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独处,是一个成年人真正的奢侈品


深度阅读

 


本周我们深度阅读的书是《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本书剖析生命的内在本质,探讨爱、逆境、孤独、死亡、变故等人生大命题,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帮助我们建立强大的灵魂世界。本周,我们将会从苦难,信仰,独处,内心等角度来为大家深度解读这本书。

 

今天,我们来分享《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的解读第三篇,独处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


有独处能力的人 来自慈怀读书会 16:58

解读 | 婉馨

主播 | 念念不忘



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在独处时,我们从人际和杂务中抽身出来,回到了自己,专心做自己喜欢的事。

 

周国平在《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中说到的:“独处是一种能力,只有耐得住寂寞的人,他的人生才有质量和力度。”



朱晓玫是“一个神秘的钢琴家”, 出生于上海的一个艺术家庭,母亲曾为她弹了一曲舒曼的《梦幻曲》,这成为她最早的音乐启蒙,她天赋极高,8岁能在电台和电视上演奏, 11岁就考上了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师从潘一鸣教授。但不久,她的学业因“文革”而中断,被送到河北张家口地区接受了五年的“上山下乡再教育”。

 

那时,在不允许演奏西洋乐器的情况下,朱晓玫竟然把家里的钢琴偷偷运到了张家口,谎称为排练“样板戏”所用。朱晓玫的学业虽然中断了,但即便身在农村劳动,她也总是找各种机会偷偷练习钢琴。十几岁的姑娘,大多内心躁动,可朱晓玫喜欢独处,耐得住寂寞,日复一日,长年累月的弹琴,就像一种修炼。

 

当时因琴谱稀缺,她手抄了一本巴赫《十二平均律》,在寒冷的冬夜,她从平均律最复杂的五声部赋格练习,将声部与织体理顺,因为这种训练能让手指暖合起来。就这样,巴赫给了朱晓玫最丰富的精神滋养,伴随她在张家口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日子。

 

文革结束后,她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1979年,在周广仁的帮助下前往美国深造。1985年,朱晓玫又从美国前往巴黎。在国外,朱晓玫几乎什么苦都吃过,餐厅刷盘子,做服务生,寄人篱下,入不敷出等等,但只要独处时,坐在钢琴前,她就像变了一个人。

 

朱晓玫曾经有阵子住在波士顿交响乐团首席女长笛手家里,以帮助她照看房子来换取食宿。长笛手家里有钢琴,她可以使用,但条件是每当听到车库门响,练琴立即停止。后来长笛手偶然看到朱晓玫的成绩单,问她能不能弹些曲子给她听,朱晓玫坐在钢琴前一弹,长笛手惊叹得张大嘴巴——家里竟然住着这么一个了不起的钢琴家!

 

1994年,在塞纳河对岸的巴黎城市剧院邀请她开独奏音乐会,这也是她第一次在巴黎公开演奏。从第一场音乐会开始,场场都爆满。1994年开首场音乐会时,朱晓玫已45岁了,是实实在在的“大器晚成”。 每当面带沧桑的朱晓玫安静地坐在钢琴前,手指温柔地“触碰”着琴键,音乐在她手指下宁静流淌,总有有一种与众不同的魅力。

 

有人把朱晓玫和加拿大钢琴家格兰·古尔德并称为演绎巴赫的“双峰”。她演奏巴赫,每个听众都会惊叹其为天人。巴赫如水,他创作的曲子给人一种安静的抚慰。也正是因为听了朱晓玫在一次家庭音乐会上弹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一位老太太被深深感动,决定把自己在塞纳河畔的一处公寓以极低的租金租给她,让她在巴黎有了一个理想的安身之处。

 

朱晓玫几乎不用电脑,查邮件也是十年前才学会,至于手机,于她而言也太现代了,家里只有座机,如果她在练琴,再重要的电话,她也要在练完琴后再听留言。朱晓玫是巴赫虔诚的信徒,长期的独处,她的内心修炼得无比纯净,不参一丝杂质,与当下浮躁的社会风气形成鲜明的对比。

 

2014年,朱晓玫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举办钢琴独奏音乐会。她的首场音乐会门票48小时售罄,加演一场的门票更是短短10分钟即被一抢而空。这个出生在上海、旅居巴黎的钢琴家,这个似乎与时代脱节的人,在漫长的孤独求生中,创造了传奇。目前她任教于巴黎高等音乐学院。

 

朱晓玫善于独处的能力,让她的内心得以安静,从而潜心于艺术修炼,几十年后,她如一枚琥珀呈现在世人面前,透着出世的沉静,把经历了苦后得来的音乐——一种抚慰灵魂的安静,通过音乐,传递给了世人。她的一生是有力度和质量的!





