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廿一、倭寇扰袭

元末,天下大乱,义军四起。1355年,朱元璋派元帅缪大亨率军攻取扬州,改扬州路为淮海府,任命李德成为扬州知府。

当时,登记户籍,扬州城中居民仅剩下十八家,可知当时的扬州古城已是多么萧条荒凉。知府李德林认为旧城虚旷难守,于是截城西南隅,沿着小秦淮河修筑了一道城墙,用以防御张士诚的军队。由此发展为一座略呈长方形城市,它为运河和城墙所环绕,就是今天所看到的明代旧城。

明朝迁都北京后,大运河是维系王朝统治的命脉,扬州的地位更加重要,成为享誉天下的“运河名城”。 冯梦龙在《醒世恒言》第六卷里说:“那扬州是江淮要冲,南北襟喉之地。往来樯橹如麻,岸上居民稠密,做买做卖的,挨挤不开,真好个繁华去处。”

商业繁盛,人口剧增。旧城已经远远不能容纳,大量人口都密集居住在明旧城外的古运河(小秦淮河)边上。

十四至十六世,扬州开始受到倭寇侵扰。提到倭寇,很多人以为就是“小日本”。

实际上,倭寇,最初是由福建、浙江等地的中国人组成的。明初,朱元璋施行海禁政策,强迫沿海居民内迁。而一部分渔民留了下来,沦为海盗,他们除沿海劫掠以外主要从事走私贸易。嘉靖年间,御倭官员王忬曾上奏朝廷,历数了最著名的倭寇头目,全是安徽、浙江和福建人。随后的《筹海图编》详列了危害最大的14股海盗首领名字及籍贯等,也是清一色的中国人。到了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才用倭寇指称日本侵略者。

扬州地处东南,滨江临海,明代常遭倭寇的骚扰和劫掠,扬州人民为此展开了英勇的斗争。1544年,扬州知府吴桂芳积极出击,多次打败倭寇的进攻。为了保护旧城外的居民,加强旧城的防御能力,开始增筑外城。由盐商出三万两银子,吴桂芳主持修筑,沿今天的古运河西岸加筑了一道城墙。其规模是“周十里,计一千五百四十一丈九尺”。这座新城其实只有三面,其西面和原来的旧城相接,从而奠定了今天看到的扬州古城的规模。

在《扬州城——1987~1998年考古发掘报告》一书中有专门提到明代旧城和新城的大小规模如下:“我们从1920年实测的《扬州城市图》上看旧城为长方形,其东北城角稍向内抹,南北长约2000米,东西宽约1000米”,“明新城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见2000余米,东西宽约1500余米”。

以此来计算,明代旧城的面积是2平方公里,新城的面积为3平方公里,整个明代扬州城的面积为5平方公里左右。

人们把原先的城称为“旧城”,把这座城称为“新城”。 吴桂芳后来升任兵部右侍郎,提督两广军务。

1556年,扬州地区又一次遭到倭寇的侵袭。时任扬州卫指挥负责保卫扬州的武职官员名叫石如璧。石如璧得到倭寇侵犯的情报之后,知道此次倭寇来势凶猛,一面加强警戒,一面积极备战。为了鼓励士气,石如璧战前特带领士兵祈祷于扬州义勇武安王庙即关帝庙前,希望能得到武安王的佑护。结果扬州士兵临阵时一以当十,若有神助,勇不可挡,倭寇大败,死伤甚众,扬州得以安全。

捷报上报朝廷,石如璧加赏指挥衔。为了报答关帝的荫庇,石如璧特倡议捐俸出资,在扬州北门城根内附近修建关帝庙,得到扬州官员和扬州人民的热烈响应,共捐资纹银六百两“以襄其盛”。

于是在今天盐阜路小苧萝村位置的城内,矗立起一座新关帝庙。据扬州老人回忆说:庙并不甚大,然关帝像却威武雄壮,威风凛凛。这座庙约在新中国成立后拆城墙时被毁。

    在戚继光、俞大猷等抗倭名将联合阻击下,倭寇遭到了毁灭性打击,从此一蹶不振。扬州古城也暂时太平了,然而扬州古城将要面临一次更为惨烈的战火洗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城与旧城
新城旧城,花开并蒂
宣城古城壕漫谈
探寻古通州-漂来的城池-16
大运河畔这座2000多年前的古城将原址复原!重现四水绕城、漷县八景
峰尾古城烽火烟墩丨峰尾风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