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阴阳偏盛

阴阳偏盛

  阴阳偏盛,是指人体阴阳双方中的某一方过于亢盛的病理状态,属于“邪气盛则实”的实性病机。从感邪性质而论,病邪侵袭人体,多同气相求,以类相从,阳邪侵犯人体可导致机体阳偏盛,阴邪侵犯人体可导致机体阴偏盛,“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阴阳偏盛必然导致机体寒热变化。由于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一方偏盛必然制约另一方使之虚衰,阳偏盛伤阴可致阳盛兼阴虚,进而发展为阴虚病变;阴偏盛伤阳可致阴盛兼阳虚,进而发展为阳虚病变。因此,“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是阴阳偏盛病理变化的必然发展趋势。

  1.阳偏盛

  阳偏盛,是指在疾病过程中,机体阳气病理性偏盛,机能亢奋,热量过剩的病理状态。多由于感受阳热邪气,或虽外感阴邪,但从阳化热;或由于情志内伤,五志过极而化火;或因痰湿、瘀血、食积等郁久化热所导致。“阳胜则热”,故阳偏盛的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阳盛而阴未虚的实热证,临床表现以热、动、燥为其特征。热即热象,如发热、面赤、目赤、舌红、苔黄、脉数等;动即躁动不宁,如烦躁、发狂,或出血等;燥即干燥,如口渴、尿少、便干等。“阳胜则阴病”,即阳热亢盛进一步发展必然耗伤阴液,疾病则从实热证转化为实热兼阴亏证或虚热证。

  2.阴偏盛


  阴偏盛,是指在疾病过程中,机体阴气病理性偏盛,机能障碍或减退,产热不足,以及阴寒性病理产物积聚的病理状态。多由于感受寒湿阴邪,或过食生冷之物,寒滞中阳,遏抑阳气温煦作用的发挥,从而导致阳不制阴,阴寒内盛。“阴胜则寒”,故阴偏盛的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阴盛而阳未虚的实寒证,临床表现以寒、静、湿为其特征。寒即寒象,如恶寒肢冷、面色苍白、脘腹冷痛、舌淡、脉迟等;静即沉静少动、静卧等;湿指水液代谢障碍所致的水湿留滞症状,如泄泻、水肿、痰液清稀、带下清稀、小便清长等。“阴胜则阳病”,即阴寒偏盛进一步发展必然损伤阳气,疾病则从实寒证转化为实寒兼阳虚证或虚寒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阴阳亡失 阴阳失调 阴阳偏衰 阴阳偏盛
病机——阴阳失调
四位一体疗法
阴阳偏胜
中医病机学说-基本病机-阴阳失调
中医诊断学 八纲辨证之阴阳辨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