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话名家】李万锋:千磨万击 锋发韵流

州委宣传部“文艺名家工程”推介栏目

州文艺评论家协会  协办

他是目前我州最年轻的获得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资格的画家,他的画给人以清新、美好、向上的感受,如同他为人处世风格。他执着思考,勤奋创作,画出了一批又一批表现湘西山水的好作品!今天《对话名家》带您一起去了解这位认真“师人”“师物”“师心”的优秀画家——李万锋。

人物简介

刘世树:团结报社社长、总编辑

李万锋:著名青年画家

 刘世树:

万锋,你好,看你最近精神不错,肯定是喜事多啊!

李万锋:

谢谢刘社长对我们年轻人的关注和鼓励,在艺术领域,我们还算晚辈,能上团结报《对话名家》栏目,就是当下我最大的喜事了。

 刘世树:

据我了解,前不久,你刚刚获得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资格,你这么年轻,就取得这么好的成绩,非常难得,也非常不易。我们当初策划、开辟《对话名家》栏目时,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在确定对话对象时,既包括在文艺创作领域取得公认成就的文艺前辈,也要推介你们这些还有较大上升空间的青年才俊,你们就是湘西文艺事业未来的希望。

 李万锋:

正如刘社长刚刚所说,能获得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资格,的确是我最近的另一件大喜事。我从小热爱画画,近乎痴狂地热爱,一路走来,可谓一路荆棘,幸好,这一路上也是收获满满,正是这些收获成为我莫大的勉励和前进道路上的不竭动力。

 刘世树:

这一路上肯定不容易,你是农村走出来的,到目前为止又没有正式的职业,职业画家可不好当啊!特别在我们湘西,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大家的意识也没跟上来,要专门靠画画养活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李万锋:

说到这里,我要真心感谢我的父母。我父母都在农村,大家知道,在农村,家长们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考学,找份正儿八经的工作,这才是正道,至于画画,在他们眼里,可能是一种不务正业。可是我父母从来没有这样的观念,他们一直在背后默默地支持我画画,他们是我能够坚持到今天最大的力量。

❖《家 园》

 刘世树:

你刚刚所说让我感同身受。你是八零后,我是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们那个时代,更艰难,但父辈们都相信知识能改变命运这个最为朴素的道理。他们那代人淳朴、忠厚的品性非常可贵,至今还深深地影响着我,我自己也是知识改变命运这一观念的受益者。

李万锋:

虽然父母一直在背后默默地支持,但内心总是愧疚,这份愧疚甚至一直折磨着我。记得我二十几岁的时候,有那么一段时间,感觉前途非常迷茫,内心非常焦虑,后来,有一段时间,我都放弃了画画,直接回家种地,养猪,干农活,搞了一段时间后,又南下广东打工,想把画画慢慢“戒掉”。

 刘世树:

理解你的这份愧疚。正因为对画画“爱之深”,所以对自己“责之切”。

 李万锋:

就是这样的,当时年轻,心里有点急,想急于出成绩,特别想急于改变自己的生活现状。

 刘世树:

当艺术家,走向艺术道路,真不容易啊!这也是我们《对话名家》栏目深入了解了这么多艺术家他们间不约而同的一个共识。

 李万锋:

其实,现在想来,艺术的魅力也就在于此。你再怎么艰难,但你无法“戒掉”它。记得,打工那段时间,我所在的工厂一个月只有一天的假期,只要一到假期,等别人都出去了,我就会一个人躲在宿舍里,迫不及待地掀开被子,在床板上铺开画纸画起来,一画就是一整天,真的是废寝忘食,没办法,太想念画画的那种感觉了。

❖《春 艳》

 刘世树:

我想到一句诗,郑板桥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句诗很契合你,历经磨难,依然保持坚定地热爱。

李万锋:

要说“千磨万击”勉强说得过去,但要做到“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那份从容淡定还是相差甚远,毕竟自己也还年轻。这些年来,我也领悟到一个最为简单的道理,热爱一个东西,一定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要有定力,特别是要有抗拒诱惑的定力。

 刘世树:

相信随着你在绘画领域取得的成绩越多,各方面的条件都会得到改善,生活会越来越好,画画的状态也会越来越好。 

 李万锋:

