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齐白石的湖南籍画家朋友圈
说到民国时期湖南的大画家,大家一定会想到齐白石。其实不仅仅一个齐白石,这一次,长沙博物馆亮相的“山川出云天下雨——晚清民国时期湖南绘画艺术特展”一下子曝光了晚清民国时期湖南的30位画家,很多人与齐白石都是好友,甚至画名旗鼓相当。
湖南晚清民国画家年表 长沙博物馆提供
齐白石。
陈师曾。
杨世焯。
萧俊贤。
曾熙。
说到民国时期湖南的大画家,大家一定会想到齐白石。其实不仅仅一个齐白石,这一次,长沙博物馆亮相的“山川出云天下雨——晚清民国时期湖南绘画艺术特展”一下子曝光了晚清民国时期湖南的30位画家,很多人与齐白石都是好友,甚至画名旗鼓相当。民国时期齐白石的朋友圈竟有如此多的湘籍画家,他们互相鼓励、提携,共同开辟了中国绘画史上的新气象。  撰文/记者钱烨
齐白石感慨恩师尹金阳画的梅花无人识
齐白石在北京成名后,看到有人肯花重金买扬州八怪之首金农的赝品梅花,便感叹自己的恩师湖南湘潭人尹金阳画的梅花,不知道要好多少倍,却不被人熟知。
当时在北京与齐白石齐名的还有萧俊贤、冯臼。三位都是湖南籍画家,时人称作“冯萧齐”,后来被人记住的却只有齐白石一人。其他画家并不是缺少创新与才艺,有人缺少的是运气,有些则活得时间太短,天妒英才。
拿齐白石的师傅尹金阳来说,这位传统的中国山水画家,继承了清初“四王”的仿古传统。晚清名臣曾国藩很喜欢他,让自己的儿子跟着他学画画。尹金阳一生没有离开湖南,花卉、草虫画得都好,尤其喜欢画梅花。他的梅花不同于传统中国文人画中的折枝梅,而是枝多花少,有种沧桑傲然的感觉。红配绿的大胆尝试,也让他手下的梅花生机盎然。
在晚清动荡时局中,认识他的人却很少。但这位老人的隐者风范却影响着齐白石,让这位徒弟日后能够在艰苦的创作生涯中,找到乐趣。
拜在这位老人门下的湖南画家还有杨世焯、陈师曾。陈师曾虽然祖籍在江西,但出生在湖南凤凰。他的祖父是湖南巡抚陈宝箴,父亲是民国时期有名的同光派诗人陈三立,弟弟则是后来的国学大师陈寅恪。
陈师曾出身名门,且国画也画得好,比齐白石出名早。齐白石为避乡乱来北京鬻画为生,常常到琉璃厂卖画刻印,在这里碰到了陈师曾。陈对于齐的画作、印章都很欣赏,到法源寺去拜访齐白石,从此成为莫逆之交。
其实陈师曾在十岁时住在长沙也曾找尹金阳学画画,而且跟齐白石有位共同的好友杨钧。陈师曾在多个场合提携齐白石,把他介绍给北京文化界的名人。齐白石在日记中对这位“同乡”的回忆也是充满感恩。尤其是被后人传为佳话的“衰年变法”,齐白石曾在自述中说:“我的画,虽是追步八大山人,自谓颇得神似,但在北京确是很不值钱哩。师曾曾劝我自出新意,变通画法,我听了他的话,自创红花墨叶一派”。
可见齐白石晚年画风一变,离不开湖南好友陈师曾的鼓励与劝谏。
冯臼刻印,曾自言“天下无敌手”
曾与齐白石齐名的冯臼、萧俊贤也是湖南人。
冯臼,湖南衡阳人,原名冯瑜,字剩瑕。1918年北京艺术学校(后改称国立北平艺专)成立,冯臼以山水、花鸟画出名,受到同乡萧俊贤的提携,来到北京教书。冯臼生性孤傲,曾自言刻印天下无敌手。齐白石也喜欢刻印,两人常有交集。
齐白石曾有作品“冯臼之印”。其边款曰:“吾友臼庵自言刻印天下无敌手,索余刻未必当意。齐璜。”冯臼治印颇为自负,偶出狂言不仅被白石记住了还刻在了边款上,可见“当意”。二人间相互切磋又自矜得意之情,跃然生动。
关于两人的绘画,还有趣闻。
如齐白石曾绘《西城三怪图》,该画以极简之笔画三位老人,正面捻须者为白石,背面光头者为释瑞光,侧面而立者为冯臼。
款题为:“西城三怪图。余客京师,门人雪庵和尚常言:前朝同光间,赵撝叔、怀砚香诸君为西城三怪。吾曰:然则,吾与汝亦西城今日之两怪也。惜无多人。”
雪庵即释瑞光,一个爱好画画的和尚,齐白石的得意弟子。曾先后任北京阜城门外衍法寺、广安门内莲花寺住持,善画山水,专意学石涛,因为叹服齐白石的画作而拜为老师。
释瑞光对老师说:“臼庵亦居西城。可成三怪矣。”臼庵是冯臼的号。于是齐白石就将三人画在纸上,号称“西城三怪”。从题跋知此图释瑞光和冯臼各有一图。
可惜天妒英才,冯臼死得早,不然这位自信刻印天下无敌的画师,也许能开辟出自己的风格气象呢?
