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注文徵明18:衡山仰止
关注文徵明18:衡山仰止——文徵明特展
衡山仰止——吴门画派之文徵明特展1
衡山仰止——吴门画派之文徵明特展2
关注文徵明18:
衡山仰止——吴门画派之文徵明特展
展览时间:2013年11月12日——2014年2月16日
展览地点:苏州博物馆
展出描述
本次展览有四个特点,一是作品内容涵盖范围广,形式多样,包括了文徵明36岁到90岁各个时期的作品,且题材广泛,涵盖花鸟、人物、山水、书法等,山水题材分“粗文”和“细文”风格,其中“细文”中又分别展示了雅集题材、文学题材、江南风景题材、花卉竹石题材等各种题材。二是全面展示文徵明在书法上的艺术成果。文徵明的书法诸体皆妙,篆、隶、楷、草、行等不同书体无一不能,除篆书以外,其他各体都有其独特的造诣。三是我们所选择的作品都注重来龙去脉、传承有序,展出作品均得到了国内几位大鉴定家的认定,而且许多作品都经过明代大收藏家项元汴、高士其等人之手,甚至还包括清宫旧藏。四是这次展览非常注重文徵明在学术上的研究,不但出版了文徵明作品的相关图录,还有国内重要专家学者对他的研究,在社会角色、风格特征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
文徵明的绘画艺术
一片江南——江南风景题材
中国绘画史上,自然是永恒的主题。以江南山水为表现题材的绘画,对于文人画传统风格和趣味的确立,具有重要的意义。文徵明生长在江南的中心之地—苏州,他对家乡山水有着发自天性的喜爱,每逢春秋佳日,或连轡而往,或泛舟而行,探幽览胜,乐此不疲。其中,石湖、横塘、太湖、虎丘、灵岩山、天平山等地,烟水迷离,峰峦奇丽,是他一生尤其流连的地方。他对这些地方的描绘,表现出了江南山水温柔秀丽的特点,具有平淡天真的格调。
《石湖横塘图(页)》
《石湖横塘图(页)》以苏州本地风景名胜为题材。石湖是文徵明一生尤为流连的地方,画中风景尚依稀可辨。此图以水墨干皴为主,略以花青渲淡。笔墨蕴藉含蓄,风格文雅恬静,显然有来自沈周以及黄公望的影响。画幅上均有隶书题名“石湖”、“横塘”,并有乾隆御笔对题。
二三知己——雅集题材
文人之间通过雅集的交往,不但可以相互切磋艺文心得,而且年辈小者从年辈长者游处,使文脉得以自然延续。年轻时代的文徵明,即受益于当时苏州以沈周为中心的文人艺术圈子的熏陶;中年以后,他又继承吴中雅集传统,提携晚辈,形成了以他为中心的吴门文人圈子,将吴门画派推向了全盛的状态。文徵明擅长描绘文人雅集生活的场面,在他的笔下,文人名士诗酒酬酢,逸兴遄飞,或品茗赋诗、或挥洒翰墨、或商略古今、或评书论画,境地清幽,神情闲适,均正是当时文人们悠游岁月的真实写照。
《人日诗画图(卷)》
这幅《人日诗画图(卷)》是以文人雅集为主题,描绘的是文徵明与友人朱性甫、吴次明、钱孔周,门生陈道复及其弟陈津,雅集自家停云馆。笔致简括秀润,点苔浓淡相宜,气息温雅,境地清幽。作品中拖尾还有朱存理、钱同爱、陈淳、陈津、邢参次韵诗题,及王守、王榖祥、彭年、章文、文嘉、文彭、王世懋等多人题跋。
林泉之志——别号图与隐逸题材
