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给水排水 |赵乐军:我国排水管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赵乐军副总工

赵乐军副总工提出要加强污水管网的建设,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加强雨水管网的建设,防止城市的内涝,同时控制雨水初期的污染和治理。规划和设计最重要的是要摸清底数,有多少个排水管道,管道在哪里,出水口、进水口的在哪里,标识是否正确,有多少雨污混接点,哪里的设施有缺陷,如何及时发现,还有管道的积泥情况,这些是搞好排水养护的重点。


本文根据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赵乐军副总工在“2018城市排水大会“题为“我国排水管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的演讲整理而成,未经本人审阅。


我国排水管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大家好,非常高兴收到会议主办方的邀请,今天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排水管网问题与对策,主要从排水管网谈一下和提质增效相关的问题。

 

从2013年开始国务院建设部相继发布了一系列的文件和规划,包括水十条,5个国务院的文件,1个规划。和今天会议有关的内容一个是加强排水管网的建设,一个是加强污水管网的建设,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再一个是加强雨水管网的建设,防止城市的内涝,同时控制雨水初期的污染和治理。从政策背景来讲,现在为做好排水管网建设提供了非常好的大环境。



下图是2004年到2016年排水管网的建设情况,到目前为止大概是75万公里,十三五期间要完成13万公里,到十三五末期的时候应该是接近90万公里的排水管网,这是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成绩。



下图是1978年到2016年排水管网的增长情况,总体投入较的,以大概每年10%的里程数在增加。



虽然取得了这样的成绩,但是现在也有很大的变化。一方面从目标上来讲,应该是由原来的规模增长,进一步通过提质增效达到效果为王的目标。另一方面雨水上原来只关心峰值流量,现在海绵城市建设还要关心总量和雨水的污染,关心进入污水管道的初期雨水量和地下水量。新的情况下应该树立新的目标,第一个是从马桶到河流的污水收集、处理、回用系统,第二个是从屋顶到河流的雨水径流控制与利用系统,这个控制既包括量的控制,也包括水质的控制。

 


我今天从空间上分为建筑小区和市政管网,阶段上分为建设、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给大家梳理一下建设和养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个是建筑小区,借用海绵城市的理念,我说的建筑小区包括公建单位、工业企业、房地产项目、城中村项目。建筑小区在排水管网系统中非常重要,根据相关的资料,这些建筑小区占城市建设用地的45-70%,是城市排水的源头和主要的服务对象。根据一些规范和指标,初步估算管线的长度要占到市政管线长度的30-50%。它的特点是什么呢?建筑小区的管网目前多由房地产企业投资,建设主体非常多元;建设主体不以排水为主业,每个主体负责阶段性的工作;专业技术人员和建管经验不足,维护取决于物业服务合同,由业主付费,但业务提出的明确要求不多。对整个管网的影响是什么样呢?远年小区大多为合流制系统,一部分新建的小区在建设时是分流的,但是在运行过程中串接和错接问题严重,这些问题是目前汛期污染和管道淤积的主要原因。小结一下,在建筑小区的排水管网和建设过程中,存在两多,建设主体多、运行主体多;两少,专业人员少、协调机制缺乏;两缺,主体缺位、资金缺乏。



建筑小区的管网和其他专业管线相比是比较特殊的。供水行业提出来从水源地到水龙头全流程的管理,物业管理条例中提出来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信、有线电视等单位,应依法承担物业管理区域内相关管线和设施设备维修、养护的责任。但很遗憾都没有提到排水,所以建筑小区的排水在管理上处于很尴尬的地位。

 


由于管理机制缺乏,实际上小区排水缺乏规范。这是南方普遍存在的,很多小区雨水管当污水管。城中村排水的建设也是各种各样,这个问题太难解决了。还有北方某小区,当时一层不好卖,因为下水道易堵;后来一层独立下水,二层变成了一层,二层也容易堵;后来二层也建独立下水,三层之后又有问题了,三层又装了独立下水,这样的话出路就不好说了。原来厨房的水要排到污水管道,后来一改就造成了串接和混接,大的小区还有商业污水的串接。总的来讲,建筑小区排水行为缺乏规范,管理者缺位,执法缺乏依据。建筑小区很可能成为未来提质增效,改善水环境一个攻坚战场。

 


再就是市政管网,在2005年以前城市的排水管网是政府指定一个管理部门负责城市排水管网的建设。一般这个部门要指定建设单位,养管单位全程参与。建设单位委托设计院招标,或者委托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养管单位也是政府管理部门的下属单位,这种特点就是一个家长说了算,全流程都有人负责。它的造价通过上报然后审查概算,竣工之后由于养管单位全程参与,基本都能顺利移交。2005年开始建管分析,整个建设模式变成了相关部门管控,建设主体包括城投集团及其下属公司、水务部门下属公司、开发区、民营资本。另外有的排水管网由各个区进行建设,所以面临是施工主体多元化的特点,大多数低价中标或者中价中标明显占优势。立法上乍一看很清晰,感觉非常好。但从实际来讲,管网建成后竣工移交非常困难,管网本来是一个系统,现在碎片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深圳当时内涝之后,市政委员议事厅披露了几个数据。对新建成的122公里的污水管网进行了“飞行检查”,三分之二的管网存在问题,不能正常移交,管材质量合格率未达到90%。当时提出来良心工程光靠良心不行,还得靠法治。

 


