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徐杰/ 《回忆鲁迅先生》课堂实录
背景:新课开发,首次试上,据录像整理。
时间:2021.3.2
课型:教读课
班级: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初一(3)班
执教:徐杰
整理:蒋波
 
师: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
师:请把课本打开,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拿起笔,给课文标注层次序号。什么叫层次呢?课文里写完几个小节后会出现一个空行,看到了吗?没有空行的那部分文字就作为一个层次,请在空行的地方标注1、2、3、4……往后标,开始。
(生标注,师巡视,提示、纠错)
师:咱们以前可能没有读过这样的文章,全文一共多少个层次呀?
生(齐):13个。
师:标13层次的同学就上当了,一共十几个层次?
    (生小声交流)
师:徐老师第一次标层次,也标错了。大家看一看,到底是几个层次?
生(齐):14。
师:对!哪个同学来说说,问题出在哪里?
生:第15页到16页应该划分成两个层次。
师:你太厉害了,请坐。请重新标注。读书要认真。
    (生重新标注)
师:我现在要来看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了。请自由交流,哪个场景给你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
生:海婴在福建菜馆吃的那个菜,他说不新鲜,但是没有人相信,只有鲁迅先生去尝了一口,然后说是真的不新鲜。
师:伟大的鲁迅先生说小孩子的话有的时候是有道理的,不能够无缘无故地去批评他。好,继续。
生:鲁迅先生在看电影过后,叫了一部车,但是他没有自己去坐,而是让周建人和他的三位女公子去坐那辆车,自己和海婴公子他们走路,他半路等电车。这时,鲁迅先生并没有像海婴公子那样焦躁地来回走动,而是安静地翻书,看书。
师:大部分是对的,但是有一个细节是错的。
(生七嘴八舌)
师:鲁迅有没有“看书”?
生:没有。
师:那你们提醒他,鲁迅先生怎么样?
生(齐):坐在那里。
师:像一个老农民一样安静地坐在那里抽烟。好,继续。
生: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萧红在梅雨季节过后天气晴了,去找鲁迅先生,鲁迅先生很开心地回应她,可以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
师:鲁迅先生是怎么回应的?
生:鲁迅先生说来了,萧红也是笑着说来了。
师:我到你们家去,你说来了,我说来了。这样会不会让人印象很深刻?印象很深刻的事,究竟是什么?来,请你来补充。
生:是萧红说天晴了,然后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开心地笑了一下。
师:他们都开心、爽朗地笑了。因为天晴了,心情好了,所以他们都开心地笑起来了。继续,请你。
生:有一天,萧红去找鲁迅先生的时候,鲁迅先生说:“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但其实萧红是每天都去看他的,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也是一个幽默风趣的人,因为他是在开玩笑。
师:调皮得像一个孩子。请坐,继续。
生:鲁迅先生包书都是要亲自包的,虽然许先生已经包得很好了,但是鲁迅先生还是坚持要自己包,还每个细节都不放过。
师:哪个细节不放过?你们谁来补充?
    (生沉默)
师:没有关注,请坐。哪一个细节?
生:他包得特别整齐。
师:包得特别整齐,每一个角都怎样?
生(齐):一点都不歪。
师:连扎书的绳子都?
生(齐):剪得整整齐齐。
师:你们非得要徐老师说前半句,你们说后半句吗?请你完整地把这个细节说一遍。
生:鲁迅先生包书包得整整齐齐,绳子也剪得整整齐齐。
师:请坐。再请最后一位同学来说说看。
    (生沉默)
师:你来。
生: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鲁迅的笑声是明朗的,若有人说了什么好笑的话,他笑得连烟袋都拿不住。虽然我们看到鲁迅先生的肖像是一脸严肃的表情,但是在快乐的时候,他还是很风趣的。
师:这个同学读书就很用心,他关注到了平时鲁迅画像中的一脸严肃。

师:你们猜猜看,徐老师印象最为深刻的事是什么?估计不大容易猜得到,徐老师印象深刻的是这个场景。
(出示PPT:
鲁迅先生好像听了所讲的什么起了幻想,安顿地举着象牙烟嘴在沉思
着。
谁来读一读?
