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武汉人均日耗0.91公斤粮食 每年“消化”40亿公斤

(记者向洁 贺亮 通讯员米严青 彭玫 夏晓斌)今天是“世界粮食日”,今年主题为“气候在变化,粮食和农业也在变化”。10月11-20日,市发改委组织开展“2016世界粮食日暨武汉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据市发改委透露,我市每年粮食消费量约40亿公斤。

据市发改委介绍,目前,我市每年的粮食消费量约40亿公斤,粮食产量近13亿公斤,每年还需从市外购进粮食约27亿公斤。按照市总人口1200万计算,人均每天消耗粮食0.91公斤(包括工业粮食消耗)。40亿公斤粮食中,小麦8.5亿公斤、稻谷18亿公斤、玉米8亿公斤,其他杂粮5.5亿公斤,“近3年来我市粮食消费结构并未发生变化”。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15年发表的《世界粮食不安全状况》报告,全球仍有7.95亿人长期处于饥饿状态,约占世界人口的九分之一。我国目前仍有10%的粮食需要进口。湖北大学蔡得田教授是我国多倍体水稻培育的领军人物,昨日,他告诉记者,他培育的多倍体水稻要比普通二倍体水稻的颗粒大一倍多,亩产可增加六成。更为重要的是,多倍体水稻来自南北方水稻的杂交选育,根本上区别于转基因技术。

“在黄陂已经有100余亩的试验基地。”蔡得田说,多倍体水稻品种培育期要经过至少18代的选育,大概需要10年的时间,目前已在黄陂进行小规模的试验,有望在三年内进行推广。

责编:王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独有“胖”米从武汉出发,要去解决世界饥饿难题
米粒大一倍、亩产超千斤,武汉“超级大米”问世
「划分越南的12张地图」更深入的认识越南,地方不大发展却不平衡
武汉:院士经济 让“才”富变“财”富
武汉加快建设中国种都,吸引了国家多倍体水稻创新基地落户
粮食之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