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1)中药:雄黄、硫黄、白矾、蛇床子、蟾酥
(1)中药:雄黄、硫黄、白矾、蛇床子、蟾酥
雄    黄  Xionghuang
《神农本草经》
为硫化物类矿物雄黄的矿石。主含二硫化二砷(As2S2)。主产于广东、湖南、湖北、贵州、四川等地。随时可采,采挖后除去杂质。研成细粉或水飞,生用。切忌火煅。
【性能】  辛,温。有毒。归肝、胃、大肠经。
【功效】  解毒,杀虫。
【应用】
痈肿疔疮,湿疹疥癣,蛇虫咬伤。雄黄温燥有毒,外用或内服均可以毒攻毒而解毒杀虫疗疮。治痈肿疔毒,可单用或入复方,且较多外用,如《千金方》以本品为末涂之;或配白矾等分,名二味拔毒散(《医宗金鉴》);或配伍乳香、没药、麝香为丸,名醒消丸(《外科全生集》),陈酒送服,治痈疽肿毒,均有良效。如以雄黄与黄连、松脂、发灰为末,猪脂为膏外涂可用治瘑疥(《肘后方》)。治蛇虫咬伤,轻者单用本品香油调涂患处;重者内外兼施,当与五灵脂共为细末,酒调灌服,并外敷(《瑞竹堂经验方》)。若与牵牛子、槟榔等同用,可治虫积腹痛,如牵牛丸(《沈氏尊生书》)。
本品内服能祛痰截疟。如与朱砂同用的治癫痫方 (《仁斋直指方》)。若与杏仁、巴豆同用,可治小儿喘满咳嗽,如雄黄丹(《证治准绳》)。古方还用雄黄截疟治疟疾,今已少用。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敷,香油调搽或烟熏。内服0.05~0.1g,入丸、散用。
【使用注意】  内服宜慎,不可久服。外用不宜大面积涂擦及长期持续使用。孕妇禁用。切忌火煅。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寒热,鼠瘘,恶疮,疽痔,死肌,杀百虫毒。”
2.《日华子本草》“治疥癣,风邪癫痫,岚瘴,一切蛇虫、犬兽伤咬。”
3.《本草从新》:“燥湿杀虫。治劳疳蛇伤,敷杨梅疔毒。”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雄黄主要含二硫化二砷(As2S2)。约含砷75%,硫24.5%,并夹杂有少量硅、铅、铁、钙、镁等杂质。
2.药理作用:0.12g%雄黄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100%的杀灭作用,提高浓度也能杀灭大肠杆菌,以及抑制结核杆菌与耻垢杆菌;其水浸剂(1∶2)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等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雄黄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细胞DNA合成,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等多种因素发挥其抗肿瘤作用。此外,可抗血吸虫及疟原虫。
3.临床研究:据报道,用雄黄或经适当配伍治疗疮疡、疖肿、银屑病、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股癣、蛔虫腹痛、蛲虫病、疟疾、毒蛇咬伤等多种疾病,均取得满意疗效。近年还报道:用雄黄油(雄黄5~8g,加柿油100ml,调匀配成)涂擦患处,治疗带状疱疹216例,均获痊愈(中西医结合杂志,1989,10∶629);用雄黄散(雄黄50g、明矾305g,冰片1g研末),加白酒调敷患处,日2次,治疗输液后静脉炎 57例,有效率97.5%(黑龙江中医药,1992,5∶13);将雄黄研细末装入胶囊内服用,每粒1g,每次1粒,日3次,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4例,有效10例(临床内科杂志,1998,3∶125)。此外,又可用治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流行性腮腺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小儿遗尿、肝癌疼痛等。
