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明朝是怎么亡的?看看朱祐杬的那帮怪胎子孙就知道了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被朱元璋悉心培养了30多年的太子朱标不幸英年早逝,给大明朝的帝位传承蒙上了一层巨大的阴影。

要是朱标没早逝,明朝的历史必将改写

后人几乎普遍认同这样的观点,那就是朱标不死,朱棣绝对没胆子弄什么靖难。不过朱老四及其子孙干得还算不错,哪怕是看上去最窝囊的明英宗朱祁镇,人家在土木堡被抓俘虏前也曾三次北伐蒙古,而且还打得挺像那么回事的。尤其是临死前还下诏废除了被朱元璋复兴的人殉恶俗,也算是明朝十六帝中少见的人性光辉。

明朝享国276年,其中开国之君朱元璋占了31年,太子朱标一系占了4年,朱棣及其嫡系子孙把持皇位119年。然后老朱家的帝位传承发生了第二次转折,兴献王朱祐杬的子孙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一直走完了大明朝剩下的122年。

这个变化,让这个立国已经超过150年但前行的步履依旧矫健的老大帝国,骤然间转入了一条直通深渊的下坡路。哪怕有老天替大明朝开挂,连续降下夏言、胡宗宪、海瑞、高拱、张居正、戚继光、李成梁、孙承宗、卢象升等数不清的贤臣良将,也无法拉住这辆只管向着那条不归路狂奔的破车,更甭提续命了。

为何?当臣子的再给力,但只要皇帝跟你拧着干,那就啥啥都是白扯。

明朝帝位传承关系图——朱祐杬的子孙,几乎就没个正常人

朱厚熜,朱载坖,朱翊钧,朱常洛,朱由校,朱由检——你瞅瞅朱祐杬生出来的后代,都是些什么玩意?


01

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此时距大明朝开国正好150年,离朱由检上吊那年,也还有120来年的时间。

十月,应州(今山西应县),明武宗朱厚照与南犯的蒙古达延汗孛儿只斤·巴图孟克展开了一场大战。这一打就是5天,双方加一块将近10万人马杀得那叫一个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战况最激烈时连小照照自己都“乘舆几陷”——也就是说连受到重重保护的皇帝陛下都差点被蒙古人活捉,当成肥羊拉回家去过年。

近10万人连续混战5日,这种规模的战役在终明一朝都不多见

但应州不是土木堡,朱厚照亦非朱祁镇。这位后来被文官埋汰得比煤球还黑的正德皇帝亲冒矢石,始终战斗在一线,据其自述还手刃敌军一名,最后打得达延汗大败而逃。

因为文官士大夫不待见这位以荒唐著称的皇帝,所以好好的一个应州大捷在他们的笔下被描绘成了规模大了点的村斗,宣称“是役也,斩虏首十六级,而我军(死)者五十二人,重伤者五百六十三人”(《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一百五十四·正德十二年》)——可怎么解释在这一仗中还生龙活虎的达延汗,两个月后就莫名其妙的死掉了?

最大的可能性,就是战斗激烈到连这位蒙古大汗都弄了一身的伤,最终死于伤口感染。

而根据后人估算,在此战中蒙古人仅是当场战死的就超过了万人,以至于连英国佬都看不下去了,跳出来替被自己同胞黑成煤球的朱厚照鸣冤叫屈:

“这实际上是16世纪明军唯一一次赶走蒙古一支大突击部队,而皇帝亲临战场无疑影响了这个结局。”(《剑桥中国明代史·第7章正德时期,1506—1521年》)

开国150年还能如此暴揍强大外敌的,除了汉唐以及清朝,也就是大明了。

事实上朱棣的嫡系子孙,文治先不说,武功都不差——朱瞻基曾三次巡边,还跟兀良哈部打过一架;朱祁镇虽然在土木堡栽了个大跟头,但无论是三次北伐还是麓川之役都打得可圈可点;朱见深不但搞过一回“成化犁庭”,对蒙古的搜套之战和在西南征讨都掌蛮,对于稳定大明朝的国防安全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再加上朱厚照,可以说除了在位时间太过短暂的朱高炽和极端和平爱好者朱佑樘,朱棣的嫡系子孙就没一个好惹的。

