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什库教堂,关停又恢复,再关停再恢复,命运多舛300年

最近在英国,看了各种教堂,简直成了教堂游。再想想老北京,想想老胡同,其实也有出名的教堂。最出名的就是东西南北四大教堂了。东堂是王府井教堂,西堂是西直门教堂,南堂是宣武门教堂,还有北堂——西什库教堂。

英国教堂游,让我想起这个角度来,得给大家挨个讲讲老北京城里的教堂了。

东西南北四个教堂中,数西什库教堂最大,所以咱今天先讲西什库。

自文津街向北,有一条街,一直通往平安大街,叫做西什库大街。西什库大街有一叉路胡同,拐进去就能看到一座高耸的哥特式建筑,那就是西什库教堂了。

今天我们看到的西什库教堂,是一处中西合壁的建筑,顶端由11座尖塔,最尖端高约31米,礼拜堂四周有大小不一的80面玻璃花窗。堂前左右两侧各有一中式四角攒尖黄色琉璃瓦顶的亭子,亭内是乾隆亲笔题写的石碑。四周围栏则布满大小石狮。这种中西建筑元素混搭的教堂环境,恐怕只有北堂了。

其实,即使对于外地人,西什库教堂也不陌生,因为在历史课本上,讲到义和团运动时就曾讲过这里。

那么,西什库教堂是怎么来的呢?

这得从300年前讲起。这座教堂的命运可谓一波三折。

1703年,也就是康熙四十二年,康熙得了一种重病,连太医都没有医好,后来被两位天主教教士洪若、刘应治愈。于是,康熙帝一高兴,就赐给两人一块地皮。这地皮可不得了,位于皇城西安门内蚕池口一带。大致就在今天文津街旧北京图书馆斜对面。可以说是仅次于皇宫的黄金宝地了。

教士得了地,就盖起了教堂,名为救世堂,曾经长期作为天主教北京教区的主教座堂。不曾想,清朝中叶以后,民间反对天主教的呼声愈演愈烈,反对派与天主教会也不断发生摩擦,在道光七年(1827年),清政府只好查封了蚕池口的救世堂,并没收了全部教产。

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就老老实实归还了教堂。不仅是归还,而且同意主教孟振生在原址建立了一座高大的哥特式建筑,那是1868年同治年间的事。

(上图为网络上所称的蚕池口教堂旧照,未经核实)

哥特式建筑,大家都知道的,要的就是一个高耸的效果啊,越高大,越神圣。可东方传统建筑呢,胡同里的四合院就不用说了,都是平房,矮的很,皇宫里的大殿虽说不低,但相对那高耸的教堂,还是差了不少。刚才已经交代了蚕池口的位置,基本相当于今天中南海的岸边,距离皇家禁地再近不过了。这样,皇宫里一抬头就能看到教堂的尖顶,这下慈禧太后和同治皇帝都很不爽。于是,就与教廷交涉。

后来,经双方协商,清政府在西什库这块地方另辟一地皮,教会同意将教堂迁往西什库,另建新教堂。但所有资金,均由清政府解决。就这样,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新建筑正式落成,一度成为北京内城最高的单体建筑。

(北堂明信片资料图片。来自网络。)

再后来,到了1900年,义和团运动时期,在重兵围攻之下,教堂被大面积损坏。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历经庚子赔款,清政府被迫重修了损毁严重的西什库教堂。这样就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西什库教堂建筑群基本面貌。

新中国建国后,1958年兴起“献堂献庙”运动,西什库教堂被上缴国家,教堂收藏的教会藏书,以及大量印刷文献,被运出教堂,移交给了北京图书馆;

1985年,政府又拨款重修教堂,恢复了北堂正常的宗教活动。1985年12月24日举行了开堂典礼。2006年6月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就这样,原址初建——查封——归还并扩建——迁址另建——围攻损毁——赔款重修——上缴国家——拨款重修恢复正常,这折腾来折腾去,就过去了300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什库天主教堂,北京最古老的教堂之一(2022
西什库天主堂(北堂)
西什库教堂游记
东南西北,老北京四大天主教堂!
西什库教堂
老北京西苑集灵囿蚕池口天主教堂何时被拆除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