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组数据趋势:农业时代的胡焕庸线面临信息时代的南北分界线考验

规律总是会被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人发现。胡焕庸线就是如此。

1935年,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发现中国人口密度有一个明显的分界线,称为“黑河—腾冲线”。分界线右侧人口密度大,分界线左侧人口密度小。这条线揭示了中国人口分布规律。

这条线除了分割人口密度,也分割了经济总量,分割了富裕程度。

但是,100多年来,世事变迁,人口密度、经济总量、富裕程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最近公布的三组数据: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2021年一季度GDP数据、近十年人口流动数据表明,胡焕庸线将面临考验。

胡焕庸线是农业时代人口密度东西部的巨大差异,而如今的信息时代,表现人口密度差异的不再是胡焕庸线,而是南北分界线。

一、胡焕庸线是农业时代的产物,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

我国过去是农业大国,绝大部分为农村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部。而西北部则是少数民族地区,以游牧为主。

1935年前后,当时中国总人口约有4.75亿,但有96%的人口居住生活在东南部,分布在36%的土地上。

胡焕庸线(雨量)

胡焕庸线(省份)

胡焕庸线的两侧差异基本上是年降水量的差异。农业时代,是看天吃饭,自然条件非常重要。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土地和雨水。

胡焕庸线东南部,包含了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三角平原以及四川盆地,这些平原适合农业生产。

年降雨量400毫米,是树木能够生存的最基本条件,东南部植物茂盛,农业发达,承载人口密度大。

2000年我国进行了第5次人口普查,结果发现,人口分布与1935年时相差不大,东南、西北两部分的人口比例是94.2%比5.8%。

2000年,我国城市化率为36%,三分之二的人口是农村人口,可以说,仍然是农业大国。

我国城镇化率图示

上图中,1949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仅为10.64%。当时工农业总产值中农业占70%。虽然到了2000年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因为东北是老工业基地,经济并未出现疲态,人口还算稳定。

所以,在2000年时胡焕庸线还是适用的。胡焕庸线管了70年。

二、最近的三组数据表明,南北差距越来越大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广东省成为人口第一大省,紧随其后的是浙江省、江苏省。

近十年常住人口高于全国平均的省份

而在2000年时,人口第一大省是河南省,紧随其后的是山东省、四川省。

2000年各省人口数量

令人关注的是东北三省,2020年的人口与2000年时对比,辽宁省的人口增长了21万,吉林省增长了321万,而黑龙江省则减少了504万。

下面这组数据更能说明问题。

近十年各省人口变化表

近十年人口变化,广东增量第一,浙江第二,江苏第三。甘肃、内蒙古、山西、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人口流失严重,均出现人口数量负增长的情况。黑龙江十年人口数量下降646.21万人。

北京、陕西、上海、海南、宁夏、西藏的人口变化数量虽然低于平均,但人口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

曾经的第一大省河南,20年来人口增量并不多。

上面的数据说明,南北分界线以北的省份人口出现明显的南移现象。

我在现实中的感受也是如此,如广东、海南、广西的东北人明显多了,北京、河北、天津不少的企业已经南下。最起码的,在南方买房养老已经成为趋势。我身边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北方朋友,基本都在海南、广东、广东买房了。虽然他们不是常住人口,但每年冬季到南方过冬,已成习惯。

2020年各省GDP数据,说明哪里人多,哪里经济就发达,哪里就吸引越来越多的人。

2020年各省GDP及实际增速

2000年以前,是东西部的差距,现在则是南北间的差距。中西部的成渝城市群的崛起,带动了中西部的发展,缩小了东西部的差距。#成都迈进“2000万人口俱乐部”#

可是东北三省的经济没有起色,再加上京津冀城市群正面临大的变革,需要时间整合磨合,以及山东、河南也面临经济结构转变,南北分界线成为了人口分布、经济结构的分界线。

如今,信息化时代不像农业时代需要更多平整的土地,更加开放的姿态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南方山多的地理因素已经不是问题。北方多重工业,转型不易。南北差距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

