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中医妇科经验方(上)
月经病
一.
正常月经:四七为期,行三五天,先多后少,初深后淡,量十四钱。
<约50——60毫升>
二.
月经先期:未及三七,月经赶前三因;血热之行,气不含血,再加虚热。
<一>血热之行:素体阳盛,恣食辛辣,或伤暑热,热忧冲任,迫血之行,量多稠粘,紫红夹块,心烦易怒,乳腹贬痛,面赤口干,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肺弦而数。
宜:清热凉血
方用:加减四物汤
药用:当归10;生地15;赤芍10;丹皮9;黄芩10;丹参10;重在加知母10;
黄连5;枝子9;
黑色结块:加丹参10;坤草10;泽兰10;
腹痛乳胀:加香附9;桔叶10;香园15;
<二>虚热先期:素体阴虚,病后失血,阴虚内热,迫血先期,色淡质稀,或多或少,面赤颧红,手心灼热,精疲力倦,腰膝酸软,心慌头昏,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宜:滋阴清热,方用加减四物汤。
药用:当归9;生地15;川芎6;白芍10;地骨皮10;丹皮10;香附10;甫黄5(包煎)量多加青蒿10;白头翁10;量少加沙参12;五味子5;女贞子20;
<三>气虚赶前:劳倦过度,脾气虚弱,心气不足,脾不统血,气不含血,量多质稀,
少腹坠空,心荡气促,倦怠肢软,纳谷不香,舌淡苔薄,脉细而软。
宜补气养血,四物汤十人参9;黄芩30;
脾气虚加:白术15;茯苓12;炙甘草6;淮山15;陈皮8;香附9;
归脾汤:红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芪,当归,木香,远志,枣仁,大枣,元肉。
超过五七,经信迟期2因:血寒血虚
<一>血虚信迟:大病久病,大出血后,气虚血亏,量少色淡,经后腹痛,面色萎黄,
头晕心悸,舌淡苔薄,脉素虚细:
宜补气养血,四物汤加枸杞15;丹参10;六汗10;坤草10;菟丝子g;杜仲10;
<二>血寒信迟:实寒虚寒,必须分清,实寒迟期,行经之际,勿食冷饮,冒雨涉水,感受风寒,寒邪人室,寒则血滞,经脉受阻,量少色黯,少腹较痛,舌淡苔薄,脉沉而紧。
宜散寒温经
方用:四物汤加桔皮g;茭茸g;
虚寒迟期:阳气素虚,阳虚内寒,气不代行,血临不盈,量少色淡,腹痛喜按,面色苍白,腰酸乏力,舌淡苔薄,脉沉细软,宜养血温经,四物汤:肉桂6;吴芋6;
重加附子g:姜糖为引。
三.经信衍期(前后不定)二因:肝郁肾虚
<一>肝郁衍期:怒气伤肝,肝气郁结,肝气逆行,血随气行,冲任失和,或迟或早,行而不畅,乳腹胀痛,胸肋满闷,目涩脉弦,宜疏肝解郁。
理气调经:方用逍遥散;加香附g;乙金g;厚朴10;川栋10;
<二>肾虚经乱:产育过多,房及不节损伤冲任。
肾气虚弱:肾气不宁,经水衍期,月经量少,色淡清稀,面色晦黯,两耳蝉鸣,腰酸如断,少腹下坠,夜间尿频,舌淡苔薄,脉沉细小。
宜:补气益肾,调摄冲任。方用四物汤加山芋g;山药12;菟丝子10;芡实g;故纸g;坤草10;杜仲10;六汗10;阿胶10g;
四.月经过多<行超7天量超过一钱 (70毫升)>
二因:气虚血热
<一>气虚过多:中气不足,气虚下陷,心悸怔忡,气短懒言,支软无力,面色苍白,舌质淡红,苔薄而润,脉虚软弱:宜益气摄血,四物汤含补气益气汤:药用:当归10
川穹6;白芍12;熟地15;陈皮g;柴胡g;升麻g;炙黄芪30;白术20;党参20;炙甘草6;炒艾g;海螵蛸10。
