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水黄石 绿美与共

        光灰城市?山水林城。

        在黄石城乡伫留,如果不是着意寻找,很难留下千年工矿重镇的印象。这里天蓝、地绿、水清。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7.3%,森林与河湖水面占市域面积的57.5%,中心城区空气质量好于二级的天数连续多年达到310天以上。这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绿色转型之路告诉人们,环境与经济、保护与发展不是单选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5年前,黄石市委、市政府作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决定。目前,黄石40项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均已达到甚至超过国家标准,生态环境极大改善,一个生态宜居美丽的新黄石呈现在人们面前。黄石有著名的景点西塞山,唐代诗人张志和所描述的“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美景又回来了。

        工业重镇

        黄石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是中部地区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

        3000年前,当地即开始采冶青铜。千年矿冶炉火成就了黄石“青铜古都”、“钢铁摇篮”、“水泥故乡”、新中国工业粮仓的名片。大冶铁矿曾是亚洲最大最早的铜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的一部分,华新水泥厂于1907年经慈禧太后御批建厂,目前两家企业仍在正常生产。

        儿歌《小燕子》创作于1957年,描写的就是黄石的风物。“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这是儿歌的前半部分。它还有后半部分:“小燕子,告诉你,今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

        从中,不难体会黄石人对工厂和机器的自豪。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采矿经济仍然主导着黄石,一产长期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80%。

        几千年的矿冶史,几百年的矿冶经济,一度使黄石产生了恋矿情结、唯矿思维,造成了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缺林少绿。“光灰城市”的戏称,指的就是“山是光的,天是灰的”。2009年,黄石被列为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

        2013年9月,黄石市委召开十二届八次全会,作出了“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的战略决策,明确提出,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分两步走,2年建成湖北省森林城市、3年建成国家森林城市。

        黄石创森始于5年前,转型始于10年前,发展之困、转型之问开始得更早。

        转型蝶变

        黄石创森,实施了“两核”城区绿量提升、“三屏”造林林绿化、“一带四珠五廊”绿化、矿区生态景观修复、林业产业富民、生态旅游建设、森林健康经营、生态文化建设、森林支撑保障等十大重点工程。

        创森带来了市民的生态意识觉醒和提升。在采访过程中,黄石市民纷纷反映:“创森以来,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一个生态宜居美丽的新黄石正在逐步建成。”

        市民所说的“巨大变化”,主要体现在林城相融、林水相依、林路相伴、林居相倚。

        创森5年,黄石新增造林绿化76万亩。5年造林绿化,相当于过去20年的总和。生态赤字被消灭,生态成为新优势。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7.3%,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增加到41.7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28平方米。

        黄石创森累计投入87.4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73.86亿元、吸纳社会资金13.54亿元。市委、市政府累计出台20份涉林文件,鼓励各类主体承包荒山发展绿化产业,社会的力量被唤醒。

        创森5年,黄石主动关停600多家“五小”企业、非法矿山和无序发展的模具钢企业,市内长江岸线123个非法码头泊位全部被拆除。全市推动废弃矿山治理,变城市之疤为城市之花。生态建设有增量、有限止、有叠加。

        工业城市自有工业的办法。

        黄石矿区生态修复取得突破进展。全市投资12.96亿元,通过客土喷播、飘台种植等工程技术措施,完成矿区生态修复治理面积1103.58公顷,其中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376.81公顷、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重点工程666.77公顷、开山塘口生态修复60公顷。

        黄荆山北麓的开山塘口经过生态修复,如果不走近,已看不出裸露的破碎山体。黄荆山北麓15个开山塘口总面积65万平方米,生态修复花了5000多万元,塘口平台种乔木、底层种爬藤植物、坡面栽植灌木和草,做到了应绿尽绿。

        在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可以直观感受当地的转型发展。那里有落差444米的百年矿坑,可以了解露天开采、采矿机械和矿冶文化;有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复垦的光彩山,6000多亩60多万株刺槐见证了黄石在石头上植树造林的创举,依托槐花林,铁山区已连续举办七届槐花旅游节。铁山区在矿山废石场上建起北纬30度生态公园,规划面积150余亩,栽植各类豆科植物1万余株。

        绿美与共

        周末,市民谢先生和老伴骑着自行车到磁湖湿地公园来看环境、选房子。

        磁湖湿地公园一期已经完工,二期仍在进行,明年6月底前将全部完成,和下游的磁湖连成一体,成为黄石新的生态空间。磁湖上游原是新冶钢等企业和城市污水排放地,经过治理,植物遍布,水体清澈。园内有人纳凉,有人垂钓。谢先生退休前是新冶钢的职工,见证了磁湖的变迁。金广厦小区紧邻磁湖湿地公园,他和老伴看好这里的房子和周边的环境。

        柯尔山-白马山山地生态公园,城市中的免费开放空间。公园由民营企业家劲牌公司董市长吴少勋出资1.5亿元建设,有游客服务中心、有自行车赛道、有登山游步道。2016年9月一经建成开放,休闲健身的市民络绎不绝,幸福指数瞬间提升。

        创森以来,黄石累计建设国家登山步道229.73公里,新建和改建城市休闲绿道13条、里程达89.12公里。柯尔山-白马山生态公园,原来只是一片森林,没有任何设施,优质的生态资源近在咫尺,广大市民却无法享受。创森从公众消费的视角,找到了森林新的打开方式。

        2016年10月,湖北(黄石)首届园博会在黄石召开。园区占地面积135.4公顷,建设主题展园45个,种植乔木1.8万株。一个月时间,园博会吸引游客100多万人次。以首届园博会为起点,黄石力推乡村园博会。举办一届园博会,留下一座园博园。

        随着生态的稳步改善,目前,黄石每年举办保安桃花节、磁湖樱花节、铁山槐花节、乡村园博会等20多个林业生态旅游节会,年均吸引游客60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达5.25亿元。全市共建有生态旅游景点100多处,年均接待游客1000多万人次,年均旅游综合收入13.85亿元。

        大冶康之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起养生药博园,基地占地2000亩,光铁皮石斛产品就有6种规格的鲜条,还有石斛花、石斛粉、石斛切片和石斛风斗,石斛专营店开到了黄石市区。虽然前期投入不菲,但石斛产业和休闲旅游年收入已达千万。此外,湖北瑞晟生物有限公司落户黄石,已建成香料植物基地1.2万亩。金海管理区成功实现煤炭黑色经济向林业绿色经济转型,引进种植安吉白茶近万亩,年创产值6200多万元。

        创森以来,黄石市每年新增油茶、杉木基地5万亩以上,全市已建成各类林业产业基地157万亩,其中油茶36万亩、速生丰产林74万亩、苗木花卉10万亩、白茶3万亩、经济林20万亩、中药材5万亩、林下经济7万亩,培育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全市林业总产值达到63.7亿元。

        从城市到乡村、从环境到产业、从平台到参与,创森带给黄石诸多变化。新时代的黄石要做令人向往的鄂东大城和山水林城,要挺起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支撑节点。从生态自省,走向生态自律,迈向生态自觉,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黄石正在演绎的生态转型大城故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首藏作品](4694) 石头上种树 用愚公移山之志找回青山绿水
韶关又摊上大事了!成功跻身2016中国“氧吧城市”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氧吧”
榆林,新名字让全国都羡慕
钟灵毓秀天中地 山水田园驻马店
关于衡阳县生态林业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