4.不良反应:雄黄含砷而有较大毒性,不可多服久服,外用也应注意以免经皮肤粘膜吸收积蓄中毒。雄黄煅烧后易生成毒性更大的三氧化二砷(As2O3),故内服一般入丸、散剂而不入汤剂,切忌火煅。
硫  黄  Liuhuang
《神农本草经》
为自然元素类矿物硫族自然硫。主产于山西、山东、陕西、河南等地。采挖后加热熔化,除去杂质,或用含硫矿物经加工制得。生硫黄只作外用,内服常与豆腐同煮后阴干用。
【性能】  酸,温。有毒。归肾、大肠经。
【功效】  外用解毒杀虫疗疮;内服补火助阳通便。
【应用】
1.外用治疥癣,湿疹,阴疽疮疡。本品性温而燥,有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诸功效,尤为治疗疥疮的要药。如《肘后方》治疥即单取硫黄为末,麻油调涂用;或配伍风化石灰、铅丹、腻粉研末,猪油调涂治疥疮,如硫黄散(《圣济总录》)。若与轻粉、斑蝥、冰片为末,同香油、面粉为膏,涂敷患处,可治顽癣瘙痒,如臭灵丹(《医宗金鉴》)。若治疮疽,则可与荞麦面、白面为末贴敷患处,如痈疽发背方(《仁斋直指方》)。
2.内服治阳痿,虚喘冷哮,虚寒便秘。硫黄乃纯阳之品,入肾大补命门火而助元阳。可用于肾阳衰微,下元虚冷诸证。如金液丹即单用硫黄治腰冷膝弱、失精遗溺等。治肾虚阳痿常与鹿茸、补骨脂、蛇床子等同用。若配附子、肉桂、沉香,可治肾不纳气之喘促等,如黑锡丹(《和剂局方》)。治虚冷便秘,以硫黄配半夏用,即半硫丸(《和剂局方》);因硫黄能补虚而暖肾与大肠,因而也可止泻治冷泻腹痛。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敷或加油调敷患处。内服1.5~3g,炮制后入丸、散服。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及孕妇忌服。
【鉴别用药】  硫黄和雄黄均能解毒杀虫,常外用于疥癣恶疮湿疹等症。然雄黄解毒疗疮力强,主治痈疽恶疮及虫蛇咬伤;内服又能杀虫,燥湿,祛痰,截疟,亦治虫积腹痛、哮喘、疟疾、惊痫等证。硫黄则杀虫止痒力强,多用于疥癣、湿疹及皮肤瘙痒;并具补火助阳通便之效,内服可疗寒喘、阳痿、虚寒便秘等证。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妇人阴蚀,疽痔,恶血,坚筋骨,除头疮。”
2.《本草纲目》:“主虚寒久痢,滑泄,霍乱,补命门不足,阳气暴绝,阴毒伤寒,小儿慢惊。”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硫黄主要含硫(S),另杂有砷、硒、铁、碲等成分。
2.药理作用:硫与皮肤接触,产生硫化氢及五硫磺酸,从而有溶解角质、杀疥虫、细菌、真菌作用;对动物实验性炎症有治疗作用,能使支气管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减轻,并可促进支气管分泌增加而祛痰;一部分硫黄在肠内形成硫化氢,刺激肠壁增加蠕动,而起缓泻作用。
3.临床研究:据报道,用硫磺或经适当配伍可用于治疗疥疮、皮肤病、湿疹、酒齄鼻、脓疱疮、蛲虫病、便秘、脱发等多种疾病,均疗效满意。近年临床还报道:用硫水散(硫黄50g,寒水石25g,研末过筛),加冷开水调糊外用,治疗花斑癣210例,有效率82.85%(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2∶209);取硫黄颗粒置于痛点处,用火柴点燃并迅速用橡皮盖揿灭,一般治1次,不愈3日后再灸1次,治疗网球肘234例,治愈89例,好转127例(浙江中医杂志,1982,1∶35);治慢性阻塞性肺病,分别用天然硫黄片、升华硫黄片、天然复方硫黄片(加黄芩素)、复方硫黄片(加山豆根、大黄),每日1.5~2g,连续服药30~80天,观察1462例,其中单纯型1170例,喘息型292例,辨证肾阳虚者占77.3%,结果有效在90%以上,副作用有咽干、腹泻等(辽宁中医杂志,1985,1∶17)。此外,还可用治慢性气管炎、坐骨神经痛,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白癜风、阳痿、遗尿、便血等病。