朱棣的嫡系子孙,在武功上还是都比较出色的

然而就在朱厚照把蒙古人揍得连亲妈都认不出来的仅仅30多年后,达延汗的孙子俺答就率大军把大明朝的京师给围了。而自开国以来一直撵着蒙古人屁 股跑的明军,居然被吓得躲在高高的城墙后面不敢露头,更别说出城迎战了。

猫在城里的皇帝和大臣们紧急开会想辙。最终得出的结论,官面上的说法是固守待援,实际上打的算盘就是放任俺答在城外烧杀劫掠——反正蒙古人又没打算改朝换代,人家就是为求财来的。等到他们杀够抢够了,自然会撤兵回家,所以咱们着嘛急?

至于城外及周边地区几十、上百万百姓的生死安危,关城里的大老爷什么事?

最后俺答在北京城外痛痛快快的又杀又抢了足足8天,撑得直翻白眼,这才洋洋得意的载着抢来的无数财货和男女满载而归,“诸州县报所残掠人畜二百万”(《皇明经世文编·卷四百三十四·俺答前志》)。宣大总兵仇鸾率军尾随,企图偷袭掉队的蒙古兵邀功。谁知俺答闻讯后刚想整队回头迎击,明军就被吓得不战自溃,因自相践踏死伤千余人,连仇鸾都因为跑昏头差点被抓了俘虏。

要是朱棣泉下有知,恐怕会被气得再驾崩一回。

而这出丑态百出的闹剧,正是嘉靖皇帝朱厚熜导演出来的。而这货,已经是朱祐杬的诸多不肖子孙中最能拿得出手来的一个了。

只会对内耍心眼,对外怂得一批的朱厚熜,已经朱祐杬最出息的子孙了

所以自打朱祐杬一系霸占了皇位,大明朝的最终亡掉,就已经是注定的结局了。


02

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朱见深册立当时唯一的儿子朱佑樘(年仅5岁)为太子,而转过年来,宸妃邵氏就又给他生下了个大胖小子。这个名叫朱祐杬的儿子,似乎一下子改变了朱见深一直以来生儿子超级费劲的坏运气,结果就是他在接下来的10年里,一口气又生下了10个带把儿的。

朱佑樘是汉瑶混血,是导致他不受朱见深待见的原因之一

这下大明朝不愁接 班人危机了,可另一个问题也浮现了出来——既然朱见深不缺儿子了,那么朱佑樘的价值也就大幅缩水,愈发的不受待见了。

为啥?因为朱佑樘的生母淑妃纪氏不但出身寒微,而且还是个在大明朝备受歧视的蛮女(瑶族),所以朱见深连带着对这个混血儿子也看不顺眼。再加上他最爱的万贵妃跟纪氏有旧怨(传说纪氏就是被万贵妃害死的),所以这两口子就一致认为,大明朝到了该换个太子的时候了。

换谁呢?既然老大不中,当然就轮到老二上位了(朱佑樘和朱祐杬还有两个哥哥,不过均已早夭)。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朱见深准备下诏废朱佑樘、册朱祐杬,但举朝上下一致反对废长立幼,赶巧又碰上了泰山地 震,钦天监的官员便一口咬定是皇帝倒行逆施触怒了老天,这才降下灾祸。

朱见深挺迷信,就被吓住了,这才打消了易储的念头。

两年后,朱祐杬受封兴王。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就藩湖广安陆州(今湖北钟祥),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薨,享年44岁,获谥号“献”,所以我们习惯称呼他为兴献王。

朱祐杬的一生平淡无奇,除了被动的参与了一回争储外,再无值得一提之处。然而就像他的出生神奇的逆转了朱见深生不出儿子的困境一样,他的死亡,也让那个曾看起来比月亮还遥远的皇位,一下子变得触手可及起来了。

朱祐杬定然一身恶癖,否则哪会生出那么多怪胎?

