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骨折方40首

发表者:赵东奇 

1、焦栀5000克,当归1000克,白芷500克。冬季每500克药加胡椒50克,夏季减半。上药共研细,装入布袋内,待骨折整复后,敷在患处。用夹板固定,绷带包扎,向药袋上洒酒使之保持湿润,每周换药1次。

2、当归、自然铜各12克,赤芍、生地、地鳖虫各10克,红花6克。上肢骨折加川芎12克,桂枝6克;下肢骨折加牛膝12克;便秘加大黄12克;疼甚加乳香、没药各4.5克。水煎服,每日3次,老弱者酌减。

3、小绿及100克,凤尾草1克。两药全草混合捣烂,先行骨折复位,夹板固定,然后将上药敷于患处,如系开放性骨折,加满山香根粉撒于伤口,再敷药,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

4、反背红、紫地丁、独定子、金铁索、黑骨头(滇口柳)各3克。水煎服,每日3~4次,或泡酒500毫升,每日3次,每次服10毫升。

5、桑白皮、拓桑皮(拓树皮)内皮、姜皮、芝麻油各200克。

前三味捣碎至不见姜皮,加入麻油捣如泥状,将药摊于布上,骨折复位后,用药包扎24小时,去药后继续用小夹板固定14~30天。

1、毛冬青3克,青棉花藤、桑白皮各100克,糯米饭50克。

骨折整复后,将上药用烧酒捣烂外敷,1小时后骨折下端有热感时去药,敷后大部分病人有肿胀,无须处理,6~7天后自退。

2、透骨消、散血草、爆疙蚤叶各200克,骨碎补、夜合树皮、恺木树皮各100克,小血藤、刺老包根、接骨丹根各150克,枇杷树皮250克。

上药研粉,开水调成糊状,骨折复位后外敷,夹板固定,第一周换药四次,二周后递减,取板后再敷一次。

3、绿葡萄根5000克,大接骨丹叶、小接骨丹叶、大黄药全草各1500克,叶上花根及叶、三爪金龙叶各2000克,大黄袍叶3000克,飞龙掌血根1000克,五爪金龙叶2000克,小藤仲根及叶2000克。

上药共研细,骨折处复位,小夹板固定,取药适量先用酒拌湿,再加水调成糊状,摊于纱布上,敷于患处,1~3天换药1次。

1、叶上花根、杜仲、阉鸡尾、白龙须(八角枫根)各10克,九股牛(虎杖)、矮陀陀、四块瓦、五加皮各6克,川芎、重楼、黄莲、甘草、骨碎补、红花各3克。

上药泡酒500毫升,泡3~5天后,每次服10~20毫升,每日2~3次。

2、罗汉松树根,取内皮适量,根据病情取上药碾细末,用水调成膏状,骨折复位后,外敷患部,夹板固定。

3、木棉树皮150克,山萝树皮,厚皮树皮各100克,木桐树皮15克,鸡压树皮50克,大米酒糟200克。

4、接骨藤(鲜),取适量,上药捣烂,酒炒,骨折复位后热敷包扎,固定,每天换药1次。

马钱子、枳壳适量。每500克生马钱子加甘草50克,同置缸内用冷水浸泡,每日换水1次,15天后将马钱子毛刮净,切片晒干,用细纱炒成黄色,再浸在童便中(冬季2~3周,夏季4~5天),然后用流水冲洗一天半,阴干碾细。枳壳(生熟皆可)用童便浸泡2~3天,取出用水洗净,阴干细。将马钱子粉与枳壳粉按1:2的比例混合即可,也可制为蜜丸,成人每日服3次,每次2克,极量一日8克,儿童酌减。同时进行断骨复位,小夹板固定。

孕妇、高血压、高烧及精神病人慎用。肿胀一般在一周内消退,疼痛5~7消失,瘀斑于7~10天退去,骨痂在10~15天开始形成。

2、苎麻根50克,小白及350克,杨桃根、绿葡萄根各100克,共研细,酒炒,骨折复位后外敷,夹板固定。

3、黑牵牛、大血藤、白芍、云南秋海棠、大黑根各3~10克,病情重者加四块瓦25克,见血飞20克,苏木10克,杜仲10克。水煎服,用酒作引,每日3次。

4、兰木树皮(越南榆)40%,满山香全株10%,亮叶香(山胡椒)叶20%,三股筋叶30%。洗净,晒干,研细,按比例混合,取适量药粉,用温水调成糊状,骨折复位后,外敷二分候,夹板固定,3~5日换药1次。