4.不良反应:硫黄内服中毒量为10~20g。硫黄在肠道中可形成硫化氢,硫化氢是一种剧烈的神经毒物,并可抑制某些酶的活性。应用未纯化或未经炮制的石硫黄,还可引起砷中毒(中国中药杂志,1997,6∶344)。
【其他】 生品比经豆腐炮制的硫黄的砷含量大8~15倍,证明炮制有减毒作用(中国中药杂志,1997,6∶344)。
白   矾    Baifan
《神农本草经》
为硫酸盐类矿物明矾石经加工提炼制成,主含含水硫酸铝钾[KAl(SO4)2·12H2O]。主产于安徽、浙江、山西、湖北等地。全年均可采挖。将采得的明矾石用水溶解,滤过,滤液加热浓缩,放冷后所得结晶即为白矾。生用或煅用。煅后称枯矾。
【性能】  酸、涩,寒。归肺、脾、肝、大肠经。
【功效】  外用解毒杀虫,燥湿止痒;内服止血,止泻,化痰。
【应用】
1.外用治湿疹瘙痒,疮疡疥癣。本品性燥酸涩,而善收湿止痒。尤宜治疮面湿烂或瘙痒者。治痈疽,常配朴硝研末外用,如二仙散(《卫生宝鉴》);《证治准绳》单用白矾或配伍硫黄、乳香等治疗口疮、聤耳、鼻息肉、酒齄鼻。白矾更是治疗痔疮、脱肛、子宫脱垂的常用药,如以白矾、五倍子为主组成的消痔灵注射液。
2.内服治①便血、吐衄、崩漏。本品性涩,能入肝经血分,有收敛止血作用,可用治多种出血证。治衄血不止,以枯矾研末吹鼻(《圣济总录》);治崩漏,配五倍子、地榆同用;治金疮出血,用生矾、煅矾配松香研末,外敷伤处。②久泻久痢。取其涩肠止泻作用,配煨诃子肉为散,粥饮调下治之,如诃黎勒散(《圣惠方》)。③痰厥癫狂痫证。白矾酸苦涌泄而能祛除风痰,又当配郁金为末,薄荷糊丸服,治痰壅心窍癫痫发狂,如白金丸(《医方集解》)。④湿热黄疸。有去湿退黄之功,可与硝石配伍,治女劳疸,如硝石散(《金匮要略》)。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撒布、调敷或化水洗患处。内服0.6~1.5g,入丸、散服。
【使用注意】  体虚胃弱及无湿热痰火者忌服。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寒热泄痢,白沃,阴蚀恶疮,目痛,坚齿骨。”
2.《本草蒙筌》:“禁便泻,塞齿疼,洗脱肛涩肠,敷脓疮收水。”
3.《本草纲目》:“矾石之用有四:吐利风热之痰涎,取其酸苦涌泄也;治诸血痛、脱肛、阴挺、疮疡,取其酸涩而收也;治痰饮、泄痢、崩带、风眼,取其收而燥湿也;治喉痹、痈疽、中蛊、蛇虫伤螫,取其解毒也。”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为含水硫酸铝钾[KAl(SO4)2·12H2O],枯矾为脱水白矾。
2.药理作用:白矾能强力凝固蛋白质,临床用又可以消炎、止血、止汗、止泻和用作硬化剂。可广谱抗菌,对多种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阴性杆菌、某些厌氧菌、皮肤癣菌、白色念珠菌均有不同程度抑菌作用,对绿脓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明显;在体外有明显抗阴道滴虫作用。白矾经尿道灌注有止血作用;还能促进溃疡愈合;净化混浊生水。
3.临床研究:据报道,用白矾或经适当配伍治疗脓疱疮、湿疹、黄水疮、手足癣、顽固性口腔溃疡、肠炎、痢疾、消化道出血、癫痫等多种疾病,疗效满意。近年还报道:应用饱合明矾溶液加钳夹枯痔法(即将饱合明矾溶液1~3ml 注入痔核粘膜下血管团内,约2~3分钟后用血管钳反复钳夹痔核,使其成一薄片),治疗痔疮1097例,术后随访787例,治愈率100%(中华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24∶2148);治慢性肥厚性鼻炎,将60%明矾注射液注入鼻甲肥厚粘膜下,每一部位0.2~0.3ml,5~6天1次,观察365例,有效率98.36%,(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2∶75);用2%明矾水溶液高压灭菌后备用,每次300ml,经鼻食管在60~75分钟内滴完,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43例,有效率95.3%(综合临床医学,1994,1∶38)。此外,还能防治稻田性皮炎,用治褥疮、烧烫伤、中耳炎、脚汗症、泌尿系手术出血、子宫脱垂、直肠脱垂、肾结石、高脂血症、病毒性肝炎等。