当然,伸手就能够得着那张宝座的不是死鬼朱祐杬,而是他的宝贝儿子朱厚熜。

正德十六年三月十四(公元1521年4月20日),朱厚照因南巡时落水染疾终于不治,享年31岁。更要命的是,这位正德皇帝生前没有留下一个子嗣,而他的老爹朱佑樘则因为爱情,一辈子除了张皇后外不纳妃嫔,所以小照照也没有兄弟。

这下大明朝的皇帝就没有名正言顺的接 班人选了,只能从亲戚中拉壮丁。按照先亲后疏的原则,排在首位的热门人选就是继承了朱祐杬兴王爵位的朱厚熜。

所以在朱厚照驾崩当天,内阁首辅杨廷和请张太后下懿旨,正式宣布朱厚熜为大明朝第十一任皇帝。

从朱厚熜开始直到朱由检,大明朝的最后六任皇帝,都是朱祐杬的子孙。


03

西汉自开国以来就国力强盛,武德充沛。但从汉成帝刘骜就死活生不出儿子,这就导致汉帝的人选被外戚把持,成了被人家随意摆弄的傀儡,直到最终被王莽篡掉。

历史上皇帝生儿子费劲的朝代,皇权都岌岌可危

而东汉十四帝中,从第五任的刘隆开始直到被曹魏篡掉的刘协,整整10个皇帝中就刘祜和刘宏生下过儿子,剩下的只能重蹈西汉覆辙,眼睁睁的看着外戚、宦官和世家成为刘氏江山的真正主宰者。

另一个生儿子费劲的朝代是宋朝——累计十八帝中有7个生不出儿子。不过看起来个个都像面瓜的宋帝,其实粘上毛比猴都精,大多在生前就早早定好了皇储,让在一帮虎视眈眈的文官士大夫们完全无机可乘。

明朝的朱家皇帝繁衍后代的能力一直还算不错,这回终于有个朱厚照现了眼,一直跟皇帝关系恶劣的大明文官们,岂能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良机?

所以在朱厚熜从安陆往北京狂奔的37天里,暂摄朝政的杨廷和大刀阔斧的尽废正德新政,还当头给了兴冲冲跑来上岗的新皇帝一记下马威——老杨要求小朱“先入孝宗嗣,再继承大统”。啥意思呢?就是朱厚熜必须认朱佑樘当亲爹,否则就不能登基为帝,还是哪儿来的回哪儿去吧您呐!

幸亏朱祐杬生出来的儿子是朱厚熜,而非朱载坖、朱翊钧、朱由检啥的,否则大明朝从此走上东西汉的老路,也是未可知的事。

以杨廷和为首的文官,一直在努力争权,千方百计给皇帝挖坑

这不是说朱厚熜有多厉害。论起当皇帝的大智慧来,别说跟开国两祖比,就连比较拉胯的朱祁镇和朱厚照也能甩他几条街。但要论起小聪明,就算朱元璋和朱棣父子复生,也得对朱厚熜甘拜下风。

所以朱厚熜一眼就看出了杨廷和色厉内荏的本质——毕竟文官集团要的又不是改朝换代,他们就是想吓唬住新皇帝,让他乖乖的“垂拱而治”,把天下大事统统交给文官治理而已。所以朱厚熜根本不怵,强硬的表示“遗诏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明史·卷十七·本纪第十七》),并拒绝了礼部的方案(由东华门入,居文华殿,择日登基),而是直接改为在郊外登基,从而占据了主动。随即朱厚熜下诏曰“奉皇兄遗命入奉宗祧”(引用同上),这下连杨廷和替他准备好的年号“绍治”都没法用下去了,直接改元“嘉靖”。

所谓绍治,暗喻对朱佑樘(年号弘治)血统和政统的继承,朱厚熜岂能让他们如意?