三、南北差距越来越大,胡焕庸线面临考验

《孔雀东南飞》原本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凄美诗作,现代被形容为人才下东南。虽然时代不同,但都表达了对于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

东西差距,确实是因为东西部地理、气候原因,东部更适合农业生产。物质短缺时代,生产重要。物资供应丰富时代,消费重要。

北方漫长的冬季,不但影响生产,也影响消费。现在交通、通讯发达了,人们追求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有条件有能力在更加宜居的地方生活。

前段时间我写了哪里宜居的文章,综合来看,选择中部海边的人多,比如威海、青岛,冬天不太冷,夏天也不热。而北方冬季太冷,南方夏季太热。

如果从工作生活的角度,选择南方的比较多。一是因为南方轻工业发达,民营经济活跃,体制外就业机会多;二是因为南方没有寒冷的冬季,这对于北方冬季要有采暖措施来说,经济活动方便不少。

深圳市和伊春市对比

还有一点,南方一年之中便于人体自由行动,也方便夜间消费。在注重消费的时代,无疑南方更有优势。

改革开放让人们享受到了市场化发展的成果,从这一点来说,北方的经济活动中,计划成分比较多,而南方市场化的成分比较多,所以南方民营经济发达,南方重商也是传统。

特别是到了信息时代,南方开放的姿态,优良的港口,更利于信息的集中、贸易的往来。

广州自汉朝以来海外贸易繁荣兴旺,持续两千多年,推动了沿海由农耕文明向海洋文明的转变,经济发展欣欣向荣。

上海的地域文化特色鲜明。江南传统吴越文化与西方传入的工业文化相融合形成上海特有的海派文化。上海出口,精工细作,上海产品扬名海内外。

以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代表的南方区域,获得更多资本和人口的青睐。两大证券交易所分别在上海和深圳。近十年来,人口持续向长三角和珠三角迁移,成为人口流动大趋势。

经济学认为,人口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人口流动影响着城市的兴衰。数据显示,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仍是人口流入的主要方向,环渤海、东北城市人口流出特征显著。

所以,我们说,农业时代的胡焕庸线对于人口分布规律的划分,已经不再适用于以信息化为特征的现代社会。南北分界线,成为了人口分布规律、经济活动特征的区隔线。

胡焕庸线与南北供暖线对比

一条南北集中供暖线,划分了两个天地。这条线如今成为了新的人口分布规律线。集中供暖的区域的人口向未进行集中供暖的区域流动,人们向往更加自由、更少约束的活动。这也与冬季采暖污染空气有关。随着北方环保举措的大力实施,空气质量明显得到改善,人口南下的趋势或有所缓解。

我认为,“南北经济都挺好”这篇文章还是很客观的。作者的主要观点有:计划经济时代产业发展布局对于南北区域的产业结构产生了一定影响,但那时是有多方考虑的。虽然南方地区更早进行了开放,得益于国际分工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再加上航运的先天地理优势,市场化程度比较高。但随着当前国际新形势,我国在产业布局方面将考虑平衡发展。他认为,南北经济差距是暂时的,国企三年改革将使北方发挥后发优势。

但我们也要承认,北方经济结构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关键是观念的转变是难的。南北差距将有很长时间存在。趋势一旦形成,转变需要时间,也需要空间。

南北分界线,从地理到人口到经济,已经植入了我们的意识中,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行动。农业时代的胡焕庸线实实在在已经在面临南北分界线的考验。

最后说一点,近来年很多北方人到南方买房,一是图增值,二是图环境美,三是图冬季暖和。这说明了什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西的困局
影响所有中国人的一条神秘的线——胡焕庸线
南方发达离不开人口红利,其实唐以前,南方人口只占全国的1/3
什么是不可逾越的“胡焕庸线”?
这条分界线为何如此神奇
胡焕庸线,一条什么样的线?0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