5、百蕊草、红脚鸡、老虎刺根白皮各10克,紫金砂22克,八棱麻12克。

上药洗净,加红糖及酒适量,水煎服,每日一剂,首次服时另加广三七3克,土鳖虫3个,研细冲服(最好每隔2~3日,加广三七3克服之)。上药外敷时捣烂,作饼状,蒸15~20分钟,摊布上敷于复位后的骨折处,小夹板固定,隔日换药1次(若肿胀明显,外敷药中可加泡桐树根得皮22克)。

1、四块瓦根、大常山、小常山、触麻、泡桐根、野木香根各2500克,大血藤(根与老藤)、乌骨草、懒茶叶、臭草、三角枫、大接骨丹根各5000克,岩石南(岩豇豆)根、糯草根各1000克(上药未标明入药部分均用全草),清水30000克。

上药阴干,与水同置大锅内煎熬,以药熟为度,去渣后加酒精(或60度左右好酒)100克,继续熬至成膏,骨折复位后,用纱布棉垫透药膏敷于患处,小夹板固定,可在15~30天内恢复功能。

2、野葡萄根40%,松树嫩头30%,一支香15%,生南星10%,生草乌5%。上药加黄酒捣烂,骨折复位后外敷,小夹板固定。

3、全当归、地骨皮、三棱、丹皮、生白芍、骨碎补、石斛各10克,丹参、生地、生白及各12克,合欢皮50克,元胡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3次服。

1、大茶药(鲜叶)50克,爬篱蛤蚧150克(另捣碎),五味子、香附子、五爪金龙叶(干品25克)各50克。

上药捣烂,加米酒少许调匀,在锅里蒸15~20分钟,骨折复位后,小夹板固定,在夹板外敷药,外敷药中间放爬篱蛤蚧,外敷1小时左右,除去外敷药。

本药不可接触伤口,不能内服,骨痂形成最快者2~3天,慢者7天。

2、公鱼藤、金鱼藤各10克,岩角藤50克,糯米饭100克,旱菖蒲、酒药各5克,共捣烂,骨折复位后外敷,3天换药1次。

3、大芦藤、接骨丹皮(脉叶耳草)各6克,芦子藤12克,三条筋、曼陀罗叶各3克。

取上药晒干,研粉备用,或用鲜品,骨折复位后,用夹板固定,药粉用酒调成糊状,涂在夹板缝隙内及其周围,外包一层玻璃纸,再用绷带包扎,每两天淋酒一次,若出现水肿,可用针刺破放出积液,7天后如功能尚未恢复,再换药一次,3天即可恢复。

母猪藤根(鲜)5000克,酒精150克。上药捣烂与酒精伴匀(不可用铁器)。骨折复位后,用药包敷,小夹板固定,一般首次可敷一周,以后隔天换药一次,直至痊愈

2、大血藤、大树药、生杜仲各2000克,大救驾、见血飞、散血飞、钩藤、九龙盘、九龙藤各1500克,岩马桑2500克,瓜子金500克,三七50克,青藤香、八角莲、黑骨头各1000克,泡酒8000毫升,备用。

每次服药酒25克,每日2~3次,孕妇忌服。

3、五加皮、地骨皮粉各50克,另取小鸡一只,将肉捣烂与药粉调匀,骨折复位后,敷药,小夹板固定,一周后去药。一般用药后痛止,3~5天消肿,2~ 3周后骨痂形成,平均愈合时间是19天。

4、鲜杨梅树皮、熟糯米饭适量,二味共捣烂敷于患部,每日一换。

5、生螃蟹250克,黄酒适量,将生螃蟹洗净捣烂,用热黄酒冲服150克,所余100克蟹渣敷于患处。

田七3克,血竭3克,半夏4.5克,南星4.5克,归尾4.5克,川乌3克,红花4.5克,续断15克,麝香1.5克,自然铜15克,川仲15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闹羊花2.1克,五加皮3克,雄黄3克,陀僧4.5克。