在朱厚熜其实毫无底气的步步紧逼下,以杨廷和为首的文官一退再退,使其彻底看透了这帮看起来道貌岸然的所谓君子的虚弱本质。所以在即位以后,他肆无忌惮的掀起大礼议之争,并毫不客气的将杨廷、毛澄等不听话的文官首脑统统踢出朝廷。

这下小阁老杨慎不干了,嚷嚷着“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明史·卷一百九十一·列传第七十九》),领着200多个官员跑到左顺门(今故宫协和门)抗 议。朱厚熜亦毫不妥协,下令廷杖180多人,还不小心打死了17个。

杨慎这位“小阁老”可没自己笔下“古今多少事,都付笑淡中”的那份洒脱

一场历时20多年的大礼议下来,朱厚熜彻底坐稳了皇位,但也使得大明朝原本就不咋地的君臣关系彻底破裂。自此忠直之辈纷纷隐退离朝,只剩下贪权谋利之徒充斥朝堂,严嵩、徐阶等重臣大肆结党营私,吏治彻底败坏,愈发不可救药。

大明国势随之江河日下,外有蒙古、倭寇肆虐,内有高门豪族兼并土地人口,平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一个火星子就能引燃燎原大火。

对此,朱厚熜知不知道?也许知道,也许不知道,但肯定没人跟他说过。整整嘉靖四十五年间,唯有一个海瑞敢喊出“盖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明史·卷二百二十六·列传第一百十四》)这样一句大实话,扒掉了那件人人皆知但均闭口不言的“皇帝的新衣”。

这也是朱厚熜虽然差点被海瑞气死,但却一直不肯将其一刀砍死的原因吧。


04

朱厚熜虽然不是个好皇帝,但起码头脑很清醒,知道自己不对,只是不想改而已。

而朱祐杬的其余子孙,捆一块儿还不如个朱厚熜。

朱载坖能力不行,但运气爆棚

朱载坖在能力上较他老子差了十倍百倍,但起码遗传了头脑清醒的优点——他知道自己不行,那就不强行加戏,主动将主角的位置让给能行的人。而且傻人有傻福,高拱和张居正横空出世,一度力挽狂澜让大明朝有了中兴的势头,而朱载坖只需负责在皇宫里傻玩傻乐就行了。

可惜上天不佑,朱载坖仅仅傻玩傻乐了6年就把自己给弄崩了。试想要是这厮没死那么早,高拱也不至于早早被撵下台,张居正更不至于独孤求败到了想上天的地步(都说出“我非相,乃摄也”这种话来了)。如此一来,隆庆新政要是能再多延续个10年、20年,大明朝的历史会不会改写?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朱载坖的早逝,让大明朝失去了最后一个复兴的机会,朱祐杬的子孙自然也不会有好日子过。

因为朱翊钧这货要出场了。

成书于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的《明史》,在回顾明亡之成因时,曾非常客观的盖棺定论道:

“故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岂不谅欤。”(《明史·卷二十一·本纪第二十一》)

为啥这么说?因为这位万历皇帝既无朱厚熜的权谋手腕,也没有朱载坖清醒的头脑,却全盘继承了他们毫无责任心、任性胡为的劣根性。大明朝落到这样的皇帝手里,不完蛋就是活见鬼了。

朱翊钧有多拉胯?连满洲人都ren不住夸他

自从这货亲政以后,就将张居正的所有旧政统统废掉,一切都按照“圣意”推倒重来。可问题是想揽瓷器活,你也得有金刚钻啊?在朱祐杬的子孙中,也就朱厚熜可能有这玩意,人家还懒得用,朱翊钧有啥?就有一脑袋浆糊!

所以他“勤政”了3年多,就把国事弄成一团糟,搞得朝野上下怨声载道。对此朱翊钧非但没认识到自己不行,反而认为朝政混乱都是大臣们跟他对着干的结果。反正所有的错都是别人的,就是跟朕没关系!

所以朱翊钧要报复。而他报复大臣的办法,就是把自己关在内宫,不理政、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而且持之以恒的坚持了近35年之久。

在这30多年里,大明朝的亿万子民都快忘了还有这么一个皇帝。哪怕是贵为内阁辅宰,大多都没见过他们的陛下长的是一副啥模样。

这还能有个好?

