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旦泰斗”李多奎
userphoto

2022.06.15 河北

关注

当高朋满座,茶水俱全,大幕徐徐拉开,出将入相,各色人物闪亮登场时,一场大戏在锣鼓声声中铿锵开场。

千万个故事,亿万种人生,统统搬上台面,唱的有板有眼,抑扬顿挫。

生旦净末丑样样俱全,青衣的水袖也似仙女下凡,观众席上掌声一片,叫好声连连。

大幕落下时,却又意犹未尽,在京味二胡里,流淌出些许心酸,在每个脸谱上寻找自己。同命相怜的,安慰着心田;故事里有做人的道理,也令人感叹世事的艰难。

你也许知道梅兰芳、荀慧生;

也许知道马连良,裘盛戎;也许知道尚晓云、程砚秋,张君秋。

但你不知道有这么一家,在梨园行里被称为“李门四代,自成一派”

他们就是以被称为“老旦泰斗”的李多奎为代表的李家,至今已经四代传承。用自身的长项与特色,凭借着家族的实力在梨园行闯出了自己的名堂。

李多奎

少年成名,青春倒嗓,匠人老父亲,慧眼识珠

李多奎,1898年生于河北河间,1902年随父亲李宝珍进京,8岁进入庆寿和科班学艺,师承贾志臣,入多字辈,学习河北梆子和主攻京剧老生。

出色的嗓音和表演能力,9岁就开始登台,12岁就开始担任主角唱大轴戏,小小的年纪把《打金枝》、《朱砂痣》唱得有板有眼,舞台上的这位“小老头”,以不凡的唱功,成为红极一时的童星。

然而,“吃开口饭”的孩子都有一道必须经过的坎,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对表演者形成致命的打击。那就是青春期生理性变声,就是传统说唱等艺术里俗称的“倒嗓”、“倒仓”。

14岁的李多奎倒仓期间,一面拉着二胡一面吊嗓子,在父亲李宝珍的严格严格要求下,十分勤奋。而父亲李宝珍是梨园行里的鼓师,也正是他的慧眼识珠,成就了儿子。

李宝珍,生于1864年,是河北梆子戏曲班的鼓师,1902年携全家入京,在庆寿和京剧班担任鼓师。

古时的艺术家个个都是匠人,对职业的敬重,也总能鞭辟入里,入迷三分的看透艺术的本质。也正是他的这份有心,才成就了儿子李多奎,还有另一位艺术大师张君秋,让他们分别形成各自的流派。

张君秋

十年磨一剑,“雌音”乍现

李多奎倒仓期间,常常一边拉胡琴一边吊嗓子。每天四点钟天不亮,就腰别一把二胡,手提一盏小马灯,牵着一头小毛驴去城外的湖边,田野去吊嗓子。

有次在半路上被巡逻的警察拦住,让其举起手来,交出腰间别着的东西,等李多奎拿出二胡,警察才放心,因为其以为他腰间别着是一把枪。

待李多奎说明后,其让李多奎看看几点了,李多奎拿出怀里的怀表一看才两点五十分。警察也佩服这个少年太早了太勤奋了。

一份努力就有一份收获,离开舞台十年的李多奎,十年磨一剑,24岁时嗓音恢复也终于迎来了翻身的时刻。

李多奎孩童时代在舞台上唱的是老生,以一位老头的打扮亮相在舞台上,而且成名。

但是在这十年的倒仓期,没日没夜的练习中,声音越来越好。一日在庭院一边拉琴一边吊嗓子,坐在门前的父亲摆着小茶几,手捧小茶壶,躺坐太师椅,眯着眼呷着茶,远远的闻听儿子吊嗓。

此时听到儿子啊啊呀呀的声音,顿时一惊,睁开了双眼。赶紧上前让其唱几句唱词,果不其然地在儿子的老生的唱腔里感到了变化。发现儿子老生的角色唱腔里,具有圆润高亮清脆的“雌音”。

惊喜万分的父亲从此带着的儿子拜访名师改学老旦,师从著名老旦艺术家罗浮山、谢宝云、龚云甫 ,同时集三家所长,得到龚云甫的龚派的真传,造就了自身韵味浑厚,行腔流畅,气场充沛洪亮饱满,大方稳健的唱功、苍劲挺拔的气力,从而为以后成为“老旦宗师”埋下伏笔。

“雌声带衰”成就一代“老旦宗师”地位

而这并非李多奎天赋异禀,也非祖师爷赏饭,正是其十年如一日的勤学苦练、卧薪尝胆中修来的,是其匠人父亲的火眼金睛,才使得李多奎的艺术生涯更上层楼。

李多奎老生改老旦后,老年雌性带衰败音色的唱腔,与老旦扮演恰到好处,常与大师级的马连良,高庆奎,金少山、程砚秋等各大名家合作。

和金少山联袂表演《钓金龟》首场演出一炮而红,使得李多奎一举成名,迅速的红遍了北京城,成为城内大街小巷传唱的戏曲名段。

1926年28岁的李多奎先后和金少山、程砚秋等来沪演出,更是红透上海滩,一时间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让这位老旦红透了梨园,成为梨园首屈一指的老旦。

从此梨园行里也出了一位数十年来影响力最大的老旦,后来被人们称为“老旦泰斗”。只要配戏挑老旦一角,首先想到的就是李家,此时的“李家老旦”一角不敢称前无古人,但至今无人超越