还有一个例子,一个主干管工程长4公里,由4个主体建成,其中有一个区建的是1.2m,造成的后果是前面的水量小的时候没问题,水量稍微一大就溢流,溢流就到旁边的河道。这条河道现在是一个督办的黑臭水体,治理河道也花了几千万,是管道投资的几倍,这就是管网碎片化的一个体现。




第二个是施工单位的施工,施工问题现在也很多。施工有3个主要的环节,基础、管材接口和回填。这3个环节经常出问题,由于排水管网质量不到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1)地面塌陷;(2)接口不牢;(3)软土地基未加短管过渡段;(4)施工完成,管道内的建筑垃圾未清理;(5)施工中扰动原管道基础,管道与井连接处断裂;(6)管道错口,土壤流失形成空洞,造成地面塌陷。这些的问题很多,而且重复出现。

 


下图是混凝土管道出现的问题,主要是腐蚀、渗透、破裂、接口材料脱落、错口、残墙坝根。



塑料管主要的问题是错口、变形、破裂、破裂塌陷、喷漏、接口材料脱落、严重变形。



这是我们对大概20公里的管网进行了监测,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塑料管错口和变形问题超过了60%,对塑料管来讲控制变形非常重要。对于混凝土管来讲主要的问题就是腐蚀。



总的来讲塑料管和混凝土管存在的问题,塑料管主要是错口、变形和塌陷,混凝土管主要是腐蚀、破裂、渗漏。塑料管破损比例比较高,混凝土管塌陷发生比例较低;塑料管没办法进行修复,混凝土管还可以进行修复。



塑料管的优势包括重量轻、阻力小。但是也存在劣势,比如使用的温度范围窄,存在温度变形和机械变形。由于温度变形造成的塑料管避水试验不达标,温度变形的影响也很大。再就是塑料管对回填要求高,我们国家这十几年大量推塑料管,塑料管的用量还是很大的,年用量大概400-500万吨,累计用量超过5千万吨,塑料管道市场占有率是40%到50%。



近二十年来对于塑料管材,从产能性能的试验方法、产品标准到技术规程,从行业标准、协会标准到国际标准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体系。但是塑料管的质量的确堪忧,我这几年一直问塑料管企业的问题,今年的315曝光有的塑料管过量使用再生料,价格比正常管材低三分之一。再就是使用五五料,企业可以出正常的检验报告和检查证明,咱们现在施工看有证明就认为是合格的,是满足要求的,实际上也有很多是造假的。



总的来讲,不合格的管材有很多问题。2014年1月21日《焦点访谈》曝光了一段视频,主要讲的是给水管,315主要讲的是排水管,管材掺垃圾,我们也发了声明要求行业企业坚守产品的质量。塑料管的这些问题,我个人感觉低价中标是问题的根本。塑料管道协会的秘书长说塑料管道行业的其中一个悲哀是采购者不是最终的用户,助长了问题的发展。咱们行业内也有一些好的塑料管企业,往往这些企业处于劣势地位,最大的问题就是价格高。



养护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破损未及时修复,雨水流入,淹泡路基;(2)餐馆污水进入箅子;(3)泥土进入雨水箅子;(4)杂物堵塞雨水箅子;(5)井内存有大量垃圾;(6)管道积泥严重(图为声纳的管道探测)。我们搞海绵城市建设,要做多少才能解决这样的问题,所以海绵城市提出灰绿兼顾。



养护管理我们也梳理了十几个城市,能够进入这个名单的都是数据比较齐全的,至少是做得比较好的。这十几个城市每公里的养护费用苏州是7.21万元/公里,少的是0.32万元/公里。很多县级市养护费用每公里只有几万元,有的甚至没有。排水管网以建设为主,却没有发挥排水管网的作用。



现在智慧水务也提得很响,我也很支持。但是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摸清底数,我们有多少个排水管道,管道在哪里,出水口、进水口的在哪里,标识是否正确,还有多少雨污混接点,哪里的设施有缺陷,如何及时发现,还有管道的积泥情况,我认为这些是搞好排水养护的重点,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

 


还有一个是规划设计,检查井周边的回填,竖向也给环卫工人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所以设计细节非常关键。



我们要重新调整设计的理念,南方地区人家居民就在阳台上放洗衣机,那阳台也要设一排污水的立管,包括设施也要进行升级,装防坠的网。另外,耐久性时间方面,应该提出管道的合理使用年限这个指标,给水设计规范有一点,但是排水规范没有提。因为排水管网是隐蔽过程,咱们应该提出一个参数,通过这样的参数要求生产管材的企业,包括设计、施工,形成一个比较好的契约关系。

 


规划设计我认为是解决这些问题,搞好顶层设计的根本。但是为什么出了这么多的问题,我的分析近二十年来咱们对管道的重视程度远不如污水处理。另外基础研究滞后,投入的科研经费严重不足。咱们的目标是要回到从马桶到河流的污水收集、处理、回用活动,从屋顶到河流的雨水径流控制与利用系统,围绕这两个目标,建设单位、规划单位、施工单位、养护单位都有很多的工作。谢谢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案例分享】化工园区 “ 一企一管 ” 废水收集与监测系统设计
对建筑给排水监理工作的几点体会
大型住宅小区的给排水综合管网设计
小区室外给排水
纳川股份(300198
我国城市排水管道产业环境分析:投资额持续增长 现代科技推动行业智慧发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