不过历代文官士大夫不是一直追求“圣天子垂拱而治”,然后由他们充当治世兴国的大救星吗?现在朱翊钧自动躺平了,岂不是正如了他们的意?

可问题是朱翊钧蔫坏,别忘了前边提到他的“七不原则”中可有个“不批”。啥意思呢?就是有官员挂掉、辞职、致仕或丁忧守制去了,职务出现了空缺,内阁推荐的接替人选,人家一概不搭理。

皇帝不签字,新官就没法上任,这样的状况一口气持续了30来年,造成的结果就是大明朝几乎就没剩下几个官儿,各级官府差不多都可以关门歇业了:

“今吏部尚书缺已三年,左都御史亦缺一年,刑、工二部仅以一侍郎兼理,大司马(兵部尚书)既久在告,而左、右司马(兵部左、右侍郎)亦未有代匮者,礼部止一侍郎李廷机,今亦在告,户部止有一尚书。盖总计部院堂上官共三十一员,见缺二十四员,其久注门籍者尚不在数内……部、寺大僚十缺六、七,风宪重地空署数年,六科止存四人,十三道止存五人。”《明神宗实录·卷四百一十九·万历三十四年》

在朱翊钧的治下,大明朝成了辆无人驾驶的破车,不栽进沟里才怪

这下从皇帝到大臣统统“垂拱而治”了,大明朝实际上处于无政 府状态,提前好几百年就全盘掌握了无人驾驶技术。

问题是大明朝这台本就浑身毛病的老爷车在有人掌舵时尚且跑得七扭八歪,现在松开了方向盘,不歪到姥姥家或一头栽进沟里,那才真是活见鬼了。

至此,大明已经沦为了小明,继而退化成小萌……还怎么救药?

可能有人会拿万历三大征驳斥这一观点。事实上那三场仗之所以能打赢,完全是在吃张居正的老本。等老本吃完了,满洲人立马就用一场萨尔浒之战让朱翊钧治下的大明朝原形毕露,从此再也摆脱不掉被人家按着打的下场。

朱翊钧一死,继位的朱常洛立马宣布赶紧增补官缺,让每个坑里起码能蹲上一个萝卜。就这个在我们看起来早就该办的事,却把当时朝廷里还剩下的三瓜俩枣的官员感动得抱头痛哭,高呼陛下是明君,大明有救了……可见这个朝廷已经被祸祸成什么样子了。

只可惜朱常洛这个“明君”只明了不到1个月就挂掉了。所以大明朝实际上还是没有明君,依然没救。

所以我们又能给明亡找到个理由,那就是朱载坖和朱常洛死得太早而朱翊钧活得太长。

朱常洛画像。朱翊钧的在位时间哪怕匀给朱载坖或朱常洛一半,明朝也不至于没救

而接朱常洛班的朱由校文化程度很低,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个文盲,便学他太爷爷朱载坖搞垂拱而治。可问题是朱载坖不管事,还有高拱和张居正帮他操办,朱由校能托付谁?只剩下个半文盲魏忠贤……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哪朝哪代能靠个太监来逆天改命的?没有,所以魏忠贤也不行。

再然后就是朱由检了。不过在他身上,源自朱祐杬的基因发生了突变,使得这位崇祯皇帝在责任心上不但强爷胜祖,满大明朝都不一定有哪个皇帝敢说比他强。可这又有什么用?兴献王一系能力平庸的问题仍然得不到解决,所以朱由检面对危局所能做的除了没完没了的下罪己诏,就是操起刀子杀杀杀,直到把有点能耐的臣子都杀光了,大明朝也该亡了。