<二>血热过多:素有内热,过食辛辣,受感暑热,色深稠粘,而洪夹什,尿赤便难,面红口干,舌红苔黄,脉洪滑数宜清热凉热,收敛止血。
师传方:生地15;蒲黄6;香附g;青蒿g;丹皮8;
五.月经过少(行1.2天,量不及七钱<20毫升>)
四因:血虚,肾虚,血瘀,痰温。
<一>血虚量少:量少色淡,点滴即净,腹痛绵绵,痛而喜按,头晕心悸,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而软,宜补血益气。方用四物汤加太子参15;枸杞12;丹参10;白术10;阿胶10;(烊)    少腹痛加木香g;延胡g;
<二>肾虚量少:量少淡红,腰膝酸软,足跟足底,痛疼作瘴,头晕耳鸣,入睡困难,舌淡苔少,脉沉而细,宜:补益肝肾,养血调经。方用当归地黄汤:药用:当归15;川穹10;熟地15;山芋10;杜仲10;山药15;牛七10;炙甘草6;坤草10
<三>淤血量少:经量涩少,色黯紫块,胸肋少腹,胀痛拒按,舌紫瘀点,脉沉而涩。宜祛瘀活血,用桃红四物汤:桃红10;红花5;当归尾10;川穹g;白芍10;首乌10;牛七10;
气滞胸肋痛加延 g;佛手10;柴胡g;香附10;陈皮8g
<四>痰阻量少:经行量少,身体疲倦,足膝酸软,胸脘满闷,舌胖苔赋,脉弦而滑,宜健脾化痰,药用:芎归二陈汤:川穹10;当归10;陈皮g;半夏8;茯苓10;甘草6;加苍术10;原朴10;
六:经行头痛四因:血虚肝风,痰阻瘀阻。
<一>血虚头痛,经行经后,头晕头痛,眼眶眉棱,酸痛难忍,甚毛眩晕,经色淡红,量多痛甚,舌白少苔,右关细涩:宜补益气血,升清镇痛:方用四物汤合补中益气汤,药用当归10;川穹10;首乌10;陈皮8;升麻g;黄芪20;党参15;白术15;茯苓12;柴胡g;g;秦芄g;蔓京子g;甘草6;姜枣引。
<二>肝风头痛:月经来潮,头痛炸裂,锤钻难忍,痛甚来头,心烦易怒,规律发作,舌红苔黄,左关弦数,经前息风下火,经后滋阴降火,
1.经前,师传方:当归12;大黄12;菊花g;羌活g;首乌12;
2.经后,天麻钩藤四物汤:药用:当归10;川子g;首乌12;天麻g;钩藤10;枸杞12;白七厘10;合欢皮10;川牛七g;石决明20;菊花10;水煎服。
<三>湿痰滞阻:痰湿上忧,清窍不通,头重昏痛,眩晕目乌,胸闷经恶,食欲减退,口淡  粘液,舌胖苔白,左关迟缓,宜健脾化痰,方用温胆汤加减:药用:陈皮g;半夏g;茯苓10;天麻g;远志g;石昌甫10
<四>瘀阻头痛:经前行经,头痛如刺,痛有定处,经行不夹,量少色紫,参挟瘀块,少腹疼痛,舌紫瘀点,脉涩而细,宜活血代瘀,开窍通络,
师传方:当尾10;牛七10;川穹10;首乌10;坤草10;乌药10;细辛g;降香g;
七:经行身痛:二因:内因血虚,外感风寒:
<一>外感深痛,素体虚弱,外卫不固,外感风寒,肌肉筋骨,关节酸痛,恶寒发热,鼻塞头痛,经行不畅,量少腹痛,舌淡苔薄,右寸浮迟。
1.有汗表虚:宜散寒温经:方用桂支四物汤:当归g;川穹g;首乌10;白芍10;桂支10;姜枣引。
2.无汗表实:宜发汗解表,方用麻王四物汤:当归10;川穹g;麻王g;杏仁g;甘草6;桂皮6;姜枣引。
3.量少挟块:宜温内去寒:大温候汤:当归10;川子g;白芍g;吴于6;桂支6;丹参10;姜枣引。
<二>血虚身痛:素体虚弱,大病久病,失血伤阴,百骸失养,酸痛麻木,肢软乏力,面色萎黄,舌尖苔薄,脉细无力,宜养血调营,和络止痛。
方用:四物汤合延中汤:当归10;白芍10;川子g;桂枝g;秦芄g;丹参g;黄芪30;生姜二片。
八.经行腹痛六因:肝气郁滞,寒湿凝滞,湿热凝滞,瘀阻胞宫,气血虚弱,肝肾亏损