《钓金龟》

名家荟萃,一人一角一辈子,成就一大批经典戏曲

今天的戏曲界,主工老旦的京剧人,李多奎老先生在作品《钓金龟》、《行路哭灵》《遇太后打龙袍》《太后辞朝》中的唱腔,仍是后人细细揣摩,仔细品味、竞相模仿的对象。

而此时著名的京剧表艺术家张君秋,就住在李家的隔壁,母亲是李宝珍的干闺女,因家境贫寒,靠李多奎的父亲的接济而生活,小时候的张君秋也是工老生,后来被这位干姥爷点拨,14岁拜李凌枫为师,并且专门供养改学青衣。

凭借好嗓好相好身段,后被推选为“四大童伶”,后来开创了张派,成为张派的创始人。

中年的李多奎为人坦诚,生性豪爽,在梨园界名声俱佳,各位名家都乐意与其长期合作。

与谭富英

1950年加入谭富英和裘盛戎的北京太平京剧社,1956年与马连良领衔的北京京剧团合作,成就了“马谭张裘”为首的“四大头牌”和“二老”( 老旦李多奎、马富禄),强大的演出阵容,汇集了各路名家,一时间人才济济,成就了一大批经典的作品。

李多奎、马连良和裘盛戎三人创作并联袂表演的《甘露寺》、《海瑞罢官》《赤桑镇》成为这一时期的经典曲目。

其中和裘盛戎演唱的《遇太后打龙袍》更是现代人网络上赞扬的经典,一直叫好。剧中李多奎表演的太后,唱词里透着凄凉,困顿窘迫的感觉声声入耳,仔细地辩听,其后音里的确带着“祖母音”,但不失清脆干练又如邻家大婶的响亮。

网友们一致称呼“多爷”,也许这就是对其的敬重。

就这样,在李家第二代中,成功走出一位著名的老旦,作为梨园艺术,这种宝贵的声音是可遇不可求的。

在男老旦的艺术上,也达到了不可超越的艺术境界,对梨园行和听众来讲,都是一种荣幸。而他的艺术造诣也终于成了老旦艺术的标杆,加之自身的修养,也终成为人们争相争讼的“老旦泰斗”。

艺术上的李多奎多有建树,生活中对弟子们更是一丝不苟,敦敦教诲。亲自操琴,一句一字的教,启发式的说戏,要求弟子们仔细领会戏的艺术深度,广度,从而让弟子们对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让一众弟子们受益匪浅。

三代四代的传承,成就梨园世家

而他的儿子李宗华,作为李家的第三代,生于1938年,自幼跟随师父主工武小生。

1954年拜茹富华为师。当时的茹富华与叶盛兰是大牌小生名家,他们彼此取长补短成就了各自的艺术成就,而李宗华得到茹的真传,兼具了两位大师的艺术特点,做工方正,唱腔洪亮,逐渐成为小生界的翘楚。

在荀慧生京剧团的《群英会》、《临江会》主演了三国大将周瑜,《石秀探庄》中的石秀等等剧目。后来拍了很多现代剧目,在廊坊担任京剧团团长时编排出一部大剧《岳飞》,在当地演出引起全国的轰动,产生深远的影响。

1982年,执教山东省戏曲学校,培养出很多优秀的学生,在全国各地剧团挑大梁。其妻子翟萍主工大青衣,山东省有名的女旦演员,也是山东省戏曲学校毕业,还是著名的张派京剧大师张君秋的关门弟子。

而其孙子李昕生于1963年,从小随父亲李宗华学习武小生,1986年毕业于山东省戏曲学校,曾拜褚金鹏为师,嗓音清晰、唱腔洪亮;长相俊美,风流洒脱,光彩照人;

主演的《罗成叫关》将风流倜傥,英姿飒爽的罗成表演的淋漓尽致,让一个充满英武、傲气、洒脱的罗成呈现在大众面前,受到全国的青睐,在多次的大赛中获奖。

后来拜著名京剧艺术家叶少兰为师,成为其高徒,继承了叶派的神韵。曾和京剧名家王玉兰在北京长安大剧院联袂演出《碧波金鳞》100余场,并且场场爆满,成为戏曲界的一根台柱子。

到今天,李家四代活跃在京剧的舞台已过百年,百年间里从一代李宝珍进京做鼓师,带着儿子学老生少年成名,倒仓后音色变化追随龚派创始人龚云甫先生学老旦,并且唱出一片新天地,成就了自家老旦泰斗地位,成为老旦宗师,被人们称为李派。

第三代李宗华,跟着茹富华,继承了茹派;

四代李昕跟随叶少兰继承了叶派,也分别成为各派的代表人物。

开宗不易,立派更难;四代人的坚持、继承、精益求精。才使得戏曲界出现李门四代,闻名梨园,各自成一派的美誉。

在广大网友的心目中,老旦“多爷”的余音至今难以割舍,其家人子孙,弟子也都在各自继承的流派中继续闻名梨园,为梨园贡献着力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京剧界历史上,李多奎有哪些故事?
“老旦泰斗”李多奎 经典唱段欣赏
听老旦唱腔还是得听多爷的-李多奎演唱《行路训子》-兰文云配像
杂谈老旦06李多奎
8月10日老旦名家何佩森开讲:京剧老旦泰斗李多奎先生与他开创的李派艺术
老生老旦之嘎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