05

因为朱祐杬的一生平平无奇,所以我们无从得知这位兴献王的兴趣爱好。但从他子孙的表现上,我们可以推断出这厮定然是一身恶癖。

为啥?因为从朱厚熜到朱由检,朱祐杬的直系子孙几乎个个都是怪胎。

朱由校爱干木匠活,这在朱祐杬的子孙中都属于是最无害的癖好了

先说朱厚熜。这位嘉靖皇帝的怪癖有三,其一是暴戾多疑,草菅人命,对宫人动辄打杀,仅有记载无故遭杖毙者就达200多人。最后把宫里的小姐姐们惹急了,决定死里求活,遂于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引爆壬寅宫变——以杨金英为首的十几名宫女乘朱厚熜熟睡之际,试图用黄绫布把他勒死。结果小姐姐们杀人的手艺不行,竟然给套索打了死结,眼看勒不死皇帝,她们手忙脚乱中又拿钗子、簪子什么的一顿乱捅,把朱厚熜捅得浑身是眼,变成了个血葫芦……

这一弑君大案的结果,是涉事宫女以及曹端妃(当晚侍寝的倒霉蛋)、王宁嫔(据说是主谋)都被凌迟处死。但最大的影响则是吓得朱厚熜搬去了西苑,再也不敢在紫禁城中居住,而且除了几个阁臣外,二十多年如一日的不理朝政也不见外臣。那他拿着大把的时间干嘛?答案是修道升仙。

朱厚熜不但坚信自己能成仙,还逼着大臣们跟他一起修仙。而帮他炼丹的道士邵元节被授官礼部尚书,另一个活儿更好的陶仲文干脆“一人兼领三孤,终明世,惟仲文而已”(《明史·卷三百七·列传第一百九十五》)。内阁大学士从夏言到严嵩再到徐阶,谁的青词(一种道家跟神仙沟通的符箓)写得能让皇帝最满意,谁就能当上首辅。朝廷太仓年入200万两,而仅朱厚熜一年下来修道所需的耗费,就超过了300万两……

可想而知,为啥大明朝的国势自嘉靖年间开始就成老太太过年了吧?

而朱厚熜的第三个爱好就比较亲民了,比如我也有,那就是撸猫……只不过人家皇帝家的猫就比较高端。比如你夸我家猫,我顶多给你点个赞,但人家翰林学士袁炜给朱厚熜的爱猫“霜眉”写了篇上佳的祭文,就得授礼部尚书,还当上了大学士。

我家猫,给点个赞不?

而朱厚熜的儿子朱载坖,对他老子的癖好一概毫无兴趣,这位隆庆皇帝平生就好一样——漂亮妹纸。为此这位把国事统统交给高拱和张居正、自己一概不管的皇帝,一旦亲自下达“上谕”,基本都是找礼部尚书高仪,让老高赶紧去给自己选妹纸,而且必须是大把的妹纸。

翻开《明穆宗实录》,像是“谕礼部例选民间女子年十一以上十六以下者三百人”(《明穆宗实录·卷三十一·隆庆三年四月》)之类的记载简直是比比皆是。而且还挑食——这次选了北国胭脂,下回就得换南方佳丽,反正大明朝那么大,哪地方的他都要尝尝鲜。

因为朱载坖选美选得太过频繁,以至于还以讹传讹闹出过不大不小的乱子:

“隆庆元年十二月,江南一带民间讹言选宫人,女子十二三以上,婚嫁殆尽,虽宦家往往摇动。途中轿相接,贫不能赁轿,则徒步投婿,未聘者无暇采择。且云,每一宫人,令一寡 妇伴之。jian民缘以诱 惑,官愈禁愈以为实,次年二月始息。”(《贤博编》)