隐逸是一般文人在仕途受挫后一种独善其身的生活理想。隐逸题材的绘画,就是文人寄托其长林丰草之思的表现。明代文人,尤好取别号,不但请能文者以诗文释之,而且还请能绘者以绘画图之,出现了一种特殊的隐逸题材的绘画,即“别号图”。别号图在明代吴门画派中尤其盛行,而文徵明所作尤多。其位置平正,立意巧妙,反映了身居城市的文人对于林泉之乐的向往和标榜。
《寒林晴雪图(轴)》
此画《寒林晴雪图(轴)》为深山雪景之高隐。构图以高远之法,远峰伫立若屏,中景寒林瑟缩,近处溪壑宛转,有水阁数间,中有隐士凝神侧立。画法多用枯笔干皴,山石轮廓以墨笔勾写,山体大片留白,天空则以淡墨烘染。笔墨精细,布景繁密,颇得岁寒明洁之意。
文心画意——文学名篇题材
古人视文章为千古之事,佳作一出,往往洛阳纸贵,传诵不衰。自北宋画院以诗题取士和文人画兴盛以来,文学与绘画之间的关系,可谓水乳交融、相得益彰。文徵明自少便好古文,一生之中,他不但抄录不辍,还时常取古代的文学名篇立意,绘之成图,这可视为他对这些文学意象的视觉化演绎和诠释。同时,他自己的诗笔温厚和平、文章淳雅典则,也使得他的绘画自然具有了一种书卷气的品格。
《豳风图(轴)》
《豳风》是《诗经》十五国风之一,是唐宋以前传统绘画中常见的教化题材。这幅《豳风图(轴)》以水墨枯笔绘江南水乡村居之景,其中人物,或品酌春酒,或鼓瑟吹笙,古意盎然,一派祥和宁静的景象。山体用短披麻皴,杂树刻画严谨,布置疏密得当。风格则上溯董源笔意,是文徵明早年画风泛览名家、不拘一格的佳作。
取法乎上——师承渊源题材
中国古代的艺术学习,尤其注重师资传授。文徵明20岁左右开始习画,即得亲炙沈周,时间长达20年之久。沈周初不欲徵明以艺事妨举业,终乃倾囊相授,爱重有加,告之以六法要义曰:“画法以意匠经营为主,然必气韵生动为妙。意匠易及,而气韵别有三昧,非言可传!”又提醒其画外功夫亦不可忽视:“莫把荆关论画法,文章胸次有江山”。经由沈周的悉心指授,以及与鉴藏家的广泛交往,文徵明更上溯宋元,广收博取,宋之李成、米芾、李唐,元之黄公望、倪瓒、王蒙、吴镇等皆有心得,而平生雅慕赵孟頫,每事多师之,堪称赵氏之隔代知音。
《云山图(轴)》
这幅《云山图(轴)》为文氏早年仿米氏云山之作。图绘主峰耸立,山岚浮动,烟云缭绕,杂树隐没。画法以水墨点染为主,皴染结合,色墨交融。云水留白,虚实相生;浓墨横点提醒,层次分明。笔墨滋润,气息隽秀。
格物逸兴——花卉竹石题材
《漪兰竹石图》局部
宋代以后,格物之学兴起,影响了花卉画的全面兴盛,主流为皇家画院画家,其以工笔写生为应物赋彩之能事。而同时,自苏东坡等提倡文人画以来,文人画家往往喜写枯木竹石与梅兰竹菊,其以水墨写意而寄托胸中之逸气。文徵明大有花竹之好,停云馆之前后,有竹、有梅、有兰,亦有菊,吟咏之不足,则形之于绘画,凡工笔、没骨、写意、双钩,皆各擅场。尤其是画兰,因宜配景,疏密得当,运笔潇洒,墨法清润,文徵明提出画兰竹应为“以风意画兰。以雨意画竹”,后人对他有“文兰”之目的评价。
“粗文”风格
《虞山七星桧图(卷)》局部
鉴赏界常流传“粗文细沈”之说法,指文徵明的粗笔风格和沈周的细笔风格因数量较少而都极为珍贵。这幅《虞山七星桧图(卷)》为文徵明摹赵孟頫画七星桧,是他粗笔风格。七星桧在常熟致道观,相传为梁代之物。明代存七株中,四株为宋人补植,其余三株为雷震风擘,幽奇怪崛,尤横出意表。沈周曾作图并题咏之。此画以枯笔线皴来表现树皮粗糙的质地,树叶则以密集的墨点点出,树枝盘错,气势流贯。文徵明非常注重用墨,他认为“人品不高用墨无法”,这幅作品用笔虽粗放但又文雅细中带润,仍然透露出他文人的内在气质。