<一>肝气郁滞:体素抑郁,情志所伤,气机不利,血固气滞,阻于胞宫,经前经行,少腹腰痛,肋痛乳胀,经行不畅,或多或少,或紫或红,腹痛拒按,舌红苔黄,左关弦实,宜疏肝理气,解郁止痛:方用柴胡疏肝散:药用白芍g;柴胡10;枳壳g;陈皮8;川穹g;香附10;甘草6;量多加黄芩10;炒山枝,量少当归15;牛七10;川穹g;痛芒加延胡g;山楂12;郁金10,口苦尿赤加丹皮g;山支g;茵陈g;便秘加大黄10:枳实10;
<二>寒湿凝滞,经前经期,感受风寒,贪食生冷,寒冷血凝,经行不畅,少腹冷痛,按之痛甚,得热痛减,月经迟期,凝涩量少,色暗有块,形寒肢冷,大便溏薄,舌白苔腻,右关沉迟,宜散寒祛湿,温经止痛,方用温经汤,药用:当归15;牛七g;香附g;山楂g;青皮g;桂支6;吴于6;干姜6;大枣7枚。
<三>湿热阻滞,肝郁脾虚,肝郁生热,脾虚生湿,辛棘厚味,湿热内生,经前经期,小腹腰骶,贬痛拒按,月经提前,色暗质稠,带下黄色,小便短赤,舌红苔腻,右关濡滑,左关脉数,宜清热除湿,代瘀止痛,方用三仁四物汤,药用:当归g;川穹g;白芍10;生地12;薏仁15;前仁10;桃仁10;尿赤加茵陈g;支子10;黄连5;便秘加大黄10;枳实10;原朴10;  痛甚加延胡10;
<四>瘀阻胞宫,气郁日久,血凝固疾,经前经行,小腹剧痛,疼有定处,排后痛减,色暗有块,舌紫瘀点,脉沉迟涩,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益母胜金丹:药用:当归10;川穹g;白芍10;赤芍10;首乌10;香附g;坤草g;泽兰10;延胡g;丹皮g;桃仁9;
<五>气血二虚:素体虚弱,久病失血,经期经后,隐隐作痛,喜按喜温,量少稀薄,神疲力乏,头晕心悸,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细无力,宜补气益血,调经止痛,方用十全大补加坤草10;丹参10;炒艾g;
<六>肝肾亏损,多生多育,人流失血,精血消耗,肾精不足,肝气郁逆,经行经后,空虚疼痛,腰骶酸痛,绵绵作痛,无休无止,喜按喜湿,头晕眼花,耳鸣蝉暗,色淡量少,舌淡苔白,左尺弦细,宜益肾补肝,补虚止痛,六味地黄汤加减:药用:熟地15;山芋肉g;泽泻6;茯苓10;山药12;丹皮g;当归10;白芍10;巴吉g;杜仲10;炒艾8;坤草10;
九.经行腰痛三因,血虚,血凝,肝肾,亏虚;
<一>血虚腰痛,素体虚弱,失血未复,经行经后,腰瘠酸痛,过期而来,色淡质稀,倦怠无力,面色无华,舌淡苔薄,双尺弦细,宜养血舒筋,四物汤加味:药用:当归10;川穹10;首乌10;白芍10;六汗10;杜仲10;寄生10;牛七10
<二>血瘀腰痛,气郁日久,血瘀久留,经前经行,腰部刺痛,经量不多,色紫挟块,舌紫瘀点,双尺细涩,宜活血通络    方用桃红四物汤:药用:当归10;川穹g;白芍10;首乌10;桃红g;延胡g;香附g;红花4;威灵仙10
<三>肝肾亏损:久病体虚,劳倦多欲,耗伤精血,经行经后,腰痛如拆,转侧不能,卧后痛减,足膝无力,经期迟来,量少色淡,舌淡苔白,尺沉细弱,宜补肝益肾,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味  药用:熟地15;山药15;山芋g;丹皮g;泽泻6;茯苓10;黄芪20;故币10;杜仲10;寄生10;牛七10
调经方:
一. 四物汤:当归10;川穹5;白芍10;熟地10
血热:加丹皮g;丹参10;坤草10.血寒加桂心4;牛七10;
经行腹痛拒按加延胡g;香附g;木香g;。
经行腹痛喜按家党参10;白术12;陈皮。
腹中满闷加丹参10;陈皮8;香附8。
血瘀:加红花4;桃红g;丹参10;泽兰10.