上药共为末,和酒热敷患处,用布包好。

2、活蟹一只(捶成泥),生姜200克,醋一盅,老酒一碗。

共捣匀滤汁煎服,药渣炒熟敷患处,外以杉木皮夹住,对时即须除去,否则新骨横生,如骨节破裂而不折断时,只饮药汁,不敷药亦可。

3、月季花6克,阴干研细末,白酒吞服,每日一次,配合外敷药,效果更佳。

4、牡蛎60克,研细末,调拌糯米粥,外敷于患处,用木板夹固定折处,此方适于四肢骨折。

5、土鳖15克,红花15克,杜仲15克,五加皮15克,血竭12克,乳香15克,桃仁12克,三七15克,党参15克,牛膝15克,没药15克,地龙12克,骨碎补25克,麝香4克,倒插花12克,四块瓦15克,竹叶青15克,毛青杠15克,巴岩龙12克,伸筋草15克。

上述药物泡酒5000克,早晚服适量,一次50克,一天100克,不超150克,一剂即可根除,无后遗症反应,泡浸7天即可内服,浸泡时间越长越好,密封。

1、翠蛇6克,杜仲12克,五加皮12克,川牛膝6克,土鳖12克,红花12克,四块瓦12克,地五加皮12克,鱼鳅串12克,水冬瓜根皮12克,母猪藤12克,伸筋草6克,骨碎补15克,麝香3克,未开叫小公鸡1只。

将小公鸡用两手指抓其腹背上的左右两子空穴捏死,不能用开水烫毛,应干拔毛,去头脚和内脏,与以上药物共捣烂,包患处,再用酒糟适量炒热垫包药外,然后用纱布裹住,外用杉木皮上夹固定。

上33 34二方为一剂,口服一半以下即愈,外用药无须换,如包药干了,用白喷白酒润之即可,疗效佳。

35、无名异20克,没药12克,紫荆皮13克,血竭10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沙姜15克,续断15克,乳香12克,骨碎补15克,五加皮20克。

上药碾末装瓶备用,然后取一只500克左右的白毛乌骨公鸡,用手拧断鸡头,拔去鸡毛(干拔),用竹刀割开鸡皮留备用,去掉内脏和骨,单取鸡净肉,将上药与鸡肉同放石臼内捣烂,加高度米酒进行调和,以手握紧见指缝出小珠又不滴为宜,调成后,将药放入沙煲内炒热(不能太烫),敷于患者断骨四周,鸡皮包在药外,然后用纱布或绷带包扎好,待36小时后把药换下(留着)。接着按前方再炮制一剂换上,到第三天取下,这是骨折骨碎已好八成。将两次换下的药合在一起放到沙煲内加度数高点的米酒用火煮沸,米酒不可太多,一多即成药汤而影响效力。见开后立即停火把药取出一半稍冷下,估计药的热度敷在皮肤上不起泡为宜,然后用纱布把药包起来敷烫其断骨处,纱布上的药冷了又换另一半药去烫,如此反复烫15分钟,一日4次,治疗2~3天,待到第五天或第六天,骨折以基本痊愈。若属人体下肢骨折,最好卧床休息15天再下床,半年后即可恢复如故。

此方专治表皮未破的骨折,疗效甚佳。

36、生白附子35克,白芷3克,天麻3克,生南星3克,防风3克,羌活3克。

将各位药研成细末,凡骨折表皮破损流血不止的患者,痢疾取此方药敷于创口止血,止血后就克采用前方治疗。

37、香糟300克,栀子(微炒)30克,银珠12克,元寸0.45克。共研细末,再用荞麦300克,合葱捣浓汁,以上各味共合一处和成块用锅蒸熟,贴伤处,用布包扎到7日可恢复原状。

甜瓜子120克,红糖60克。将甜瓜子炒黄研细,红糖调匀食之。每次只服30克,每天服2次,骨碎或骨折,服后3日痊愈。

39、山柿子15克,红花9克,豆骨消9克,木贼3克。

将上药捣烂用酒炒熟敷伤处,敷药前须将骨折整复,用夹板固定,每天换药一次。

若骨折并有创伤出血者,先用刀伤止血方:血见愁6克,刘寄奴6克,马连安6克,鸭脚连3克,假沙树叶3克。共捣烂敷患处,止血后才用接骨方。若伴有红肿疼痛较甚者,先用止疼痛消肿方:太阳伞6克,小阳伞9克,红系线3克,血见愁6克,香附子6克,韭菜头3克,雷公极6克,乌心姜6克,水泽兰6克,榕树须3克。共槌烂用酒炒热敷伤处,并取药汁一小杯内服。消肿后,再用接骨方。