诸体皆妙——文徵明的书法艺术
《小楷前后赤壁赋》
小楷,是自隶书增加提按顿挫而来,以钟繇、王羲之为典范。钟繇小楷,古质宽绰,但犹带隶书的味道;王羲之小楷,则变而为妍美劲挺,下启唐楷尚法之先河。文徵明的小楷,堪称一家,宗法钟、王,其风格早期宽绰、中期则修长、晚年则简质。相传,文徵明晚年神明不减,尤能写蝇头小楷而不辍。
《赤壁赋》是文徵明退隐以后创作较多的书法主题,这两张《小楷前后赤壁赋》是文徵明六十多岁和八十多岁分别创作的,在风格上有一个很明确的对比,作品中的跋是其曾孙文震孟撰写。
《隶书毛先生践行诗》(选页)
隶书,是汉代的官方书体,其将篆书的圆转笔法,简化为横平竖直的方折笔法。东汉中期,出现了庄重典雅的新体,即“八分书”,熹平四年(175)灵帝命蔡邕等以之书写太学石经。隶书在西晋以后成为古体,在风格上屡经变迁,魏尚遒雅、唐尚肥厚、宋则欹侧,元明则上溯曹魏西晋,挑拨平硬如折刀头。文徵明隶书,即具有“挑拨平硬”的典型风格。
《草书七律》
草书,明代以祝允明最为知名。而其实文徵明草书出入颠旭,也造诣不凡。相传文徵明出于让贤,才让祝允明独步于时。其佳作往往写得志得意满,才意气风发、纵逸超迈,俨然怀素狂草之再世。评者即称其神情自适,比之祝允明,未为多让。文徵明中年以后,草书之作颇为难得。
《草书七律》为文徵明自书诗四首。行笔张弛有度,气势恢弘,纵逸雄健,得怀素狂草之神髓,乃其盛年得意之作。此四首诗,收录于四库全书本《甫田集》卷八,字句略有出入,其中《八月六日书事》二首,系咏正德十四年宁藩朱宸濠谋反被擒之事。朱宸濠预谋之初,曾暗中招纳人才,吴中唐寅、谢时臣、章文等皆应聘而往,文徵明则拒绝聘礼并预见其必败。至是,人始服徵明之远识。
行书及行草书,文徵明传世作品较多。其典型风格,结体平正,用笔遒劲,佳者如风舞琼花、泉鸣竹涧,深有得于怀仁《集王圣教序》,又加之以苍老,路数显然是二王帖学一脉之正传。本次展览中,除了可见于绘画题跋者之外,文徵明单纯的行书及行草书的作品,包括自书诗词、尺牍、文学名篇、传记等类别。文徵明行书大字仿黄庭坚,体势开张,运笔苍健,乃可认为是文徵明于平正之外,追求险绝之笔法的尝试。
这件《草书七律》是上海博物馆藏,是文徵明自创诗以咏文天祥。文天祥是文徵明远祖同房的兄弟,所以在抒写的时候由于内心有一种家族的情怀,字体格外放逸,意态飞动。同时,在作品最后还有与董其昌并驾齐驱的明末士大夫著名戏曲家李日华的题跋,评价文徵明不仅字写得好,其创作的诗亦可以进入杜甫之堂奥。
《千字文》局部
《千字文》无疑可作为反映文徵明在书法上诸体兼备的全面造诣之最好证据。文徵明一生中多次写过《千字文》,据明末鉴赏家李日华记载,他晚年还曾经以之作为礼物,赠送给那些前来祝寿的亲朋好友。但文徵明四体兼备的《千字文》,流传少见。
此卷隶书平正典雅,篆书婉转圆通,有断烂修补之处。文徵明书法虽以《千文》为基础,但所书真、草二体为多,篆、隶二体较少。此卷与祝允明真、草千文二体合装,卷后有王宠、彭年、程绍隽题跋。
———————————————————————————————
这次参展作品,汇集了包括上海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朵云轩、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美国耶鲁大学艺术馆、美国檀香山艺术博物馆等22家文博机构藏文徵明70余幅精品,涵盖了山水、花鸟、人物、古木竹石等不同内容以及篆、隶、楷、草、行等不同书体作品,虽不算少,但相比较衡山先生的高寿与创作之富,或许依然只能算是一斑窥豹了。