气血双虚:合斯君子汤:党参10;白术12;茯苓10;甘草6;
用量视病情轻重适当加减。
二.益用胜金丹:熟地15;当归12;白芍12;川穹7;丹参10;香附10;白术15;  充蔚子10;坤草10。
血热加:生地12;丹皮g;
血寒加玉桂3;吴芋6;经闭加牛七10;吴于8;
三.师传方:党参15;吴于5;黄连5;当归10;白芍12;首乌10;甘草6;姜枣引。
热:重黄连轻吴于,寒重吴芋轻黄连。<此方此法是治胃痛良方>
崩漏
常言:妇人血海,山塘水圳,风调雨顺,坝基牢固,渠道畅通,一身平安。暴风骤雨,坝基不实,水渠阻塞,危机四起,崩漏病生。
崩漏四因:血热血瘀,气虚肾虚。
一.血热崩漏,素体阳盛,感受热邪,过食辛辣,七情抑郁,怒气伤肝,五志化火,肝火炽热,热忧冲任,突然下血,如洪堤决,头晕面赤,口干咽燥,烦躁不安,舌红苔黄,左关洪数。
宜清热凉血,固漏止崩:师传方:柴胡g;白芍12;炒枝子10;丹皮8;生地15;地榆10;炒荆芥g;仙鹤草10;旱莲草10;知母g;
二.血瘀崩漏:经前产后,余血未尽,感受风寒,瘀阻冲任,血不归经,如渠阻塞,水不润田,挺闭日久,突然下血,淋漓不断,色紫成块,少腹疼痛,舌紫苔薄,脉涩而实。
宜化瘀血止,理气顺经。
师传经:青皮8;香附10;地榆10;坤草10;炒茜草g;炒蒲黄9(包煎);田七末4(每次)4;  腹痛加延胡g;白芍10;。师传单方:当归g;炒蒲黄20g
三.气虚崩漏:脾气虚弱,脾不通血,忧思过度,饮食劳倦,脾气下陷,冲任失固,漏下不止,继见血崩,色淡质稀,形寒神倦,腰膝乏力,气短汗出,便溏纳呆,面白唇湿,舌淡苔滑,脉细无力。宜补气摄血,培土止血,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药用:柴胡g;陈皮8;升麻g;炙黄芪12;白术20;山药20;元肉15;炒艾g;乌枚g;烊阿胶10;(分二次用)
四.肾虚崩漏:早婚多产,房及不节,精血消耗,阳虚内热,更年肾虚,经乱无期,量多淋漓,色红质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心烦不安,舌红苔少,脉数而细,宜滋阴固本,止血收敛,方用六味地黄加味:药用:熟地15;山药15;山芋10;泽泻6;丹皮8;茯苓10;芡实10;桑椹15;菟丝子10;六汗10;枸杞15;旱莲草12;乌贼骨10;炒艾g;肾阴虚加阿胶10;肾阳虚加鹿角胶10;故纸10.
血崩如瀑:师传方:柏仁15;枣仁g;地榆g;赤石脂10g;阿胶20;鹿胶15;<分两次烊>水煎服
五.功血:古籍无功血之称,属崩漏论,气虚肾虚,肝郁,心火参上论述。青春、更年功血下为增补。
<一>青春期功血:女子读书,思虑伤脾,脾气虚弱,脾不通血,崩漏下血:宜培土健脾,补气止血。
自拟方:党参20;白术30;茯苓12;炙甘8;陈皮g;地榆10;白头翁12;炒荆芥g;水煎服。
李XX,女,14岁,桃K中学初一学生,主诉2002年3月,月经初潮,初潮二三月基本正常,从第四个月起,月经量多,后淋漓不断:经县医院诊断为功血,用西药无效,至今丰年。今逢期末考试复习紧张,续来量多,色淡质稀。2003年1月20日母陪来诊:头晕神倦,气短汗出,便溏纳呆,面色苍白,舌淡苔白,右关细数:宜培土促脾,补气止血,清退虚热。自拟方:药用:党参20;白术30;山药30;茯苓12;炙甘6;陈皮8;首乌10;乌枚12;地榆10;白头翁10;青蒿10;香附g;煎水烊饴糖50g;
三剂每日一剂,空腹服。本嘱四天后再复诊:而过五天其母打来电话告知:“疗效甚好,特作感谢!”