40、新鲜盗偷草(藤和草)60~120克,上药捣成糊状,用树叶或芭蕉叶包裹,入火煨热,去包叶,将药敷于骨折处上端或下端,用纱布或绷带绑定,每日换药2次,敷药前先备与骨骼等长夹板8片,中4片须用甘蔗,整复后,将夹板与甘蔗夹板间隔贴于患处,用绷带固定两端,骨折处或伤口不敷药及做任何处理(可加盖软布以避尘蝇)。

敷药2~4小时,患者觉骨折处有吸收感,肿胀、疼痛消退,如有伤口则有黄色液体渗出。两周自然愈合,若肿胀不易消,或有筋缩发生时,即以杜仲120克,无娘藤、红花各30克切碎,用水煎沸洗患肢,渣热敷肿胀处,有消肿和舒腱作用。

38、螃蟹120克,煅狗骨90克,煅自然铜、五加皮各30克,接骨仙桃草60克,参三七、蒲黄、血竭各15克,地鳖虫、黄柏、大黄各20克,制乳没各35克,肉桂10克,炉甘石、冰片各9克。螃蟹、煅狗骨焙灰,煅自然铜、血竭、冰片、黄丹研细末另包,每次取1/4,拌入全药末中,用饴糖、蜜酒汤或各半调成糊状,摊制均匀,敷于整复的骨折部位周围,再用纱布包扎,夹板固定,每次敷药时间,冬季3~5天,夏季2~4天。若出现药疹,停用1~2天后继续敷用。

39、当归12克,乳香6克,西红花9克,桃仁9克,苏木6克,赤芍6克,紫草9克,血竭15克,金石斛9克,猴姜12克,秦艽6克,乌药9克,双花9克,枳实6克,参三七9克,鹿茸2克,麝香1克,煅自然铜9克。

若无骨折伤时,鹿茸、麝香可不加,将上药物共研细末,保存在不透光的瓶中候用,口服,成人一日量4~6克,一次顿服,间隔三日后服一次顿,一次类推。用适量热黄酒为引,温开水冲服。服药期间,日服温黄酒50毫升,每日3次,以不醉为度。忌腥、冷辣、糖类、豆类、发物,孕妇忌用,妇女经期停服

38、汉桃叶2500克,捣烂,酒炒敷患处,每天炒敷3次,每2天换药一次,连敷三服,7天即愈。

39、自然铜6克,血竭50克,乳香18克,没药18克,红花18克,归尾18克,杜仲15克,续断15克,川瓜18克,田七10克,土鳖15克,加皮200克,琥珀15克,香附15克,西红花6克。

共研成细末,另加凤凰儿4只(即屈头鸡仔),螃蟹4只,白露蛤5只,捶溶和药末酒调敷患处,时时将药取下,用酒蒸热再敷,日日如此,7天痊愈。

40、大茶药(又名苦晚藤)根皮(有毒忌进口),生鸡一只。

共捣烂,放酒150毫升,共炒热,经正骨处置后,将药敷在患处的全部,外用杉木皮包扎固定,大人敷6~12小时,小儿减半,嗣后,如瘀血不散,可用一炷香、山慈菇、千斤拔、小罗伞各等份,舂至糜烂,和酒炒热敷患处,敷的时间多少不限,酌情处理。

生鸡仔一只(连毛屎捶烂),五倍子50克,骨碎补50克,生地100克,半夏50克。共研末,以生酒糟一盅,同药捶匀,炒熟敷患处,时时换药,敷药时,先用手法取正骨位,外以杉木皮包扎,7日有效。

39、大肉蟹2只,油盐适量。大肉蟹油蒸熟,食蟹肉及汁,并好酒随量送下。日食2只,连服6~7日。

40、青皮15克,陈皮15克,五加皮10克,乳香12克,没药12克,金银花10克,儿茶15克,川续断15克,木鳖子12克,骨碎补6克,活鸽子1个。

将上药共研细末,分为两付,第一付用活鸽子(将毛去净),与药一起捣成泥状,摊在青布上,将局部消毒清洁,整好,把药敷上,再用约一分厚柳木板夹住绑好,24小时换药。第二付药不用鸽子,加荞麦面,与药等量,用好醋调匀成膏状,照第一付方法敷之,20天药干取下,仍用米醋调敷上。

41、天灵盖(男的)3克,公鸡腿骨一对(去爪尖),好广锡少许(要炼过9次的),土鳖5个(小的用7个)。

将天灵盖、公鸡腿骨用微火焙黄,与广锡、土鳖放在一起,研成细面。如再加好广锡1克,为加量接骨丹。最重者不过两付即愈。骨折后3~4日服之最佳。上肢饭后服,下肢空腹服,每次一付用黄酒送下,服后每日药不断地喝酒,间隔4~10天服第二付。