当天是周一,苏州博物馆闭馆,展览尚未对社会公开展出,不过因研讨会之故,展览对与会者全程开放,中途茶歇后遂进馆观画。
《咏文信公事四首》
地下一层展厅陈列的均是文徵明书法,起首为一行草作品《咏文信公事四首》,系咏南宋文天祥事迹,书法清瘦劲折,顿挫沉痛,乍看有松雪之韵,实则有放翁之格:“地转天旋事不同,老臣临市自从容……”文徵明的先祖文宝与文天祥是一脉同谱,潜意识里,文天祥对文徵明道德的规范应当有一定的影响,无论是年轻时在温州代父“却金”,还是年高德后的道德文章,于此皆可见出一二。
小楷《铁崖诸公唱和诗》
随后则是极具代表性的小楷《铁崖诸公唱和诗》,系抄写元代杨铁崖、张雨、顾阿瑛雅集石湖胜事,卷首下部有残缺,相比较年老后的小楷愈加精纯,章法严谨,此一小楷系其40多岁时所书,笔法虽未成熟,然而却另有一种宽绰古雅之姿。
狂草七律
其后一幅狂草七律之作,系上海博物馆所藏,世不多见,笔法恣肆,圆转自若,看惯了谨严认真的文徵明书法,这一幅第一次见,倒真是意外。书法内容系咏正德十四年宁藩朱宸濠谋反被擒事(唐寅即因应朱宸濠之招而装疯方脱身),朱宸濠亦曾邀文徵明,不过却未得到回应,文写此幅时已是朱宸濠反逆伏诛后一年,回视往事,对于自己的超脱当颇自得,笔势间一种舒畅与超脱之气清晰可见,“如闻黯岛偾洪都”中的“闻”字,“笑他李白成何事”中的“何”字,皆单字占满一行,驰骋满怀,飘逸纵横,有怀素“自叙”之风,亦有山谷“诸上座”之势,视以草书驰名的祝允明大概亦未遑多让。
行书家书(局部)
南京博物院所藏行书家书系写给其子文彭、文嘉书信,平易亲切,流丽自在,其中一封有“石湖风景,常在梦中,若得遂请,甚于进官也”之句,大概是其赴京任职时所书,彼时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挤,且应制文书的乏味,权臣之险恶,都使得他心中悒悒不乐,且北方山水与江南士子终究隔着一层,这一句话也可见其后文氏绝意致仕归隐家乡的先声与决心。
《行书自作诗》
而这样的心态在中间展柜的《行书自作诗》中则已成为追忆与总结之语,《行书自作诗》系辽宁博物馆所藏,系大字行书,仿黄山谷,结体疏朗,内容即忆在京三年的际遇:“三年端笏待明光,潦倒争看白发郎。只尺常依天北极,分番曾直殿东廊……白头万事随烟灭,惟有觚棱入梦频。”
《小楷前后赤壁赋》
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小楷前后赤壁赋》可谓文徵明小楷书法的代表极品,也见证了文对东坡的热爱,读之品之让人惊叹不已——小楷竟可得如此精熟温纯!尤其是后赋,如此高龄,用笔一丝不苟!两赋一书于61岁时,一书于86岁时,前后相隔25年,正可考其小楷笔法的变化,相似的是两者均取法右军《黄庭经》、《乐毅论》,用笔精绝,相异的是毕竟经过25年时光,人生心态都有变化,前赋题有:“连日毒暑,慵近笔研。今雨稍凉,戏写此纸。既老眼昏眵,而楮颖适皆不精,殊益丑劣也。嘉靖庚寅六月六日甲子。”风格稍稍宽博,结字方正而隶意足,后赋则题云:“前赋余庚寅岁书。抵今甲寅,二十有五年矣,笔滞而弱,今虽稍知用笔,而聪明已不逮,勉强书此,以副芝室之意,不值一笑也。是岁二月十日。”相比较前赋,字体稍小一些,布白稍多,字显得瘦劲而更具开张之势。谢肇制在《五杂俎》中对其楷书所说的“疏密匀称,位置适宜。如八面观音,色相具足”可谓的评,其实私意以为坡翁此赋必得以行书或狂草书之方得其妙处,或许还是方薰《山静居画论》说得好一些:“衡山太史书画瓣香松雪,笔法到格,乎入吴兴之室矣。然自有清和闲适之趣味,别敞迳庭,亦由此老人品高洁所至。”