<二>更年期功血:早婚多产,精血消耗,劳累过度,更年肾虚,冲任不固。  肾虚崩漏:
2003年3月11日洪付玉女52岁:主诉停经半年,近日正值农忙播种,种烟劳累过度今又复来,量多,质稠而粘,色黑结块,少腹较痛,便坚溺赤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白苔薄,尺脉细软,  肾虚崩漏,宜:滋肾固摄,自拟方:药用:熟地15;山药15;丹皮g;山  10;地榆10;首乌10;杜仲10;枸杞10;六汗10;故币g;炒艾g;白头翁g;  烊阿胶10;茯苓10;泽泻6;三剂,功血止。
闭经
闭经五因:肝肾不足,气血二虚,气滞血凝,痰阻显滞,心火偏旺。
一.肝肾不足:多孕室女,年幼多病,肾气不足,肝肾双亏,冲任空虚,初潮迟来,后现闭经,发育不良,乳房平坦,少腹阴冷,带下清稀,头晕目眩,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细软弱,宜:补益肝肾,养血通经:方用益母胜金丹加末,药用:熟地15;当归10;川穹g;白芍10;白术15;丹参10;芜蔚子g;枸杞10;大云10;巴吉10;牛七10;红花4;
二.气血二虚:因大出血,大病久病,耗损经血,营亏血枯,精神疲倦,四肢清冷,心悸气短,食量减少,时而腺胀,大便溏薄,头昏乏力,面色苍黄,舌白苔腻,脉虚而迟。宜补气养血,八珍汤加味:药用:党参20;白术15;茯苓12;炙甘6;当归15;川穹10;熟地15;白芍10;鸡血藤15;丹参10;坤草10;泽兰12;牛七10.
三.气滞血瘀:1.情志内伤,肝气郁结,疏泻失调,气滞血阻,胸肋胀痛,精神抑郁,心烦易怒,舌边紫瘀,脉沉而弦,宜理气活血,祛瘀通经。
四物汤加味:柴胡g;青皮g;丹皮g;郁金10;延胡10;牛七10;丹参10;坤草10;当归15;熟地15;川穹10;白芍15;  腹胀加大腹皮10;大便不畅加大黄10;枳实10;厚朴10;
2.经期产后,感受风寒,伤食生冷,脾阳不振,血为寒凝,少腹冷痛,四肢不温,大便溏薄,白带增多,舌淡苔白,脉脉而紧,宜温内去寒,四物汤合温经汤:药用:当归15;川穹10;党参15;吴于6;白芍12;首乌12;桂枝8;白术12;姜枣引。
四.痰湿阻滞:肥胖夫人,多痰多湿,湿因脾阳,阴气不宣,痰湿阳络,经脉不通,渐少而闭,少腹胀痛,神疲嗜睡,带下粘稠,社胖苔腻,脉濡而缓;宜行气导  ,化湿健脾:用温胆汤加味,药用:党参20;白术15;茯苓10;胆南星10;竹茹10;陈皮9;半夏8;远志10.生姜二片。
五.心火偏旺:心火上炎,心气不下,心烦失眠,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降红,舌苔少薄,脉细而数;宜泻火通经,宜用酒军四物汤,药用:熟大黄10;桃仁g;当归15;川穹g;丹皮g;赤芍1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分型辨治病毒性肝炎
“大姨妈”提前见面不好 12款调经汤制服“大姨妈”
蔡小荪 > 医案 案四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化肝煎在妇科临床上的应用
痛经——《傅青主女科》及蒲辅周先生名方验方应用
月经提前,如何让“大姨妈”守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