生(读):鲁迅先生好像听了所讲的什么起了幻想,安顿地举着象牙烟嘴在沉思着。
师:请坐,读得不错,但是节奏上可以再稍微优化一下,要把沉思的味道读出来。你来读。
生(读):鲁迅先生好像听了所讲的什么起了幻想,安顿地举着象牙烟嘴在沉思着。
师:她重读了一下“沉思”,可以,请坐。
生(读):鲁迅先生好像听了所讲的什么起了幻想,安顿地举着象牙烟嘴在沉思着。
师:嗯,这个味道就出来啦。“沉思”不一定要读得很重,但是句子内部的停顿要掌握好。鲁迅先生举着象牙的烟嘴在沉思的画面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课文里面也这样说了一句话。
    (出示PPT:
“举着象牙烟嘴沉思”,多像一幅剪影。
课文里面有这句话吗?“读中提示”有没有?
生(齐):有。
师:什么叫“剪影”,你们知道吗?我们班有没有同学喜欢摄影的?
    (生沉默)
师:没有。美术爱好者有没有?
    (生沉默)
师:最初的剪影啊,就是剪个纸,然后用灯光照着这张纸,再投射到后面的屏幕上,出现一个黑影。这有点像什么呢?
生(齐):皮影。
师:对,皮影戏。后来运用到摄影艺术的范畴,在拍摄艺术照的时候,逆着光照,背景就是一片白的,人影是黑的,只显示出一个人影的轮廓,这样明暗对比很鲜明,它突出了轮廓,突出了主体。我们看看这幅图是不是一个剪影啊?
    (PPT出示鲁迅先生举着象牙烟嘴沉思的剪影)
用这种办法来摄影的话,就突出了那个主体的轮廓和特征,对不对?现在大家看一看,徐老师又找到了一幅鲁迅先生的剪影。
(PPT出示鲁迅先生微笑的剪影)
现在你们看看,这个剪影配合哪一段文字比较好啊?
    (生读书、思考)
师:有人发现了。来,请你。
生:“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师:这是一个答案。请坐。好,请你。
生:“周先生转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笑起来,他是在开着玩笑。”
师:好,这是答案之二。有没有补充了?好,来,请你。
生:“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
师:请坐。关于这个剪影的笑啊,同学们已经找了三处。其实还可以有一处。
生:“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鲁迅先生明朗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那一天吃的是很好的。”
师:好的,现在有四处写到了“笑”。我们现在再来看这个剪影,究竟配这四段文字中的哪一段最合适?你们可以讨论一下。我给大家两分钟时间。注意看看这个剪影的特点和文字的特点。剪影一般是不动的,而且能突出主体的轮廓和鲜明特征。
    (生沉思)
师:这里有四段文字,哪一段文字最契合鲁迅先生的剪影?大家可以和伙伴聊聊天。
    (生讨论,师巡视)
师:你先说。
生:我认为是在第15页23节:“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因为看图中,鲁迅先生的头是微微扬起来的,感觉有点像在看着天空。
师:嗯,微微向上看着天空,“展颜”地笑,请坐,有不同意见吗?好,来,请你。
生:我认为是第15页的第17小节:“周先生转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笑起来,他是在开着玩笑。”因为我看这图中,鲁迅先生他背靠着躺椅。
师:同学们,我想问一下在这个地方鲁迅的“笑”是一种什么样的“笑”啊?
生:开心的“笑”。
师:“笑”肯定都开心,但是开心中又有什么?“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他是在跟萧红怎么样呀?
生(齐):开玩笑。
师:呃,是一种带点坏坏的“笑”,是吧?看图像不像?
生(齐):像的。
师:像的?这可不太像坏坏的“笑”哟。我们来看啊,这幅剪影是鲁迅先生所有照片中唯一一张开心的,展颜的,爽朗的笑,唯一的一张。

师:现在徐老师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去课文中读一读,还有哪些文字看起来也像一幅剪影,用笔把它画一下,看一下谁发现得多而且准。
    (生思考、批注;师巡视、提示:笔拿在手里)
师:时间到了,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有一天下午鲁迅先生正在校对着瞿秋白的《海上述林》,我一走进卧室去,他从那圆转椅上转过来了,向着我,还微微站起了一点。”
师:这个能不能算剪影?
    (生困惑)
师:我们要注意,被突出的黑的主体要有一些鲜明的内涵,要特别有意味。
生:第38节。“鲁迅先生依着沿苏州河的铁栏杆坐在桥边的石围上了,并且拿出香烟来,装上烟嘴,悠然地吸着烟。”“鲁迅先生坐在那儿,和一个乡下的安静老人一样。”
师:请坐,这个算不算?