扇面《草书自作诗二首》
扇面《草书自作诗二首》(故宫博物院所藏)无论是书法还是文词都让自己喜爱,是作作于1538年,仿五柳先生《归园田居》,笔势跌宕起伏,“久客念当归,何待秋风生,黄花有佳色,青山无俗情。”此作更具文人天真性情的一面,无拘无束,具超逸之势,或许是文徵明的本性所在,只是大多的时候,世俗与儒家的理想与规范依然制约着这位老人,免不了让其一般书作见出习气。
《四体千字文卷》(选)
书于78岁的《四体千字文卷》(1547年)反映了他在篆隶书方面的功力。隶书相对典雅平正,而篆书气力似稍逊。
《行书张一川小传》
《行书张一川小传》书于1559年,为天津博物馆藏,也是存世的文徵明作品中创作时间最晚的一件——此作完成四天后,文徵明为严杰母书墓志,书未毕即置笔而逝。此书可谓文徵明标准的行书,虽已近九旬高龄,然而字里行间却法度严谨,全无衰相,读之让人不得不叹。
看看时间不早,复上二楼观画作,楼梯边可见放大的巨幅文徵明像,手捋髭须,意态闲适儒雅。
二楼右侧迎面是四页放大的文氏青绿山水局部,上署“衡山仰止”四个大字,门前且有古朴精致的“玉兰堂”纱笼灯,苏州人策展的匠心与巧思于细微间一一显现。
与印象里文徵明山水画以浅绛和细笔水墨山水为主体(即所谓“细文”)居多不同的是,展厅呈献了众多粗放简疏风格的作品——即所谓“粗文”,乃师沈周的影响清晰可见,而文氏于宋元水墨写意画的用功之深也可见一斑。
《云山图》轴
以米家法所绘的《云山图》轴即是一明证,此图为上海博物馆所藏,首次获观,上有沈周、文徵明、唐寅三家题跋而尤其难得。画作左下三四杂树,中部则主峰隐没云间,山岚飘浮,溪水清流,上部为三家题跋,左署“文壁”,题云:“苍霭夕阳树,疏明雨后山。白云遮不尽,犹在有无间。”钤“停云生”白文印。沈周题于中间“虎兄文仲子,只作后身看,小笔将云卷,溪山点翠寒”,唐寅署于其后,也一小诗:“晚云明漏日,春水绿浮山,半醉驴行缓,洞庭黄叶间。”裱边有王同愈、吴湖帆题跋。吴湖帆称石翁款书时已八十左右,而“左唐右文尚不满四十岁”,这也确定了此一山水系文徵明早年仿作的身份。
《仿倪云林山水卷》
《仿倪云林山水卷》作于1553年,重庆三峡博物馆藏,文徵明绘时已84岁,彼时于元人的心追手摹依然不辍——相比较“细文”,这样的画法更见性情,也与其书法中超逸的一路相契,这一点大概仍是受他所称“我家沈先生”的影响。
画卷之末文徵明以典型的八旬小楷记有:“倪元镇画本出荆、关,然所作皆只尺小幅,而思致清远,无一点尘俗气,余暇日用戏用其墨法,计为长卷,所谓学邯郸而失其故步也。癸丑十月又三日,徵明。”
相比较云林山水,此画沿用了倪瓒著名的“折带皴”,干皴居多,笔形极肖,然而观之却与云林画作的观感截然不同,云林画作用笔简淡,构图亦往简中去,几无一点尘俗气,且多天际想,而此画却将云林简淡的笔墨衍为长卷,且充满机巧结构,不得不恨其景碎——未知倪迂若地下有知会作何想?
