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博物館——「中國古代陶瓷館」④


明清景德鎮以外地區的陶瓷器


明清陶瓷產地幾乎遍及全國各地。福建德化窯白瓷、江蘇宜興紫砂器、廣東石灣窯變釉陶、福建漳州白瓷均屬著名陶瓷品種。在北方地區,山西的法華陶器、河北磁州窯系瓷器等等,均有廣泛的燒造。



漳州窯佛像

明成化 公元1465~1487年

仇大健先生捐贈



德化窑白釉青花題記獸耳瓶

明天啓四年 公元1624年


德化窯白釉執壺

清 公元1644~1911年



福建德化窯地處偏僻地區,但制瓷業十分發達,宋元時期燒造大量外銷青白瓷,明清兩代則以生產胎體細白、釉色肥腴潔淨的白瓷著稱。其中最有名的是各種瓷塑,造型生動,線條流暢,以明代何朝宗所製作品最佳。


德化窯白釉獸面紋雙耳鼎

清 公元1644~1911年


德化窯白釉貼花石榴壺

清 公元1644~1911年



德化窯白釉「何朝宗」款觀音像

明 公元1368~1644年


德化窯白釉印花夔紋鼎式三足爐

清 公元1644~1911年



江蘇宜興丁蜀鎮為紫砂中心產地。明代已名匠輩出,入清後,由於文人與藝匠的密切結合,創造出大量的精湛紫砂茗壺和象生製品,還有一種以紫砂胎施仿鈞釉的「宜鈞」器,更與石灣窯變釉陶相媲美。


宜興窯彭年作曼生款乳鼎紫砂壺

約十八世紀後期至十九世紀前期


宜興窯乾隆御制詩紫砂壺

清乾隆 公元1736~1795年

吳清漪女士捐贈



宜興窯爐鈞釉紫砂壺

清乾隆 公元1736~1795年

吳清漪女士捐贈


宜興瞿子治刻竹紋紫砂壺

清道光 公元1821~1850年



宜興窯仿鈞釉龍首把紫砂杯

清 公元1644~1911年


宣興窯鄧奎款金塗塔紫砂壺

約十八世紀後期至十九世紀前期


宜興陳曼生制半瓦當式紫砂壺

約十八世紀後期至十九世紀前期

龚理曾先生等贈



明清時期,廣東石灣、福建漳州和山西法華器等陶瓷製品的燒造均富有特色,其中石灣窯變釉陶器製作更是盛燒不衰。福建漳州窯有大量作品傳世,唯窯址未見發現,近年來福建華安縣發現了與傳世品完全一致的產品,使文獻記載的產地和實物均得到了進一步證實。


石灣窯仿鈞釉貫耳瓶

明 公元1368~1644年


石灣窯白釉貼花枝蓮花紋爐

明 公元1368~1644年



法華釉蓮花紋陶缽

明 公元1368~1644年


漳州窯白釉貼花松竹梅鶴鹿紋葫蘆瓶

清雍正 公元1723~1735年



石灣窯仿鈞釉方觚

清 公元1644~1911年


漳州窯黃釉橄欖瓶

十七世紀前期



制瓷作坊與窯爐


千百年來的中國陶瓷製作給後世留下了許多燒造窯址和遺跡。這裡展示的瓷窯模型系根據中國古代制瓷業中幾個有代表性的瓷窯予以仿制。展示的制瓷作坊則按照清代景德鎮瓷窯作坊製作。



龍窯


龍窯多見於中國南方,因形似龍而得名。始於商代,至宋代基本達到完善。傾斜角約8~20°,窯長30~80米,形成自然抽力,有利於升溫。以木柴為燃料,燒還原焰為主。這裡展示的是宋代(公元960~1279年)浙江地區龍窯的復原模型(局部)。



蛋形窯


蛋形容是景德鎮傳統的窯爐形式,因似半個雞蛋而得名,亦名柴窯。由元末明初的葫蘆形窯發展而來。結構前部高而寬,後部低而窄,窯長7~18米。以木柴為燃料,燒還原焰。這裡展示的是清代(公元1644~1911年)景德鎮蛋形窯窯頭部分的復原模型。



饅頭窯


饅頭窯是中國北方傳統的窯爐,因形似饅頭而得名,亦名圓窯。商代早期已經出現,唐代發展為半倒焰窯,宋代已臻成熟。燃料以煤為主,可燒還原焰或氧化焰,燒成溫度達1300℃。這裡展示的是北宋(公元960~1197年)陝西地區饅頭窯的復原模型。



拉坯


將揉制好的泥團置於陶車中央,用木提撥轉,雙手按泥,利用陶車產生的離心力,隨各種手法的屈伸收放制出器物粗坯。


利坯(旋坯)


