和”。称他们的后裔为“伯和图”。乌拉特前旗沙德盖有一地名叫“伯和迪”,据说曾有“伯和图”爵位的一户居住在这里。杭锦旗“伯和图”取汉字“边”为姓,有居住在九原区者。

十二、陈姓,蒙古族“胡奇古德”氏。“陈”其意为“旧部”,胡奇古德指旧部的多数。北元时期开始在多种历史资料中有记载。称“好陈察罕儿”,即“陈察哈尔”,亦即“胡奇古德”。该氏一部分人取汉字“陈”为姓。在九原区分布有科尔沁“陈”和鄂尔多斯杭锦旗“陈”。

十三、韩姓,该姓人曾居住在鄂尔多斯达拉特旗和准格尔旗,后迁居到九原区哈业脑包和沙尔沁阿都賴村,是蒙古族哈达根(哈答斤)氏,取汉字“韩”为姓。据《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十二世祖孛端察儿同母兄不忽合答吉为哈答斤氏。《黄金史》载:不忽合答斤之子为合答斤姓。鄂尔多斯乌审旗哈答斤亦有在九原区居住生活者。

十四、郝姓,蒙语称为哈日努德,是乌拉特西公旗在九原区范围内与“贺”、“洪”并列的三大姓之一,该旗的哈日努德,贺日努德,乌兰努德苏木的牧民主要集中在九原区的哈业胡同、全巴图,部分在哈业脑包、哈林格尔居住。据说,该姓氏源于“哈日”,即“黑”形容词。“哈日努德”为黑的多数。传说,其祖先为乘骑黑马的军队,久而久之,成为部分人的姓氏。此姓分布很广,自治区东西部都有分布,乌拉特西公旗哈日努德苏木属民都取汉字“郝”为姓。[Page]

十五、贺姓,蒙古语“贺日努德”,该姓氏源于表示颜色的形容词“贺格日”,即“枣骝”或“土红”色,据说其先祖为乘骑这种颜色马的军队,成为这部分人的姓氏。乌拉特西公旗贺日努德苏木的百户都取汉字“贺”为姓。

十六、奇、齐、旗、祁、卜、包、鲍、罗姓。系源于蒙古语“乞牙惕(奈渥温)·孛儿只斤(博尔济吉忒)”。《蒙古秘史》载,成吉思汗世祖孛端察儿开始谓孛儿只斤氏,喀喇沁罗密在其《蒙古博尔济吉忒氏族谱》中记载,孛端察儿之子孙以孛端察儿名字取姓为孛儿只。剌施德在《史集》中注释:孛儿只斤一词的意思是指具有蓝紫色眼睛的人。额尔登泰先生等所著《蒙古秘史词汇选释》记载:孛儿只斤乃是成吉思汗之姓。据说是“紫色眼睛”之意。乞牙惕(奈渥温)为蒙古部始祖名乞牙,发祥于阿儿格捏兖山,其后裔遂以为氏。至成吉思汗十一世祖朵奔巴彦后,族支繁衍,各有姓氏,其称逐渐消失。至成吉思汗曾祖合布勒汗时,开始恢复使用,其后裔各支均冠此称。成吉思汗出身的族支称乞牙·孛儿只斤氏。后遂成为这一族蒙古人的总姓氏,这一族蒙古人分布很广。奈渥温·博尔济吉忒氏人取汉字姓有所不同,定居于科尔沁、喀喇沁旗等地者取汉字“包”、“鲍”、“齐”为姓,鄂尔多斯部大多数取汉字“奇”为姓。很少部分取汉字“旗”、“祁”为姓。“旗”姓的大多数为本部掌旗者。“祁”姓的来源也有一部分是曾居住于祁连山而取为姓,现分布于阿嘎如泰苏木等处。乌拉特东公旗的阿鲁孛儿只斤(阿鲁即汉语“后”)乌布日孛儿只斤(乌布日即汉语“前”)两个苏木,取汉字“卜”为姓,大多数分布在固阳县、石拐区、少部分在九原区中部。阿拉善及科尔沁等部的人取汉字“罗”为姓,迁到九原区者亦有少部分。

十七、郑姓,乌拉特西公旗高勒苏木都取汉字“郑”为姓。高勒苏木是王爷的近卫和近侍组成的百户。高勒即汉语“正中”或“主要”。取“正”字的同音字“郑”为姓。梅力更葛根周围的人都姓郑。

十八、米姓,乌拉特东公旗米日苏木都取汉字“米”为姓。米日苏木的百户主要负责侦察工作。米日即汉语“侦察”。五当召范围内此姓颇多,阿嘎如泰苏木亦有居住。

十九、李姓,系蒙古族“李木思尔”氏,祖籍在现辽宁省。蒙古勒津取汉字“李”为姓。后迁至九原区工作,已离休,其子女在九原区工作。

二十、黄姓,系蒙古族“希日努德”。据说,该姓源于表示颜色的形容词“希日”、即“黄”色。其祖先乘骑黄色马,便以坐骑马的颜色“黄”为姓,以区别其它军队。九原区中部及阿嘎如泰苏有少数分布。

二十一、佟、邰姓,该氏人分布较广。蒙古族“泰奇古德”氏,东北土默特泰奇古德氏取汉字“佟”为姓,居于科尔沁的取汉字“邰”为姓。因工作居住在九原区范围内。

二十二、段姓,系蒙古族姓氏土尔扈特氏,上世纪初由青海土尔扈特迁居到今乌拉特前旗沙德盖西部,后又迁居到梅力更召东,其中老者自称是青海的土尔扈特,根据鄂尔多斯杭锦旗、达拉特旗土尔扈特取汉字“段”姓的习惯,此处亦为“段”。《蒙古秘史》等书译作“土儿合兀惕”。最初为成吉思汗建立的宫廷近卫军。

二十三、焦姓,系部分居于原乌拉特西公旗焦沁苏木者的姓,过去这部分人是由王爷的使臣组成,专门从事外交、谈判事宜。焦沁即汉语“联落媒介”之意,整个苏木取汉字“焦”为姓。现居于梅力更召周围。

二十四、云姓,永谢布古书译作“永邵卜”、“应绍不”“雍谢布”等。据说,该氏源于元代设置在察哈安淖斡儿朵(今正蓝旗南固原县之宫帐之名。即公元1315年,仁宗布延图合罕阿裕尔巴里巴特喇时期所设的宫帐,汉译为“云需总官府”,简称:“云需府”。北元时期,驻牧于“云需府”一带的,即在宣府,张家口和独石口塞北(今河北省西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中西部地区)的蒙古人,以府邸之称取汉字“云”为姓。此姓在九原区东部居住较多。

二十五、全姓,沙尔沁阿都赖村居住着全姓家族,据族人讲他们200年前从鄂尔多斯准格尔旗迁居到沙尔沁。“全”姓来源于蒙古族哪个姓氏笔者不敢断言,待后进一步考证。

 

作者:斯庆扎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蒙古族歌曲《鸿雁》来历
额济纳旗
阿拉善和硕特旗的六个王府(上)
蒙古族的贡献——乌拉特民歌《鸿雁》的由来
呼勒斯太访“鸿雁”
[转载]蒙古族人汉族姓氏由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