是的,现在,基本上靠画画能养活自己了。所以当下思考最多的问题是如何把画画好,不断地去突破自我,抵达新的高度。

❖《春醉湘西》

 刘世树:

前段时间,欣赏了你最近创作的几幅作品。感觉在山水画创作上,你着实表现出了非同一般的功力。比如《古干清韵随流水》这幅作品给我的印象就非常深刻,这幅画把花鸟与山水结合得非常好,老梅树干苍劲挺拔,与大自然山水景象结合,聚与散的虚实空间、形式构成对比,山间流水与雉鸡、山竹、野草环绕周围,构成一幅和谐静谧的自然图画。

 李万锋:

我近年来一直在尝试将花鸟画与山水画相结合,在中国传统绘画领域,山水画和花鸟画各成独立体系,要做到将二者结合并不容易。因为山水画观察对象的方法是从近向远看,这样才能把近山远水尽收眼底。传统花鸟画是把观察的镜头从远往近拉,这样观察对象才能具体、清楚。山水画和花鸟画相结合就必须把山水画的观察镜头往近处拉,把花鸟画的观察镜头往远处推,然后再调整到画家所需要的距离。这样的绘画视角比山水画小、比花鸟画大且具有层次感和景深感。我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努力,当然,我主张花鸟画和山水画自然的结合,反对两者的硬性结合。

❖《古干清韵随流水》

 刘世树:

这种探索非常有益,这是你这几年来艺术水平突飞猛进的一个重要表现。

 李万锋:

这几年的确感觉自己在不断进步,对自己的创作理解得更准确一些了,在创作方向上也感觉比之前看得更清楚一些了。这主要还要得益于几位老师的帮助。田明老师一直是我的授业恩师,是我艺术道路上的引路人。2014年我通过努力有机会到中央民大进修,给我上课的是李魁正、李爱国、苏百钧、郭继英等名家。要知道,这些名家平时只能在书本上看得到,我这个从湘西乡里来的学徒,能跟他们学画,真是大大地开阔了我的视野。学习期间,不仅得到这些书画大家的指点,同学之间也是藏龙卧虎,有很多可以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这些都是莫大的收获。

❖《悠悠乡情系苗寨》

 刘世树:

山外青山楼外楼,看多了高手的创作,自然就知道自己的不足在何处,博采众长,是提升自己的绝好方式。特别是你,作为一名职业画家,走出自己的小世界和固有的圈子更利于成长。

 李万锋:

的确如此。对我来说,能有机会走出去,见见世面,是我艺术成长最好的途径。因为那次学习,我确实尝到了甜头,去年,我又去了一趟北京,在著名画家刘立勇老师开办的高研班学习了整整三个月。这三个月的学习使我打破了自己惯常的创作思路,大大拓展了我创作的深度和广度。比如说,有些作品,我认为我的创作已经到此为止了,也就是说这幅画已经画完了,但导师们在画面上随意增加几笔,又多了许多意味,在他们的指点下,让我能够更深入、更大胆地去调整和完善自己的作品,我仿佛探寻到了艺术世界的一个桃花源。

❖《雪梅含香到苗寨》

 刘世树:

《雪梅含香到苗寨》这幅作品就是你在刘立勇老师的高研班创作的吧?前几天看到这幅作品,感觉整个画面以寒梅为主,以苗寨作为背景,画得很生活化,也很生动,且不乏大气、朴拙的艺术格调,给我们营造的是一个冰清玉洁的清净世界,这样的作品很见功力。

 李万锋:

在刘立勇老师的进修班,我一共创作了八幅六尺以上的大幅作品。学习期间,技法的增进、理念的碰撞,让我的画路更加开阔,胆子更大了,探索的意识更强了,也可以说是越来越不“老实”了。《雪梅含香到苗寨》这幅作品,其实也是我的一种尝试,尝试在浑厚与轻松、松弛与放纵的笔墨语言之间,去追求一种大气、朴拙的艺术风格,包括《湘西雪霁》等作品,都是这样的尝试。

❖《湘西雪霁》

 刘世树:

你的山水、花鸟作品多以湘西为题材,你觉得湘西的山水和别处相比,有什么样的特点?

