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似‘’冠心病‘’实则‘’惊恐症‘’


  王女士,56岁,大学教授。因1年前遇车祸劫后余生,近期又受到世界上多起恐怖袭击事件的刺激,最近上课屡次出现头晕、心慌、胸闷、惊恐等表现,她马上中断上课,不久症状消失。然而,她再进入教室,惊恐又会发作,以致不得不停止课堂教学。后来在家看电视时出现恐怖镜头也发作,她只好不再看电视。这种对再次发作的恐惧及对“恐惧情境”的回避行为,严重影响了她的工作和学习,使其生活质量大大降低,而她多次去医院均被误诊为冠心病。

  惊恐症,又称间歇发作性焦虑,基本特征是反复发作的强烈恐惧,伴有多种身体症状,如心动过速、头晕、胸闷等,酷似心绞痛。惊恐发作大多从青年期开始,但也可发生于儿童和老年期,女性约为男性的两倍。最初的惊恐发作可能有一定的诱因,如工作负担过重、亲人离家或朋友病故,也可因手术、分娩、交通意外、自然和人为的灾难,以及过多饮用咖啡、浓茶或使用兴奋剂后发生。50%~60%的病人由于发作时有惊恐感,自觉呼吸的空气不足,常导致过度换气、肢麻、出冷汗、手抖、站立不稳,少数病人有上腹不适或腹内空虚感觉,很多病人出现对死亡的恐惧。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短者仅数分钟,长者可达数小时,因而患惊恐症的人十分痛苦。

  目前,许多人不理解这种心理疾患,医生和病人通常也会把惊恐发作时的身体症状误认为严重的躯体疾病,如把心慌、胸闷、出汗误认为“心脏病发作”,将头痛、眩晕、肢麻等理解为“中风”。他们反复到心脏科、神经科或急诊科检查治疗,而忽略了心理疾病的本质,甚至有长期误疹、误治的危险。只有正确认识这种疾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并采取正确的对策。近年来,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的进步,为促进惊恐症的好转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希望。其中部分心理治疗方法,病人也可以用来“自助”,以减轻病痛,尽早康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莫把“惊恐发作”当作“心脏病”
“心脏病”还是“心理病”?
这种折磨人的疾病原来就在身边!
一种怪病老打120,病因竟是“惊恐障碍”!
反复失控的人生——惊恐发作
糖尿病患者心理治疗要点|患者| 糖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