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乎10万人关注,5千人回答,4万人点赞:人是怎样废掉的?

1

知乎上现在有个问题特别活,有123726人关注,5275人回答,头条回答问题者得到了4万人赞同。

这个问题看起来很速食鸡汤,实际上深层次透露出了现在年轻人的一种现实焦虑,与过去的自己背离,与未来的自己相行渐远。

获赞最高的答主“曾加”总结为几点原因“沉溺于轻易获得成就感的事情;只接受低信息密度的信息源;习惯用错位成就感麻痹自己;过度以来既有可行路径;封闭强化学习的通道。”

还有个答主“王盐”也说的很在理:“归根结底就是失去希望。当你发现读书改变不了命运时,就不再翻开书本。当你发现工作干好干坏都一样时,就不再玩命工作;

当你发现相恋数年的女友偷偷相亲时,就不再想为这段感情付出……你开始意识到个人的渺小与无奈,与世界格格不入的痛苦。”

“王盐”说的的确有些道理,正如他认为的失望成了许多人给自己堕落下去的理由,失败成了不再努力的借口。

可反观看看霍金一样的大咖,身残志坚,却努力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疾病困住了他身体,他的思想和灵魂却自由翱翔于外太空。

虽然霍金可能是少数,但至少是个典型的例子。我们让自己废掉,说了那么多自以为是的大道理,其实说白了不过就是一部日剧的名字“逃避虽可耻,但有用”。

用“逃避”两个字,看似可以暂时摆脱现实的困顿,生活的压力,奔波的劳顿,看起来挺有用,实则无形中却让自己成为了一个无用的人。

这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逃避的过程中,你学会了习惯,并沉湎于自己的习惯当中,无法自拔。

2

记得上大学时,不谙世事,年少轻狂,一直认为大学老师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内容反复,枯燥无味。

于是还特意跑过去询问老师,为什么如此循环单调,还能那么激情满怀,然后一心认定自己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一定要有趣、变化,充满挑战。

等到了毕业以后,的确是有过一段对工作的厌倦期,想要改变、想要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自由。

可后来日子就跟煮沸的开水一样,开始冒着激烈的泡泡,后来渐渐平息,慢慢缓和,而后长久归于平静。

即使还怀有一颗骚动不安的心,却无奈于不敢再做出任何么选择和挑战,就像性格再开朗多动的人,一旦被长期困在封闭的空间里,再放出来时,他甚至连迈出房间的勇气都成了奢侈。

所以社交恐惧很多时候是因为长期自我封闭,不敢离开重新开始,不过是难以再走出那个冬暖夏凉的舒适区。

也许人生都有过这样的过程,惦念山川湖海,却最终囿于家乡、被窝与安逸。

作家李尚龙说过一句话“在大城市里,搞废一个人的方式特别简单。给你一个安静狭小的空间,给你一根网线,最好再加一个外卖电话。好了,你开始废了。”

这句话简直是一语中的,一个人废了的过程可以是毫无征兆的,甚至是不知不觉的。可能昨天你还做着暴走四方的梦,今夜你就安然躺在被窝里想着此生甚好。

所以你说温水煮青蛙,我觉得更像是慢性自杀,最后连挣扎都觉得多余。

都说现在是最好的时代,网络便利,交通发达,外卖随时随地送到家,可以说足不出户你就能实现“全球一体化”。

你只要不想出门,就可以赖在家里几个月都不会饿死、憋死、无聊死。一个电话、一条微信、一次淘宝,什么都可以送到家,什么都能够实现。

可是这个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怎么个坏法?会让一个人失去了活力,每天吃喝玩乐、固步自封、浑浑噩噩,何止是止步不前,是根本退后到原始人的生活。

3

一个人的老去,并不是皱纹爬上面颊,形态老态龙钟,而是一个人心的枯萎、衰竭,失去了生命力。

我有个亲戚毕业后去了深圳,那会儿在全国500强企业做IT工程师,本来意气风发,壮志凌云,可父母舍不得孩子,便私自把工作给安排好了。

于是这个男孩回到了老家,过起了朝九晚五的工作。开始时他也不适应,整天回忆着过去辉煌的生活,后来发现有种祥林嫂式喋喋不休,周遭人既不理解,也无法苟同。

于是,后来就很少和人交流,变得沉默寡言、消沉堕落。等我再看到他时,满脸络腮胡子,头发乱蓬蓬的,听说连单位也很少去了,经常是闷在家里打一天游戏。

到了而立之年,父母着急催婚,又忙不迭的安排各种相亲。本来男孩在深圳有个要好的女朋友,因为异地就被迫分了手,现在对婚姻他也是那种佛性的态度,爱谁谁,爱怎样怎样。

看到一个大好青年成了这幅混不吝的样子,不少人都很心疼惋惜。即使现在他爸妈后悔当初的决定,开始鼓励他回去,但他早已心满意足于这样的状态,无法轻易的走出心里的那扇大门。

4

在日本有这样一群“失踪了的100万人口”,他们简称蛰居族,没有勇气走出家门,索性终年成了一只仓鼠,离不开房间的安全,躲躲藏藏。

事实上,我们生活中太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成了那失踪的100万人中的一员。

熬夜聊天泡沫剧,加薪无望也不会跳槽离职,明星的八卦琐事成了关注的焦点,对于读书学习、提升自我,那都是上辈子的事情。

我们不是不知道自己正在废掉,而是变得无所谓、满不在意,然后在垂垂老矣的时候,感叹一句“当初如果我不这样该有多好”。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句名言:“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所以但愿这碗鸡汤干了以后,每个人都能够鼓起勇气,仔细思考下人生,也许你多试着努力一点,就可以不再是那个“差不多先生”,而是改变一个全新的自己!

惟愿,祝好,请所有年轻人谨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心理越自卑,这5个表现就越突出,超过两个家长就要重视了
人到底为什么要读书?
你有没有想过,孩子“屡教不改”,是为了故意激怒你以获得关注?
优秀员工十种心态
僵尸心态,别说你没有!
培养反思能力,养成反思习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