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52年,志愿军67军军长突然病逝,死因死讯为何对外封锁?
userphoto

2023.01.26 湖南

关注
朝鲜战争结束后,为了纪念中朝两国的胜利,朝鲜在平壤修建了一座韩中友谊塔。友谊塔里保存了一本珍贵的烈士名录,上面记录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志愿军将士。掀开名册的第一页,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我们并不熟悉的名字——“李湘”。

一提起这个名字,国内的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曾经的湖南卫视女主持人。如此来看,保家卫国的将军反倒显得“籍籍无名”了。殊不知,作为堂堂的一军之长,李湘名字早已被刻入历史的丰碑之中,以供后人瞻仰。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有四位军长战死在朝鲜半岛上,李湘就是其中的一位,其他三位分别是蔡正国、吴国璋、饶惠谭。在所有牺牲的志愿军中,李湘是级别最高的一位将领。这也是为什么他的名字会被印在烈士名录中的第一页。

那么,这位英勇的将军到底经历了怎样波澜壮阔的一生呢?他明明牺牲在朝鲜战场上,为何其死讯和死因却未能及时通报出来呢?

一、李湘的戎马生涯

1914年,李湘出生于江西省永新县。家中共有四口人,父亲、母亲以及一位哑巴的姐姐。李湘的家庭并不富裕,全家的栖脚之处只有一间破旧的土砖房,一家四口靠耕种仅有的八分薄田过活。

1921年,李湘的父亲染病去世,残疾的母亲靠着给地主家打工挣钱,含辛茹苦地将姐弟二人拉扯长大。李湘14岁那年,母亲着手给他张罗婚事。在叔父的介绍下,李湘到邻村当了上门女婿,他的妻子与他素未谋面,大了他整整五岁。

其实,从一开始李湘便不满意自己的婚姻,加上接踵而至生活的种种困苦令他感到窒息,李湘迫不及待地想要摆脱这种困境。恰好,彼时正逢毛泽东领导的井冈山斗争最为热烈的时期,李湘被红军的义举深深吸引,便萌生了要加入革命队伍的想法。

于是婚后不久,李湘不顾家人的反对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年九月,李湘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由此开始了他戎马倥偬的一生。

1934年,李湘在战场上两次负伤,身体极度虚弱。他凭借着坚强的信念和钢铁般的意志,跟着战友们一起从江西出发,爬雪山、越草地,用自己的双脚走完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之路。

在抗日战争中,李湘所在的一一五师作为山西东北部抗日前线的中坚力量,多次击溃敌寇。而李湘也因为在历次的战斗中表现出色,从营长升到了副团长。

抗战胜利后,李湘任第二野战军区冀晋纵队一旅旅长。在保南战役中,李湘率领主力部队与敌人展开激烈的斗争,歼敌9000多人,定县得以解放。

从加入红军到解放战争胜利,李湘参加的战斗不下百场,从一个小小的营长升至高级指挥员,其中的艰苦只有他一人知晓。在这将近二十年的岁月里,李湘立下了无数战功。然而,在他的身上也留下了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伤痕。

共和国成立后,李湘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七军副军长,同时兼任唐皇警备区司令员。就这样,李湘成为了我军一位高级军事指挥员。

二、抗美援朝远赴疆场

1950年6月,朝鲜半岛的战火蔓延至我国境内,东北人民深受其害。于是,毛主席下令成立中国人民志愿军,赶赴朝鲜半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次年春天,李湘接受命令,负责指挥六十七军在朝鲜半岛的作战。此时,他和妻子安淑静的女儿才出生没多久。

离开之前,李湘仅和妻女在病房待了短短15分钟,之后就匆忙赶赴前线了。李湘不知道,这是他第一次见女儿,也是最后一次。

到达朝鲜之后,李湘片刻都没有休息,便召开各种各样的会议,以便了解战况、熟悉敌情。此时中朝军队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刚刚经历了三场大战,志愿军成功夺回汉城,美军退守三七线。

考虑到美、韩军队可能伺机反攻,志愿军指挥部同时推进进攻与防守两项工作。果不其然,李奇微趁我军休整之际就发起了第四次战役。

在志愿军司令部的部署下,李湘和第六十七军入朝后的第一项作战任务,是负责金城以南地区的正面防御工作。这里距离三八线仅有27000米,是守住汉城的关键所在。

1951年9月,驻守在此的第六十七军遭到了敌人的袭击。美韩联军飞机、大炮、坦克、步兵齐发,颇有“不破金城誓不归”的气势。

面对敌人的大军压境,李湘没有慌乱,第一时间组织起队伍进行防守,顶住了敌人的进攻。经过一周的艰苦作战,第六十七军顺利打破敌人的攻势并进行了反击,美军被迫又退回至三七线以南地区。

