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屠呦呦获诺奖 广东罗浮山青蒿园成热门景点
 

屠呦呦获诺奖
广东罗浮山青蒿园成热门景点

图文来源 - 网络


10月5日晚,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奖的消息传来,广东惠州市博罗县罗浮山风景区一片欢腾,因为启发屠呦呦创制新型抗疟药的东晋
葛洪在罗浮山留下了洗药池,一块“青蒿治疟之源”的石碑就立在葛洪的洗药池旁。如今,许多游客纷纷驻足青蒿园,到洗药池和石碑合影,了解罗浮山的青蒿历史并纪念葛洪给后世留下的宝贵财富。 

葛洪,是我国东晋著名的医药学家、炼丹术家、道教理论家,在医药学上的成就和贡献巨大。

当年,葛洪移居罗浮山采药筑庵炼丹,写成了《肘后备急方》一书,这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正是《肘后备急方》中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让屠呦呦眼前一亮、茅塞顿开。

为何古人将青蒿“绞取汁”,而不是传统的水煎熬煮中药之法呢?问题可能出在常用的“水煎”法上。因为高温会破坏青蒿中的有效成分,她随即另辟蹊径采用低沸点溶剂进行实验。这个试验,消除了没有抗疟活性且有毒副作用的酸性部分,保留了抗疟活性强、安全可靠的中性部分,在明显提高青蒿防治疟疾效果的同时,还大幅降低了它的毒性。终于,在古人的无意指点下,难题迎刃而解,青蒿素诞生了,拯救了无数生命。屠呦呦由此获得中国首个科学诺贝尔奖,这个奖显然也与罗浮山、与1700多年前的葛仙翁发生了联系。

葛洪晚年隐居罗浮山十三年,足迹走遍罗浮山水,双眼看遍罗浮风光,留下诸多名胜古迹。葛洪隐居罗浮山时 , 常救死扶伤,百姓感念于他。为了纪念葛洪在医学上的成就,后人为他树了一块”青蒿治疟之源“的石碑。

罗浮山的葛洪墓为衣冠冢,墓里没有尸骨,仅有葛洪的道袍鞋帽。清代光绪年间吏部主事、惠州人江逢辰亦有《题葛仙衣冠冢》诗:“何处葬神仙?朱明洞里边。遗衣化蝴蝶,五色似霞鲜。”据《罗浮山志》记载,“葛洪羽化时面色如生,身体柔软,举尸入棺,身轻如衣。”世人遂认为他羽化登仙了。

葛洪研究会会长刘俊发告诉记者,目前“青蒿治疟之源”碑周围,种了一片青蒿,很多游人来到碑前问“什么叫青蒿?”其实青蒿与民间熟悉的艾草很象,容易搞混。两者外观区别是:青蒿颜色偏青,艾草颜色偏绿,艾草的颜色有点像植物出芽的颜色。而青蒿的颜色就是芽成形的颜色。青蒿比艾草要高很多,青蒿修长,艾草没多长。艾叶起温经散寒、调经作用。青蒿为清热截疟药。二者无论是药用植物还是中药药理都不是一回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惠州罗浮山去年接待游客360万 同比增10.7%
屠呦呦获诺奖 “带火”广东罗浮山葛洪修炼地
中医无用?《肘后备急方》:记载两个诺贝尔奖的东晋中医经典
屠呦呦获诺奖引发葛洪罗浮山炼药地游人热(图)
明德唯馨,无忧者寿 ——葛稚川真人传奇(下)
葛稚川“移居图”中的那些密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