 李万锋:

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和独特的美,它们为艺术家们提供了不同的素材和养分。我们湘西的山水秀丽,充满灵气,这让我们笔下温柔细腻。当然,我们湘西人的性格是比较豪爽、泼辣的,这又让我们在艺术创作上不拘一格、大胆想象。在大西北,那里的山河更多的是壮美。到江南水乡,四处流淌着的是柔情蜜意。东南沿海省份,人的性格更温和,更擅长精打细算。这些不同的特点都会滋养出不同风格的艺术家,没有好坏优劣之分,都是可贵的养分。

❖《婺源三月春意浓》

 刘世树:

作为一位八零后的画家,你还非常年轻,艺术之路还很长,在艺术创作上,有什么样的野心?

 李万锋:

野心不敢说,但人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我希望自己趁着还年轻能吸收更多的知识和养分,让自己的艺术道路更宽阔,更长久。也希望能带动生活中一些朋友,能有更多人懂画,赏画,爱画。将来有条件希望能培养一些孩子、青年,让更多人热爱艺术,传承国画之美。

❖《醉红浓时国色香》

❖《雨后惊春雀》

  人物简介

李万锋:

又名万峰,职业画家,1980年出生于湘西永顺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在全国入选、获奖百余次,并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香港、澳门、美国纽约、日本东京等地展出。部分作品在《美术报》《中国书画报》《书法导报》等刊登。多幅作品被中国美协、中国国家画院等多家美术馆收藏。

  艺术简历

  ● 2005年《秋山听泉》入选民族百花奖·第六届中国各民族美术作品展。(中国美协)

  ● 2005年《铮铮风骨》获历史丰碑·中国书画作品展优秀奖。(湖南省美协)

  ● 2010年《雨过晨山织寒烟》入选第二届中国山水画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画院)

  ● 2011年《云山人家》入选中国名家四条屏画展。(中国美术馆)

  ● 2011年《清韵》获中国(芮城)永乐宫第四届国际书画艺术节最高奖。(中国美协)

  ● 2011年《冰清玉姿》入选第五届中国花鸟画作品展。(山东省美协)

  ● 2011年《故园偶感》获“富基杯”湖湘艺术创作大赛铜奖。(湖南省文化厅)

  ● 2011年《山寨悠悠锁翠烟》获第二届“侨光艺术奖”书画大赛银奖。(河南省文联)

  ● 2011年《野含时雨润》获“中国·遵义2011余庆飞龙湖全国书画大赛”一等奖。

  ● 2012年《清韵》获“水仙杯”首届全国书画名人邀请展一等奖。(河南省文化厅)

  ● 2012年《问道武当山》入选“画说武当”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协)

  ● 2012年《金色家园》入选吴冠中艺术馆开馆暨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协)

  ● 2013年《云锁春山绿野秀》入选第三届“徐悲鸿奖”全国中国画作品展。(江苏省美协)

  ● 2013年《家园》获第二届“海峡杯”全国书画大赛一等奖。(福建省美协)

  ● 2013年《清韵2》获第二届“锦绣中华·盛世水墨”中国画百米长卷展最高奖。(中国美协齐鲁美术馆)

  ● 2013年《湘西清韵》获首届蔡文姬奖全国书画大赛三等奖。(河南省书画院)

  ● 2013年《清气满乾坤》获水墨鄱湖·秀美江西——全国当代名家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江西省美协)

  ● 2013年《清韵3》入选第六届中国著名花鸟画作品展。(四川省美协)

  ● 2013年《湘西晨韵》获2012新民晚报“夜光杯”全国书画大赛银奖。(新民晚报、上海美协)

  ● 2014年《苗寨悠悠锁乡情》获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优秀奖。(国家民委、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

  ● 2015年《晴雪之素梅》入选“悲鸿精神”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协)

  ● 2015年《古干晓雪》入选水墨彭城·全国写意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协)

  ● 2016年《暖冬》入选“明德·和融”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协)

  ● 2016年《梅花开尽香白雪》入选2016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协)

  ● 2016年《中华风骨》入选“万年浦江”全国中国画(花鸟画)作品展。(中国美协)

  ● 2016年《湘西雪霁》入选“逐梦·威海卫”全国中国画展。(中国美协)

  ● 2016年《古干清韵随流水》获“丹青扬州”第二届全国中国画(花鸟画)作品展最高奖。(中国美协)

