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为什么能治病(二)接上一篇文章《中医...
中医为什么能治病(二)
接上一篇文章《中医为什么能治病(一)》
人体一旦不能达到平衡而出现一些所谓的“病态”,这时候中医就要采用一些药物来“中和”人体,从而又重新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让人体恢复健康。中药种类甚多,但就其性能不外阴阳两类,从药性来看:寒、热、温、凉、温热属阳,寒凉属阴。从治疗上总原则是“调整阴阳,以平为期”,这就是治疗的基本出发点。针对阴阳盛衰,采取补其不足,泻其有余,使阴阳偏盛偏衰的异常现象得到纠正,恢复其相对平衡状态。中医常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实者泻之,虚者补之”的治疗原则,促使失调的阴阳重新恢复到相对的平衡。临床上借药性之偏,来纠正人体阴阳之偏,使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临床具体用法:①阳虚和阴胜则寒,治法:寒者热之(用热药);②阴虚和阳胜则热,治法:热者寒之(用寒药);③正气不足,治法:虚者补之;④邪气偏胜,治法:实者泻之;⑤阴不足、阳偏亢,治法:滋阴潜阳;⑥阴阳两者均不足,治法:滋阴助阳(阴阳双补)。

其实不仅治病上中医追求一种“和谐”状态,中医在平常养生保健上的思想也充分彰显了这一理念。中医学非常重视机体自身的“和谐观”。《素问·至真要大论》强调:“谨察其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这个“平”就是阴平阳秘,就是“和谐”,就是机体内部的和谐。机体出现病态就是人体内部“不和谐”造成的结果。有些人平素在工作紧张、压力大、情绪不好、饮食不均衡、生活无规律等诸多因素影响下,导致不良因子(中医所说的七情、内生五邪、饮食劳逸、痰湿瘀血等)在体内“膨胀”,致使脏腑功能失调。人体这个“压力锅”在无法承受过多的“气压”,或“减压”的能力不足时,肯定得“炸锅”。比如情绪不好,气郁化火;或恣食煎炸烧烤之垃圾食品,抑或是过食寒凉以及肥甘厚腻之品,碍脾生湿、湿蕴化火。火热内蒸如燎原之势,犹如火山喷发,引发痤疮、高血压、糖尿病之类的病变。而痰湿内停便是导致机体功能发生异常的“泥石流”,这种病理产物更是高血压、高血脂的罪魁祸首。机体出现“炸锅”、“火山喷发”、“泥石流”等现象的根源不除,这个时候疾病自然就会发生。中医把这个病理过程称之为阴阳失调或脏腑功能失常,也就是机体出现了“不和谐”的状态。

当人体出现种种不和谐时,中医治病养生的基本方法是重于“调”,把“不和谐”状态调整为“和谐”状态。如何“调”呢?不是像西医那样将不良因子导致的病变脏器拿掉,而是疏导或减压。当然,这里的病变主要指的是功能性的,那么,怎么疏导减压呢?中医积累了几千年的临床实践技能和攻略,用天然药物组成的方剂,通过祛寒解表、渗湿泻热、活血化瘀、理气散结、化痰祛邪、益气养血、滋阴温阳、扶助正气等方法净化脏腑环境、协调脏腑关系。或通过针灸、推拿、气功、饮食、精神疗法,疏通经络,调节机体平衡,祛邪扶正,亦可充分发挥这一作用。这是从小处着眼解决现实存在的疾病状态,展现中医“和谐观”在治病过程中独特的优势和魅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执和致平是中医防治疾病之纲
和谐是中医学理论的核心
理解中医(80)之 疾病
经络的养生原理
中医养生重在平衡
人体体质类型与中医证的意义(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