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备是一个英雄,更是一位枭雄,然而他不是奸雄

刘备是一个英雄,更是一位枭雄;然而他不是奸雄。

首先,刘备被塑造成一个温文尔雅的形象,但是其实刘备也是很有勇气,并且从一开始就给人天下枭雄的气势。

刘备小时候在自己家旁边的树下边游戏,那棵树很大,“童童如车盖”,远远望去就像天子出行时的车盖。刘备那时说:“我为天子,当乘些车盖。”(《三国演义》、《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从这里可以看出刘备的少年豪杰。刘备的这种愿望在很多场合直接显露。而且,这个故事无论是演义还是正史都给与充分渲染,可以认为是真实的。

还有一个例子,我们知道刘备的儿子起名叫刘禅,他还收了一个养子——刘封。观察一下这两个人的名字,一个“封”一个“禅”的。连起来是“封禅”。封禅是一种仪式,古代封禅是皇帝在泰山脚下举行的一种礼节,这里却被拆成两个字放在刘备的儿子上,这一点很值得注意。最起码说明了刘备称帝的愿望。大概是当时迫于舆论,把这种愿望藏了起来。

以上可见刘备的野心与豪杰的本色,他并不是一个与世无争的人。相反,他的心中一直有更强大的欲望。

另外,怒鞭督邮也可以体现其性格的粗野一面。注意怒鞭督邮不是张飞所为,《三国演义》为了体现刘备“仁君”的形象,把怒鞭督邮的主人公改成了张飞。我这样说是有依据的,见于《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二百……”。

可以看出刘备生猛的一面。人家只是不想理刘备,刘备就和别人干了起来,可见他的血气方刚。

而且刘备总是被当成一个仁人,但其实他的很多次仁义都是装出来的。刘备在长坂坡逃亡时带上了10万百姓一起出逃,结果半路上就被曹军追上了。刘备显然并不是想让这些百姓真正和自己逃走,因为这样的话,粮马辎重、人们扶老携幼,根本不可能逃得有多快,弄不好自己都不一定跑得掉。刘备被曹军追上时,就弃百姓于不顾,顾自逃走了。当然那些追随刘皇叔的百姓的结果如何,就不言而喻了。这一点也证明。

在223年刘备永安托孤时,刘备曾经对诸葛亮说,如果刘禅无德无才的话,让诸葛亮代替刘禅继承蜀国皇帝。其实自古皇位就是“家天下”的,哪里还有这种事呢?刘禅毕竟是自己的儿子,在刘备心中的地位绝对远胜于诸葛亮。这句话听听就是妄语。所以看上去的仁义天下的外表,其实有很多潜台词。这句话其实暗示了要诸葛亮用心辅佐,不得越位,是一句用心良苦的警告——果不其然,诸葛亮叩首说不敢,“臣必尽肱股之力”什么的。可见刘备的心机之深,在最后一刻有施展了策略,想为儿子的江山打下保障。因为刘备深知刘禅没有政治斗争经验,算计不过诸葛亮等老臣。从耍这些机谋来看,他一点不像个仁义的人。

而且刘备很会哭。他的哭多是倾注了感情;比如在关羽罹难后的哭,那是几天几夜停不住的,诸葛亮都劝不动。但有些哭,却是为了另一番目的。诸如送别徐庶等。在鲁肃去向刘备讨要荆州时,刘备大哭一场,装出“若还了荆州,何处安身”的样子,其实就是向孙权装可怜,让鲁肃和孙权无可奈何。迫于压力,把要回荆州的时间又后延了一段时日。其实这只是缓兵之计罢了。所以有成语“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当然从我们现在的角度看,这种策略未必高明。

可以看出刘备的仁义其实有些是不得已而装的,这里充分显示了他的心灵谋略。

不仅使自己得到了名声,而且赢得了实利。在哭的本事上,刘备也挣得了别人的同情。

而且刚才提到,刘备看上去憨厚,其实他的权谋、策略一点也不弱于曹操等人。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曹刘的“煮酒论英雄”。曹操说天下英雄只有咱俩的时候,一道惊雷劈来,让刘备吓掉了筷子。其实堂堂男子汉大丈夫怕什么雷呢?要说刘备怕曹操,这是比较可信的。因为曹操知道自己的能力。这里刘备故意让雷吓掉了筷子,足见其计谋,让曹操放下对自己的怀疑。