  ● 2016年《雪梅含香到山寨》入选中国精神——中国百家金陵画展。(中国美协)

❖《中华风骨》

湘西画语 心象自然

饶 永

第一次见到李万锋,是在2007年秋天,湘西著名画家田明先生约我到古丈县采风作画,见到了万锋在现场兴笔作画,当时,他画的是一幅写意花鸟画,见这位二十几岁的湘西小伙子精炼简约的笔墨之间流淌出诗意的神韵,心里便是一振,对其非常赞赏,我从此也就特别关注他。如今,转眼之间,十年过去,万锋在不断成长中,不断增长了见识,提高了技艺,并已成为湘西州中国美协会员中最年轻的国画家,实属难得。

纵观李万锋的中国画,会发现,他是一位元明绘画美学的实践者,而且又是一个能融合南北、糅合中西的艺术叛逆者。他对宋元明这三个时期的文人画特别钟爱,在他创作的一系列山水画中,他追摹宋朝山水画“气象萧疏,烟林清旷”“峰峦深厚,势伏雄强”的意境特征,既能体悟到虚静空灵的道禅意境,又能感受到虚静其怀,悟解天地山川自然生命的活泼自在,体现着一种至美无言的大化之境,这也正是他作品的艺术魅力之所在。湘西的自然山水秀丽中充盈着灵气,而湘西人的性格却豪爽、泼辣,充满着人文特质的湘西山水让“生于斯,长于斯”的李万锋既获得了大自然的天地灵气,又从性格上给予了他不拘一格大胆想象的禀赋。从近些年来他陆续创作的不少大幅山水画、花鸟画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画呈现出古拙典雅、雄姿坚实、清新自然的审美趣味。无论是色线、泼墨、点染,都是为其烘托主题,使整个画面苍茫中有气势,画面中那些累累山峦,雄壮而悠远,那些苗寨或土家族民居,掩映在参差绿荫的树木青竹中,淙淙的山泉泻于山间,一片生机跃然纸上,这正是他热爱家乡的情感世界与思想情结的流露。

通过对李万锋其画、其人的深入了解,更深刻地感受到他是一位认真“师人”“师物”“师心”的优秀画家,他执着思考,勤奋创作,画出了一批又一批表现湘西山水的好作品,如2013年他的作品《家园》获得福建省美协主办的全国书画大赛一等奖,2011年他的作品《故园净土》荣获河南省美协主办的全国书画赛一等奖等等,都体现了他不凡的笔墨功夫。特别近年来,李万锋先后两次前往北京进修,通过接触名家、大家,开阔了视野,增进了技艺,迎来了他创作的一个高峰阶段,仅2016年一年,他在国展中就取得了获奖两次、入选三次的好成绩,从2011年来到现在,在全国与省市就获奖、入选百余次,算得上一个获奖专业户了。

人们常说,画如其人。万峰的画给人以清新、美好、向上的感受,如同他为人处世风格一致。这位湘西小伙为人谦逊,心态平和,作风严谨而执着,有“大道至简,平淡为归”之心境,实属难得!如今他正值盛年,虽然他已从“野花点点旁开”跃升到“孤峰起翠如螺”的高度,但正如他所说,“艺术无止境,努力攀高峰”。

走笔至此,我相信:李万锋还很年轻,他从不自满,一直虚心求学,他正以他的实力在当代画坛崭露头角,作品为人们所喜爱,为专业人士所称道。但他也知道,他的画风还未定型。而我认为这是好事!因为不定型,既可发展又可变化,相信他会取之自然,循序渐进,通过画外之功,透脱出去,冲开天窗,然后一起直之,直奔巅峰。因为他始终恪守从艺的寂寞之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糅合中西,关照古今。他正脚踏实地走向生活,认真地领悟自然。他健笔凌云意纵横,定能在艺术道路上迈出更新的步伐,取得更大的艺术成就。

(作者饶永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中山画院副院长、民革中央画院理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湘西李万锋山水作品
清新淡雅 诗意盎然——当代名家中国画线上作品展
中国人民大学画院导师——吴洪祥
以书入画――王旗文花鸟画欣赏
笔墨在“苍辣”与“秀润”之间
秋山初静袁琳工笔画作品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