关于文徵明的拟作,其子文嘉有一段话说得颇清楚:“性喜画,然不肯规规摹拟,遇古人妙迹,惟览观其意,而师心自诣,辄神会意解。”然而儿子对父亲自然没有不夸的道理,文徵明题跋中所记的“所谓学邯郸而失其故步也”虽说是自谦之辞,也可以说有自知之明,因为笔墨的简淡与构图结构的繁复到底不太协调,而从某种角度而言,“吴门画派”与元人之高下也因之可辨。
但文徵明毕竟是文徵明,毕竟他是可以将云林笔墨衍成一长卷的,且一改云林之简静风格。此一画卷最末段却终于见出云林的“思致清远”——倪瓒典型的“一河两岸”构图在画面终而出现,因为画卷之前大量的铺陈与琐碎,此时以简淡的笔触绘“一河两岸”尤显旷远简洁。
《江南春图》
另一仿云林的《江南春图》(故宫博物院藏),系绘于绢本之上,读之莫名感觉树之线条纤细而弱,少劲挺之姿,相比较云林之作,读之也少出尘之姿,但对比前一幅仿倪山水卷,用笔却清简不少。尽管如此,若联系云林的寄意于画与“聊以自娱”,此画虽有云林构图的影响,却依然免不了偏于巧思,多人间之味。后面的题跋书法依然过于流丽精熟,与倪瓒《江南春》书法的高古萧散相比,少了许多生趣。
《墨竹图》
然而“粗文”的写意花卉却都精彩,如《墨竹图》师法文同与赵松雪,墨色淋漓;《冰姿倩影》绘老梅一株,简拙清劲;《双柯竹石》用墨尤妙,极有元人意趣,观之再三,流连不已。《兰竹图》册,以唐人双钩法绘兰,自题有“新奇本出汉飞白,古意尚有唐双钩”,果然古意足,素雅之极,其后的金农于此取法亦较多。
《漪兰竹石图 》 (局部)
《漪兰竹石图》 原长约12米,展出不过两三米,风格自称师法赵孟坚、郑思肖,然而观之与赵松雪之兰石图却颇相类,中央美院人文学院邵彦于此次研讨会结合赵孟頫与文徵明用笔,认为存世之赵孟頫“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等为代表的竹石兰石图以及文之竹石图中,画石多“破锋铺毫,辗轧拖动”,并不符合赵文二人的用笔风格,或均非真迹,而作赝者中,文之弟子周天球、其子文彭等或皆有份,这一观点结果引发激烈争论。个人以为这一观点目前亦未能服我——艺术家的风格往往是多样的,尤其对赵与文这样的大家而言,然而这样的观点呈现无疑是颇有意思的。
《虞山七星桧图卷》
陈列于展厅中间柜内的《虞山七星桧图卷》(1532年),曾几经拍卖,现藏于美国檀香山艺术博物馆,为摹拟赵松雪画作。七星桧原在常熟致道观,现在大概也难觅其踪了,原为南朝梁时树,明代存七株,其中三株为雷电所劈,偃仰诘屈,极有幽奇朴拙之美,与现在仍存的苏州司徒庙“清奇古怪”古柏有相似处。赵松雪原作应已不存,文徵明的摹作纯以笔墨胜出,古雅老劲,用笔极其含蓄,以枯笔淡墨表现树纹,浓墨表现斧劈皴裂,小叶则以或浓或淡的墨点密密点出,树干树枝交错,似苍龙游动,一股高古清气流贯其间,品读再三,喜爱之极。
《金鸡图》
另一文徵明的临摹沈周之作——《金鸡图》亦颇有意思,临摹画作之外,题款亦毕恭毕敬地临写沈周书法,后署“徵明临”,此作临摹于1543年,文已是74岁高龄,而沈周也已辞世三十多年,文徵明常念其师,有“吾先生非人间人也,神仙中人也”之句,大概又某日怀念起沈周对其散淡志向的教诲,观画有感,临之摹之,且自题:“争雄不少少年场,走马长安事亦忘”。
《人日诗画图》