在这次战斗中,李湘指挥第六十七军共歼灭美韩敌军1000多人。入朝以来,六十七军一直处在防守状态,很少和敌军发生大规模的正面冲突。这是六十七军在朝鲜半岛上打的第一场漂亮仗。

同年十月,联合国军向中朝军队发起“秋季攻势”,其攻击的重点就是李湘部队所在地——金城地区。和上一次进攻相比,敌军的武器和军队人数明显增加。为了消耗我军力量,敌军使用“陆空”协同作战的模式,分成不同的批次,持续地向金城地区发起攻击。

在敌人如此高强度的作战攻击下,我军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尽管我军所面临的战况不甚乐观,但是李湘并没有就此缴械投降。第二次金城保卫战持续了十多天,在此期间,李湘几乎从未离开过作战指挥室,时刻关注着前线的变动,然后调整做作战的布局和计划。

在李湘的指导之下,第六十七军的将士们奋勇杀敌、所向披靡,最终彻底粉碎了敌人的进攻,进一步确立了中朝军队在半岛上的军事优势。

据说,在此次战斗中,六十七军创下了144小时内歼敌1.7万人的战绩!这可谓是我军在朝鲜半岛上最为辉煌的战斗记录了。

与敌人的激战结束之后,李湘立马组织六十七军全体将士总结作战经验。同时,他还动笔写下长篇报告,总结此次战斗的指挥经验。由此可见,在自己的工作上,李湘总是尽职尽责、恪尽职守的。

三、殚精竭虑因病去世

然而,这样一位优秀的作战指挥却未能看到志愿军的胜利,便在战场上病死了。

李湘的病来得有些突然。1952年六月下旬开始,李湘就感觉到隐约有些头疼,起初他并没有在意,一直坚持在作战室里工作。

大家本来以为李湘的病只是普通的感冒发烧,很快就能恢复过来。没想到,几天之后李湘的病情突然恶化,连续发烧呕吐。在政委旷兆伏的坚持下,李湘终于去后方医院做了检查。最终的检查结果是:急性败血症和脑膜炎。李湘的身体素质一直不错,怎么会突然患病呢?

原来,这是美军发动的“春季攻势”的作战手段之一。1952年春天,美军又向朝鲜半岛增派了大量军队,向志愿军发起进攻。令人发指的是,美军全无人道主义精神,竟然以细菌作为武器袭击中朝军队。战场上血肉横飞、灰尘漫天,正是细菌滋生的最佳场所。军医判断,李湘应该就是在战场被细菌感染了才会患病的。

听到这一消息的旷兆伏如遭雷击,开始懊悔自己没有早点让李湘就医:

“都怪我,早该让你来看医生,也不至于会拖到现在这个地步......”

但是李湘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自己,他担心的是自己的病情会造成军心动荡,影响军队的战斗力。于是,虚弱的李湘躺在病床上说出的第一句话是:

“先别让大家知道。”

闻言,政委和身边的几位将军的眼泪差点夺眶而出。躺在病床上的那几天,李湘仍然坚持听取工作报告,甚至还要求警卫员带他去巡视防御工事的构筑进度。除了政委和其他几位将军之外,没有人知道李湘患病的消息。

1952年7月8日,铁血铮铮的李湘最终在与细菌的对抗战中败下阵来,倒在了朝鲜战场上。临死之前,李湘千叮咛万嘱咐:

“现在正是关键时期,千万别将我的消息泄漏出去。”

为了稳定军心,同时也避免敌人趁虚而入,旷兆伏谨遵李湘临死前的嘱咐,没有马上就将李湘的死讯和死因宣扬出去,而且要求所有知情者也不得私自泄漏。

直到十几天后,金城地区的战局稳定下来之后,旷兆伏才在军队里通报了这个消息。闻此噩耗,六十七军的志愿军们纷纷掩面而泣,难以掩饰心中的悲伤。

1952年12月,李湘的灵柩被运回石家庄,中央军委为他举行了一场隆重的公祭仪式。除此之外,朝鲜政府还在半岛上为他立了一副衣冠冢,以供后人凭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抗美援朝战争中,中、美、朝、韩四国,牺牲的最高将领是谁
1952年7月8日,志愿军第67军军长李湘,在抗美援朝中猝然病逝。毛主席、彭德怀听闻后,他们都认为李...
朝鲜战争中我军牺牲的4名高级将领是谁?英勇无畏,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抗美援朝歼敌最多的军,军长牺牲,是志愿军牺牲最高级别的干部
43天血战,上甘岭大捷,听闻志愿军胜利的蒋介石说了这样一句话!
吓得越军主力3天不敢动的大佬,原是抗美援朝中的“三所里战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