把拉坯製成器形的粗坯(在基本乾燥後)扣合於木樁上,轉動車盤,用刀旋削,使厚薄適度,表裡平整。



印胚


為使拉坯成形後不規整的器坯規格統一,待其半乾時,套於土模上,用手轉動按拍,使之周正勻結。這是圓器製作特有的工序。


施釉


在成型的坯體上施掛釉漿。圓器的施釉通常有兩種:器內壁與器底使用蕩釉法。器外壁使用蘸釉法。



畫彩(青花)


用毛筆隋青料在蘸制過的生坯上繪制各種紋樣。一般是在器內壁畫彩蕩釉後,再進行器外壁的繪制。



灼爍重現

十五世紀中期景德鎮瓷器大展

(內部裝修、暫停開放)


暫得樓陶瓷館



暫得樓陶瓷館前言


胡惠春先生(公元1911年~1995年),系上海著名金融家胡筆江先生之哲嗣。早年繼承父業,五十年代初,任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委員,精於文物鑒賞,其收藏瓷器之富,享譽海內外。遷居香港後,於六十年代初,與友人共建香港著名收藏家協會《敏求精捨》,對海外中國文物事業的發展和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五十年代初和八十年代末,他與夫人王華雲女士兩次將存於上海的陶瓷藏品凡359件悉數捐贈給上海博物館,其中以清代景德鎮官窯瓷為大宗,而清官窯器中的單色釉成對佳品更是胡氏收藏的精粹。特辟專館陳列,以供大眾鑒賞。