4.不良反应:明矾浓溶液对皮肤粘膜有明显刺激性,大剂量明矾内服可引起口腔、喉头烧伤,呕吐腹泻,虚脱甚至死亡(中国中药杂志,1989,2∶42)。
蛇床子    Shechuangzi
《神农本草经》
为伞形科植物蛇床Cnidium monnieri(L.)Cuss. 的成熟果实。全国各地均产,以河北、山东、浙江、江苏、四川等地产量较大。均为野生,夏、秋二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生用。
【性能】  辛、苦,温。有小毒。归肾经。
【功效】  杀虫止痒,燥湿,温肾壮阳。
【应用】
1.阴部湿痒,湿疹,疥癣。本品辛苦温燥,有杀虫止痒,燥湿诸作用。为皮肤及妇科病常用药,常与苦参、黄柏、白矾等配伍,且较多外用。治阴部瘙痒,与白矾煎汤频洗,如《濒湖集简方》;现临床治滴虫性阴道炎较常用。《千金方》则单用本品研粉,猪脂调之外涂,治疗疥癣瘙痒。
2.寒湿带下,湿痹腰痛。本品性温热可助阳散寒,辛苦又具燥湿祛风之功。治带下,腰痛尤宜于寒湿兼肾虚所致者,常与山药、杜仲、牛膝等同用。
3.肾虚阳痿,宫冷不孕。本品温肾壮阳之功亦佳。如《千金方》在30首治肾虚阳痿精冷方中,用蛇床子方达半数以上,且内服、外用均有。亦常配伍当归、枸杞、淫羊藿、肉苁蓉等治疗阳痿无子,如赞育丹(《景岳全书》)。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多煎汤熏洗或研末调敷。内服3~9g。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或下焦有湿热者不宜内服。
【鉴别用药】  蛇床子、地肤子均可止痒,用治湿疮、湿疹、阴痒、带下。但蛇床子可散寒燥湿,杀虫止痒,宜于寒湿或虚寒所致者,并治疥癣;而地肤子为清热利湿以止痒,尤宜湿热所致者。再有,蛇床子又温肾壮阳,治阳痿、宫冷不孕以及湿痹腰痛;地肤子清热利湿之功又治小便不利、热淋涩痛。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男子阴痿湿痒,妇人阴中肿痛,除痹气,利关节,癫痫,恶疮。”
2.《药性论》:“治男子、女人虚,湿痹,毒风,顽痛,去男子腰疼。浴男子阴,去风冷,大益阳事。主大风身痒,煎汤浴之瘥。疗齿痛及小儿惊痫。”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果实含挥发油1.3%,已从油中分得27个成分。还含香豆精类等成分,如蛇床明素,花椒毒素等。
2.药理作用:蛇床子能延长小鼠交尾期,增加子宫及卵巢重量;其提取物也有雄激素样作用,可增加小鼠前列腺、精囊、提肛肌重量。对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及皮肤癣菌有抑制作用;可延长新城鸡瘟病毒鸡胚的生命;杀灭阴道滴虫。所含的花椒毒酚有较强的抗炎和镇痛作用。另外,还有抗心律失常,降低血压,祛痰平喘,延缓衰老,促进记忆,局麻,抗诱变,抗骨质疏松,杀精子等作用。
3.临床研究:据报道,用蛇床子或经适当配伍治疗急性渗出性皮肤病、疥疮、黄水疮、湿疹等多种疾病,疗效满意。近年还报道:如将蛇床子与苍耳等制成“皮肤净”针剂,每次肌注2ml,日2次,治疗皮肤瘙痒症607例,有效率83.6%(临床皮肤科杂志,1983,1∶15);用蛇床子、冰醋酸、乙醇再加水制成的复方蛇床子洗剂外用,治疗脚癣180例,有效率100%,(中药材,1996,8∶427);每次服蛇床子总香豆素80mg,日3次,10日1疗程,治疗支气管哮喘和喘息型支气管炎发作期患者118例,有效率87.3%(中草药,1988,9∶410)。此外,又可用治宫颈糜烂、阴道炎、女阴白色病变、慢性盆腔炎、不孕症、周围神经炎等疾病。
蟾   酥    Chansu
《药性论》
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或黑眶蟾蜍B. melaos-tictus Schneider的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经加工干燥而成。主产于河北、山东、四川、湖南、江苏、浙江等地。多为野生品种。夏、秋二季捕捉蟾蜍,洗净体表,挤取耳后腺及皮肤腺的浆液,盛于瓷器内(忌与铁器接触),晒干贮存。用时以碎块置酒或鲜牛奶中溶化,然后风干或晒干。