生:算的。
师:算的。因为别人都以为平时鲁迅很忙,但是在那样一个夜晚,他像一个乡下的老人一样,很安静地坐在河边的椅子上。你看,这里写鲁迅先生的“坐”就是个剪影。你们能不能补充关于“坐”的剪影呀?
生:还有一个是在第43小节:“鲁迅先生都是坐在藤躺椅上,不断地吸着烟。”
师:还有吗?
生:第48小节:“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师:这当然算。深夜艰辛工作的鲁迅先生的背影也是剪影,还有没有啦?
生:16页上的第26小节:“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师:这里没有出现“坐”这个字,但也是“坐”。这里的“坐”,是他戴着眼镜,慢慢地坐了很久。我发现咱们班同学读书很不错,有感觉了。除了“坐”以外,还有其他的剪影吗?好,来,请你。
生:我找到的是13页第2小节:“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脚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师:请坐。徐老师的爱人朱老师出门很磨蹭,每次我们说好一起下楼,我已经按了电梯,她还在后面拖拖拉拉的,没出门。这时候,我总是用鲁迅先生这处的“走”来说她,要像鲁迅先生一样迅捷。这个剪影动作你们能做一做吗?帽子戴好,左脚就跨出去了,决然、迅捷。(示意动作)
生:我找的是44小节:“在工作之前,他稍微阖一阖眼睛,燃起一支烟来,躺在床边上,这支烟还没有吸完,许先生差不多就在床里边睡着了。”
师:如果是剪影的话,是拍许先生还是鲁迅?
生:鲁迅。
师:是的,是写鲁迅先生怎么样?
生:在床边休息,抽烟。
师:对,抽烟就是休息。鲁迅先生还有什么休息的场景也可以成为剪影的?
生:第42小节,鲁迅说“坐在椅子上,翻一翻书就是休息了。”
师:我们可以写一个剪影,鲁迅先生坐在椅子上,翻一翻书,而且神情很悠然,原来他在休息。好,还有没有什么可以成为剪影的呢?
生:第26小节:“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师:前面的女生有没有说过这幅剪影了?
生:说过了。
师:前面的女生定位的是,鲁迅的“坐”是剪影,你觉得刚才这位男生是以什么作为剪影的特征的?
生:“看”。
师:“看”,而且是怎样“看”啊?戴着眼镜看,还可以瞪大眼睛看。
生:第19页54小节:“一双拖鞋停在床下,鲁迅先生在枕头上边睡着了。”
师:是的,我每次读到这个地方特别有感觉。在这个剪影里,是以鞋子为主还是鲁迅先生为主?
生(齐):鲁迅先生。
师:还是两个都要?
生(齐):两个都要。
师:这个剪影如果让我们来设计的话,鞋子是黑的,先生躺在床上那个轮廓也是黑的,什么是亮的?
生(小声):背景。
师:有同学说背景,萧红有没有写到背景?
    (生窃窃私语)
师:有同学说,写了,写到了窗外亮亮的阳光,好。这里写到了鲁迅先生的睡。其实,还有几个地方写到了客人到鲁迅家里来以后鲁迅先生的“陪”,在第几部分?
生:第11部分。
师:对。客人来了一批又一批,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陪到夜里十二点。这么长的时间,鲁迅先生都是坐在藤躺椅上不断地吸着烟。”你既可以说是“坐”的剪影,也可以说是“陪”的剪影。

师:刚才我们交流了这么多的剪影,都是有内涵的。现在请同学们把大家一起交流的这些剪影的文字连起来,自己自由地读一读。读完说说从这些剪影中,你读到了怎样的鲁迅先生?
    (生自由朗读,师巡视、指导)
师:你从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先生?请用若干词语来表达一下你的阅读感受。
生:他在工作方面严谨认真,一丝不苟。
师:好,生活也一丝不苟。
生:他对青年人十分的关爱。
师:请坐,你来。
生:他是慈祥的。
师:这个词用得好,在哪个地方特别能表现他的慈祥?
生:在第38、40小节,描写鲁迅先生像一个安静的老人一样。
师:这里已经不纯粹是慈祥了,还有宁静。
生:鲁迅先生是幽默的。
师:幽默的鲁迅先生,这点尤其跟我们平时印象中那严肃的鲁迅先生很不一样。请坐。还有补充吗?