山水方面,《人日诗画图》亦可见出沈周的影响,此作是目前可见文徵明最早的画作(1505年所绘),藏于上海博物馆,所绘是文徵明与友人朱性甫、吴次明、钱孔周,门生陈道复及其弟陈津雅集于自家停云馆。笔致简朴,墨气清润,风格虽未成熟,然而一种清新温雅之意却扑面而来。
《剑浦春云图》
《寒林晴雪图》
《剑浦春云图》亦可看出沈周精笔的影响。
《寒林晴雪图》,构图以高远之法,布影极繁,用笔淡而精细,几可算得上小楷入画,其严谨处真让人惊叹。
《兰亭序图》
《浒溪草堂图卷》
《赤壁赋图卷》
代表文徵明风格的青绿山水无疑是极具特色的。其小青绿山水以赵孟頫、钱选为宗,笔法细腻而精润,如《兰亭序图》、《浒溪草堂图卷》、《赤壁赋图卷》等。《兰亭序图》系为祝允明书法所补之图,自题云:“见而心赏之,特为补图。偶得赵松雪画卷,精润可爱,故行笔设色,一一宗之,不免效颦之诮。”
重青绿山水则有《惠山茶会图》(1518年)、《花坞春云图》(1532年)等。
《花坞春云图》(1532年)
《惠山茶会图》(1518年)
《惠山茶会图》所记亦是一次雅集,1518年,文徵明与好友蔡羽、王守、王宠、汤珍等人至无锡惠山游览,品茗饮茶,吟诗唱和,事后便创作了这一画作。画面突出“茶会”,运用工笔设色法,人物衣纹与神态则多高古,呈现出清丽细致、文秀隽雅的风格。文之所绘题材多文士生活,这也是明代中期社会趋于安定、文人生活安逸于世俗生活的写照,相比较元代的黄子久、倪云林,文无疑是入世的,他心中的理想大概还是世俗与儒家的理想人生。
《桃花问津图》
《桃花问津图》长约五六米,为辽宁博物馆所藏,去年曾在深圳展出,同样糅进了赵孟頫山石技法及设色特长,长于组织与结构,观其点苔,变化多端,极见精神。
《松下高士图》
《松下高士图》轴为天津博物馆藏,系文徵明赠与得意门生王宠之作,古意盎然,此一作品有“四胞胎”,四幅图布局结构和树木、人物形态几乎同一,此次大展独独呈献“天津本”,想来当有主办方的道理所在。画面绘古松数株,二高士坐于石上相谈话别,左上题诗之外,又题有“履吉将赴南雍,过停云馆言别,辄此奉赠”。
《湘君湘夫人图》
文徵明与王宠在亦师亦友间,对其十分看重,而赠其画作,必是精品,今年上半年于北京故宫展出的《湘君湘夫人图》即文以晋人笔意画成,画风高古飘逸,亦是画赠王宠之作,与雅宜山人的艺术趣味自然十分相契。
可惜的是《湘君湘夫人图》因上半年展过,此次未能一起展出,现场人物画仅一《老子图》(广东省博物馆藏),相比较《湘君湘夫人图》以晋人法,此画则取法乎李公麟,白描线条极简而洒脱,寥寥数笔,亦如老子之言,言愈简而意无穷。
附、展出部分作品清单
1 石湖图 册页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
2 吴中胜概图 卷 绢本浅绛设色 1532 天津博物馆
3 山水图 扇页金笺浅绛设色 美国檀香山艺术博物馆
4 木泾幽居图卷 绢本设色 1537 安徽博物院
(注:周子籲的别号为木泾居士,此卷即为文为其所作别号图)
5 人日诗画图卷 纸本墨笔 1505 上海博物馆
(注:人日即正月初七)
6 雨中访友图扇页 金笺墨笔 1505 湖州市博物馆
7 兰亭序图 卷纸本设色 1532 辽宁省博物馆
(注:卷首有祝枝山书兰亭序)
8 沧谿图 卷绢本设色 1544 故宫博物院