同时可外敷,先将骨折整复,用净水洗净皮肤后,将药满面撒在患处,纱布盖好固定,不要乱动乱看,至愈时去布。

忌生冷,辣椒、热菜、豆腐等物。

38、乳香50克,没药50克,儿茶50克,铜钱2个,骨碎补50克,沉香15克,西红花3克,血竭50克,土鳖虫50克,虎骨50克,朱砂15克,麝香3克,黄瓜子50克,菟丝子50克,香瓜子50克,冰片1.5克,生半夏1.5克。

先将铜钱用醋淬7次,然后与上药合一处,共为细面每次服10克,用黄酒75毫升(煮沸)冲服。每日服1次,或根据病情轻重决定服药次数,总之要达到伤口不疼不肿,即可停止服药。

39、干绿豆粉面300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冰片3克,麝香0.6克。

先将绿豆面炒黄,用醋打为浆糊状,涂白布上,再将乳香、没药、冰片、麝香研为面,撒在浆糊上,然后敷在患处(骨折和瘀血处)。病重者2~3天,轻者一周左右换一次药,连续换药,至愈为止。

40、自然铜18克,土鳖虫18克,麝香0.3克,血竭18克。

共为细面,成人每次服4.5克。以爬山虎10克,黄瓜子15克,河蟹7个,煎汤送药。早晚各服1次,小儿酌减。

38、乳香10克,没药10克,血竭10克,冰片10克,古城灰10克,象皮10克,海螵蛸10克,麝香0.3克,珍珠1克,金毛狗脊10克,三七10克,龙骨10克,白芷10克,内金10克。

共为细末,折骨穿孔,肉破血流时,先以手法将已折之骨整复。将破伤处消毒,敷上此药(干上),再用绷带缠裹,听其固定,至7日检查。如伤处已干,无发炎及流血现象,即不必再动。如已发炎化脓,即用黄莲、甘草煎水洗后,再敷此药,外贴白膏药,3~4日换1次。

白膏药配方:松香50克,大麻仁10克,共合一处,研为细面,用开水冲之,即成膏药。放入冷水中,再取出,用手拨数次后,再放入冷水中,再取出,再手拨散后,再放入凉水中泡之,用时放入热水内溶化使软,做成膏药贴患处。

39、小雄鸡一只(活拔毛),五加皮200克,马前子3克(去毛油炸),透骨草200克,麝香1.2克。

上方除小公鸡外共为细面,小公鸡活拔毛后,连骨不出血,不沾水入石臼内捣极烂,再以白萝卜切开捣之,则骨渣尽入萝卜内,然后再加药面捣和之,先以手法将已折之骨整复,后将药摊在布上敷伤口即可

