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白杨礼赞》教学札记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茅盾《题白杨图》

今天教研室在一实中举行了初中语文观摩教学研讨活动,我主讲了《白杨礼赞》一课。这一课是著名作家茅盾的散文代表作。本节课我的思路是以读为主,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象征意义,避免琐碎的分析;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解读文本,参与课堂,整堂课下来,比较顺畅,学生配合也比较好。

在上本节课前,我反复阅读了文本、教参,同时上网查阅了很多有关这一课的文字与视频资料。然后在我们班又试上了一次,学生反映不错。

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确定的:

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昂扬向上的感情。

2.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在写作中学习运用。

3.学习象征手法的使用,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

上课前,由于一实中的公开课教室场地较大,桌子比较挤,课堂上不利于学生活动,我先让学生将桌子之间的距离拉大,方便学生进出;为了尽快熟悉学生,我没有急着上课,我拿出我准备的一些清华、北大的校徽,微笑地面对学生说:“你们想不想佩戴上清华北大的校徽,它们就像星星在你学习懈怠、劳累时给你光明,给你重新带来力量。老师今天将和你们一起上一节课,这节课需要大家的积极配合,这些小礼物我会让班长和课代表送给那些表现最突出的学生。”学生们纷纷举起手表示非常赞同。

8点10分上课铃响了。

第一环节题目讲析:

课文题目中的“礼赞”是什么意思?

为了让学生复习一下文意和字词,我先让学生观察了两幅白杨树图片,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一个词形容一下白杨树。

学生有说参天耸立的,有说秀颀。

秀颀是这一课新学的词语,我特意让学生连读两遍。观察完图片后,学生讨论后,立即有学生举手说礼赞就是对白杨树表示崇敬和赞美。

第二环节作者简介:

 我请学生看大屏幕上有关作者的简介:“茅盾(1896——1981)作家,社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茅盾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虹 》、《子夜》、《第一阶段的故事》、《霜叶红似二月花》;中篇小说《路》、《三人行》;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其代表作《子夜》,是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里程碑,显示了现代文学在长篇小说创作方面的实绩。”

这些都是呆板的介绍,我从这里找出了两个点:

茅盾考北大的故事:茅盾原名沈德鸿,茅盾少年时代读书非常刻苦,成绩优异,他报考了北京大学预科班,考试完,他觉得自己考得非常理想,自认为胜券在握。可是发榜时,却没有找榜上找到自己的名字。茅盾心理非常沮丧,认为自己没有考上。可是,没过几天,北大的通知书却寄到了家里,通知书上写的却是沈德鸣。原来,由于,茅盾少年时写字特别潦草,录取时误认为是沈德鸣了。从此,茅盾写字异常认真,就是到了80多岁时,写字还是一丝不苟。以至于,现在茅盾先生的手稿,拍卖行竞拍到一千多万。

第二点时间宽裕,我还可讲讲茅盾文学奖故事。

第三环节背景介绍:

学生看大屏幕上的介绍:“《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在此之前,作者茅盾在新疆工作一个时期之后,到延安讲学。当时,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多次粉碎了敌伪的疯狂“扫荡”,作者从解放区的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借白杨树这一形象热烈的歌颂他们。”

我重点讲解本文写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为了讲清相持的含义,我特意找了一个男生互动,我用扳手腕处于相持时的状态,让学生一下子明白了抗战到了最艰苦的时期。

第四环节整体感知:

我提了一个问题:“通读全文,请你找出文中直接对白杨树进行赞美的语句。”

学生依次找出了四句感叹句。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接下来,我让学生大声朗读了这四句话,体会作者的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读完后,我问:作者从哪些方面礼赞白杨树的?

一学生回答说从三个方面:生长环境、外在形态、内在气质。

第五环节理解内涵: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文章要赞美白杨树,第二段却没提白杨树,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删掉这一段可不可以?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我引导学生找出三个描写高原的词语,学生分别找出黄绿错综、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样写出了高原风景的单调,启发学生理解这种写法是烘托、铺垫,是为了衬托白杨树的不平凡。

学生集体朗读文本第五段,之后思考问题:“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进行具体描写来突出白杨树的?白杨树外形的总特征是什么?”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部分内容,我在黑板个板书:干、枝、叶、皮。

我要求学生从文本中找出四个两字词语形容白杨树的外在形态。学生分组讨论后,四位学生分别板书:

干——笔直

皮——光滑

叶——向上

枝——靠拢

接着,学生找了一个四字词语形容白杨树的外形特点:参天耸立。

学生们默读课文第七段思考,白杨树有怎样的内在气质?用了怎样的手法?

学生默读完课文,一学生回答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突出白杨树的内在气质也不平凡。同时,她还分析出欲扬先抑主要表现在文本中的“不是好女子,却是伟丈夫”。

学生集体诵读课文四个难道,寻找四字词语形容白杨树的内在气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之后,学生板书:

干——笔直——坚强不屈

皮——光滑——力求上进

叶——向上——不折不挠

枝——靠拢——倔强挺立

这样,我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作者的写作思路:从白杨树的外在形态,写到内在气质,然后再联想到了人。这时,我点出作者写这篇文章的背景是抗战的相持阶段,白杨树有着极强的象征意义,学生集体诵读,感知到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我引导学生继续板书:

干——笔直——坚强不屈    农民

皮——光滑——力求上进    哨兵

叶——向上——不折不挠   精神

枝——靠拢——倔强挺立   意志

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两段,读后思考:文章结尾写“直挺秀颀”的楠木有何作用?

学生讨论后,回答是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更点明了文章主旨,学生在书上画出了主旨句: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这样对比的作用也就顺理成章的总结出来了:“写楠木一是以其“贵族化”与白杨“极普通”形成鲜明对比,反衬白杨树的“不平凡”;二是引出赞美楠木的国民党蒋介石们,划清自己与顽固派的界限,表明自己对党所领导的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第六环节拓展延伸

1.教师总结:本文这种托义于物的写法叫做:象征。这种手法也可称为托物言志。

2.请运用联想与想象,说说下列事物的象征意义。

学生观察四幅图片:荷花、竹子、蜜蜂、蜡烛,用这样的格式造句:“我由——想到了——它象征了——”

学生发言很踊跃,表达的也比较好。

3.集体朗读这四句话,改换人称试一试。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这一环节,学生比较放松,会场的气氛也比较轻松,学生纷纷模仿句子造句。

各环节处理完,一节课45分钟刚刚好。

2018.08.07

整堂课下来,我自我感觉师生之间的配合非常到位,18张幻灯片启发学生思考问题,16名学生板书,将近30多位学生的积极发言,让整个课堂精彩不断,总体感觉效果很是不错的。但是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引导学生品析语言,学生理解了象征的含义,没有过多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的精妙,以及语言上的大气磅礴,热情洋溢。总之,课堂教学的学问无止境,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尝试,直至寻觅到课堂教学的神妙所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八年级上册语文15课《白杨礼赞》预习 教案 课件
“国培计划(2013)”
《白杨礼赞》学历案
李金霞 孙松梅 《白杨礼赞》教学实录
小组合作,话题研讨——张俊孟《白杨礼赞》教学设计——晨光孟语第1839篇
一篇应急的评课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