另外,刘备栖身陶谦门下时,陶谦想把徐州让给刘备。刘备是连连让了3次,最后才“勉强接受”。当陶谦一死,刘备便同意充任徐州牧。这次刘备名声远扬,他的品德开始广为传颂。这件事情,本身好像并没有什么不对劲的,顶多体现了刘备的谦逊。但是其实陶谦一死,刘备自己的威信就高了起来;而在陶谦在世之时,徐州的人民是爱戴陶谦胜过刘备的。这里两下一权衡,足见刘备的智慧。他知道要等待时机。况且如果过早地接受,将会为自己树立大批敌人;曹操当时因为自己的父亲曹嵩在陶谦的地界被杀,盛怒之下攻打陶谦。如果刘备过早地揽下了徐州,与自己十分不利。

刘备的计谋还体现在他的用人、识人、求人、以及拉拢人心上。其实说拉拢人心难听了些,但这是刘备的必要手段。刘备的凝聚人心的策略,同样很高明。

最典型的莫过于长坂坡的“摔阿斗”事件了。赵云出生入死,平安地把阿斗送到了刘备眼前,然而刘备却把阿斗扔在地上,说什么为了你,险些折损我一员大将。其实在刘备的心中,江山大业的继承者肯定比一位将军重要,结论是,刘备这样做是装出来的。但是这时的刘备为了体现自己的胸怀,也顾不得了。这出戏在外人看来,就成了刘备无私、爱将的写照。果然赵云俯首在地说什么“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又加深了刘备和赵云的感情,而且留下了一段佳话。所以刘备集团中,尽管有不服管教、叛变的人,但赵云对刘备是真正绝对忠心的,所以后世评判赵云是典型的愚忠。撇开这点不谈,刘备的凝聚人才的策略,确实高。这件事例,也等于说是教育了众军,产生的影响不可估量。

再说说刘备的三顾茅庐。这个事件一向被人们传为美谈。可以体现刘备对贤士的仰慕之情。这一点本无可争议,但是“三顾茅庐”只是刘备招揽贤士手段的一种。而且诸葛亮被召进了刘备阵营之后,一开始的官职并不高。

还有一件事,即刘备对马谡的评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这句话也印证了马谡街亭的惨败。事实上,马谡是参谋人才,不适宜担当主将之重任。这里也可见刘备的识人之明。也许这句对马谡的评价并不中肯,但起码证明刘备在看人上比诸葛亮看得远。

说到诸葛亮,就得再说到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为了访求到贤士,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终于达成了目的。而当时的曹操和孙权,未必注意到了卧龙凤雏和司马徽先生“卧龙凤雏,得一人者得天下”的话;而刘备因为很好地招到了徐庶,得以得到诸葛亮。从这里看,刘备挖掘人才的技术也是非常之高,他注意到了别人忽略的人才。

当然,刘备也并不总是那么有权谋,他也是性情中人,即,也是一个“人”。在关张遇害后,他不顾所有大臣的反对,发动对吴国的战争,这一幕也是具有几分悲情的。我们知道最后刘备惨败而病死;从他发动这场战争来看,就可以看出他性情的一面。肩挑天下重担,却脑子没有想到,头一发热,就破坏同盟;他力排众议为兄弟报仇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感情用事”。这里再用一个贬义词,因为发动夷陵之战本身就造成了很大的后果。从这里来看,刘备的个性更加鲜明。他有很多自身克服不了的弱点,也就是这些弱点,铸成了他的失败。这一点,也充分体现了刘备性格中真实的一面。永安托孤,为一代枭雄的人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也为他枭雄的本色增添了几分悲情。这也让一位枭雄变得更加真实。

以上是刘备作为枭雄的根据。然而我个人认为,他是枭雄,但不是奸雄。

枭雄和奸雄有什么区别呢?无非是奸雄的语气和感情更加强烈一些,说得更加“难听”了一些。但是刘备确实是以天下为己任,并且尽力复兴刘汉王朝,这一点不是说说的事,因为这意味着担起天下的重任,而事实上刘备确实也这么做了。刘备无时不刻不在盼望着为兴复汉室出力。比如在刘表帐下没事干时,一次就说自己因为很久没有骑马,“髀肉复生”,感叹人生没有实现的理想。这一次是刘备真实的感情流露。

从这一点上来看,我们不得不说刘备是一位仁者。曹操被称为奸雄,似乎是因为他在历史中从来没有表露出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观点,并且他感情流露时的一些名言,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什么的,体现了他黑暗的一面(当然评为“奸雄”是对曹操心里的最好表达了。)