景德鎮窯青釉八卦紋方瓶

清宣統 公元1909~1911年



景德鎮窯青花纏枝蓮紋盤

清宣統 公元1909~1911年



景德鎮窯三彩豆

清光緒 公元1875~1908年



景德鎮窯青花纏枝蓮紋瓶

清同治 公元1862~1874年



景德鎮窯青花雲龍紋缸

明嘉靖 公元1522~1566年



青釉雞首壺

西晉 公元265~317年



彩色釉陶雙聯扁壺

唐 公元618~907年


彩色釉陶蓮形洗

唐 公元618~907年


黃釉絞胎陶罐

唐 公元618~907年



黃釉藍斑陶三足爐

唐 公元618~907年


黃釉絞胎陶三足盤

唐 公元618~907年



景德鎮窯青白釉刻花牡丹紋葵口盤

北宋 公元960~1127年


白釉穿帶壺

五代 公元907~960年



龍泉窯青釉刻花蓮瓣紋盤

南宋 公元1127~1279年


青釉碗
金  公元1115~1234年



青釉盤

北宋 公元960~1127年


高麗青釉划花花卉紋杯托

公元十二~十三世紀



扒村窯彩色釉陶臥嬰枕

金 公元1115~1234年



鈞窯月白釉紫斑雙系罐

元 公元1271~1368年


扒村窯紅綠彩花卉紋碗

金 公元1115~1234年



景德鎮窯白釉盤

明永樂 公元1403~1424年



景德鎮窯青花纏技花紋盤

明正德 公元1506~1521年


景德鎮窯藍釉暗花雲龍紋盤

明嘉靖 公元1522~1566年



景德鎮窯青花纏技蓮紋罐

明嘉靖 公元1522~1566年



景德鎮窯青花黃彩龍紋盤

明嘉靖 公元1522~1566年



景德鎮窯仿法華釉折枝花卉紋瓶

十六世紀



景德鎮窯仿法華釉花鳥紋罐

明成化 公元1465~1487年



石灣窯葉式洗

明 公元1368~1644年



德化窯白釉爵杯

明 公元1868~1644年



德化窯白釉印花回紋三足爐

明 公元1368~1644年


景德鎮窯青花八吉祥紋碗

明萬曆 公元1573~1620年



景德鎮窯鬥彩纏枝蓮紋罐

明萬曆 公元1573~1620年


景德鎮窯綠釉開光青花雙鶴圖盤

明嘉靖 公元1522~1666年


景德鎮窯青釉古銅器紋瓶

清乾隆 公元1736~1795年



景德鎮窯黃地三彩雲龍紋盤

清同治 公元1862~1874年



景德鎮窯青花雙龍紋缸

清道光 公元1821~1850年



景德鎮窯青花八吉祥紋盉

清道光 公元1821~1850年



景德鎮窯青花三友圖瓶

清咸豐 公元1851~1861年



景德鎮窯鬥彩纏枝蓮紋碗

清道光 公元1821~1850年



景德鎮窯慎德堂款粉彩描金吉祥碗

清道光 公元1821~1850年



景德鎮窯慎德堂款粉彩描金吉祥碗

清道光 公元1821~1850年



景德鎮窯粉彩福壽圖盤

清道光 公元1821~1860年



景德鎮窯粉彩三羊圖碗

清道光 公元1821~1850年



景德鎮窯粉彩百鹿圖尊

清乾隆 公元1736~1795年



景德鎮窯粉彩百鹿圖尊

清乾隆 公元1736~1795年



景德鎮窯鬥彩纏枝蓮紋缸

清乾隆 公元1736~1795年



景德鎮窯釉里三彩花卉紋筆筒

清康熙 公元1662~1722年


景德鎮窯青花釉里紅纏枝花紋瓶

清康熙 公元1662~1722年



景德鎮窯青花纏枝蓮花紋瓶

清康熙 公元1662~1722年



景德鎮窯五彩花蝶紋杯

清康熙 公元1662~1722年

景德鎮窯青花釉里紅果枝紋盤

清康熙 公元1662~1722年


景德鎮窯鬥彩花果紋盤

清康熙 公元1662~1722年



景德鎮窯三彩鸚鵡

清康熙 公元1662~1722年



景德鎮窯釉里三彩人物圖尊

清康熙 公元1662~1722年



景德鎮窯鬥彩花卉紋盤

清雍正 公元1723~1735年


景德鎮窯鬥彩福壽圖盤

清雍正 公元1723~1735年



景德鎮窯粉彩牡丹紋碗

清雍正 公元1723~1735年


景德鎮窯青花雲龍紋經筒

清雍正 公元1723~1735年


景德鎮窯青花花卉紋雙耳扁壺

清雍正 公元1723~1735年



景德鎮窯釉里紅三魚紋碗

清雍正 公元1728~1735年



景德鎮窯墨彩山水圖筆筒

清雍正 公元1723~1735年



景德鎮窯青花纏枝蓮紋雙耳尊

清乾隆 公元1736~1795年



景德鎮窯青花六角形花盆

清乾隆 公元1736~1795年



景德鎮窯青花纏枝蓮紋花盆

清乾隆 公元1736~1795年



景德鎮窯粉彩「大吉」葫蘆形壁飾

清乾隆 公元1736~1795年



景德鎮窯粉彩鏤空旋轉瓶

清乾隆 公元1736~1795年



胭脂紅釉琺瑯彩碗

清乾隆 公元1736~1795年



景德鎮窯粉彩雞缸杯

清乾隆 公元1736~1795年



景德鎮窯粉彩供器

清嘉慶 公元1796~1820年



景德鎮窯青花紅彩御制詩水盂

清嘉慶 公元1796~1820年



景德鎮窯黃地粉彩「佛日常明」碗

清嘉慶 公元1796~1820年



景德鎮窯粉彩水漫金山圖杯

清嘉慶 公元1796~1820年



景德鎮窯粉彩蓮花紋蓋碗

清道光 公元1821~1850年



景德鎮窯粉彩描金八吉祥紋印盒

清道光 公元1821~1850年



景德鎮窯慎德堂款粉彩「日日有喜」碗

清道光 公元1821~1850年



景德鎮窯粉彩三果紋蓋碗

清道光 公元1821~1850年



景德鎮窯粉彩三羊圖碗

清道光 公元1821~1850年



1976年以來,上海博物館先後與南斯拉夫青春出版社,日本講談社、香港三聯書店、日本NHK放送協會出版社、日本平凡社、香港大業公司等出版機構聯合出版了《上海博物館》、《青花釉里紅》、《上海博物館藏寶錄》等12種大型圖錄和專著。



1985年以來出版了出國展覽圖錄28種,既有綜合性論述,又有每件展品的具體介紹,有的有幾種文本。另出版了《上海博物館藏畫》、《上海博物館藏青銅器》、《上海博物館藏瓷選》、《上海博物館藏法書》、《上海博物館藏明清扇面》等圖錄和專著92種。



1987年,上海博物館為慶祝建館35週年,集中出版了《上海博物館藏青銅鏡》、《青花釉里紅瓷器》、《惲南田書畫圖集》、《中國書畫家印鑒和款識》、《崧澤——新石器時遺址發掘報告專集》等10種。


1990年出版了《清初四高僧精品集》大型圖錄。


1994年出版的《上海博物館藏錢幣》8冊圖錄。



資料來源:上海博物館 互聯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博物馆藏瓷器(下)
故宫博物院藏珍宝 14
春拍寻宝之清代御窑--苏富比篇
【东方陶瓷】中国明清瓷器珍品欣赏
国宝瓷器精品图片欣赏(七)
中国瓷器简史图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