不过别看选得多,朱载坖可半点不浪费,整天穿梭于后宫佳丽间辛勤耕耘,其敬业程度连他的妃嫔都敬佩不已,还给他起了个花名叫“后宫小 蜜蜂”……

但这么个敬业法,神仙也扛不住。所以仅仅6年之后,朱载坖就挂掉了,死因也很合理,那就是纵欲过度。

正如前文所言,要是这货能稍稍克制一下、多活几年,没准大明朝还能起死回生呢。

朱载坖死在了女人的肚皮上

万历皇帝朱翊钧有两大恶癖——一曰懒惰,二曰贪财,都堪称是登峰造极到了别说跟同朝皇帝比,就算是古往今来也没几位同行敢跟他相提并论的地步。

因为太懒,所以30多年不理朝政、不见外臣,除了朱翊钧古今中外再也找不出第二人;因为太贪,所以他派出大量的宦官分赴全国各地担任矿监税使,疯狂的掠夺民财。这些宦官通过贿赂上司获得矿监税使这样的肥差后,到地方采用诬陷罪名、挟持亲属、严刑拷打等非法且恶劣的手段逼迫百姓富户甚至官绅军卒缴纳财产,所获得的巨量财富绝大部分都被他们自己贪掉了。据后人统计,万历二十年到三十三年,矿监税使向国库上缴银不足300万两,私自截留所得则近10倍于此。

朱翊钧对此不闻不问,任何建议撤销矿监税使的大臣都会遭到他的严厉打击。这就导致阉宦之祸愈演愈烈,不但给吏治、民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对明朝的国防形势影响尤为显著。

比如云南矿税宝井内监杨荣大肆掠财,为此杖死官员百姓数千人,逼得大量土司弃明投缅。不但使得明朝的权威在西南边境地区一落千丈,而且因此失去了大量的领土。

在辽东则有“高淮乱辽”——区区一个宦官高淮,就引发辽东数起兵变,更逼得辽东汉民“少壮强勇之夫,亡入建州什四五”(《酌中志·卷二十一·辽左弃地》)。故在当时辽东人对朝廷有“四大恨”、日益离心,起码半数拜高淮所赐。

当然也有该对高淮感激涕零的,比如说努尔哈赤。

满洲人的致谢名单中,还得加上朱翊钧家的公公

明光宗朱常洛虽然就当了1个月的皇帝,但话题也不少。

我们都知道他是死于红丸案。可朱常洛为啥要吃红丸?当然是因为病了。可他为嘛病的?答案是随了爷爷朱载坖:

“及登极,贵妃进美 女侍帝。未十日,帝患病。”(《罪惟录·帝纪卷十五·光宗贞皇帝》)

朱常洛这个可怜孩子,整辈子都被他那个混账爹虐得生不如死,喘口大气都罪大恶极,成天过得战战兢兢。这下自己终于能做主了,还不得往死里放飞自我、把过去亏欠的都补上?结果一不小心玩大了,把自己弄嗝屁了。

剩下那俩,朱由校酷爱木匠活、爱看傀儡戏、喜欢搞基,因为没文化所以痛恨一切正经人和正经事;他兄弟朱由检则是受迫 害妄想症的重症患者,不但整天怀疑总有刁民想害朕,还动不动就爱自虐般的跑去向他的天爷老子忏悔……反正把自己弄得老悲情了,到今天还有人动不动就为其洒下一把辛酸泪。

一个没头脑一个不高兴——大明朝就终结在了这兄弟俩手里。

大明朝的最后俩皇帝,就是这样婶儿的

你看看,朱祐杬的子孙里边,有个像样的货色吗?

矬子里边拔大个,朱厚熜算是朱祐杬一系中脑子最好使的。可就连他都不得不承认自家的血统就是不行,连隔壁亲戚里边最荒唐、最差劲的都比不了:

“皇高祖考岁一巡边,皇兄(朱厚照)亦圣威远震彼,乃今内逆欺,外贼侮,可嘅。”(《明世宗实录·卷五百二十六·嘉靖四十二年》)

自己都认账,还有啥可说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朝入太医院有多难?如何才能顺利成为御医?
大臣们阻拦嘉靖帝认亲爹为父亲,皇帝非常气愤,一口气打死16人
大明王朝皇后很多,可是从帝谥的荣耀,却也不是人人都能享受的
斩明(7)/杨廷和落败:一个把自己停留在夕阳晚照和帝国余晖之下的大明文臣
闲话明英宗——朱祁镇
明武宗朱厚照 瑕不掩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