而刘备的这种体现并不强烈,他的很多的行为,都看上去是为了天下着想,他的几乎每一步行动,都留下一处美谈。

比如第三次说到三顾茅庐(没办法,太经典了),现在我们给解释成刘备求贤若渴的感情,不是嘛,刘备还说自己“如鱼得水”;摔阿斗,现在我们的看法是刘备很无私,能团结手下;即使是煮酒论英雄,我们也会论之以他的权宜之策,是机智的体现。总之这些形象,刘备都不坏。也许他是把自己内心中的类似曹操的那种野心想法藏了起来,即,它有豪杰本质中的“奸雄”一面,但这一点我们还是不得而知。所以就这些形象来看,刘备不能成为奸雄。

而且再说到夷陵之战,可以体现刘备起码在一些场合比较真实。这里是有正史认可的。也就是刘备“情长误国”,但是却不费心地遮掩自己的缺点。这一点,顶多像一个枭雄。曹操倒是在费尽心机谋划策略,虽然他也有霸王豪杰的一面,但是在印象中,他“奸雄”的形象还是更为突出。把关于曹刘的正史(是直接的史实而并非推论)放着一比,就知道谁更是奸雄了。

每个人的行为都有一定的动机,不能说有不一样的动机就“奸诈”。从掌握的历史证据来看,剔除感性猜测的成分,刘备可谓“枭雄”;离“奸雄”还差了一步。

从他仁义的外表(不管是不是装的),豪情的性格,天下为己任的悯人之胸怀来看,刘备又可谓英雄。刘备一开始就是从征讨黄巾军的叛乱起家的,从这里一开始,他的仁义、正义的外表就开始显露。古今大家、甚至曾经刘备的敌人都给了刘备很高的评价,如曹操的“煮酒论英雄”中曾经说过天下英雄只你我二人之类的话。另有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词句“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刘郎就是刘备。

而且从刘备白手起家而最终有一份天下来看,刘备还是很了不起的。起码符合了他“乱世枭雄”的身份。陈寿曾经评论道: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气焉。”就史实而论,这句话还是公正的。刘备确实是英雄。

这就是我的看法。至于易中天先生怎么看,不在我考虑的范围在内。见仁见智吧。这些是我的观点,是以“我”的身份回答的。

对于先生看其为“奸雄”的观点:

1、“我乃汉室宗亲”:失考。但是在那种豪杰并起的时代,为自己树立权威是很有必要的。这是生存的手段,可以理解吧,为什么要说刘备在这一点就很奸诈呢?

2、三让徐州:避免为自己树敌的最佳方法,如果我是刘备,我也不会去要徐州。可能当时的刘备没有料到接受徐州的后果,而是真正的谦逊。煮酒论英雄:避免怀疑,保全性命的最佳策略。事实上刘备真的害怕曹操,故用计策;而不是怕雷。白门楼除吕布。可以说明刘备的性格。从这里开始,刘备开始在行事上变得好像很狡诈了,但是一件事情,不能贯穿刘备的一生。为了除去未来的敌人,值得这么做。

3、吞并刘璋:拿到根据地的方法。为了生存。毕竟自己众望所归,刘璋又不及刘备。当然为了名正言顺,刘备肯定还要弄一堆解释,不用去管他。

4、摔阿斗:增强了将领凝聚力,但是说“奸雄”还是不恰当。这里仅仅是一种策略。

5、嘱孔明:为稳固江山,刘备不会那么问一问吗?毕竟自己打下的基业,希望长久。一个快死的人,还是不要去那么深究了。

可能从具体事例上来看,刘备在一些事情上体现了他“枭雄”的一面;但是“枭雄”不是“奸雄”,无论是正史还是演义,都比较肯定刘备的为人。如果说刘备的“枭雄”形象有倾向的话,那就是倾向“英雄”而非“奸雄”。

另外,这种事例有的出自《三国演义》,有的出自正史,已经不知道了。所以一些人物的形象,我们判断要小心。

补充:如果刘备也算是奸雄的话,孙权、袁绍等豪杰也可以成为奸雄了。刘备也是一方豪杰,为什么因为他发展壮大自己的手段就说明他是奸雄呢?我知道奸雄并非贬义,但是要说刘备是奸雄还差一些。大家公认的奸雄其实是曹操,因为在许多的史料和传述中曹操都给人奸雄形象;而刘备的奸雄形象还不明确,我们是根据事实做出的一些感性的推论。所以有必要降一级为枭雄。从东汉末年群雄争霸的形势看,刘备能得一席天下,足以说明了他的枭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乱世枭雄——刘备的传奇一生
为何说刘备是一位不亚于曹操的奸雄?
李剑宏:论枭雄
刘备也是奸雄
忠厚面具下的奸雄——刘备
枭雄与明君——论刘备形象(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