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急慢性心包炎中医治疗诊断
1.急性心包炎
(1)外邪犯肺:治法:清热宣肺,化瘀活血。
方药:银翘散加减。药用二花、连翘、竹叶、荆芥、牛子、薄荷、生甘草、桔梗、黄芩、赤芍、丹皮、茜草、丹参
方中二花、连翘、黄芩清解透邪、清热解毒;竹叶、荆芥、薄荷、开皮毛而透邪,并清上焦之热;桔梗、牛子宣肺止咳;赤芍、丹皮清热凉血;茜草、丹参活血止痛;生甘草解毒,并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宣肺、化瘀活血之功。
(2)痰热互结:治法: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方药:小陷胸汤合导痰汤加减。药用瓜蒌、黄连、黄芩、半夏、橘红、胆南星、枳实、茯苓、甘草。
方中瓜蒌、胆南星清热化痰、散胸膈之痞;黄芩、黄连清热降火、除心下之痞;半夏、枳实降逆消痞、除心下之结;半夏与黄连合用,辛开苦降,得瓜蒌则清热涤痰、宣痹散结之力益著;橘红、茯苓理气化痰,使湿去脾旺、痰无由生。诸药共奏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之效。胸中刺痛明显、唇舌色暗者,加丹参、茜草以活血化瘀;寒热往来者加柴胡以和解少阳;大便秘结加大黄以通腑泻热,本药并有活血作用。
2.慢性心包炎
(1)瘀血内阻: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药用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赤芍、柴胡、枳壳、牛膝、郁金、丹参、元胡、桔梗。
方中桃红四物汤加丹参、元胡活血化瘀止痛,兼以养血;四逆散舒肝行气活血;桔梗开肺气、载药上行;牛膝通利血脉、引血下行。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舒肝理气止痛之效。如心气虚明显者,加党参黄芪或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2)痰饮内停:治法:温阳化饮。
方药:苓桂术甘汤加减。药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附子、党参、黄芪、大枣。《金匮要略》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方中党参、黄芪、茯苓、白术益气健脾、祛痰化饮,使脾气健旺、水湿除;附子、桂枝温阳化气行水,佐甘草、大枣益气和中。共收温阳化饮之效。若有胸痛、右肋痛及舌瘀暗者,加丹参、茜草、桃仁、红花等以活血化瘀。
(3)阴虚内热:治法:养阴清热。
方药:青蒿鳖甲汤合生脉散加减。药用青蒿、鳖甲、生地,知母、丹皮、地骨皮、西洋参、麦冬、五味子。
方中鳖甲滋阴退热、入络透邪,青蒿清热透络、引邪外出。丹皮清血分中的伏热,生地、知母、地骨皮滋阴液、透虚火、清骨蒸劳热;西洋参甘平补肺、大补元气;麦冬、甘草养阴生津、清虚热而除烦;五味子酸敛肺气而止汗。二方相合,阴液得补、虚热得清、元气得补诸症可除。 中药 针灸 1.体针
主穴:曲池、膻中。
配穴:热甚者加刺大椎穴,胸痛者加刺内关、外关、合谷、心俞、后溪、太冲、神门、通里等穴。
针法:每次选用3~5穴,采用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10~15分钟,每日1次。
2.耳穴
主穴:心穴。
配穴:内分泌、皮质下、肾、神门、交感等穴。
针法:采用按压和采用王不留行籽法,每次3~4穴,每次一侧,隔日换一次。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本病预防在于增强体质;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结核、败血症等;应预防心包炎的发生,一旦发生急性心包炎,则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免进一步演变为缩窄性心包炎。 历史考证 传统医学曾提出此病的临床表现,如《素问·标本病传论》指出:“心病心先痛”。《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篇》也指出“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这些描述均与心包炎的临床表现相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治疗渗出性心包炎
『秘方偏方』心包炎的症状-特效中药秘方治疗心包炎
郑心教授治疗慢阻肺临证经验。
三方巧治慢性咽炎
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