9 林庭燕坐图轴 纸本设色 1555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10 寒林晴雪图轴 纸本设色 1531 上海博物馆
11 雪景山水图轴 绢本墨笔设色 故宫博物院
12 五月江深图轴 纸本墨笔 1536 苏州博物馆
13 山水图 册页金笺设色 耶鲁大学艺术馆
14 花坞春云图卷 绢本设色 1532 安徽博物院
15 浒溪草堂图卷 纸本设色 1535 辽宁省博物馆
(注:别号图,文为其好友沈天民作)
16 惠山茶会图卷 纸本设色 1518 故宫博物院
17 赤壁赋图并书卷 绢本设色 1558 上海博物馆
18 江南春图并词 卷 绢本墨笔 1544 故宫博物院
19 烟江叠嶂图卷 纸本墨笔浅设色 1508 辽宁省博物馆
20 桃源问津图卷 1554 辽宁省博物馆
21 老子像 轴纸本墨笔 1549 广东省博物馆
22 耸石高士图轴 纸本设色 1531 天津博物馆
23 临沈石田金鸡图轴 纸本设色 1542 天津博物馆
24 云山图 轴纸本设色 上海博物馆
25 仿倪云林山水图卷 纸本墨笔 1553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26 墨竹图 轴纸本墨笔 吉林省博物馆
27 冰姿倩影图轴 纸本墨笔 南京博物院
28 芙蓉图 轴绢本设色 广东省博物馆
29 双柯竹石图轴 纸本墨笔 1531 上海博物馆
30 兰竹图 卷纸本墨笔 故宫博物院
(注:有两幅,一幅为双勾法绘兰竹,一幅为写意竹石)
31 枯木竹石图扇页 金笺墨笔 1558 上海博物馆
32 虞山七星檜图卷 纸本墨笔 1532 美国檀香山艺术博物馆
33 漪兰竹石图卷 纸本墨笔 辽宁省博物馆
34 横塘图 册页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
(注:与第一期中的《石湖图》册页是一套的 对开都是那位门卫大爷写的字)
35 洛原草堂图 卷 绢本设色 1529 故宫博物院
(注:别号图 为友人白悦作)
36 句曲山房图卷 绢本设色 1541 上海博物馆
37 中庭步月图卷 纸本墨笔 1532 南京博物院
38 行书五律煮茶诗 纸本 苏州博物馆
39 剑浦春云图卷 纸本设色 1509 天津博物馆
40 烟江叠嶂图卷 纸本墨笔 1508 辽宁省博物馆
41 豳风图 轴纸本墨笔 上海博物馆
42 万壑争流图纸本设色 1550 南京博物院
43 连辔访友图 扇 金笺设色 1535 上海博物馆
44 秋花图 轴纸本墨笔 故宫博物院
45 行书六言诗轴 冷金蜡笺 南京博物院
(同38)
46 玉兰图 轴 绢本设色 朵云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绘画史论——画人评传(下)
宋元绘画之天津博物馆典藏
大众艺术网:眼界 | 一脉相承的清代山水 ——中国清代名家五十六幅精品山水绘画集作品欣赏...
知鱼堂书画录
明 沈周 《山居读书图》轴,绢本墨笔,纵116.6厘米,横
国画-- 兰竹石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