作家连岳说:“独处技能,是必须学习的关键技能。人在创造的时候,大段时间的独处是必须的,没有独处能力的人,在现在,尤其是未来,可能就会被淘汰掉。”

 

李嘉诚出身于书香门第,但因为二战爆发,故乡潮州被日本侵袭,举家逃难到香港。

 

没想到,1941年日本攻占香港,母亲只好带着弟妹回老家。更没想到,贫困抑郁的父亲染上肺结核,半年之后就去世了。14岁的李,独自面对父亲的死亡与埋葬,“一夕长大”。

 

更祸不单行的是,年少的李嘉诚也染上了肺结核。这是他一生中最艰难的时刻。没有钱去看病,李嘉诚便只能用自己发明的方法对付肺病,清晨到山顶呼吸新鲜空气,他替厨师写家信,以交换鱼汁与鱼杂汤,强迫自己喝下这平日最讨厌的食物,只因知道这些汤有营养价值……

经历过少年磨难的李嘉诚,早已习惯了独处。

 

李嘉诚回忆早年的苦学生涯,他说,“别人是自学,我是‘抢学问’,抢时间自学。一本旧《辞海》,一本老师版的教科书,自己自修。”

 

命运剥夺他的,他要靠自己抢回来,没有学历、人脉、资金,想出人头地,自学是他唯一武器,这是一场孤独之旅。

 

李嘉诚的一位友人说:“孤独是他的能量,也是他的朋友。独处时,他脑海会开始做思想的挣扎,会不断自己抛问题、自己回答。”他现在的习惯,就是来自于此。

 

十余年来,每天早晨,有专人在李嘉诚的办公桌上放一份当日的全球新闻列表。这份新闻列表并非摘要,而是一个又一个的新闻标题,多来自《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金融时报》等全球知名媒体。

 

他会从中选择一些标题,让专门负责人翻译内容。他之所以看标题,不看摘要,是不想被别人的思想见解误导,他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从不盲从。

 

经过几十年的磨炼,李嘉诚早已学会了和孤独相处,所以,登上人生的高峰之后,他很少有高处不胜寒之感,他享受着这份孤独,在独处中,李嘉诚让自己的灵魂变得无比丰盈。

 

龙应台说:“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

 

一个人在展翅高飞前,必然要经历一段寂寞的孤独时光,修炼自己,在独处中完成自我蜕变。

 

李嘉诚懂得在独处中提升自己,在孤独痛苦中磨练出来的韧劲和内在的沉静,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这股力量是他创造辉煌人生的关键因素之一,他的人生是有质量和力度的!




《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里有说:人是需要独处的,因为独处可以进行内在的整合,看到自己的内心世界,独处是一种检验,它可以探测到一个人的灵魂深处,独处是人生中美好的时刻和美好的体验,虽然寂寞,但寂寞中却又有一种充实。

 

王国维所说的人生三重境界,不管是立决心的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还是追索过程的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抑或是终成所愿的最高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每一层境界无不是孤独中追寻梦想的过程。

 

这说明有质量和力度的人生,必须要耐得住寂寞,才能到达人生的最高境界。耐得住寂寞是一种自信而从容的气质,是高质量生活的方式,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收获冷静和智慧,才不会被名利世俗左右,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成就大事。世界上最成功的人往往不是最有才华的人,而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善于独处,会蓄积惊人的力量,最终助你攀登高峰。

 

当下,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你将面临两种现实困境,要么在无知无畏中“自我毁灭”,要么在过度焦虑中“等待死亡”。要想突破,唯有独处而胜之。

 

如何学会独处呢?

 

《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告诉我们,首先,与自己约会,进行自我关怀。放自己喜悦的音乐,看下自己喜欢的书籍,做自己爱吃的美食,独自去向往已久的地方旅行等,对自我多点关怀。独处并不是孤独,也不是寂寞,而是内心的丰盈,独处可以让一个人变得更加强大,真正的独处是独立思考,独自成长。

 

其次,学会冥想,排解焦虑,自我察觉,活在当下。不管是吃饭还是走路,当你带着觉察意识去看待自己行为时,你会更加的知道此时此刻对于你的意义,它也可以大大延伸你对生命的触感,增强你对生命的体验感。

 

再次,记录日记,与自我对话。花点时间与自我独处,不惧怕孤独,不抱怨生活,抛弃烦恼,保持心静,远离纷扰,将自己情绪记录下来,把自己当听众,说给自己听,不必有什么烦恼要找他人分担。一个总爱热闹的人是内心贫乏的人,这样的人才会持续热衷社交、娱乐这些没有价值的事,并深陷其中不可自拔,最终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最后,不人云亦云,在沉默中反观自我,独立思考人生,培养多种兴趣爱好,激发自我潜力,从自己身上寻找最深层的智慧。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慈怀读书会深度阅读的全部内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卡尔·李希特】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之五(BWV 1050)
朱晓玫:中国人为什么容易听懂巴赫
寂寞孤独是一种崇高的境界
巴赫奏鸣曲与独奏长笛19首
从寂寞中感受五味人生
《春天来了》长笛与钢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