【性能】  辛,温。有毒。归心经。
【功效】  解毒,止痛,开窍醒神。
【应用】
1.痈疽疔疮,瘰疬,咽喉肿痛,牙痛。本品有良好解毒消肿,麻醉止痛作用,可外用及内服。治痈疽及恶疮,常配伍麝香、朱砂等,用葱白汤送服取汗,如蟾酥丸(《外科正宗》)。治咽喉肿痛及痈疖,与牛黄、冰片等配用,如雷氏六神丸。治牙痛,单用本品研细少许点患处(《本草正》)。本品亦用于五官科手术的粘膜麻醉,配川乌、生南星、生半夏为末,烧酒调敷患处,如外敷麻药方(《医宗金鉴》)。
2.痧胀腹痛,神昏吐泻。本品辛温走窜,有辟秽化浊,开窍醒神之功,嗅之亦能催嚏。用治伤于暑湿秽浊或饮食不洁而致痧胀腹痛,吐泻不止,甚至昏厥,常与麝香、丁香、雄黄等药配伍,用时研末吹入鼻中取嚏收效,如蟾酥丸(《集验简易良方》)。
【用法用量】  内服0.015~0.03g,研细,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内服慎勿过量。外用不可入目。孕妇忌用。
【古籍摘要】
1.《药性论》:“治脑疳,以奶汁调,滴鼻中。”
2.《本草汇言》:“疗疳积,消臌胀,解疔毒之药也。能化解一切瘀郁壅滞诸疾,如积毒、积块、积脓、内疔痈肿之证,有攻毒拔毒之功。”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主要有蟾酥毒素类:如蟾毒、蟾毒配基脂肪酸酯、蟾毒配基硫酸酯等,蟾毒配基类,蟾毒色胺类,以及其他化合物:如多糖类、有机酸、氨基酸、肽类、肾上腺素等。
2.药理作用:蟾毒配基类和蟾蜍毒素类均有强心作用,又有抗心肌缺血、抗凝血、升压、抗休克、兴奋大脑皮层及呼吸中枢、抗炎、镇痛及局部麻醉作用。蟾毒内酯类和华蟾素均有抗肿瘤作用,并能升高白细胞、抗放射线;还有镇咳、增加免疫力、抗疲劳、兴奋肠管和子宫平滑肌等作用。
3.临床研究:据报道,用蟾酥或经适当配伍治疗化脓性感染、神经性皮炎、急性咽炎、淋巴结结核、淋巴结炎、急慢性牙髓炎等多种疾病,以及抢救呼吸及循环衰竭、局部麻醉,均获满意疗效。近年还报道:用蟾酥与茯苓1∶9比例治成强心散、胶囊或片剂服,治疗心力衰竭30例,有效率86.7%(新医药通讯,1992,5∶46);用华蟾素注射液静脉点滴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18例,有效率76.3%(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7∶1632);每日用华蟾素注射液20ml或40ml加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点滴,治疗癌性疼痛143例,止痛有效率为94.9%(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3∶60)。此外,又常用以拔牙、治疗瘘管、结核病、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晚期复发性肝癌等。
4.不良反应:静注或腹腔注射蟾酥后小鼠出现呼吸急促、肌肉痉挛、惊厥、心律不齐,最后麻痹而死亡。
附药  蟾皮
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皮。其味辛,性凉,有小毒。功能清热解毒,利水消胀.适用于痈疽疮毒、疳积腹胀、瘰疬肿瘤等证。煎服,用3~6g。研末入丸、散,每次0.3~0.9g。外用适量,可研末调敷患处,或以新鲜蟾皮外贴患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药学】20考研进行时-第三十八日
雄黄的功效与作用
雄黄
【痒痒痒!!皮肤瘙痒难耐,苦不堪言!来看...
《丹溪治法心要》疮癣
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外科浸淫疥癣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