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暴咳中医诊断治疗方药方剂
暴咳中医诊断治疗方药方剂;
西医:急性气管炎,慢性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病证 西医病名定义 中医释名 暴咳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则多演变成久咳。 西医病因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1.发病无年龄、季节之限,但以气候突变之时为多见。病程一般不超过1个月。
2.起病较急,初起常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涕等外感表证症状。
3.以咳嗽为主症,并可伴咯痰、气喘、,胸闷。
4.可无明显阳性体征,或听诊两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罗音,用力咳嗽或咯痰后,罗音性质易改变或消失。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肺部x线检查大多正常,或仅见肺纹理增粗,而无其他特异性改变。 实验室诊断 血液 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或可增高。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1.感冒:以恶寒发热头身痛为症,而咳嗽较轻或无。
2.时行感冒:起病急骤,常有高热,全身症状显著,有流行性。
3.肺热病:起病急,咳、喘明显,发热甚,白细胞多增高,x线检查可发现肺部浸润灶。
4.肺痨、肺肺癌等肺部病变:经x线或其他检查可发现肺部特异性病理改变。
5.麻疹、顿咳:多见于小儿,有传染流行特点,分别有出疹和阵发呛咳及咳后有鸡鸣样回声等独特的症状及体征。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西药治疗:可用止咳化痰药。发热甚者,可用复方基比林及抗菌素,必要时输液。 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1.风寒束肺证: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可有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疏风散寒、宣肺止咳。苏散合佛草散加减。
2.风热犯肺证: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嗄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咳时汗出,口微渴,头痛,肢楚,身热恶风,舌苔薄黄,脉浮数。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加矮地茶、桑白皮等。
3.燥邪犯肺证:干咳,连声作呛,咳甚则胸痛,咽喉、口唇、鼻孔干燥,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口干,或伴鼻塞,头痛,身热,舌苔薄白或薄黄,舌干少津,脉浮。润燥止咳。桑杏汤加减。
4.风痰恋肺证:咳嗽,咽痒,咯泡沫痰,或痰涎粘稠,或微有恶寒发热,舌苔白滑或微腻。疏风宣肺、化痰止咳。止嗽散加陈皮、半夏等。
5.痰热壅肺证:咳嗽,气粗息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粘厚或稠黄,面赤,身热,口干欲饮,舌苔黄腻,舌质红,脉滑数。清热化痰宣肺。清金化痰丸加减。
6,痰湿阻肺:咳嗽,咳声重浊,痰多,因痰而嗽,痰出咳平,痰粘腻或稠厚成块而易咯,色白或带灰色,胸闷脘痞,苔白腻,脉濡滑。燥湿化痰。苍白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单方验方:
(1)紫苏叶10g,批粑叶10g,矮地茶15g,水煎服,适用于风热证。
(2)萝卜汁、汁、姜汁各1匙。加蜜半盏,煮熟。1次/日。适用于凉燥袭肺证。
(3)紫苑15g,百部6g,研为细未,0.3~0.6g/次,2~3次/日。
(4)虎杖15g,批粑叶10g,桔梗6g,芦根15~30g,水煎服。适用于风热证或燥邪犯肺证。
(5)口服成药杏仁止咳露、川贝批粑膏、红冲剂等。
中药 针灸 (1)体针疗法:主穴取天突、肺俞、定喘、合谷。配穴选尺泽、丰隆、膻中、上廉泉,每次取主、配穴各2个,痰多加丰隆;发热加大椎、曲池;咽痛加兼泉、合谷;胸闷加膻中。
(2)耳针疗法:取肺、气管、神门,配枕、肾上腺、耳迷根。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肘后方》有“卒咳嗽方”,《赤水玄珠。咳嗽门》有“暴嗽”之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急性咽炎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燥热伤肺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水轮痰湿中医方剂
干燥性鼻炎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中西医结合医师实践技能辨证论治病例分析例题(一)
2016年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34道例题含解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