1928年萧俊贤到上海轰动全城
与专心绘画的齐白石、冯臼相比,比较老成保守的萧俊贤则热衷于中国画的教育事业。
萧俊贤的古文底子很厚,很小就能习诗作画。晚年自言:“夺吾书之好者,惟画。犯寒暑,遗荣利以肆之。”言中之意,画画比读书更有趣。
19岁,萧俊贤拜衡山僧苍崖为师,在山间修一蓬屋,习画礼佛,如此待了三年,而后改师宦游湖南的山阴画家沈翰为师,习得传承文人画的精妙。30岁后穷游大山南北,以自然造化为师,笔法也越来越流畅、有力。
辛亥革命爆发以前,萧俊贤就在南京由李瑞清等人创办的师范学堂里教国画,由此成为在现代大学中教习中国画最早的一批教师。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以后,萧俊贤一度以遗民身份卖画为生,此后北上任国立北平艺专教授。
在校期间,围绕西洋画与中国画的课时问题,萧俊贤与后来的徐悲鸿等人分歧很大。热爱中国画的萧俊贤一时无法忍受新时代的变迁,决定辞职南返,专心创作文人画。
1928年10月底,萧俊贤辞去教职,移居上海。1929年初,上海《申报》刊出《著名画家萧俊贤到上海鬻画》的消息:“书画家萧厔泉到沪:湖南老画家萧厔泉,擅长山水花卉,久任北平美术专校及南京美专国画系主任,声誉卓著。现以至友之招,薄游沪上,寓居法租界辣斐德路成裕里二十二号,求画者甚形踊跃。”
可见人们对于萧俊贤的喜爱,后来萧俊贤在上海开了几次画展,收到的反响都不错。
北漂的齐白石,还有一位“肥宅”好友在湖南乡下
与“五出五归”,最终北漂成功的齐白石不同,他的另一位湖南好友夏士兰是个典型的“肥宅”。
这位名不见经传的湖南本土画家,不但山水、花鸟、梅兰竹菊画得好,各种书体及诗文也有特点。他画的老梅古松雄浑苍劲生动自然,笔墨功夫堪称一绝。
但是如今知道他的人凤毛麟角,翻阅湖南名人大辞典也只能找到简短介绍。这位生活在长沙(善化县)的传统文人,有着古代士大夫的理学旨趣。他在乡下经营着十几亩良田和几栋老宅,一直没有离开过长沙。据说有一次江西省主席仰慕他的名声,邀请他担任省府秘书长。他到任不久,对官府的黑暗深感不满,又辞职还乡,以书画自娱,一直到1942年病逝。
齐白石在北京打拼时,当然也不会忘了这位看起来厚道本分的好友。齐白石有两幅扇面,提到的纫秋先生,就是长沙书画家夏士兰。在另外一件书法作品中,齐白石还说要让夏士兰煮好美酒待他回家共饮。可惜齐白石在此后大病一场,加上时局动乱,并未能与夏士兰履行前约。
齐白石、张大千,都受惠于湖南籍画家的提携、培育
上海和北京是晚清民国时期湘籍画家集中活动的地方。北京的传统文化浓厚,上海更具有包容性。于是,以遗民身份自居的传统文人画匠齐聚上海的大有人在。其中就有曾熙、萧俊贤等。
1921年3月25日,上海《时报》刊出《曾农髯先生鬻画直例》,曾熙在报纸上登广告卖画,明码标价。
“楹联:丈二尺二十四元,丈二十元,八尺十二元,七尺十元……
堂幅:丈二尺三十四元,一丈二十四元,六尺十六元,七尺六尺八元……
屏幅:丈二尺每幅二十二元,一丈十六元,七尺八尺十元,六尺六元。
横幅:整幅同堂幅,半幅同屏。琴條:同屏。
……
可见当时在上海,人们对于曾熙的字画是倾慕有加。曾熙的字胜过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谭延闿是他居沪期间的座上宾。谭延闿常常到曾熙家中饮茶、吃饭,与众多书画界的好友探讨书画理趣,两人友谊维持一生。
曾熙可以说是湘籍画家中做官最大的一位。20岁中秀才,30岁中举,官至兵部主事。晚年绝意仕途,赴沪鬻字画,授门徒为生。
曾熙的书法造诣极深,康有为将他与同是湖南人的何绍基并提。曾熙晚年开始绘画,有“书画同源”之说。
曾熙早在北京参加殿试期间就与齐白石相识。那个时候齐白石困苦潦倒,在北京卖画为生,还没有出名,曾熙见到他后,依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两人的交流与应酬被记录在齐白石的日记中。齐白石曾多次给曾熙制印,偶得得意之作,1903年6月28日给曾熙制的三张印,齐白石认为“皆神品”,有一个姓宋的人“以十金索余工笔中幅,余辞之;又以四金索一美人条幅,亦辞去”。
对于齐白石的送印,曾熙就以书法作品相赠。由于齐白石居无定所,出名前常年漂走四方,两人在北京话别后,就没有再见过面了。直到1919年,曾熙托信好友找齐白石讨求印章,两人才恢复联系。
作为与齐白石差不多同龄的湖南画家,曾熙一生与齐白石的交集并不多。但是他的得意弟子张大千却是继齐白石之后闻名遐迩的国画巨匠,两位国画泰斗都与湖南画家群体有关,这其中的人物渊源很值得玩味,思考。
撰文/潇湘晨报记者 钱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亮哥看展览01:“山川出云天下雨”
民国画家萧俊贤山水画 萧俊贤山水集唐、宋以来诸家之大成,而参以数
近代美术史上的“湖湘五家”
阅读详情
陈师曾|民国一代大画家,发掘齐白石的伯乐
陈师曾:民国一代大画家,发掘齐白石的伯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