38、龙须藤根皮150克,桃树皮70克,竹叶、花椒树叶、鹅不食草各20克。

将上药洗净,共捣烂,用白酒调匀外敷伤处,每日或隔日换药一次。此方适于骨折后红肿疼痛者。

39、大活血藤、四片瓦、朱砂根、八棱麻各20~30克。

将上药水煎,每日一剂,分2次煎服。

40、大活血藤12克,过山龙12克,骨碎补12克,牛膝12克。

将上药共捣烂,外敷骨折处,每日换药一次。

41、泽兰、骨碎补各9克,小活血藤10克,千斤拔45克,穿破石30克,滇三七粉5克。下肢骨折加牛膝10克,五加皮15克。

将上药煎服,每日2次,每日1剂。

42、七叶一枝花30克,小活血藤30克,八角莲30克,黄花倒水莲30克。

将上药研末,用酒调匀外敷骨折处。每隔3日换药1次。

木贼草12克,四大天王10克,三七10克,朱砂根5克,七叶一枝花3克。

将上药研末,加酒炒热外敷骨折处,隔日换药一次。

39、腐婢、松树嫩皮、杉树嫩皮各50~100克。

将上药共捣碎,外敷骨折处,每日或隔日换药一次。

40、骨碎补、透骨消、崩大碗、黄荆叶各60克。

将上药烘干研末,用温开水调敷骨折处,每隔3日换药一次。

41、鞭叶铁线莲、苎麻根各100克。将上药捣烂,炒熟,复位后外敷骨折处,2~13日换药一次。

42、鲜桂花树皮700克,鲜橘树叶50克,鲜三叶莲50克。

将上药共捣烂,加米酒糟炒热,外敷骨折处,每隔2~3日换药一次。

43、毛芥菜、散血草各100~200克。将上药加酒捣烂,复位后外敷骨折处。以后每日用上药捣取药汁,淋湿厚敷药渣,每5~6天换药一次。

38、当归尾15克,厚朴、青木香、香附、枳实、川柏、百部、生地、黄芩、蒲黄(布包)、大黄、尖贝各10克,仙鹤草20克,丁香6克,麝香(另包兑服)1克。

将上药水煎,分二次兑麝香服,每日一剂。

39、五加皮120克,雄鸡一只(重180克,黑色更妙)。

去鸡毛,连骨、皮、血与加皮捣烂,敷患处,用布包好,贴一周时揭去,切不可太过时,内自完好,神效无比。再用五加皮150克,酒煎服,尽量饮,醉睡为妙。

40、土鳖虫10个(酒炙),蚯蚓10条(焙干),自然铜6克(醋煅),骨碎补9克,乳香1.5克。共为末,苏木9克,酒煎服。

41、鲜柳树锯末10克,公牛角60克,荞麦30克,川椒7粒,榆白皮30克,陈米醋500毫升。

将以上诸药物研成末,和陈米醋一起放砂锅中,煎成糊状,摊在布上,趁热外敷伤处。

42、活蟹一只,食油适量。

将活蟹捣烂,把食油烧开,用滚开的油冲蟹泥服用。

38、大麻根叶(接骨仙藤)、活血草、接骨木、接骨草、九节茶各6克,水煎服。

39、黄狗头骨一个,牡蛎适量,官桂末10克。

将黄狗头骨剃去毛皮,置炭火中煅之,去泥捣细末。另一牡蛎置炭火上煅之。用时每狗骨粉25克,如牡蛎末15克,官桂末10克,并以糯米粥铺绢帛上,掺药在粥上,裹损伤上,以竹板夹之,少时觉痒,不可抓挠,宜轻拭以手帕垫之,3日见效。

40、干地黄、当归、独活、苦参个100克。

共捣末,以酒冲服,每日3次。

41、生附子(去皮)4枚,以酒浸3日,用脂膏500克煎之,将骨折处整复,药膏敷之。

42、虻虫(去足翅)、牡丹皮各等份。

取20克,用酒冲服,可化瘀。

43、大黄300克,桂心100克,桃仁(去皮)50克。

此三味用酒1000毫升,煮取500毫升,分3次服

38、生南星7克,生半夏7克,川乌7克,草乌7克,荜茇7克,蟾酥6克,胡椒15克。(接骨麻药)

以上各药研细末,装瓶封口,此方有大毒不可内服。遇各种骨折,即刻用5克麻药冲以50毫升高度酒,拌匀擦伤处,3分钟后即任人抽动而不知疼痛。注意切不可擦到破皮处,此方适于所有骨折整复时用。

39、乳香10克,没药10克,苏木10克,川乌10克,松节10克,地鳖虫15克,骨碎补15克,地龙15克,水蛭15克,血竭15克,龙骨15克,大螃蟹2只,土狗10个。

上药共为末,每日服两次,每次服9克,酒或童便送下,以童便送下效果最好。

水蛭必须炒黑,万不可半生,否则反有害于人。

40、桑白皮、五加皮、血竭花、儿茶、桑螵蛸、乳香、没药、煅牡蛎各50克,乌鸡1只。

乌鸡去毛及内脏后,连肉带骨与上药捣烂如泥,摊在药布上待用,将骨折处整复好,用摊在药布上的药包好。再用夹板固定,记好时间,至4小时后把药去掉,不可超时,否则骨痂增大,影响疗效。如患处出血,可加少许麝香在药内。

田七、血竭、川乌、五加皮、雄黄各3克,续断、麝香、自然铜、川仲各6克,没药1.5克,闹羊花2.1克,半夏、南星、归尾、红花、陀僧各4.5克。

以上各药共研成末,和酒热敷患处,用布包好,时时去药即愈。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偏方】中医偏方第十三章之​ 骨伤科疾病:骨折
民间接骨匠不传秘方——骨折接骨镇痛第一方
中药偏方—骨折
中醫正骨―手法釋义
【民间效方】接骨匠不传秘方——骨折接骨镇痛第一方
中草药图片大全 >> 伤科、骨科 >> 骨折用药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