    (生沉默)
师:你看,鲁迅先生这个微笑的剪影,你看了感觉怎么样啊?
生: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师:再看一看、想一想。
生:乐观豁达。
师:请坐,这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张笑的剪影照片。我读了萧红的回忆录,它颠覆了我对鲁迅先生原来的那种印象。原来我以为他是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一个板着面孔的中年男人。现在通过他的笑啊,坐啊,走啊,我看到了一个生活中的鲁迅,作为人的鲁迅的方方面面。

师:我现在想问下同学们,在这些剪影式的文字中,你感受到作者对鲁迅先生怎样的感情呢?是不是跟一些普通的文学青年一样,是一种崇拜的,乃至于膜拜的感情?我再给三分钟时间,你们去读读书,感受一下萧红字里行间对鲁迅先生的情。
    (生读书,师巡视)
师:好,交流一下。
生:在12节:“以后我们又做过韭菜盒子,又做过荷叶饼,我一提议鲁迅先生必然赞成,而我做得又不好,可是鲁迅先生还是在饭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这就是一种很深的友情,他不想让萧红难堪。
师:请坐。鲁迅先生不仅把萧红当朋友,更是当晚辈去爱护她、呵护她。即使不好吃,也要多吃,鼓励她。这让萧红感到非常温暖。萧红对鲁迅先生的这番情谊也是铭记在心的。她自己也说,鲁迅先生不仅仅是像一个师长,像一个父亲,更像一个祖父。你们有没有读过萧红的《祖父的园子》啊?鲁迅先生让她感受到了一种亲人般的温暖。
生:萧红对鲁迅先生还有赞美。譬如她写鲁迅先生包书非常严谨认真。
师:嗯,好,请坐。有感激,有赞美。大家继续。
生:萧红以前经常和鲁迅一家待在一块聊天、吃饭什么的,现在很怀念以前的日子。
师:嗯,有怀念,对,美好的生活总是令人怀念的。
生:在第64小节:“鲁迅先生感到自己的身体不好,就更没有时间注意身体,所以要多做,赶快做。当时大家不解其中的意思,都以为鲁迅先生不加以休息不以为然,后来读了鲁迅先生《死》那篇文章才了然了。”可以看出萧红对鲁迅先生的敬佩。
师:有敬佩,鲁迅是用生命在写作。我再提示一个地方:客人们从下午三点多钟就来啦,来一批又一批,鲁迅先生就陪了一批又一批,从三点钟陪到五点钟,陪到夜里十一点钟。这里连用了好多个“陪”。你觉得萧红在这里对鲁迅是什么样的情?是觉得这个人体力好,在赞叹吗?
生:她担心鲁迅先生的身体会垮掉。
师:这位女生情商特别高。萧红是在担心鲁迅的身体啊,这么陪,哪吃得消啊,但是又不忍心去打断他。这种担心,是一种心疼。在一幅幅剪影中,萧红对鲁迅先生流露出的感情是非常丰富的。那么,这篇文章最主要的情感是什么呢?我们来看一下背景资料。
(PPT出示萧红经历) 
师:这段背景告诉我们,萧红写《回忆鲁迅先生》是为了回忆已经去世的鲁迅先生。那么,这样的回忆性散文的情感基调应该是什么?
生(齐):怀念。
师:而且是怀念中的痛。悲痛,应该是我们这篇文章的主调。但是,我们在很多地方却读不出鲜明的悲痛,反而看到了很多很多温暖的东西,温情的东西。那么,回忆温情的细节和抒写悲痛的情感,矛盾吗?她为什么不直接写悲痛呢?
生:她想起了她和鲁迅先生以前快乐的生活,充满了温情。但现在,鲁迅先生已经去世了,所以她很悲痛。
师:是的。她越回忆得温暖,越能够让人感觉到悲痛,这是什么写法呢?好,有同学说是反衬,是的。越是温情的回忆,越是能反衬出斯人已去的那种悲痛,所以我们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要读出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悲痛来。好,今天的家庭作业是,请同学们再读读这篇课文,看能不能在字里行间发现一点萧红抑制着的隐藏着的悲痛。好,下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七年级下册三课《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备课小记:《那个不一样的鲁迅》
读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
初中语文试讲稿--阿长与《山海经》
《一面》教学设计
《雪》教学设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