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毛主席递烟给老朋友,发现只剩一支烟,主席一个动作展现高情商

1936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做出一个决定--在苏维埃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设立外交部,该外交部的成立非常有必要,因为当时随着我党的政治影响力不断扩大,我党需要一个专门的外事机构,负责对外联络和宣传工作。

外交部成立后约半年,中共中央又成立了联络局,专门负责统战和对外接待工作。也是从这之后,延安发生了很多外交上的趣事。

延安时期的外交

自从联络局成立后,前往延安的社会名流就在逐渐增加,中共中央细致分析了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内外形势所呈现出来的新特点,认为原外交部的功能略微单一。

于是让陕甘宁边区政府执行委员会下辖的秘书处将原外交部的工作进行交接负责,同时在秘书处下设立了一个名为“招待科”的部门,他们专门负责外来宾客的接待工作。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招待科也在不断壮大和发生着对应的变化。

起初毛主席要求招待科在工作过程中要“实事求是”,因为毛主席觉得这样才能取得党外人士的“信任和理解”,但当时对我党感兴趣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比如1938年时,爱德华率领印度援华医疗队奔赴延安的过程中,就看到一个非常令人震撼的场面,在延安崎岖的山路上,有一队队奔向延安的人流,这让爱德华忍不住赞叹:

奇迹,奇迹。这简直是奇迹!这是20世纪中国的耶路撒冷!

诚然,这样的局面之于我党进行对外宣传和联络工作非常有利,但同时也因为人员成分越来越复杂,交谈招待过程中不能再单纯的“实事求是”。

于是毛主席提出,希望招待科在今后的工作中大胆肯干,言谈举止间要谨慎细心。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周总理进一步制定“来则欢迎,去则欢迎,再来再欢迎”的自由政策等,这些政策让我党有关人员可以更加游刃有余地应对交涉工作。

而通过与多名国际友人乃至当时社会名流的交谈,我党成功地让外界了解到党内各项基本政策以及边区人民代表机构的运行原则和规则,这对于我党揭穿国民党反动派多年来的污蔑和抹黑言论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然除了对我党的好奇之外,毛主席独特的人格魅力也是吸引众人趋之若鹜的原因。

毛主席、老朋友和香烟

对于每一个来到延安访问的知名人士和社会贤达,毛主席必要抽出时间和来访者见面。若是有老朋友来访,毛主席更是无比重视双方间的观点交换。

这种思想上的碰撞让毛主席无比享受,同时也会给他带来很多灵感。柴宇球先生曾在《毛泽东智慧》系列作品中指出,毛主席在谈话时带有的独特幽默感和真诚,使得很多人发自内心地敬佩着毛主席。

某次一位老教授来延安见毛主席,这名老教授是毛主席的老朋友(公开资料中暂无对老教授的介绍),两人曾针对社会时局进行过多次交流,这一次老教授的前往让毛主席很高兴和惊喜,他们谈到兴起时,毛主席摸出香烟盒,想要拿香烟待客。

然而尴尬的是,毛主席打开烟盒才发现,其中只剩下一支烟。要是直接把烟递给老教授,那么老教授一定不好意思自己抽,但直接自己抽不分享给老教授,实在是太过失礼。

毛主席微微一愣,随即从烟盒中将仅剩的香烟拿出来,把其干脆利落地折成两半,一半递给老教授,一半留给自己。

老教授显然也没有想到毛主席会这样做,他本以为毛主席是烟瘾起了,却不曾想毛主席是要给自己分享,更没想到毛主席会很自然地将香烟一分为二,分享给自己。

因为这个动作,老教授无比感动,这说明毛主席没有将自己当成外人。从这之后,老教授就一直坚信:中国共产党才是抗战胜利的希望。

细节之处见真章

事实上这个自然动作也体现出了毛主席的高情商,毛主席在和他人的相处中,类似的小细节还有很多,比如在会见陈嘉庚时,陈嘉庚就一件小事惊奇了很久--

当时他正在和毛主席谈话,一名南洋华侨学生正好来延安学习,他没有敬礼就坐在椅子上,开始发表自己的意见,“毫无拘束”,这在国民党中央政府可是绝对不会出现的场面。

陈嘉庚长期以来一直在组织南洋华侨向国内捐款,他回国后也曾受蒋介石的邀请,到国民党中央政府参观过,期间陈嘉庚被安排在高级宾馆里,每天都要应邀去参加各种豪华宴会。

如此铺张浪费的行为,使得陈嘉庚很反感,再加上国民党内部对蒋介石观点总是多番附和,蒋介石本人也时常一副高人一等的模样,这让陈嘉庚感到不舒服。

他不由得想到在延安时,与总司令部的诸位一起参加谈话,顷刻间窑洞中的座位上坐满了人,这时候一名迟到的勤务兵走进来,他对自己的迟到表达歉意后,看毛主席坐的那条长凳上还有空隙,就挤过去坐了下来。

毛主席眉眼带着笑意,往旁边挪了挪,让勤务兵能坐得更舒服一些。不仅如此,陈嘉庚还注意到,毛主席非常节俭,与国民党中央政府内部的骄奢放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陈嘉庚与毛主席相处了一段时间后,知道毛主席有很重的烟瘾,而他每天又要见很多人,有时候烟抽到一半,就有访客到来。为了更好的招待客人,毛主席会将烟熄灭放在一旁,等客人离开后,毛主席又拿起那半截烟继续抽完。

还有一次,陈嘉庚给我党募集到一笔钱,毛主席为了感谢他,特意请他吃饭,陈嘉庚到后,看见饭桌上只有白米饭、香菜和一盅鸡汤,而这一盅鸡汤,还是特地给陈嘉庚留的。

毛主席有些不好意思,对陈嘉庚说:

“我薪俸有限,没钱买鸡,这只鸡是邻居老大娘知道我有远客,送给我的。招待不周,请见谅。”

虽然相较于蒋介石特意为自己举办的一系列宴会来讲,这顿饭简直可以说是“简陋”,但却是陈嘉庚自回国以来,吃过最舒心的一顿饭。

在陈嘉庚刚刚来到中国时,他很担心中国的未来,但毛主席就像是一柄“定海神针”,让陈嘉庚坚信中国的未来必定光明一片。

正如他在重庆、南洋多个场合说的那样:

“我未往延安时,对中国的前途甚为悲观,以为中国的救星尚未出世,或还在学校读书,其实此人已经四五十岁了,而且做了很多大事了,此人现在延安,他就是毛主席。”

毛主席的真诚和高情商,还有宏大的格局让很多人甘之如饴地追随着他。柴宇球在《毛泽东智慧》系列丛书中细数了毛主席的谈话魅力和绝高情商,和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毛主席也总能以一副不卑不亢的模样,让每个来访者佩服而满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潜伏延安多年未落网,因一支烟暴露身份,毛主席细节判断有多牛?|延安|戴笠|沈之岳
陈嘉庚先生回忆:当年去延安,毛主席为了招待我,连鸡肉都是借的
历史会证明一切:毛主席的“十个没有”,邓小平的“十个如果”
1940年陈嘉庚访问延安,目睹毛主席一个小举动,感叹:世界仅有
起义将军助毛主席定国名国旗,临终前却说了一句忧心忡忡的话
秘书递给毛主席一根烟,引起主席警觉,第二天他被调离岗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